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61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苏州,古称吴,简称为苏,又称姑苏、平江等,苏州是中国首批24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有近2500年历史,是吴文化的发祥地,为清代"天下四聚"之一 。其境内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1处。

苏州市61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太平天国忠王府:位于苏州市东北街,与拙政园相邻,是清代农民起义政权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的王府,是当年太平天国留存下来的最完整的建筑物,也是中国历史上遗存下来最完整的农民起义军王府。

苏州市61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云岩寺塔(含断梁殿):位于苏州号称"吴中第一名胜"的虎丘山上,又名虎丘塔。始建于五代后周显德六年(959年),落成于北宋建隆二年(961年)。塔七级八面,内外两层枋柱半拱,砖身木檐,是10世纪长江流域砖塔的代表作。由于宋代到清末曾遭到多次火灾,故顶部的木檐均遭毁坏,现塔身高47.7米。1956年在塔内发现大量文物,其中有越窑、莲花石龟等罕见的传统艺术珍品,虎丘塔是座斜塔。

苏州市61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断梁殿:位于苏州虎丘景区,是虎丘二山门,建于元代,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因脊椽由左右两段接合而成,且全殿不用金属构件作紧固,只用竹、木钉而闻名,反映了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高超技艺。是中国古建筑的宝贵遗产。

苏州市61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4、拙政园:位于苏州城东北隅(东北街178号),始建于明正德初年(16世纪初),是江南古典园林的代表作品。全园以水为中心,山水萦绕,厅榭精美,花木繁茂,具有浓郁的江南水乡特色。花园分为东、中、西三部分,东花园开阔疏朗,中花园是全园精华所在,西花园建筑精美,各具特色。拙政园与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留园一起被誉为中国四大名园。

苏州市61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5、留园:位于苏州阊门外留园路338号,以园内建筑布置精巧、奇石众多而知名。留园为中国大型古典私家园林,占地面积23300平方米,代表清代风格,园以建筑艺术精湛著称,厅堂宏敞华丽,庭院富有变化,太湖石以冠云峰为最,有"不出城郭而获山林之趣"。

苏州市61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6、苏州文庙及石刻:中国南宋天文、地理图等碑石。在苏州市人民路三元坊北文庙内。文庙始建于北宋景元年(1034),现存建筑除大殿为明正德元年(1506)重建外,大部系清同治三年(1864)重建,戟门内保存着宋代线刻的平江图碑、天文图碑、地理图碑和帝王绍运图碑,是研究古代科技史等方面的重要实物资料。

苏州市61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7、玄妙观三清殿:位于苏州观前街,玄妙观始建于西晋咸宁二年(公元276年),初名真庆道院,唐改开元宫,宋称天庆观,元代始名玄妙观。盛时有殿宇三十余座,是一处宏伟壮丽的道观建筑群和名胜古迹。三清殿为玄妙观正殿,南宋淳熙六年(公元1179年)由在苏州出任浙西路提刑兼平江府画家赵伯骕设计并督工重建。三清殿被认为是现存古建筑中体现大跨度木结构技术体系,并且将南北各种手法熔于一炉的孤例,在我国现存宋代木结构建筑中是最大的一座。

苏州市61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8、网师园:位于苏州市城区东南部带城桥路阔家头巷11号,是苏州园林中型古典山水宅园代表作品。网师园始建于南宋淳熙年间(1174年~1189年),旧为宋代藏书家、官至侍郎的扬州文人史正志的"万卷堂"故址,花园名为"渔隐",后废。至清乾隆年间(约公元1770年),退休的光禄寺少卿宋宗元购之并重建,定园名为"网师园"。

苏州市61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9、环秀山庄:位于苏州城中景德路,面积虽为3亩,却集建筑、园林、雕刻、诗书、灰雕等传统艺术于一身。突出了园林建筑中雄、奇、险、幽、秀、旷的特点。

苏州市61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0、瑞光塔:位于苏州城西南盘门内,是宋代早期南方砖木混合结构楼阁式塔比较成熟的代表作,塔为七级八面楼阁式,砖木混合结构。第五层以下的砖砌塔身由外壁、回廊和八角塔心柱组成,自第六层至塔顶,底层副阶及各层腰檐、平座为木结构。全塔各种木、砖斗拱多达三百八十余朵。

