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諮詢行業的人才是否被高估?

靳源春


確切的說,諮詢行業的人才沒有被高估!諮詢,是直接面對市場的疑難雜症,可以說一萬個客戶有10萬個問題,而且不同的問題之間重複率低,如何解決客戶的問題 , 需要諮詢人有深厚的從業功底和高度的敬業精神,從這個角度來看,其從業難度不亞於一個全科大夫,而自身存在的職業風險卻非常之高。

1、職業諮詢人的組織一般都不大,屬於抗風能力弱的“小船”。

2、諮詢業務量、內容的不確定性高,容易出現朝不保夕的情況。

3、需要不斷地學習,一旦停止了學習,很快就被市場淘汰,沒法混。

風險、難度與利益並存,風險如此之高,諮詢人才何以被高估!


金箍棒BANG


首先,先來了解一下諮詢這個行業的本質。

諮詢的本質,就是為客戶解決特定的問題。在這個定義裡,我們看到諮詢解決的是“特定”的問題,而不是“全面”的問題。這就是部分人對諮詢行業的誤解:認為諮詢企業做的是“大包乾的活兒”。

其次,諮詢行業解決哪些特定問題。

當企業在經營過程中遇到“盈利模式、頂層設計、市場影響、責權利分配、期權規劃”等問題無法通過內部的能力得到解決的時候,就需要引入第三方的力量合力解決這些問題。

第三、誰來解決問題。

既然是由兩種力量解決問題,那麼就會有職責、權利和義務的劃分。這些細節要具體體現在合同文本里。

我經常遇到一些中小企業,他們在遇到問題時就“有病亂投醫”。前腳剛和一家諮詢公司簽了合同,後腳又召開部門會議,研究對策。這樣,合同如一紙空文。諮詢方久久不見預付款項,企業又擔心遇到“騙子”公司,最後,不了了之。

誰來解決問題是整個環節的第一步。雙方應充分發揮合同的作用,明確進度表。什麼時候市調,什麼時候付款,什麼時候出建議...清清楚楚。

一般情況下,諮詢公司會委派一個諮詢團隊幫客戶去解決問題。

第四、諮詢公司是如何解決問題的。

諮詢公司解決問題的核心技能不是“做方案”,而是“提問題”,是根據大量的信息和經驗幫助客戶找出目前企業存在的“正確的問題”。

他們的職責和使命告訴他們,一定要幫客戶找到“正確的問題”而不是“好問題”。它們的區別在於,“好”和“不好”是客戶的評判標準;而“正確的問題”是諮詢公司的評判標準——它看上去平淡無奇,沒有新意,也不能讓人耳目一新。但它邏輯簡單,直擊核心,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就是這個問題,才導致了這樣的結果”。

如果在問題找到後雙方能進一步交流,拿出解決的方案,那麼,這個重擔就又落到了企業這邊的肩上。積極配合諮詢公司,有條不紊的推進方案的實施,才是解決根本問題的唯一出路。

高估或低估一個人或一個團隊的能力,往往是自己對這個行業的無知造成的。





回到鄉村Li


水往低處流,人往高處走。判斷一個行業的人才是否高估,最真實可靠的方法便是觀察這個行業的人才流動情況。目前諮詢行業,流入的人有兩類:第一類是應屆畢業生,以名牌大學的畢業生為主,特別是知名大學MBA畢業生比較受歡迎;第二類是在企業有豐富實戰經驗的專業人才。

對於畢業生來說,能進諮詢公司,特別是有一定知名度的諮詢公司,能夠給新人帶來比較好的系統性專業方法與項目歷練機會,高價值項目還能夠直接跟企業高層接觸,有助於快速成長與豐富閱歷,而且收入也不錯,當然,通常工作強度與壓力也會比較大,加班比較多。但是,付出是值得的,一年獲得相當於別人三年的成長,不經高強度的磨練,又怎麼能獲得高額回報呢?

也正是由於持續的高強度工作,以及持續的優秀畢業生人才輸入,諮詢行業出類拔萃的人才晉升也很快,甚至有5~8年就做到合夥人級別,年收入都是7位數以上。當然,越往上面的職位越少,而諮詢行業優秀人才較多,有一些就會選擇去到客戶方做中高層崗位,特別是近十年以來,隨著各大企業對專業及管理的重視度越來越高,而且也越來越捨得在引進專業的高端職業人才上投入,諮詢公司的專業人才比較受青睞也就不奇怪了。對於在職業黃金期,又沒有內部上升機會的諮詢公司的優秀人才而言,去到曾經作為顧問服務過的客戶企業,既能實現職業發展的更進一步,收入也不低,甚至還有股權。而且,由於前期合作,對企業以及高層也比較瞭解,算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去年有些諮詢公司也會吸引一些行業龍頭企業裡面的中層骨幹進入,這些中層骨幹有行業的實操經驗,本身的基礎素質也不錯,也有可能是在企業裡面遇到了職業發展的瓶頸,進入諮詢公司後,得到系統性的方法訓練,有方法論的基礎上面能夠擴展自己的視野,也不失為一種職業轉型的一個路徑。


架構思維看世界


諮詢行業是企業的“外腦”,“高參”。其長處和優勢就是理論知識和策劃能力。當然其實踐和動手能力應該是其短板。

用人所長天下皆有用之人,用人所短天下皆無用之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