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豆瓣9.4評分《活著》丨富貴、貧窮、灑脫,人生的三部曲

《活著》是中國現代小說家餘華先生短篇小說的代表作。他主要講述了主人翁徐福貴從家庭富有走向衰敗,從貧窮走向絕望,到最後孤獨而灑脫的活著,最終闡述了活著的意義。

豆瓣9.4評分《活著》丨富貴、貧窮、灑脫,人生的三部曲

塑造了一個賭徒的前半生的渾渾噩噩,以及中年時期的積極向上,最終難逃命運的灰暗,同時整篇小說貫穿了幾個大的時間節點。其中主要的節點包含內戰時期、大躍進時期、文革時期。各個時期的貫穿,從一個“福貴”展現了千千萬萬個“福貴”在不同時期的遭遇,完美的表達了每個時間段人們對活著的追求。


從富有到貧窮-源自自身的迷失

西方人常常都會說,上帝是公平的,當給你關上一扇門,那麼一定會給你打開一扇窗。在一個人的生命中,常常會經歷不同的事,遇見不同的的人,常常會羨慕他人擁有什麼,感嘆自己缺少什麼!但是有時候,我們有的不正是別人缺少的嗎?《活著》中,對“福貴”的描寫中,“福貴”原本是衣食無憂地主家的大少爺,但是卻常年混跡於充滿欺詐的賭坊,並且樂此不疲。

豆瓣9.4評分《活著》丨富貴、貧窮、灑脫,人生的三部曲




世人都在羨慕“福貴”少爺那至少當時花不完的錢,羨慕富貴少爺不用為生活而煩勞。“福貴”少爺卻不知道自己真正的需要的是什麼,面對迷茫“福貴”少爺開始進入賭坊,面對別人對他的榨取,也許他知道,但是他也覺得無所謂。我在想“福貴”少爺即使不進入賭坊,那麼他接觸別的事物,也許也會一樣有這樣的後果。最終我歸結於此,源自於“福貴”少爺對自身的迷失,他不知道自己缺少什麼,他只是在找一個方式活著,在那個時候,這也許就是他活著的一種方式。


從迷失中尋找真正的自己-源自對生活的希冀

在我們的生活中,每個人都會經歷迷茫,也許這是每個人生命當中必不可少的調味劑。有的人在迷茫之後便放棄了生活,有的人在迷茫過後,重拾信心,走向了自己內心深處的詩和遠方。

在小說中描寫“福貴”在被人騙取了所有的家產後,一家人住在一個破舊的小屋,但是家珍還是願意和一貧如洗的“福貴”一起生活。父親的去世,讓“福貴”漸漸的明白,作為一個男人應該有自己的責任。有的評價或許覺得“福貴”是不是明白的太晚了,面對世人的嘲諷,我覺得能夠重拾信心,那麼也許是一種對過去的救贖。

豆瓣9.4評分《活著》丨富貴、貧窮、灑脫,人生的三部曲

這何嘗不是對人生有了新的希望呢?

在我們的生命中,你也許經歷過失敗,你也許經歷過迷茫,但是最起碼你要有面對未來的勇氣。或許他不會有結果,但是最起碼有了一絲的希望。小說後面寫到:“福貴在為母親抓藥途中被抓了壯丁。”當然面對這種時代的問題,我們不過多的去討論。單從“福貴”擔起自己的責任開始,這何嘗不是令人佩服的一件事情呢? 所以無論任何時候我們都不要放棄對生活的的希望,尋找自己“活著”的一種方式。


人生的灑脫-源自最後孤獨

人為什麼與其他動物不同,從現在的說法來說是人有區別於動物的思想。當然這只是人這樣說,誰知道動物沒有思想呢?"子非魚,安知魚之樂,子非吾,安知吾不知魚之樂”。但是從人來說,每個人都會經歷孤獨、無助的時候,但那時候的我們可能就是最灑脫的時候。

豆瓣9.4評分《活著》丨富貴、貧窮、灑脫,人生的三部曲

作者餘華先生曾寫到:

“可是我再也沒遇到一個像福貴這樣令我難忘的人了,對自己的經歷如此清楚,又能如此精彩地講述自己是如何衰老的。這樣的老人在鄉間實在是難以遇上,也許是困苦的生活損壞了他們的記憶,面對往事他們通常顯得木訥,常常以不知所措的微笑搪塞過去。‘’

從文中可以知道,所有的線索都是來自“福貴”的自述。福貴經歷了幾個大時期,同時經歷了大起大落,最終成為一個孤獨的與牛為伴的老人。但是正是這樣一個遲暮的老人,對人的一生有了真正的理解,有多少人能在經歷如此多的事情後,還能坦然的講出來呢?正如作者所述,大多數人都被困苦損壞了記憶,對往事顯得木訥。


豆瓣9.4評分《活著》丨富貴、貧窮、灑脫,人生的三部曲

對於我們而言,人生真的要等到孤獨的時候,才來追求最後的灑脫嗎?還是選擇面對往事保持一種木訥來掩藏內心最深處的孤獨呢?我們為何放棄前半生灑脫的活著,迎接後半生的幸福。而要孤獨的去面對最後的灑脫呢?

“人是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著。”

我是沐童,一部書尚且可以給我們這麼多人生哲理,我們為何不更好的把握我們的人生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