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有銀行理財也能虧損,銀行理財還能買嗎?

coco賈鴻超


理財產品投資前,銀行都會向你進行風險揭示:

就是理財有風險,投資需謹慎。目前來說,除了國債及銀行存款,其餘任何的投資都存在一定的風險性,當然風險有高有低,關鍵你要選對合理的理財產品。

銀行理財的風險劃分

銀行的理財產品,按照不同的投資產品,一共劃分為5個層級,分別為:R1、R2、R3、R4以及R5五個層級,這個略微專業,我簡單的以一個比例來解析:比如R1≈99%保本保息,R2≈98%保本90%保息,R3≈90%保本60%保息,R4本息可能出現10%及以上的虧損,R5可能本息30%及以上的虧損。也就說越往上的層級風險度越高,相應的收益越高。

風險度測評

銀行的理財產品,在你購買之前,絕對會給你做一個風險度測評(如果沒有做,你要小心是否為虛假理財產品或者飛單),可以肯定的告訴你,80%的人風險測評度在R2級以內,90%的人風險測評在R3級以內;測評度要在R3以上的,基本你的家庭年收入最少得在50萬元以上,且有多年的投資經驗,並且屬於願意為收益承擔本金虧損的人。一般來講R5的產品都是私人銀行客戶這類高淨值人士買的。

對於測評度在R2級別的,你只能購買R1及R2的產品,R3級別的只能購買R1、R2及R3的產品的,以此類推,因此如果你在測評表上沒有亂填,那麼你不會買到風險度不適合你的產品,所以無需擔心。

總結

銀行因為理財出現糾紛的絕大部分是飛單(銀行工作人員利用投資者對銀行的信任,賣不屬於銀行自己的理財產品,從中獲得高額的佣金提成。對於客戶來說,資金失去了銀行嚴格風控的保護就很容易“打水漂”)以及虛假理財(銀行員工私刻銀行公章,私自制作理財協議,利用銀行工作人員的身份,以高息吸收客戶的資金,發行不存在的理財產品),

這兩種情況有個特別均是高息誘惑人!

除此之外,不排除銀行有發生理財虧損的案例,但是很少很少,出現的一般也是高風險層級的理財產品(這類產品銀行發行的很少,因為高淨值客戶少。且這部分損失,高淨值人士承擔的起),所以與我們普通大眾無關。

綜上所述:如果你選對與自己層級相對應的理財產品,不盲目貪圖高息,那麼銀行的理財產品肯定屬於可以購買的產品,無需擔心。


鯉行者


銀行理財產品是可以購買的,但是你要分得清楚不同的理財產品,它的風險是不一樣的,你應該按照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去購買銀行的理財產品,雖然說現在國有銀行理財產品也能夠虧損,但是有很多國有銀行理財產品,他們的虧損概率是非常低的,只是之前保本的說法有點過於確信,那麼不能保本,就是說明了銀行願意正視市場的風險,對投資者來說也是一件好事,一旦不能保本了,就意味著他要用更高的收益率來說服投資者,否則大家沒有必要去冒這個險。

另外銀行投資理財也有很多是根據一些政府企業發行的債券來進行的,如果政府和企業的信譽度比較良好,那麼這個投資理財他們損失你本金的概率是非常低的,並且它的利率也不高,所以我認為還是可以投資的。

不過不管你是購買銀行理財產品,還是購買基金理財產品,都一定要關注你的投資資金去向,也就是說你要關注你的資金到底是用來投資某些行業或者某一些債券,或者某一個市場當中去了,如果你看好這個行業,那麼你可以選擇去投資。理財產品或者銀行發行的理財產品,但是銀行發行的理財產品,他們的資金是否直接與產品的風險掛鉤?你在看產品說明書的時候,一定要關注資金的投向,如果資金投向為債券回購,存款、國債、金融債、央行票據等這樣來看是比較穩定的,可以放心的去投資,他們基本上不會虧損你的本金。

但如果是投放的二級市場,比如說像股票基金黃金等理財產品這樣的理財產品風險偏高,有可能會虧損的本金,需要自己對這些市場有一定的判斷,再去投資。


變革家


說實話,這個問題很幼稚,反過來問,路上經常發生車禍,我們還要上街嗎?答案當然是肯定的,要啊,而且必須上街,難道我們可以不工作,天天在家待著?



