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城步:“三不”書記戰疫忙

城步:“三不”書記戰疫忙

張華與村主任、村醫、輔警在村裡巡邏,勸阻人員聚集。

城步:“三不”书记战疫忙

上門勸導喜事簡辦。

紅網時刻3月1日訊(通訊員 劉有根)“張華這小子,很多人講他勸阻不退步、吃虧不言悔、對內不護短,是個實打實的傻子、呆子。其實,他們不知道張華的苦衷……”2月29日,提及城步金紫鄉江和村支書、退役軍人張華,年近七旬的老黨員陽愛國話語中飽含著理解與體諒。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擊戰打響以來,日夜奔波在抗疫一線的張華被群眾稱為“三不書記”。

勸阻集聚不退步

江和村地處城步金紫鄉和西巖鎮交界處,轄12個村民小組,410戶1628人散居在陽家、張家等8個自然村落。疫情突如其來,如何抓好疫情防控?張華將勸阻群眾不集聚作為重點來抓。

咚咚切切咚咚鏘……1月25日(正月初一)18時許,江和村陽家橋橋頭,鑼鼓聲急,吊龍隊隊長陽祖常正組織隊員集聚,準備當晚將全村所有村民家舞一遍。

“疫情防控形勢嚴峻,為了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拜請大家春節莫耍龍燈了。”他和村主任唐蒙春匆忙趕到後極力勸說:“身體好才是真的好。春節期間,大家要多在家、多勤手、少串門,認真做好防控工作。”“我們聽書記、村長的,明年再耍。”陽祖常和其他隊員漸漸散去。

2月13日是村民張某嫁女的大喜日子,女婿家境殷實,張某準備好好操辦一番,並提前向親友發出請帖。“叔叔,現在是特殊時期,喜事只能簡辦。”2月12日清早,來到張某家後張華開門見山。“結婚是人生大事,何況請帖都已送出。”張某沒有退步之意。“您是長輩,又是鄰居,希望您帶個好頭,理解支持村裡工作。”經過兩個多小時的形勢剖析、耐心勸說,張某同意簡辦喜事,只請至親參加。

1月下旬以來,在他的真情勸導下,村裡停辦、簡辦喜事6起,禁辦酒席150餘桌。

自費抗疫不言悔

“書記,現在是一罩難求,沒有口罩怎麼值守?”1月31日,正在疫情防控檢測服務點值守的龔存傑打電話給張華。村裡在長形片設立服務點以後,20餘名組長、黨員、志願者紛紛響應,張華與他們並肩作戰,每天從8時至23時分兩班倒,輪流值班值守。由於沒有口罩,大家有些擔心。

“你們好好值班,我這就送口罩來。”表面大大咧咧、實則粗中有細的他密切關注全國疫情變化,早在1月中旬便買了60個口罩隨時備用。

為了讓大家安心值守服務點,他還在網上搜集資料,找到提高免疫力的中草藥方,自掏腰包上千元從西巖衛生院、藥店買來中草藥60多副。每天拿3副熬好藥水後,送到檢測服務點和村口招呼站,給值守人員和過往群眾免費服用,贏得廣大群眾的點贊。

2月25日,獲悉鄉里組織退役軍人為抗擊疫情捐款後,他立馬聯繫鄉退役軍人事務站,率先捐了2000元。

設立服務點以來,全村共檢測車輛420餘臺、人員1700餘人,勸返車輛72臺、人員310餘人,有效防止輸入性病例。

對待親人不護短

“湖北返鄉人員一律隔離,出省返回者一律隔離,微型車慢慢遊一律停運,小賣鋪棋牌室一律停開……”每天8時、12時、16時許,村裡的村村響廣播都會傳出張華的硬核喊話。他是這樣喊的,更是這樣做的。

1月21日,村民周某攜兩個孩子從武漢回家過年。當晚,張華主動上門叮囑周某:“在家隔離14天裡,注意多通風、多喝水,吃飯用公筷,離家人1米以上,你女兒暫時不要陪奶奶睡。遇到困難第一時間打電話。”

“張書記,我媽發燒了。你能過來一趟嗎?”1月30日10時,接到周某打來的電話後,他第一時間趕到周某家,與周某等人一起將周某母親送到西巖衛生院診治。經檢查為普通感冒,通過打點滴、服藥,2天后周某母親痊癒。

春節期間,江和村共有9人從湖北返鄉過年。張華與駐村幹部、其他村幹部商定,推行1名駐村幹部、1名村幹部、1名村醫、1名輔警、1名志願者、1名監控信息員包1名湖北返鄉人員的“六包一”制度。湖北返鄉人員一律居家隔離14天,由村醫每天上門測體溫2次,6名監控信息員密切關注9人生活所需,他則通過手機視頻隨時掌握9人的最新動態,全部管控到位,消除了廣大村民的恐慌心理。

為了防止弟弟張傑等4人防疫期間開車送群眾外出務工,1月26日,他和輔警陽洪波逐一上門打“預防針”:非常時期,切莫跑車。

令他擔心的事情還是發生了。經不住外出務工村民的軟磨硬泡,2月12日清早,張傑悄悄開車送5位村民到廣西桂林,當天16時許返回。“這個時候外出跑車,簡直是要錢不要命。下次再跑車送客,我直接報交警查處。”他嗓門很大、言詞激烈。看到哥哥動了真格,張傑將車鑰匙交給哥哥保管,乖乖在家隔離14天。

“只要大家團結一心、齊心協力,就一定能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說這話時,“三不書記”張華神情堅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