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變中求新的柏林電影節

儘管全球暴發疫情,第70屆柏林電影節如期舉行,只是避免與第92屆奧斯卡頒獎禮撞車而推遲十來天。該電影節雖已年逾花甲,但不像奧斯卡獎那般固步自封。原掌門18年的迪·科斯里克卸任,新任主席瑪·裡森貝克(德國電影協會原公關總監)和新任藝術總監卡·沙斯特里安(洛迦諾電影節原選片總監)抓住交接機會進行改革,推陣出新,故本屆有不少新的亮點。

藝評 | 變中求新的柏林電影節

電影節開幕前兩天,德國哈瑙發生槍擊事件,裡森貝克強調本屆繼續“反對暴力和種族歧視”。但綜觀之,最突出的是比小金人更鐘情女性導演,更關注女性導演作品,更褒獎女性題材影片,給素來“重男輕女”的西方電影界、特別是奧斯卡獎評委們一拳重擊。本屆18部入圍影片中罕見地有6位女導演執導的5部。它們是一一

法國斯楚特和韋·雷蒙的《我的妹妹》,講述一位女劇作家同她的雙胞胎哥哥的故事;

英國莎·波特的《未曾走過的路》,講述一個瀕臨崩潰的男子如何被女兒撫慰的故事;

美國凱·雷查德的《第一頭牛》,講述一個西方廚房和一箇中國移民拿一頭奶牛合夥做生意的故事;

美國伊·希特曼的《從不、很少、有時、總是》,講述兩個農村少女紐約之旅的故事;

阿根廷娜·梅特的《入侵者》,講述一個少女在睡夢中遭侵害的故事。

當下女權運動勃發,上列影片加上開幕片《當我成為塞林格》都聚焦女性的現狀,關切女性的問題,追蹤女性的成長,肯定女性的作用,理應獲得褒獎。揭曉結果,《從》獲評委會大獎銀熊獎。獲最佳導演的《逃走的女人》主戲是妻子趁丈夫出差去拜訪歸友,談論女人的事。德國影片《溫蒂妮》雖是柏林電影學派領軍人物安·佩爾措德掌鏡,但著重刻畫片名女主角對愛情的忠貞和純真,故其扮演者葆·貝爾勝過導演而封后。

其次,本屆破例地讓電影小國柬埔寨的紀錄片《輻射》獲泰迪熊獎最佳紀錄片,這也印證了柏林電影節在選片和評獎上有別於奧斯卡獎的獨特標準。正如評委會主席、奧斯卡影帝傑·艾恩斯(英國人)所指出的:“我發視,柏林電影節在選片標準上與奧斯卡獎完全不同。我們對電影的認識要足夠廣泛,對參賽片要作出公平的評價。”另外,為小成本電影增設“遇見”單元並頒4項獎,以吸納手機電影入圍,這被視為柏林電影節為適應全球電影數字化發展趨勢而嘗試的變新。

由於不可抗力,我國參賽參展影片較少,與會電影人亦較少。但柏林電影節是中國電影的福地,中國電影人走向世界,小金熊功不可沒。自1988年起,《紅高梁》等5部中國內地和臺灣影片奪魁,至於銀熊獎更不計其數。本屆仍然颳起“賈(樟柯)旋風”,他22年前獲獎的處女作《小武》以膠片修復版重映,他執導的《一直游到海水變藍》入圍特別展映單元。該片用18個章節,通過賈平凹等作家之口講述1949年以來中國的往事,獲得的評價甚高,被譽為“一部反映故土的影像抒情散文”。賈樟柯監製的《平靜》入圍“青年論壇”單元,這是一部女性心理電影,由女導演宋方拍攝,描寫一位女性紀錄片工作者在同男友分手後,內心經過痛苦後逐漸恢復平靜。該片獲得CICAE藝術貢獻獎。另外,賈樟柯還獲邀擔任為慶祝柏林電影節70週年而特設的“在傳承中”對談節目的嘉賓,他選中山西青年導演霍猛對話,以後者的《過昭關》為題談話如何用戲曲傳承記憶,是次對談千人會場坐無虛席。

我國的8k3D水墨動畫片《秋實》入圍“新生代”單元。該片採以齊白石的“兼工帶筆”技法,描繪一隻青色蟈蟈與其他蟲子爭食,為秋後蟄伏準備。中國水墨動畫闊別世界頂級電影節30多年後再一次引起國際關注。

電影節期間賈樟柯向各國電影人說:“在眼下這個時候,電影應該存在。”對,中國電影亦應該存在併發光於世界影壇!(嚴 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