02.29 颐和谐趣园,步步皆成景

谐趣园、霁清轩在乾隆时期是一个园子,时称“惠山园”。这是乾隆皇帝仿照无锡寄畅园修建的,是北京现存的仿文人园林中唯一有遗存仿造蓝本的实例。乾隆皇帝六次南巡,都要到寄畅园驻跸。他第一次南巡时就命画师把该园画成图,带回北京仿建于清漪园中。

颐和谐趣园,步步皆成景

谐趣园


  乾隆在御制惠山园诗中说:“江南诸名墅,惟惠山秦园最古,我皇祖题曰寄畅。辛未春南巡,喜其幽致,携图以归,肖其意于万寿山之东麓,名曰惠山园。一亭一径,足谐奇趣”。乾隆对惠山园的建成是非常满意的,他在惠山园八景诗中说:“烟雨锡山景,幽幽寄雅怀”。

颐和谐趣园,步步皆成景

谐趣园透视图


  嘉庆十六年(1811年)重修惠山园时,取“以物外之静趣,谐寸田之中和”,和乾隆皇帝的诗句“一亭一径,一步一景,景随步移,步步皆奇趣”的意境,改名为“谐趣园”。这次改造与扩建的动静挺大——把惠山园分割成南北两园,分别名为谐趣园、霁清轩。 1860年被英法联军烧毁,于光绪十八年(1892年)重建,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谐趣园与霁清轩。

颐和谐趣园,步步皆成景

谐趣园水景


颐和谐趣园,步步皆成景

水波荡漾谐趣园


  园分为“三分水、二分树、一分屋”,满足功能上及景物上的平衡,全园以水面为中心,以水景为主体,环池布置清朴雅洁的厅、堂、楼、榭、亭、轩等建筑,由曲廊连接,间植垂柳修竹。

  谐趣园宫门三开间,中间是红漆大门,左右两扇大门上各装饰有八十一个金色大圆门钉和一个金色狮头门把手,门头上一个匾,上写“谐趣园宫门”,大门左右两侧各有三对儿可开启的镂空窗扇,窗扇上有涂金把手。

颐和谐趣园,步步皆成景

谐趣园游廊彩画


  很多人都知道颐和园长廊作为世界上最长的画廊,它以优美的造型和廊上的一万四千多幅彩画闻名于世。然而少知道的是,谐趣园游廊的彩画,也是丰富多彩,光彩夺目的。

  谐趣园园内有十三座楼台、百间游廊,游廊上绘有几百幅苏式彩画(采自江南苏杭一带民间建筑彩画传统做法),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由我国一批身怀绝技的老艺人亲自执笔所画,园中不少彩画堪称我国彩画的精品,目前的画工水平很难超越。由于地处后山,这些彩画较好地保持了清朝晚期苏式彩画的风格。

颐和谐趣园,步步皆成景

谐趣园·古建


  谐趣园达到了“虽由人做,宛自天开”的上乘境界,楼、台、亭、阁、堂、轩、榭、廊、桥等建筑景观元素罗布期间,山、水、植物、游鱼天然统一。造园时就势叠石为峰,凿岩为涧,引清泉缭绕其中,南面地势低洼,故于此就低凿池,堆土成丘,筑轩榭散落其间,从而形成一个北实南虚、山水相依、清泉幽壑、疏轩朗榭的巧妙布局。

  融建筑、绘画、雕塑、书法、文学艺术、金石艺术于一体的谐趣园,是一种审美的精神效果,具有景尽意在的特点,因物移情、缘情发趣、令人遐想、使人流连忘返,是园林意境的典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