不只是國有銀行理財,理財產品都有一定的風險性,銀行儲蓄是最保險的了,五十萬以內有保險公司承保,但五十萬以外是不在承保範圍內的,而且在我們購買理財產品的時候,相關公司或機構都會提醒我們,比如說什麼產品是低風險,什麼產品是高風險。

通常風險與收益成正比的,高收益伴隨著高風險,所以選擇理財產品的時候,不能抱著投機或賭博的心理,比如一種產品的預計收益超過5%以上的時候,你就應該做好承擔風險的準備,這種理財產品到期後極有可能達不到你的期望值。



購買國有銀行的一些理財產品還是可行的,比如購買七日年化收益5%以內的理財產品,儘量選擇短期理財產品,因為長期理財產品往往會隨著時間發生意想不到的情況。據我瞭解,現在許多老年人喜歡在銀行購買理財產品,因為老年人不會接受新鮮事物,又有銀行相關人員的耐心講解,中低風險類理財產品安全性還是較好的,一傳十、十傳百的就拓展開來。


坤鵬論


資管新規落地以後,剛性兌付已經成為歷史,所有的銀行理財產品都不再保本,所以銀行理財出現虧損在以後來說會是越來越正常的現象,不止國有銀行是這樣、所有銀行都會存在虧損的風險!

  • 理財產品不是存款
大家一定要正確的認識到理財並不是存款,其屬於非保本浮動收益型投資產品。以前大家雖然買的雖然是理財產品,但是由於銀行一直都是按照預期收益率為客戶兌付本金以及收益的,所以很多客戶都會存在這樣的心理:銀行理財產品也是應該按照預期收益進行兌付的,如果出現了收益降低甚至本金虧損的情況,那肯定是銀行的問題,我要去銀行和他們要那部分收益差!

  • 選擇與自身風險承受能力相適應的產品

客戶在購買理財產品以前,一定要仔細評估自身風險承受能力,看看是否能夠接受本金虧損的情形!如果真的接受不了,銀行會根據你的風險承受能力為你推薦更適合的存款產品,例如結構性存款、大額存單都是非常好的選擇,雖然利息比理財產品要低一些,但最起碼不會出現虧損的情況!


  • 結構性存款和大額存單是最好的替代品
結構性存款屬於一般性存款,其收益要比普通定期存款更高,除了固定定期存款利息以外,它還有一部分衍生收益,這部分收益是銀行不保證一定能夠獲得的,而是與匯率、股票指數等進行掛鉤的!相比普通定期存款來說,利率更高、起存金額也更高,而且到期之前不得提前支取;相比理財產品來說,安全性更高、本金有保障!

大額存單是利率市場化的必然產物,其相比普通定期存款來說,利率要更高一些,但肯定低於理財產品以及結構性存款。起存金額一般為20萬元,本金和利息都是百分之百到期進行兌付的,受《存款保險條例》的保護,毫無風險可言!


綜上所述,銀行理財產品不保本保收益,更適合中高風險投資者;結構性存款保本以及保部分收益,比較適合低風險投資者;大額存單保本保息,適合無任何風險承受能力的儲戶!


銀行小學生


理財產品是會虧損,但是你要明白是什麼產品發生了違約,不能一竿子打翻一船人,最近發生過違約的理財產品大部分都是一些私募產品,都是一些比較高風險的資管計劃,普通的理財產品總體風險還是很小的。

銀行理財可以買,而且可以放心買,但是有一個原則,根據自己的風險喜好去選擇

打個比方你是一個保守型、穩健型的客戶,沒有什麼投資經驗,那你就選擇一些債券型的理財產品,資金投向主要是貨幣市場的票據和企業債,相對來說風險非常低;假如你是一個進取型的客戶,那麼選擇理財產品你就可以適當搭配一些掛鉤型的理財,博取一下高收益。

在之前也說到過,在銀行購買理財產品首先要做客戶的風險評級,保守型、穩健型、成長型、進取型分別使用不同的分級理財產品PR1-PR5,購買之前務必想清楚,發生的風險你能不能承受。

下面再來介紹一下理財產品的風險程度

目前市面上的理財產品答題分為四大類:債券型、信託型、掛鉤型、QDII型

可以這麼簡單的區分一下,按照風險程度從低到高債券型

如果你不想冒風險,那麼就選擇債券型的理財產品就可以了,基本上不存在違約的情況,當然了收益率普遍也比較低一些,基本上維持5%左右就很不錯了。

再來說一下購買銀行理財產品的誤區

總體上有兩大誤區,比較常見

1.錯把預期收益當做票面利率,這是兩碼事,預期收益就代表這收益是浮動的,未來可能會產生一定的偏離度,但是選擇小風險的產品出現偏離度的幾率就小一點,履約率就高一點。

2.錯把理財當存款,這種情況在理財銷售過程中,個別銷售人員會只提收益,不提期限和提前贖回方式,容易讓客戶產生誤解。理財產品在產品購買後不到期限是不能夠提前贖回的,也就是說,在此期限內流動性是非常的差的,和定期存款可以隨時支取是不一樣的,一定區分清楚。