苏州市61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1、罗汉院双塔及正殿遗址:位于苏州市姑苏区定慧寺巷内。罗汉院建于唐咸通二年(861年),初名般若院,五代吴越时改称罗汉院。北宋太平兴国七年(982年)建砖塔一对,称双塔。清咸丰十年(1860年)寺毁于战火,仅存双塔及正殿遗址。双塔为七级八面楼阁式仿木结构砖塔,东西两塔比肩而立,形式、结构、体量相同,通高约34米。殿址在双塔北,平面呈正方形,面阔三间,现存石柱、石础、石罗汉残像、碑刻等遗物。

苏州市61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2、耦园:原名涉园,位于苏州市仓街小新桥巷,为清顺治年间保宁知府陆锦所筑,取陶渊明《归辞》中的"园日涉以成趣"之意。此园因在住宅东西两侧各有一园,故名耦园。南北驳岸码头是耦园特色之一,尽显姑苏"人家尽枕河"的特色。

苏州市61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3、沧浪亭:位于苏州市三元坊沧浪亭街3号,是一处始建于北宋的中国汉族古典园林建筑,始为文人苏舜钦的私人花园,其占地面积1.08公顷,是苏州现存诸园中历史最为悠久的古代园林。

苏州市61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4、报恩寺塔:俗称北寺塔,位于苏州市姑苏区人民路1918号,始建南朝梁时(502-557年)。为九级八面砖身木檐混合结构,高76米,占地878平方米;塔内部为双层套筒,八角塔心内备层都有方形塔心室,木梯设在双层套筒之间的回廊中;报恩寺塔是中国2000多座楼阁式宝塔中"上为令盛,下为重楼"的典型,各层塔门过道和塔心室门上的砖砌斗八藻井等仿木构装饰,结构复杂,是研究宋代小木作形制的实例。

苏州市61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5、盘门:古称蟠门,位于苏州市姑苏区东大街49号。周敬王六年(前514年)吴王阖闾命伍子胥所筑春秋吴国都城,盘门为吴都八门之一。因门上曾悬有木制蟠龙,以示镇慑越国,又因其"水陆相半,沿洄屈曲",得名。盘门是元明清三代陆续修建的遗构,是中国唯一保留完整的水陆并列古城门。

苏州市61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6、狮子林:始建于元代至正二年(1342年),位于苏州市城区东北角的园林路3号,因园内"林有竹万,竹下多怪石,状如狻猊(狮子)者",又因天如禅师惟则得法于浙江天目山狮子岩普应国师中峰,为纪念佛徒衣钵、师承关系,取佛经中狮子座之意,故名"狮子林"。

苏州市61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7、艺圃:

又名醉颖堂、药圃,位于苏州市阊门内天库前文衙弄5号,始建于明朝嘉靖年间(1541年)。艺圃保存了明代园林的风格、布局和造园手法,以简练疏朗、自然质朴取胜,构筑精巧,园景幽致,可称明代住宅园林中的佳作,且为文震孟等名人故居所在,故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苏州市61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8、全晋会馆:始建于清朝乾隆三十年(1765年),位于苏州市姑苏区中张家巷14号。以中路为轴,分中、东、西三路建筑。中路建筑是会馆的主体,有门厅、鼓楼、戏台和大殿,西路建筑庄重朴实,筑有两厅一庵。系清末山西旅苏客商集资兴建。

苏州市61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俞樾旧居:即曲园,位于苏州市人民路马医科43号,俞樾于同治十三年(1874年)得友人资助,购得马医科巷西大学士潘世恩故宅废地,亲自规划,构屋30余楹,作为起居、著述之处。在居住区之西北原有隙地如曲尺形,取老子"曲则全"之意,构筑小园取名"曲园",宅门悬李鸿章书"德清余太史著书之庐"横匾。

苏州市61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甲辰巷砖塔:位于苏州市相门附近的甲辰巷内, 甲辰巷砖塔是一座八面五级楼阁式仿木砖塔。体量虽然不大,但造型美观。此塔有些部位和构件的做法和风格早于宋代,例如塔檐平缓,斗拱用材体量比例相对较大,做法也不同于一般宋塔,这些建筑特征均富有明显的唐代风格,但确切建造年代还有待于今后进一步考证。

苏州市61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1、开元寺无梁殿:位于苏州盘门内东大街11号万丽花园小区内,建于明万历四十六年(公元1618年),坐北朝南,高两层,采用砖券技术建造。原为开元寺藏经阁,楼上藏经,楼下供无量寿佛,也称无量殿,民间则因其不用木构梁柱,俗称无梁殿。

