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2 寶寶越乾淨越好嗎?有點"小細菌"更健康!

自從有了寶寶以後,很多媽媽都患上了"強迫症":凡是跟寶寶接觸的餐具、玩具、衣服等必須徹底洗刷消毒乾淨,才能放心!愛乾淨的媽媽為了寶寶的"安全",不厭其煩地做好寶寶每一處的消毒清潔工作。但是,你們知道嗎,其實媽媽們的過度潔癖,有可能對寶寶不好!

清潔不等於無菌

家裡有個小寶寶,當然要保持清潔乾淨,但寶媽們要認識到:家裡清潔不等於是沒有細菌。因為家裡不是像醫院那樣,還有當你想盡一切辦法用洗滌劑或消毒劑把家裡都擦一遍的時候,有沒有想過:消毒劑中包含的化學物質會不會都留在了寶寶容易接觸的地方?其實,消毒劑有時候並不會把病原體都殺滅掉,反而家裡的環境都會被裡面的化學藥品所汙染。有的還會讓寶寶的皮膚過敏,這樣反而得不償失。

細菌也有正面作用

很多家長"談菌色變",因為很多時候寶寶生病是因為感染了病菌。因此希望日常生活中儘可能做到絕對的"衛生、無菌"!

實際上細菌並非一定是寶寶的敵人,相反適當接觸一些細菌,反倒是有利於寶寶成長呢。人的身體表面本來就有很多細菌,除了極少數會誘發疾病,很多細菌還是會和我們和睦相處的。益生菌就是這樣,它不但沒有害處,而且還是人體不可缺少的呢!

適時的鍛鍊孩子抗菌能力

孩子抵抗細菌的能力的確與他的年齡有關。在寶寶還只有幾周大的時候,他的免疫系統因為尚沒有發育成熟,所以一定要特別注意衛生。比如說,如果家人從外面剛回來,請他們在抱寶寶之前先洗洗手。等到寶寶一兩個月大後,你就不用太緊張了。隨著年齡的增長,寶寶的免疫系統也在不斷增強。在寶寶出生後的頭幾年,免疫系統是最有可能得到鍛鍊的。

爸媽應該怎麼做?

1.保持環境乾淨,慎用消毒劑

寶寶好動,喜歡摸爬滾打,因此為了減少不必要的細菌,家中的傢俱、玩具等要定時清洗,清洗時也不建議使用消毒劑。

強大的消毒劑會破壞寶寶身體裡的正常菌群,所以決不能頻繁使用。

如果用了,一定要多洗幾次,避免消毒劑的殘留物對寶寶的身體造成傷害。

2.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病從口入,每次寶寶外出回來,飯前便後,都要把小手洗乾淨。定期要剪短指甲,不要讓灰塵在裡面定居。對於經常摸爬滾打的孩子來說,衣服也要經常換,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3.增強免疫力,就要接地氣

經常把寶寶當做溫室裡的小花朵,反而更容易生病。要多帶寶寶接觸大自然,逛動物園,逛公園……不同環境中的正常菌群都能增加寶寶的免疫力。但是儘量別去人流密集、空氣不流通的地方哦~

寶寶越乾淨越好嗎?有點

寶寶越乾淨越好嗎?有點
寶寶越乾淨越好嗎?有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