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8 我爸不家暴,不酗酒,不出軌,但我恨他!

文| 睿媽

一個父親的成功之處,不是有著多令人豔羨的事業,多高的地位,多可觀的財富,而是女兒想嫁給像他一樣的男人,兒子則想成為像他一樣的人。

——睿媽

我爸不家暴,不酗酒,不出軌,但我恨他!

發小佳佳的父親前幾天去世了。

葬禮上,佳佳面無表情,不露悲喜,甚至沒有人看到她流一滴淚。

參加喪禮的人指指點點:“親生父親沒了,當女兒的哭都不哭一聲,這是有多鐵石心腸啊!”

她們不知道的是,佳佳不僅不難過,還恨透了這個親生父親。因為這個所謂的父親,佳佳的前半生都活在恐懼中。

佳佳的父親酷愛喝酒,有事沒事總喜歡飲上一兩盅。喝了酒的他,一改往日溫和有禮的模樣,摔碗、砸桌、發脾氣,甚至還對佳佳和媽媽拳打腳踢,揪她們的頭髮、扇她們的巴掌、掐她們的細腰……直至她們被打得披頭散髮,一身傷痛。

佳佳說,她每一天都活在恐怖中,就如噩夢一樣。也因此,她不相信男人,不敢談戀愛,不敢結婚,害怕重蹈母親的覆轍,從這一個火坑掉入另一個深淵。三十多歲,依然孑然一身。

從小到大,佳佳對我和另一個發小慧子常說的一句話就是:“我真羨慕你們,有一個不家暴不喝酒不賭博的父親。”

而每逢這時,慧子總是說:“是啊,我爸不家暴,不酗酒,不賭博,也不出軌,但是我恨他!

我爸不家暴,不酗酒,不出軌,但我恨他!

我爸不家暴,不酗酒,不出軌,但我恨他!

慧子的母親是一個嫻靜的女人,素喜讀書,因此家裡的藏書比較多。慧子耳濡目染,也養成了愛看書的好習慣。

在別的孩子還在玩過家家時,慧子已經熟讀《千家詩》了;在別的孩子沉迷於各類娛樂雜誌時,慧子已經把《紅樓夢》看了不下五六遍。

腹有詩書,慧子寫起文章來才思泉湧,經常被當做範文在班級裡傳閱。在學校舉行的一次作文比賽上,慧子的一篇古風短篇小說拿了一等獎,並且貼在了學校的展覽窗裡。

家長會上,班主任當著全班家長的面朗讀了慧子的小說,並向慧子的父親諮詢教育方式。不知是不是因為靦腆,慧子的父親滿臉通紅,只說了兩句敷衍的話。

回到家,慧子本來以為父親會誇她,沒想到父親撕碎了那篇小說,並甩在她的臉上,怒氣衝衝地說:“小小年紀寫的這是什麼東西!濃詞豔曲,丟人現眼,我的老臉都被你丟盡了!”

慧子說,在平時的生活中,父親對她也是動不動就斥責打擊她。比如對某條新聞發表一下自己的評論,或者是表達一下對某個明星的喜歡,父親就會說:

“天天關注這些沒用的,好像你能管得了似的。”

“有追星的時間,還不如去做幾套試卷,這些個明星能替你考試嗎?”

慧子的父親還很喜歡上綱上線,一點兒小錯誤,他就會否定慧子的一切。

摔了一個碗,他就會罵:“你怎麼什麼都做不好,真是個廢物”;

把書弄丟了,就會罵:“你連這點東西都保管不好,你還能做什麼,真沒用”。

因此,慧子的性格變得有些自卑,和父親的關係或多或少有些疏離。因為在家中最先看到並習慣的待人處事經驗,讓她對人際關係比較敏感,很難融入集體,除了我和佳佳,也很難交到知心、親密的朋友。

我爸不家暴,不酗酒,不出軌,但我恨他!

我爸不家暴,不酗酒,不出軌,但我恨他!

曾經看到一個話題:這輩子最不想嫁的男人是什麼樣的?

其中有一個高贊回答:“我最不想嫁給我爸爸那樣的男人。

這位網友說,她爸每天一回到家就癱在沙發上。由於365天都固定在沙發上的同一個位置,那一塊已經深深地凹陷下去了。

如果他只是坐在那兒自娛自樂也就罷了,他不僅什麼都不幹,還要指手畫腳,對忙裡忙外的媽媽,各種嫌棄和挑剔。嫌她做飯不好吃,嫌她碗沒洗乾淨,嫌她把東西放在他找不到的地方……

有一次,媽媽正在廚房做菜,爸爸躺在沙發上看電視。後來,爸爸問:“菜做好了嗎?”媽媽回答:“做好一個了。”爸爸隨即翻身起來,跑到餐桌上吃飯。媽媽做一盤菜,爸爸就吃一盤。