總體上需要說的就這麼多了,銀行發售的理財,大部分都是能夠達到預期收益的,不要聽聞什麼違約潮就“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你得知道傳言中違約的是什麼產品,你只需要避開這些高風險的產品就好了,我們選擇一些穩健型的理財,拿著高收益也沒什麼風險,還是很舒服的。


不立而立


任何時候,收益和風險都是成正比的,在享受高收益的同時也將會面臨高風險,至於你說的國有銀行理財也虧損,我覺得這只是個別現象,而且最關鍵的是看你購買的是什麼類型的理財產品。



銀行理財產品有低風險的,也有高風險的,看你怎麼選擇


目前銀行的理財產品種類也比較多,不同的理財產品對應的收益和風險是不一樣的。


通常情況下,銀行理財產品主要有幾個類型:


1、債券型理財產品


債券型理財產品指銀行將資金主要投資於貨幣市場,一般投資於央行票據和企業短期融資券。


這種理財產品一般收益適中,目前大概是在4%左右吧,雖然收益不高,但是風險較低,如果不出什麼意外本金和利息都是可以正常收回的。


2、貨幣基金理財產品


這類型的理財產品主以各種貨幣市場基金或偏債型基金為主,一般投資於同業拆借市場和債券市場,這兩個市場本身就具有低風險和低收益率的特徵,所以風險較低。



3、信託型理財產品


這類產品主要是信託公司通過與銀行合作,由銀行發行理財產品,募集資金後由信託公司負責投資,一般主要是投資於商業銀行或其他信用等級較高的金融機構擔保或回購的信託產品,但也有投資於其他標的的,比如新股申購,甚至房地產投資都可以納入理財產品的投資標的。


信託理財產品風險適中,具體還要看投向,比如地產信託收益率一般比較高,大事對應的風險也較大。


4、結構性理財產品


結構性理財產品是指通過某種約定,在客戶普通存款的基礎上加入一定的衍生產品結構,將理財收益與國際、國內金融市場各類參數掛鉤,例如匯率、利率、債券、一攬子股票、基金、指數等。



結構性理財產品一般本金是可以100%拿回的,至於收益,主要看掛鉤產品的表現。這類產品風險較低,在保本的同時可以博取較高的收益。


5、QDⅡ等理財產品


QDⅡ理財產品是投資人將手中的人民幣資金委託給被監管部門認證的商業銀行,由銀行將人民幣資金兌換成美元,直接在境外投資,到期後將美元收益及本金結匯成人民幣後分配給投資人的理財產品。


這類型理財產品一般收益比較可觀,但是相對應的風險很大,甚至可能出現本金虧本的情況,屬於高風險理財。


6、其他投資理財產品


其他理財產品包括股票投資、期貨、貴金屬、外匯等,這些理財產品一般是不會保本保息,具體要根據市場的表現來定,所以風險比價高。



相對其他理財渠道,銀行理財產品還是比較安全可靠的


目前銀行理財已經不能保本保息,風險由個人和銀行共同承擔,所以有時候銀行理財產品是有可能出現虧損的。比如你看重的是收益,選擇了一些高收益的理財產品,比如股票型,那你是有可能出現虧損的。


但是相對於其他理財渠道來說,目前銀行的理財產品還是比較安全的,大部理財產品至少不會出現本金虧損的情況。畢竟銀行是正規的機構,有專業的理財投資分析師,所以銀行所售賣的各種理財產品一般都是相對比較可靠。


當然銀行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比如我們就經常看到不少新聞,說銀行的員工把客戶的理財資金給坑了,這屬於個人行為,所以大家在購買的時候一定要特別注意,千萬不要被個別銀行員工給坑了。


貸款教授


國有銀行的理財為什麼就不能虧?我覺得這是大家的一種誤解,國有銀行確實會有一些競爭優勢,決定了國有大銀行在很多方面都有競爭力,最典型的比如攬儲壓力就要比其他小銀行要小的多,這一點也能從國有銀行的低利率中看出來。



不過在理財產品方面相對會更市場化一些,雖然國有銀行有規模性效應,但也不能保證所投的高回報項目一定能掙到錢,市場不好的時候大家一樣虧錢,甚至會因為你投的多而虧的多。

政策上也不會為國有銀行的理財產品設置更加安全的保障,追求高收益就意味著承擔高風險,這很公平。

不能因為有國有銀行的理財產品虧錢就全面否定理財的重要性,就像我們不能因為有交通事故就不出門是一樣道理的。



銀行現在很多理財產品收益還是可以的,包括一些90天、180天的理財產品,收益很多都能達到或接近5%,這樣收益是相對安全的。當然你說我就是要追求10%以上收益,那承擔虧錢後果也是必須的。