22、卫道观前潘宅:位于苏州平江路卫道观前,也称礼耕堂,此宅为清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徽商潘麟兆所建。

苏州市61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3、东吴大学旧址:位于苏州十梓街1号,清同治十年(1871),美国基督教监理公会在苏州十全街设立存养书院,光绪五年(1879)迁至天赐庄,并改名博习书院。光绪二十七年,在博习书院基础上建立东吴大学堂,或称东吴大书院,成为美国基督教在中国建立的早期教会大学之一。辛亥革命后改称东吴大学,分设文、理、法三个学院。1952年,改组为江苏师范学院。1982年改组为苏州大学。

苏州市61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4、天香小筑:位于苏州图书馆内,为中西合壁式花园别墅。1935年由洞庭东山席家花园主人席启荪所建,一度被汪伪省长李士群占为公馆。

苏州市61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5、保圣寺罗汉塑像:位于苏州甪直镇保圣寺内。据传为唐代杨惠之所塑,但据造像风格判断,为宋代遗物。

苏州市61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6、宝带桥:又名长桥,创建于唐元和十一年至十四年(816-819),是古代桥梁建筑的杰作,位于苏州市吴中区长桥镇(今长桥街道),全桥用金山石筑成,桥长316.8米,桥孔53孔,是中国现存的古代桥梁中,最长的一座多孔石桥。

苏州市61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7、紫金庵罗汉塑像:位于苏州市吴中区东山镇西卯坞内,存有16尊泥塑罗汉像。罗汉每尊高约115厘米左右,分别安置在左右佛龛上,均为坐像。相传出自宋代民间雕塑家雷潮夫妇之手,但也有人认为出自明代邱尼陀之手。

苏州市61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8、轩辕宫正殿:位于苏州市吴中区东山镇杨湾古村轩辕宫内,始建于元末,历经明、清重建、重修与修缮,其形制既保留了元代特征,又反映出明清不同时期的变化。

苏州市61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9、寂鉴寺石殿:始建于元朝至正十七年(1357年),位于苏州市吴中区藏书镇天池山寂鉴寺内。寂鉴寺石殿明间前进天花层次稍多,并饰以云纹和盘曲双龙,形态生动:以明间后进藻井装饰最为华美。

苏州市61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0、东山古民居 (包括怀荫堂、明善堂、凝德堂):位于苏州市吴中区西南东山镇松园弄,始建于明朝嘉靖年间(1522-1566年)。

苏州市61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1、春在楼:位于苏州市吴中区东山镇松园弄底光明村9号,1922年,东山籍上海富商金锡之、金植之兄弟在祖宅旁建别墅,名"春在楼",取"向阳门第春常在"之意。因装饰繁密,精雕细刻,民间称之为"雕花楼"。


32、退思园:位于苏州市吴江区同里镇,始建于清光绪十一年至十三年(公元1885-1887年)。退思园的设计者袁龙巧妙利用不到十亩面积,设计了坐春望月书楼、琴房、退思草堂、闹红一舸、眠云亭等建筑,它凝聚了知识分子和能工巧匠的勤劳和智慧,蕴涵了儒释道等哲学、宗教思想及山水诗、画等传统艺术,步移景异,令人流连。

苏州市61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3、丽则女学校旧址:位于吴江区同里镇新填街南濠弄,西与退思园相邻。该校创立于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2月,创办人任传薪(1887-1962)。

34、师俭堂:位于苏州市吴江区震泽镇宝塔街12号,始建于清朝嘉庆六年(1801年),是一座反映晚清工商绅士坐行经商的时代特点和地方特色的代表建筑。内共砖雕27幅,石雕4幅,木雕213幅。


35、柳亚子旧居:位于吴江区黎里镇中心街。柳亚子(1886-1958),初名慰高,后更名弃疾,清末秀才,同盟会会员,南社创始人之一,曾任孙中山临时大总统秘书,新中国建立后曾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


36、思本桥:位于苏州市吴江区同里镇辽浜村,跨市河,俗呼思汾桥。南宋宝囿年间(1253~1258)诗人叶茵所建。


37、东庙桥:位于吴江区七都镇东庙桥村横沽塘。古桥建于南宋绍定年间。


38、慈云寺塔:位于吴江区震泽镇,为六面五级,砖木结构,高 38.44米 ,由塔壁、回廊、塔心组成。


39、先蚕祠:位于苏州市吴江区盛泽镇五龙路口,即盛泽丝业公所,俗称蚕花殿或蚕皇殿。在古代,蚕神有着重要的地位,中国劳动人民为了向蚕神表示敬仰,并表达蚕农对来年丰收的美好希冀,所以蚕农们对蚕神进行祭祀。


