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堅守一線,抗擊疫情:濟南市歷下區這些平凡人的不平凡事


疫情不退我不退

王凱,曾經的解放軍戰士,現在是濟南市歷下交警大隊一中隊抗“疫”戰士,在2020年的這個春節,他將對親人的思念收進心底,將抗擊疫情的使命扛在肩上,一直堅守在抗擊疫情的最前沿。

從年前1月12日告別遠在臨沂的家人返回濟南上班後,已連續四十多天奮戰在疫情防控一線。春節前,執行完看護任務的他本可以回家過春節,但看到疫情防控的嚴峻,毅然放棄休假,申請到一線抗擊疫情。工作中,他認真負責,不畏嚴寒,耐心細緻,嚴格落實上級各項防控部署要求,嚴格按照工作規範和流程,對每一個駕駛人詢問、檢查,對重點地區車輛和駕駛人認真登記,耐心做好勸返工作,牢牢守住泉城大門這一關。

堅守一線,抗擊疫情:濟南市歷下區這些平凡人的不平凡事

隨著疫情防控形勢的好轉和復工復產的需要,濟南交警根據《濟南市恢復道路交通運輸秩序實施方案》,撤銷了部分高速口檢測點。王凱之前所在的蟠龍檢測點屬於撤銷的點位之一。王凱本可以從疫情防控一線撤回中隊,從此開始正常的執勤和休班,甚至週末還可以返回臨沂家中與家人團聚,但是他並沒有選擇享受這份安逸和團圓,而是選擇了“疫情不退我不退”,又主動請纓要求去保留的港溝檢測點繼續抗擊疫情。

作為退伍軍人的王凱,部隊教會了他自強自立、責任擔當的優秀品質,自從父親去世後,王凱就擔起了照顧整個家庭的重擔,成了這個家中唯一的頂樑柱。上有近八十歲的奶奶,下有三個年幼的孩子,母親是勤勞樸實的農民且年事已高,不能幹重活,妻子也沒有正式工作,靠賣童裝補貼家用。王凱在濟南工作期間,臨沂家裡的一切事務就由留守在家的“娘子軍”們承擔起來,其中的艱辛可想而知,但她們就這樣默默地支持著王凱的工作,平凡善舉彰顯人間大愛。

堅守一線,抗擊疫情:濟南市歷下區這些平凡人的不平凡事

王凱身上一直有一種“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責任擔當精神,在疫情防控期間,他無時無刻不在關注著全國疫情的發展情況,尤其是武漢嚴峻的疫情防控形勢時刻牽動著他的心,他恨不得自己立馬趕去武漢為抗擊疫情出一份力,作為一名黨員,他有責任站出來為國家、為人民做點什麼。從2009年十八歲時告別家鄉到臺海一線參軍入伍保家衛國,到2019年告別親人加入濟南交警服務人民,再到2020年的這個春節主動申請到抗擊疫情第一線,無不體現出他顧大局、敢擔當、作奉獻的高尚品質。

堅守一線,抗擊疫情:濟南市歷下區這些平凡人的不平凡事

大隊、中隊考慮到王凱家庭情況,也曾建議他撤回來休整一下,回家看看。但王凱說:“現在疫情防控形勢依然嚴峻,我從一線撤下來,就得有其他同志頂上去,我不想把這份危險推給別人。再說,如果我回家,來回還得隔離14天,這得耽誤多少事。非常時期人員儘量少流動,我就不給國家添麻煩了,家裡邊能應付得了,家人們也都理解我。”就這樣,王凱依然堅守在戰“疫”一線,踐行著“疫情不退我不退”的誓言。工作間隙,雖然能夠跟家中的孩子視頻連線,但終究比不上心貼心的陪伴。孩子們雖然想念爸爸,但他們知道爸爸是一名了不起的交通警察,爸爸正在做一件非常偉大的事情,那就是保護大家的安全。

用行動書寫“答卷”的老徐

他一手書寫了泉城路街道眾多基層一線抗“疫”事蹟,默默無聞挑起防控、網格、宣傳方方面面的工作責任,也是《泉“星”抗疫風采錄》的創建者,他是街道黨建辦公室幹部徐西代,同事們都親切的喊他“老徐”。

