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7 父母這5種行為,對孩子傷害很大,趕快停止,別等毀了孩子就晚了

我們很難做到十全十美,即使當了媽媽也一樣。我們難免會有在孩子面前發怒、撒謊、甚至說髒話的時候。那麼,我們瞬間的這種“醜”態會對孩子造成嚴重的影響嗎?

從孩子出生那一刻開始,我們就成了他們的行為樣板。也許,你曾暗暗發誓,一定要做個好媽媽,但是,我們必須面對一個事實——人無完人。我們在生活中總會因為各種各樣的理由而撒一些善意的小謊,難免會在孩子把一杯橙汁倒在自己剛剛完成的工作計劃書上時大發雷霆。那麼對於我們自身的這些壞毛病,什麼情況下不必太在意,什麼情況下會對孩子造成不好的影響呢?

父母這5種行為,對孩子傷害很大,趕快停止,別等毀了孩子就晚了

錯誤一:撒謊

  • 什麼情況下你不必太在意:你的謊言是善意的。

如果你的好朋友問你:“我穿這條裙子是不是顯得很胖?”你基本上會毫不猶豫地說:“不啊,挺好看的呀!”這個時候你不要太擔心,善意的謊言是不會毒害幼小的心靈的。相反,它反而可以給孩子上一堂很好的教育課:我們儘量不去傷害別人的情感,不去打擊別人的自信。當你事後專門跟他解釋“我這樣說,是為了不讓小璐阿姨傷心”的時候,他就會開始嘗試去體諒別人的感受,儘管這種體諒是建立在說謊的前提下。

  • 什麼時候就會有麻煩了:如果謊言會導致孩子對你的不信任,那麼後果就嚴重了。

比如你明明知道孩子的寵物兔子已經死了,卻說“它也許只是出去溜達溜達”,或者你們要上班去的時候,對大哭著的孩子許願“爸爸媽媽出去一會兒就回來”。

作為父母,我們必須清楚,雖然真實的情況會讓孩子難以接受,但是總比你低估孩子的認識能力,隨意敷衍和欺騙他要強。否則當他認識到你們並沒有像自己說得那樣三分鐘之內就回來,而他的小兔斑斑早就睡在冰冷的泥土了裡時,他只會感到加倍的失落和被欺騙。

父母這5種行為,對孩子傷害很大,趕快停止,別等毀了孩子就晚了

錯誤二:發脾氣

  • 什麼情況下你不必太在意:你只是在遇到忍無可忍的事情時偶爾發脾氣。

你需要審視一下自己,這究竟是偶爾爆發還是經常性地發作,究竟是今天遇到的事情確實令人髮指,還是你總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緒。如果是偶然一次,那麼你不必過於在意。每個人都會有情緒失控的時候,當這種事情發生的時候,對孩子比較有益的做法就是告訴孩子你為什麼會這麼激動,並且保證你今後會控制好自己的情緒的。要記住,在許下諾言的時候,不要用“我會盡量……”這樣的字眼,而是堅定地說“我必須改正”。

  • 什麼時候就會有麻煩了:你總是不停地抱怨、發牢騷。

當你給孩子解釋理由的時候,你說“媽媽剛才太累了,媽媽需要你的幫助”是完全可以的,但如果是一個勁地抱怨“你簡直太懶了,一點兒幫不上忙”,就會把事情搞砸了。如果孩子接收到的是這樣的態度,那麼他今後也不可能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相反他會因為某件不順心的事情遷怒於所有人。所以,比較好的處理方式是讓自己冷靜下來,直到你能感覺到自己的情緒已經完全被理智所掌控。你完全可以要求孩子給你一些時間,讓你一個人靜一靜,然後告誡自己這樣的事情最好不再發生。

父母這5種行為,對孩子傷害很大,趕快停止,別等毀了孩子就晚了

錯誤三:說髒話

  • 什麼情況下你不必太在意:你只是適度地表示對別人的不滿。

每個人都有權利表達自己的情感,但關鍵在於你採取什麼方式。你可以在電話裡抱怨你的鄰居是個自私的人,他總是把垃圾扔在樓道。讓孩子看到你對某個人的行為表示不滿沒有什麼不妥,只要你的表達方式是文明的、健康的、適度的。千萬別覺得孩子還小,不明白你說的是什麼意思。其實孩子很機靈,他可以從你的肢體語言和說話口氣中捕捉你的情緒和意圖。

  • 什麼時候就會有麻煩了:你沒完沒了地咆哮,咒罵別人。

如果你沒完沒了地數落著鄰居的不是,那麼你的孩子也會學到這種方式。首先,他會帶上你的“有色眼鏡”去評價眼前這個人。慢慢地,他會習慣於以一種挑剔、敵對的態度面對更多的人。特別是,當有一天你發現你嘴裡的某個不太衛生的習慣用語已經成了孩子的口頭禪時,那可真是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需要你再花上100倍的時間和精力去扭轉了。

父母這5種行為,對孩子傷害很大,趕快停止,別等毀了孩子就晚了

錯誤四:夫妻大戰

  • 什麼情況下你不必太在意:生活中的小口角,不會給孩子帶來太多負面的影響。

比如誰最後一個出門的時候沒有關窗,或者誰應該在這個炎熱的週末陪兒子去動物園。從積極的意義上看,它可以讓孩子參悟一些人際關係的奧秘。發生口角的時候,你可以和孩子說:“爸爸媽媽會因為一些事情而生氣甚至吵架,但是雖然這樣,我們還是相愛的。”當然,你還是爭取讓孩子看到你們是如何為了自己愛的人而做出讓步的,這樣會幫助他理解“愛”的含義。

  • 什麼時候就會有麻煩了:你們毫無顧忌地在孩子面前互相傷害。

如果你並不把夫妻間的衝突當回事,你們在孩子面前毫無顧忌地吵鬧、侮辱、摔門而出,那麼你們教給孩子的就是粗魯的、相互傷害的處理方式。你們的行為會讓孩子感到無所適從,他可能會被“我應該站在誰那一邊”或者“我怎麼能讓爸爸媽媽言歸於好”的問題糾纏很長時間。所以,如果你們夫妻間確實需要大吵一頓的時候,能不能通過最後一點理智告訴自己:我們關上門再吵!如果這種狀況頻繁發生的話,就到了該尋找根本解決辦法的時候了。

父母這5種行為,對孩子傷害很大,趕快停止,別等毀了孩子就晚了

錯誤五:言而無信

  • 什麼情況下你不必太在意:你的失信是因為不可抗力或者只是偶爾失信於他。

如果因為上面這兩種原因而失信於他,那麼你就不必過於擔心。比如你答應了孩子一定去參加他的兒童節慶祝演出,可是你的必經之路因為交通管制被堵得水洩不通。或者你僅僅是偶爾失信於他,而不是把承諾和失約當成家常便飯。在這兩個前提下,就不會產生很大的負面影響,而且會讓孩子知道,我們生活的世界很大、很複雜,有些事情總不會那麼盡人意。

  • 什麼時候就會有麻煩了:你總是許下那種你根本不打算履行的誓言。

比如跟孩子說“如果你這周表現好,我週末就帶你去動物園”,但是你心裡明明知道自己這個週末需要加班。言而無信,不單單是形象問題,更是信任問題。如果你在孩子心中產生了信任危機,重建信任將是一個艱難的過程。如果你失約了,首先向孩子道歉,承認錯誤,然後重新跟他約定你會在何時何地履行自己的承諾,並且盡一切力量實現他。

擴展閱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