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你想過沒有,人類為什麼一般只吃食草動物的肉,不吃食肉動物的肉?

木疙瘩H5


我來說說自己觀點吧。現在人類吃的肉大部分都來自馴化過的動物。老祖宗為了能吃肉,一開始是到山上或者草原上打獵,後來覺得這麼幹太累,又不見得每天能打到獵物,生活沒保障啊,正所謂窮則思變,一些人開始琢磨,乾脆自己養算了!所以他們就活捉了一些食草類的動物開始馴養,為什麼抓草食類動物呢?很簡單,目的是好養啊!滿山的都是草,隨便抓一把就能餵食。反過來講,假如馴化的是肉食類動物,比如老虎,每天還得喂肉給它吃,哪有肉餵它啊!自己還沒肉吃呢!



雪山老碼農


在大多數情況下,哺乳動物的食肉動物和雜食動物,甚至食腐動物(不僅是人類)都避免食用其他食肉動物:食肉動物避免食肉動物的屍體。

吃過野生雜食動物(黑熊,野豬)的人,如果該動物最近一直在吃肉,他們往往不會喜歡它的肉,而是喜歡那些在被殺死之前主要食用植物的動物(儘管有山地之類的例外)獅子,據說是所有食物中味道最好的肉之一。)



這不僅是西方世界人民所做的:幾乎沒有其他人食用陸生掠食者作為首選食物來源,而且在正常情況下,許多人甚至根本不認為它是食物來源。

這聽起來似乎違反直覺:如果動物的口味像他們所吃的食物一樣,捕食者吃肉,那麼肉不應該更肥/更好嗎?

但是從某種意義上講,這是有道理的。食肉食動物比吃草食動物幾乎沒有優勢:殺死食草動物更危險,不能有效地飼養(如果打算養虎的話,準備有一個大的奶牛場),它們的脂肪更少(意味著更少)卡路里和肉不那麼多汁),它們的寄生蟲數量要比同類食用植物的數量多,等等。

從文化或進化的原因到喜歡吃食肉動物,這都是沒有道理的:很多負面因素與不存在的利益疊加在一起。

食肉動物是哺乳動物的一種,包括諸如狼,狗之類的犬科動物。貓(貓); ursids(熊); 鼬(黃鼬); procyonids(浣熊);夾住的(印章); 根據《大不列顛百科全書》的數據,共12個科,共270種。雖然有些食肉動物只吃肉,但有些食肉動物有時也像狗一樣用植物來補充飲食。

1.食肉動物的肌肉結構通常堅韌而粗壯,因為它們接受更多的運動(試圖抓食物),因此不利於消化

2.通常所有食肉動物都充滿了寄生蟲。

3.它們被視為叢林肉,即使它們是異質類,也都被視為瀕危動物或攜帶疾病的動物,其危險和疾病風險在物種之間差異很大。

4.科學的例子:

來自太陽的能量被植物轉化為食物。但是我們不能使用其中的大部分能量,因為我們的消化系統不是為此而設計的。因此,我們讓水牛吃掉了植物,它們的消化系統將植物物質分解為肉,這使我們更容易獲得能量。在此過程中,能量損失了:水牛使用其中的一些來回移動並種植我們不/不能吃的部分,而其中的一些則因效率低下而丟失。這種水牛肉已經是人類最大的可用量。把它餵給山獅並不能使我們更容易使用能量,從草到水牛的所有能量損失都發生在水牛和山獅之間。因此,您損失很多,卻一無所獲。

5.一些有毒的生物積累。最簡單的例子是魚中的汞。蝦等無脊椎動物在進食時吸收汞,並將其存儲在組織中。然後魚吃掉了這些倒影,汞被儲存在它們的組織中。由於魚吃了很多蝦,所以它們會吸收很多汞。然後較大的掠食性魚類(如旗魚)會吃掉這些魚類,並且汞含量不斷增加。由於天敵位於食物鏈的頂端,所以任何無法代謝和清除的東西都會進入體內。所以有時候食肉動物的肉所含的毒素(如汞)要多於食物鏈下部的肉,但這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它是哪種動物。魚變得更糟,因為通常在底部和頂部之間有更多的臺階,大多數陸地上的掠食者從植物到草食動物再到尖食肉動物都很快。



6.正如其他人指出的那樣,食肉動物更可能是“基石種”,也就是說,與其他物種相比,食肉動物對環境的影響成比例地更大。例如,有很多東西在吃草:兔子,鹿,像蝗蟲一樣的大量昆蟲……如果完全移走兔子,那麼會有很多東西可以吃草並得到控制。但是不是很多東西都吃兔子。因此,如果除去土狼這樣的主要掠食者之一,兔子的數量將會急劇增加,這對與它們競爭吃草的所有事物來說並不是很好。

7.原因之一也是食草動物多得多。通常,您在食物鏈的每個級別上將數量減少十個

8.要吃肉食動物,每磅植物原料得到的平均值要低得多。食肉動物每頓飯都吃食草動物,食草動物每吃一磅,食肉動物就幾乎沒有營養。上面我也提到過,他們在尋找獵物,食物方面損失很多。

9.另外,狗/貓的嘌呤可能很高,這會導致痛風,但這與食肉動物是分開的。

10.同樣,很少有食肉動物像狗那樣過於情緒化和感傷。因此,通過進食,體內荷爾蒙失調的幾率(實際上是肯定的)會擾亂過程。

就您的健康而言,您走的食物鏈越高,環境毒素的蓄積也就越多。攝入農藥,汞,鉛,草食動物會吸收其中的有限量。食草動物的食肉動物的攝取量是食草動物的許多倍,因為食肉動物食用許多食草動物。