堅守一線,抗擊疫情:濟南市歷下區這些平凡人的不平凡事

老徐說,有一種力量叫聞令而動。他是轉業幹部,軍旅生涯烙印在他身上的是極具忍耐和堅韌的意志品質,還賦予了他實幹衝鋒、決不言退的鋼鐵外殼。疫情一開始,他安撫好家人和年幼的孩子,第一時間返回工作崗位,在他看來,疫情就是命令、崗位就是站位,作為黨建辦公室的一員,更應該比其他人迅疾到位,用實際行動帶動大家共同投身抗疫前沿。他主動請纓加入到疫情期間24小時輪流值守內網信息收發任務,不合一眼、不漏一瞬,收到緊急通知第一時間上報處置,收到推送排查名單逐一核實確保傳達清晰。有時是凌晨的視頻會議,有時是子夜的安排部署,無休與無眠是他二十多天的常態。白天,網格排查、志願服務、宣傳報道一樣不落,背靠背連軸轉成了現實。問他累嗎,他說“怎麼不累”,問他值嗎,他說“咱轄區平安就值啊”。聞令而動、向陽而生,他的真誠、直爽、擔當、無私,感染了身邊很多人,以必勝的信心凝聚起必勝的力量。

堅守一線,抗擊疫情:濟南市歷下區這些平凡人的不平凡事

老徐說,有一種行動叫以筆為槍。他是宣傳幹事,印製橫幅展板,製作彩頁海報,審核定稿精益求精,從街角到巷陌,用鋪天蓋地的宣傳氛圍引導群眾正確防護,而在白天工作的間隙,默默發現身邊的點滴,筆筆記錄周圍的奮鬥。轉業前曾手握鋼槍,脫下戎裝就提筆為槍,握與提的轉換間,勤奮好學成了他的代名詞。為了謳歌抗疫基層一線湧現出的創新舉措、典型人物和先進事蹟,他時刻關注新聞動態,蒐集大量實際素材,潛心研究文詞語句,積極撰寫各類文章,用不懈的勤奮和努力,撰寫各類美篇、經驗類材料、風采錄紀實40餘篇,被媒體轉載發佈,讓廣大居民群眾看到了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街道黨組織堅不可摧的戰鬥堡壘作用和黨員無懼險阻的先鋒模範擔當,用夜以繼日、爭分奪秒、燈火通明,構築起“宣傳防控線”。

堅守一線,抗擊疫情:濟南市歷下區這些平凡人的不平凡事

老徐說,有一種奉獻叫執著堅守。“哪有什麼歲月靜好,不過是有人替你負重前行”,這是他喜歡的一句話,疫情面前,沒有旁觀者,更沒有局外人。面對這場特殊的大考,他毅然決然舍小家顧大家,把時間全部留給一線堅守。有天晚上女兒肚子不舒服嘔吐,一直哭鬧,打電話給他求爸爸回家,24小時值班的他硬生生狠下心腸,簡單給妻子交代了幾句觀察好孩子的情況,就掛斷了電話。自小體弱的女兒是他的心頭肉,可是這一次,他把不忍咽回肚子裡,再有不捨和牽掛,也將責任扛在肩上、將使命放在心中。第二天完成工作任務晚上趕回家,看到女兒已經熟睡,臉上還依然掛滿淚痕,他說“那一刻,真是滿心的愧疚”。他用忠誠與擔當踐行使命初心,在抗“疫”戰場中不斷淬鍊本領,將黑暗擋在背後,用陽光照亮前路,奮勇迎考,用行動書寫百姓平安的滿意“答卷”。

堅守一線,抗擊疫情:濟南市歷下區這些平凡人的不平凡事

火線入黨踐初心 抗疫一線擔使命

“書記,這是我的入黨申請書。在咱們抗擊疫情的時候,我看到身邊許許多多的黨員,像時叔叔、張淙叔叔,他們已經六七十歲了,還衝鋒在前,守護咱們社區,我心裡十分感動,也深受鼓舞,更堅定了我積極向組織靠攏,成為一名共產黨員的決心。”黃心怡說道。甸柳新村街道甸北社區委員黃心怡被身邊黨員不畏犧牲、無私奉獻的精神所感染,鄭重地遞交了她的入黨申請書。

堅守一線,抗擊疫情:濟南市歷下區這些平凡人的不平凡事

黃心怡於2019年9月來到甸北社區,平時工作中的她,時刻以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竭力在疫情防控這個特殊時期,為社區居民做好各項防控保障工作。“我志願衝鋒抗擊疫情最前線,始終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首位,服從大局,聽黨指揮,全力以赴,不辱使命,眾志成城、衝鋒在前,堅決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這一句句滾燙的話語,書寫著她的使命與擔當。

堅守一線,抗擊疫情:濟南市歷下區這些平凡人的不平凡事

一份情真意切的入黨申請書,深深地體現了社區工作者的責任與擔當。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全體社區工作者將竭盡所能投入這場戰“疫”,牢築社區堅固防線,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

社區疫情防控工作中的“90後”硬核後援

自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全民防控工作開展以來,文化東路街道文化東路社區湧現出一批優秀志願者。其中一名“90後”志願者,勇挑重擔,不畏艱難,積極投身於社區疫情防控工作的一線,體現了新時代新青年應有的責任與擔當。

