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看人家如何教育孩子!衡水中学学生家长给孩子的一封信

亲爱的儿子,

学校让家长给孩子写封信,我想从对同学、老师、父母、异性、健康、学习等几个角度谈一下个人的看法,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进入高中阶段后,人的生理年龄趋于成年,心理、情感等方面波动、变化会比较大。外加相对较重的功课学习,很容易陷入焦躁不安、无所适从的心理状态,进而影响到个人整体的进步。说几点可能需要处理的事情,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关于同学

因为每个人的家庭不同,成长的环境不同,看待问题的角度可能与你存在差异。有些差异可能严重到是非观念的冲突,这可能让你觉得无法接受。

遇到这种情况,争论与辩驳基本上毫无疑义——因为,一个人形成的思维方式、看问题的角度是其经历造就的。如果你试图说服对方,等同于试图推翻他过去的人生经历带来的“正确经验”,对方会出于本能得捍卫自己的“正确”。当出现这种情况时,选择宽容与回避是比较好的方法。宽容,是对别人的尊重;回避,则是对自己的保护。

你身边的这些同学,三年后将各奔天涯—— 多数人终生不再相见。对于你乐意交往的人,则珍惜彼此的友谊;对于你不喜欢的人,也要尊重他的存在。在我们的一生中,真正能建立友谊的人十分少——所以古人才有“得一知己足矣”的感慨。

看人家如何教育孩子!衡水中学学生家长给孩子的一封信


关于老师

在我们生活的这个国家,“教师”更多时候表示的只是一种职业。我们尊重老师,实际上尊重的是“老师”这个职业,而不是具体的某个教师本身。

在这个行业工作的人,基本上都可以胜任“教书”的工作,但是他们当中有些人的言行与“育人”两字却可能存在一定的距离。如果你在学校遇到了人品与言行方面不良的教师,也不必太在意,只要注意不让他的不良言行伤害到你的自尊与自信即可。即使你不喜欢那个人,他的课我们也要认真听讲。至于他嘴里说出来的与课程本身无关的内容——丝毫不必放到心上。要记住——知识,是为我们自己而学习。

另外,如果你某一门功课不太理想—— 不要怪自己悟性差,天生不是学这东西的材料。实际上,中学课程依然属于自然与人文科学的基本内容。如果你认真听讲了,但是却不能真正的领悟,则原因不在你,而是老师的讲课方式不适合你。这种时候,你需要自己耐心去研究、寻找这门课程的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教育自古以来讲求“因材施教”,但是这种要求对现在的老师而言是不可能做到的。他手里只有一把锤子,上课只能使用一种方法来讲授知识;于是,他就会把所有的同学看作是钉子—— 能用他的锤子楔进木板的就是正品,楔不进去的、会弯曲的,他就认为是次品。

实际上,不同的钉子,需要用不同的工具——螺丝钉与铁钉,进入木材的方法一定是不同的。但是,别奢望老师会关心这些。

一切,都需要靠自己!

当然,你也会遇到德艺双馨的教师。这样的老师让你终生难忘,等你考上大学以后会激动得回到校园去向他(她)表达感激。

关于父母

父母是给与我们生命的人,也是我们一生中最重要的盟友。不管我们读书成绩好坏,以后是否会拥有出色的业绩,父母都不会放弃我们。实际上,中国父母喜欢把孩子看作是自己生命的再延续,认为给孩子做任何的付出都不过分。这种爱是人世间任何其他的情感所不能及的。

另一方面,你在慢慢长大,现在都快成年了。你出行的脚步也距离父母越来越远—— 现在半月、一个月与父母见面一次;三年后读大学了,将变成半年才能与父母见面一次;工作、结婚后可能与父母碰面的时间间隔会更长。