另外,除了銀行理財產品以外還有很多收益有保障的理財產品,比如以餘額寶為代表的貨幣基金。

總之還是那句話,不能因為國有理財產品虧錢就否定理財這件事情。


逸然決然


先回答問題,能買。

理財產品從一開始就分為多種,從本金上看,分為保本型和不保本型;從收益上看分固定收益和浮動收益。組合在一起常見的一般為保本浮動收益和非保本浮動收益(具體看理財說明書)。



銀行,尤其是國有銀行其實一直以來也是遵循著這些要求,但近些年來個別銀行誇大了理財的保本屬性,致使很多人認為理財就是保本的,就算不保本銀行也要照單付款。

此次新規只是改變這種錯誤的行為,讓理財迴歸本源。對國行來說,這應該還是一個利好消息,因為其本身一直在這麼做。同時,國行開展理財業務的時間更長,經驗也會更豐富,手段也更專業,所以,相對的,國行的理財更有保障。

理財,從本質上來說已屬於投資的一種,有收益也有風險,所以,銀行在銷售時會將理財產品從風險的角度分門別類,供客戶選擇。購買前也要多看理財說明書,弄清它實際的風險水平。


路漫漫吶喊


當然能買。

首先給大家普及一點小知識,國有銀行理財和我們日常中的銀行存款是有著本質區別的,銀行存款是我們把錢交給銀行,銀行那去放貸,銀行賺差價,定期存款保本。(商業銀行最高50萬保本,極小概率破產,就不詳細討論了)在購買

國有銀行理財的過程中,銀行充當的是一個牽線搭橋的角色,拿點好處費。就等同於你給甲方乙方籤個線搭橋,你拿好處,具體雙方咋協議的和你無關,銀行乾的就是這麼個活。打著國有銀行的名義是忽悠那些不缺少理財投資常識的投資人。

從2017年國家就已經出臺政策禁止打著保本的名義出售理財產品,生活中我們說的保本只是極低的概率賠錢而已。下面,給大家科普一下銀行理財的具體產品。

國有銀行理財絕大部分的產品都是基金,在基金中又分以下幾類:


第一:貨幣基金

舉例說話吧,大家最常見到的應該是這種。

這是盈利模式的本質就是第三方把老百姓手中的小錢收集到一起,匯聚成大錢,在把這些錢拿到商業銀行去存,拿個高利息,到期了在吧錢分給大家,說別的你不明白,餘額寶就是這麼做的。也就是說,除非商業銀行的資金鍊斷裂,一般也不會斷,大家都就默認這種貨幣基金是零風險了。特殊情況如98的泰國金融危機,國家都破產了,也就破產了,這時候,你的錢就沒啦,拿出回來了。

第二:債券基金

這種風險也是極低的,投資的多數是一些大公司的債券,或者是國債之類的

其他的基金類型一般也不會再國有銀行出售,風險也是很高的,當然也伴隨著高收益。

最後概括一下:國有銀行出售的理財產品和其他大平臺的產品一樣,不過是國有銀行名氣大,沒有保本的理財只有風險的高低。

不能因為害怕車禍就不出門,不能應該害怕天氣旱就不種莊稼,更不能怕不保本就不去投資。多學點理財知識瞭解金融背後的本質,就不怕風險了。

想了解更多的投資理財知識,歡迎點擊關注留言評論,馬先生說投資為你做最專業的解答。


馬先生說投資


之前在我們一接觸到銀行理財時,聽到最多的就是“保本”了,其實“保本”只是銀行對外宣傳的噱頭。

所有的理財產品都是有風險的,只不過銀行的理財產品風險很低,發生虧本的可能性很小很小。就算真的虧本了數額也很小,銀行承諾的保本就是在虧本了之後補上虧損了的金額,與其招攬的客服資金量相比,這點補漏對銀行來說就是毛毛雨。

最近銀行不在宣稱自己家有保本的理財產品了,其實這一舉動只不過是把理財的風險坦白在了我們眼前。仔細想想,在理財這一行之中那麼多的理財平臺,除了銀行叫囂有保本理財之外,有別的任何一家說有保本理財嗎!



我們需要知道,只要是理財就會有風險伴隨,否則的話人家憑什麼給你更多的收益呢?如果非要保本的話,直接存銀行死期就可以了,絕對保本!話說銀行理財還是可以考慮的,雖然沒有“保本”這一說了,但是風險是很低的,一般不會出現虧損的現象。想要利息相對高的話銀行理財絕對的能買,為什麼不能買?就因為不保本?!

如果回答會對您有所幫助,請您在下方點個贊!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