Java從入門到架構師


其實這個問題也不難考慮,因為我們大家都知道肉類是屬於酸性的,食肉動物吃肉,所以食物動物的肉酸性更高,口感也不好,吸取到的能量也不多,所以食肉動物的肉普遍口感偏酸,並且容易滋生寄生蟲。



而食草動物則恰恰相反,它們吃的是植物,而植物都是鹼性的,所以食草動物的肉在酸鹼中和之後的口感和能量都恰到好處,很適合人類食用,並且食草動物屬於食物鏈的下端,繁殖能力比食肉動物要高很多,因此肉的來源也很豐富。 而且食草動物肉質鮮嫩並且適合圈養,如果你養一隻老虎,你養兩年你也吃不了幾頓,但是食草動物的養殖成本就很低了,因為食草動物的食物就是植物類,植物類非常好獲取。所以食草動物的食物來源也沒有那麼難獲取,有草的地方就能養活食草動物,生產成本大大降低。



並且雜食性動物飼養條件並不具備,而且很難飼養,因為飼養的人不可能從各地找來五穀雜糧去餵養食雜動物,而且雜食性動物口感也沒有食草類的好。 並且食物鏈之間的能量轉化效率是比較低的,最高的只有25%左右,所以越是處在食物鏈頂端的動物消耗的能量就越多。所以,食用食肉動物獲取的能量也較低,不如食用食草動物的肉獲取的能量多,食用食肉動物並不划算。


而且食肉動物的肉中所含重金屬的含量較多,毒素積累也較多,我們以雞和老虎為例,如果100斤的雞肉中含有1克的重金屬,那麼350年雞肉就是3.5克的重金屬。但是同樣是350斤的老虎肉中,就含有15克的重金屬,因為350斤的老鼠需要吃1400斤的雞,這對於人來說都是350斤肉,那麼我們為什麼不吃更加健康的肉類呢。 但其實最簡單也是最重要的原因,還是因為食草動物比較容易飼養,因為食草動物的食物源是植物,而植物是非常好獲取的,所以飼養食草動物的成本比較低,所以有利於大規模的飼養和大規模的食用。


教你做美食的慧姐


不是不吃,是供應不上。一噸糧食夠一千人吃一天。拿這一噸糧食做飼料,最多隻能出200公斤肉,只能供200人吃一天。要拿這200公斤肉做飼料喂肉食動物,最多出來20公斤肉,只能供20人吃一天。

同樣的土地只能出產固定的糧食,我們現在能勉強保證供應肉食就很不容易了,如果吃食肉動物。想想看,能養活1000人的糧食變成養活20人的糧食,全球糧食產量能翻50倍麼?

把所有土地全部利用也供應不了人類的口糧[摳鼻]


年華104097766


質能守恆定律,一畝地,種糧食,能產100斤麥子,可以養活一個成年人100天,產300斤草料,可以養一隻40斤的羊,繼而養活一個成年人50天,養一隻狼,狼吃羊然後人吃狼,只能養活一個成年人10天。

所以,一畝地的情況下,種糧食,可活100天,養羊可活50天,養狼可活10天,中國幾千年連綿不斷的農耕文明由此而來。


之漁pro


因為食肉動物的肉一般不好吃。

在我們現在這個社會,已經不用看我們吃的物種了,只要不是犯法的,有錢都可以買來吃,只是看價格。

食草動物容易養殖,肉多且富含蛋白質,從產量來看遠比食肉動物的多,而且現在已經有養殖的鱷魚之類的肉了。

食肉動物也會吃肉,如果大批養殖會造成肉類短缺,而且由於食肉動物大多佔於食物鏈高層,中間食物的消耗,轉換的能量會浪費很多,不划算。


夢如玉衡


簡單來說,人類不是傻子。

1,如果飼養的話,首先得有肉吧。放著現成的肉自己不吃,去餵養食肉動物,然後宰殺這些食肉動物,再去吃它們的肉。想想就覺得蠢。

2,就是去野外捕獵,放著大量的食草動物不逮,非得捉少數食肉的,就為吃個肉,勞動量和危險程度不可同日而語。想想就覺得笨。

蠢的,笨的都死了。剩下的全是聰明的。


supu46


這個問題,我有不同意見。人是雜食者,肉食,素食,都是人類獲取能量的來源。而肉食,來源食草動物如:牛,羊,也包括肉食動物:狗,蛇,當然更包括更多的雜事動物如:豬。除了這些還包括相當一部分昆蟲,如:蠶蛹。食草動物和雜食動物性情比較溫和,容易被人馴養捕獲,而食肉動物性情比較殘暴,人類獲取比較費力,甚至有相當一份危險,這就造成了一種假象,人只實用食草動物。這是一種假象,作為食物鏈頂端的人類,人應該是什麼東西都吃的。


元芳65596266


其實就三點!

一,肉食動物攻擊性強,捕捉有風險。當然了,這是次要的。

二,肉食動物不好馴服,不容易形成規模式養殖,很短板。當然了,這也是次要的。

三,最主要的一點,肉食動物因為自己需要捕捉獵物,運動量很大。因此,脂肪含量少。這就導致肉質不合口。

要知道,脂肪提供的熱量是遠遠超過瘦肉的。又沒風險又能馴服外加一口下去滿嘴流油,嘿嘿,自己看吧。


如是我聞83524526


1,口感問題,食肉動物的肉普遍口感不咋地。

2,味道問題,有網友稱,狼,狐狸等等的肉有騷味,難以處理。

3,都是保護動物,吃它幹嘛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