40、耕乐堂:位于苏州市吴江区同里镇上元街陆家埭(西柳圩),系明代处士朱祥所建。现尚存三进四十一间,有园、有斋、有阁、有榭。


41、玉燕堂:位于昆山市周庄镇北市街南首,始建于明正统年间(1436—1450),为明代中山王徐达之弟徐孟清后裔所建,是我国保存完好的明代民居之一。


42、秦峰塔:位于昆山市千灯镇尚书浦西,该塔系砖木结构,高合38.7米。


43、敬业堂:位于昆山市周庄镇南市街,俗名"沈厅",始建于清乾隆七年(1742年),由沈万三后人沈本仁建成,共七进五门楼。


44、綵衣堂:坐落在常熟古城区翁家巷门,是翁同龢故居的主要建筑,保存较为完整,具有典型江南建筑风格的官绅宅第。綵衣堂的建筑结构为五架梁并轩前后廊九椽屋,面阔三开间,硬山五脊顶。此建筑用材硕大,为明代晚期建筑。


45、崇教兴福寺塔:位于常熟市塔后,始建于南宋建炎四年(1130年),为九级四面木檐楼阁式砖塔,盔形顶,总高67.58米。塔逐层收分,立面轮廊呈抛物线状,清秀挺拔。


46、赵用贤宅:位于常熟市西泾岸片区南赵弄10号,始建于明朝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赵用贤宅书屋因为保存完整,脉望馆被称为中国私家藏书楼的"活化石"。


47、聚沙塔:位于常熟市梅李镇东街浒浦塘畔,始建于南宋绍兴年间。八面七层,高20多米,系仿木塔楼阁式砖木结构。


48、燕园:位于常熟古城区新峰巷,至今已有220多年历史,是常熟古典园林中存世时间最长、格局保存最为完整的私家园林之一。


49、太仓石拱桥 (包括州桥、金鸡桥、井亭桥、周泾桥、皋桥):始建于元代至顺元年(1330年),位于太仓市城厢镇、新丰镇,太仓石拱桥为单孔和3孔圆弧拱桥,风格基本一致。


50、张溥宅第:位于太仓市城厢镇新华西路57号,始建于明朝天启年间(1621-1927年)。是一座典型完整的明代建筑,较完整地保存了明代"尚书府第"的建筑风貌。

51、杨氏宅第 (包括榜眼府、杨孝子祠、杨氏南宅):位于苏州市张家港凤凰镇恬庄北街,宅院为清乾隆时期本地首富杨岱所建。

52、万佛石塔:位于苏州市镇湖西华的西泾村(西京村),始建于南宋绍兴年间,元大德十年(1306)高僧昕日重建,为"西华(旧地名)十八景"之一。整塔共10801尊武康石佛像。

53、顾炎武墓及故居:位于江苏省昆山市千灯镇。

54、太仓海运仓遗址:位于苏州市太仓城厢镇南郊区,新浏河南岸,盐铁塘东侧。属于元代遗址。

55、浏河天妃宫遗迹:位于太仓市浏河镇。

56、东山村遗址:位于张家港市金港镇南沙东山村香山东侧的斜坡上,发现史前墓葬31座,房址11座,是一处马家浜和崧泽文化类型的新石器时代大型村落遗址。

57、黄泗浦遗址:位于张家港市杨舍镇庆安村与塘桥镇滩里村交界处,探出三处遗迹密集区,涉及水系、港口、寺庙和当时人们的生活状况等内容,所处时代为南朝至宋。

58、苏州织造署遗址:位于城区带城桥下塘(今苏州市第十中学西南部)。

59、草鞋山遗址:位于苏州市吴中区唯亭镇,因中心有"草鞋山"土墩而得名。遗址分为五个区,文化堆积层厚11米,可分10层,从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良渚文化到春秋吴越文化,整个序列几乎跨越太湖地区、乃至长江下游一带新石器时代,到先秦历史的全部编年。堆积厚、内涵多,因此也被中国考古界称为"江南史前文化标尺"。

60、绰墩遗址:位于昆山市正仪镇北绰墩村,发现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至马家浜文化时期墓葬85座,房址14座,灰坑80个,出土陶器、石器和玉器等遗物800多件。

61、赵陵山遗址:位于昆山市张浦镇赵陵村,属于新石器时代遗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