这意味着,你在逐步走向独立——父母不能再亦步亦趋得陪伴你的左右,生活上、思想上、学习上,遇到的事情更多是依靠自己的判断与取舍,自己独立承担责任。

所以,珍惜每一次与父母见面的机会,多沟通交流。有句俗话说——成年父子如兄弟,你现在已经具备了与父母讨论问题的能力,不要再把自己当作小孩子看待。

既然你拥有了与父母平等交流的能力,我们现在就要承认与面对另外一个问题——父母的局限性,即:父母不再是“正确”的代名词,他们的观点可能存在谬误。当你认为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时候,要勇于坚持自己,靠事实去验证。而不应该因为父母不认可就放弃自己的想法。我个人观点,父母只是孩子来到这个世界的通道——对孩子不拥有所有权、支配权,有的只是孩子未成年之前的监护权。孩子既不是父母生命的再延续,也不是父母一代年轻时候未竟愿望的新载体。你应该是一个完全独立的个体——拥有属于自己个人的理想与人生。

爱父母,应该是孝敬,而不是孝顺。你所做的一切不应该是为了父母,或者因为父母——而是成为完美的自我,成就自己幸福的人生。

关于对异性的好感

之所以将这个问题提出来,是因为到了这个年龄多数人心中会出现这种对异性的爱慕情绪,不论是单向的还是双向的。这是一种正常的心理活动,与具体的人无关。

其实,如果你喜欢一个异性,并非那个人有什么极其特别之处,特别到让你心神不宁——事实上,如果没有那个人,你在其他学校读书的话,同样会从周围的异性同学中选一个人来喜欢。这个问题产生的本质不是因为出现了具体哪个人,而是你处于这样的年龄,体内激素分泌的结果,是一种叫荷尔蒙的生物化学物质刺激了你的大脑而产生的心理感受。这种感受令人弛魂夺魄、心神不宁,会影响到你读书的专注性。注意不要放纵这种情感而荒废了学业。

从好感、爱慕到恋爱、结婚——是一段十分漫长的人生情感道路。最后真正与你相伴一生的人——此时此刻正在地球上某个学堂里用心读书,都不一定是这国人。

为了能够顺利得与将来那个最好的她相遇,你需要认真读书,做最好的自己。而不要被半路上杀出来的程咬金乱了心性。

关于健康

健康与强壮是两个几乎没有任何关联的东西。比较遗憾的是这国人喜欢把强壮看作健康。最近几年已经发生多起中学生、大学生晨练倒地猝死的事件。体育运动起源于古代人类的捕猎活动与战争行为,现代发展为一种具有娱乐观赏价值的游戏,个别具有某种特质的人会当作谋生的职业。作为普通人,只要通过适量的肢体活动舒展筋骨、解除长时间伏案读书产生的疲劳感即可。对于学校的体锻项目,只需达标合格,不需要有更高的追求,也不必羡慕身边具有体质特长的同学。

每个学校里都会有一些依靠突出的身体条件斗恶斗狠的不良少年存在。如果你知道了人类是一种靠智慧而不是靠肢体暴力生存的物种,你就会认识到这种人的行为是荒唐可笑的。

可以说—— 足够的睡眠与良好的饮食,外加适量的身体活动,就可以成就健康的身体了。

关于学习

这是最重要的事情,所以放到最后说。

人,是创造性思维的动物,不同于动物园里的那些靠条件反射来解决问题的种群。学习的方法无外乎演绎与归纳。对一个知识点的学习,分析它的构成要素与可能的发展演化,并针对性得做一些相关知识点的练习即可。一个读书好的人,一定是一个乐于思考的人,而不是一个把自己埋进题海的人。良好的学习成绩来自专注的听讲、用心的思考、细致的观察、丰富的想象,而不是所谓的“刻苦、努力、拼搏、奋斗”等词汇。前者是脑力活动,后者差不多成了体力劳动了。熟能生巧应该是建立在透彻得对知识理解的基础上,而不应该是一种条件反射行为。

举个小例子——我玩儿魔方很熟练,熟练到已经忘记了为什么这样或那样拧转。这就是熟能生巧、潜意识的条件反射的结果。但是,最初研究这个小游戏的时候,我是把魔方拆散,仔细观察它的构成结构,然后形成了对它的正确认识。

暂时说这些。

永远爱你的 父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