堅守一線,抗擊疫情:濟南市歷下區這些平凡人的不平凡事

他叫蘇慶港,今年23歲,中國戲劇學院舞臺美術系的大三學生。春節放假回家,恰逢這場突如起來的疫情,小蘇主動與社區聯繫,積極加入到疫情防控志願者的隊伍中。

堅守一線,抗擊疫情:濟南市歷下區這些平凡人的不平凡事

小蘇在社區幹部的帶領下,積極參與到核實異地返濟信息、張貼通知,公安系統登記信息入戶摸排、卡口測溫等工作。小蘇雖然剛剛接觸社區工作,但他總是積極主動去學習、去分擔,用他的熱心和耐心感染著身邊的每一個人。入戶工作中,他對居民總是笑眯眯的,耐心做好解釋工作、做實登記工作。“卡口”執勤中,他認真細緻地對出入車輛、人員進行信息登記,逐個測量體溫,堅守“陣地”。

堅守一線,抗擊疫情:濟南市歷下區這些平凡人的不平凡事

“雖然我現在只是一名入黨積極分子,但我要以一名黨員的標準來要求自己,看到報道中武漢疫區付出的人們,我深受感動。我年輕不怕累,作為年輕的一代就應該用自己的熱血,用實際行動踐行自己的責任。”小蘇說。

雙“楊”合璧 實力搭檔

在建築新村街道花園路社區有一對“雙楊”搭檔,一位是社區黨委書記楊矗、一位是社區居委會主任楊學華。

新年伊始,新冠肺炎戰“疫”打響,“雙楊”組合再次發揮“硬核”力量,帶領社區幹部、網格員、志願者們共同奮戰在防控第一線,成為最美的“逆行者”。

堅守一線,抗擊疫情:濟南市歷下區這些平凡人的不平凡事

思想“一條心” 行動“一盤棋”

社區防疫工作頭緒多、任務重、人手緊,只有大家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齊心協力、通力合作才能建起基層防疫屏障,為居民群眾築起堅不可摧的“鋼鐵長城”。大年初一開始,“雙楊”二人迅速切換頻道,從“禁燃志願者”變身為“防疫衛士”,開始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踐行初心使命、展現責任擔當。

一個多月來,“雙楊”二人以社區為家,舍小家顧大家,衝鋒在前、表率在先,始終把最危險的工作、最難解決的問題留給自己。楊學華年紀大了、身體不好,楊矗就主動“挑”起夜間大梁。1月27日晚23時,他接到應急值班室電話,立即驅車前往濟南北收費站,接轄區內返濟人員。整個工作完成,天色已漸漸發亮。這是楊矗的第一個“通宵”,殊不知這僅僅是無數個“通宵”夜晚的開始。

楊矗說,防疫工作雖然繁重,但居民們的關懷與問候,都是對社區的信任與肯定,激勵著我在“逆行”的道路上繼續前行。

堅守一線,抗擊疫情:濟南市歷下區這些平凡人的不平凡事

一點一滴見初心 一枝一葉總關情

花園路社區面積大,人數多,楊學華每天穿梭在各個樓院,苦口婆心地勸說居民不要外出,佩戴口罩,不信謠不傳謠,被大家親切的稱為“知心大姐”。當社區出現確診病例時,楊學華錄了段小視頻,讓周邊居民安心。她說:“我在社區工作已20年了,這裡就是我的家,我對每一戶居民,對這裡的一草一木都有很深的感情,我做這些不僅是為了完成工作,而是真心實意想保護好大家。”說起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的決心,楊學華信心滿滿。

社區作為疫情防控最前沿,就是要堅持標準不降、力度不減、尺度不松,不折不扣將上級各項疫情防控措施落實到位,結合轄區實際,“雙楊”二人探索出“三心”工作法,打造“有溫度的社區”。一是動態監測安人心。在樓院廣泛張貼通知公告、設置小喇叭宣傳點、公佈各類消毒作業溫馨提示以及作業記錄,每天更新數據、及時發佈。二是貼心服務暖人心。社區要求物業公司充實防疫物資,增加消毒設備,完善消殺細節,做好進出人員測溫、登記。同時積極整合轄區家家悅超市、藥店等周邊商家信息,對獨居老人、貧困家庭和居家隔離人員上門送物資、送服務、送溫暖。三是志願先鋒聚人心。積極招募“防疫衛士”,不斷壯大“螢火蟲”黨員志願服務隊、愛心群眾志願服務隊,使志願服務內容更加豐富,體溫監測、宣傳、消殺、心理疏導、專線諮詢、跑腿等,讓居民群眾在疫情防控的非常時期,一樣享受到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堅守一線,抗擊疫情:濟南市歷下區這些平凡人的不平凡事

堅守一線,抗擊疫情:濟南市歷下區這些平凡人的不平凡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