等到媽媽做完菜,從油煙滿屋的廚房解下圍裙出來,爸爸吃飽了,留下剩飯殘羹,又回到沙發上看電視去了。

女網友從小就在這種“不平等付出”的家庭里長大,長大後,遇見了一個會哄她疼她的人,一點點的溫暖就讓她感激涕零,義無反顧地嫁給了對方。

然而,等結婚後才發現,婚前的一切都是假象,老公比她爸爸簡直有過之而無不及。

她每天不僅忙於事業,還要操持家務,照顧老人和孩子,還要“無微不至”地關心安穩地坐在沙發上,喝著茶,悠閒地玩手機的“巨嬰”老公。

巨嬰老公不僅心安理得地享受著妻子的付出,還習慣性出軌。女網友原諒幾次後,終於忍無可忍,寧願淨身出戶,獨自帶娃,也不要繼續這段錯誤的婚姻。

我爸不家暴,不酗酒,不出軌,但我恨他!

我爸不家暴,不酗酒,不出軌,但我恨他!

作家牛油果講過一個故事。她的大伯七十歲生日時,請了幾個親戚湊成一桌吃頓便飯,而她的堂姐全程都在玩手機,一副心不在焉的樣子。

飯後,大伯主動和堂姐說話,想和她聊聊最近的生活、工作,什麼話題都好,堂姐的回答卻是,“嗯”“啊”“哦”,表現極為敷衍。

大伯終於生氣了,他拍著桌子像年輕時候一樣的當眾教訓堂姐:“你還有沒有良心,老子過生日,你就知道玩手機,你還有沒有教養了?懂不懂尊重人啊!”

萬萬沒想到堂姐竟然懟了回去:“我小時候你從來沒有陪我看過一場電影,沒有陪我逛過一次公園。從小到大我從來沒有感受過父愛,現在快40歲,還沒有結婚,你們知道為什麼嗎?我不想像媽媽那樣辛苦一輩子,卻吃力不討好,一輩子沒聽過丈夫對自己說聲謝謝!”

大家都愣住了,大伯氣得一句話都說不出來,堂姐走了,這場祝壽宴也不歡而散。

牛油果說,小時候堂姐多希望父親能和自己說說話,關心一下她,然而並沒有,父女兩個一天也難得說幾句話。

我爸不家暴,不酗酒,不出軌,但我恨他!

作家拾遺在《爸爸,是這個時代的稀缺品》中曾提到過兩個例子。

第一個是清華大學學生劉某為了驗證一下熊到底笨不笨,竟然用硫酸潑向北京動物園的兩隻黑熊。被潑硫酸的黑熊口吐白沫,在地上來回翻滾,口中發出“嗷嗷”慘叫。

經過調查,警察發現劉某還做過不少惡劣事件。而這些惡劣事件之根——“我來自單親家庭,父親在我生活中完全缺失。”

心理學家研究發現,缺少父愛的孩子情感障礙十分突出:抑鬱、任性、多動、依賴、自尊心低、自制力弱、攻擊性強。嚴重的則熱衷於早戀、逃學、偷盜、吸毒、酗酒等,甚至迷戀暴力。

第二個例子,有一個男孩,讀初中,體重超重,學習成績偏下,而且總喜歡跟女孩子混在一起,鮮少與男孩有交集,自己還不覺得有什麼。

媽媽擔憂得不得了,帶他去看心理醫生。結果發現:男孩的性別認同發生了錯位。

因為在這個家庭裡,父親總是缺失,而媽媽特別寵溺孩子,導致的後果就是,孩子與媽媽並未真正脫離共生關係。

認識一個男性朋友,從小就在一個父愛缺失、母愛氾濫,表面看似美好、內在實則畸形的家庭環境下長大。

長大後的他,對男生有著莫名的好感,交往對象也全都是男性。而且,他還被同居男友傳染了艾滋。

他說,確診的那一刻,發現自己並不恨那個傳染他的人,而是恨毒了他的父親。如果不是因為父親長期的缺席,如果不是因為內心極度渴望父愛,他如何會一步一步陷入泥淖中。

我爸不家暴,不酗酒,不出軌,但我恨他!

我爸不家暴,不酗酒,不出軌,但我恨他!

很多父親都覺得自己不家暴,不賭博,不酗酒,不出軌,是一個好父親。不,這隻能說明你不是什麼壞人。

也有很多父親覺得自己每天勤勤懇懇掙錢養家,是一個好父親。不,你只是在盡一個父親應盡的職責而已,是本分。

真正的好父親,是能夠陪著孩子一起異想天開,帶著孩子一起鍛鍊身體、長途旅行,一起享受讀書的樂趣;

是能夠和孩子談論八卦、談論生活、談論理想、面對挫折;

是能夠好好愛孩子的媽媽,和媽媽一起分擔家務,和孩子一起給媽媽準備生日禮物、節日禮物;

是能夠帶給孩子愛的教育,人格的教育、處世的教育、性別的教育和責任的教育。

一個父親的成功之處,不在於有著多令人豔羨的事業,多高的地位,多可觀的財富,而是女兒想嫁給像他一樣的男人,兒子則想成為像他一樣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