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1 感动!那个在地震中降生的“帐篷娃”在上海有17个兵妈妈……

感动!那个在地震中降生的“帐篷娃”在上海有17个兵妈妈……

文 | 孙燕

图 | 孙燕、刘健

2008年5月12日,地壳一次里氏8级的弹跳,彻底摧毁了四川汶川这座小城。

张弘扬,一个呱呱坠地于山崩地裂间的“帐篷娃”。他一降生,就有17位“迷彩天使”的护佑,她们就是解放军第85医院医疗队的17位女医护人员,是她们从一片废墟中托举出这个新生命,而这个男婴的啼哭如同春雷唤醒大地般,激起人们对新生活的向往。

感动!那个在地震中降生的“帐篷娃”在上海有17个兵妈妈……

第85医院原妇产科护士长王艳和麻醉科护士长许淑娟与满月的小弘扬在一起。

我是一名“兵妈妈”,也是一名“新闻人”,有幸经历并记录了这段不一样的母子情缘。10年光阴,白驹过隙,当初医疗队的“兵妈妈”大多数已脱下军装,但是她们的母爱却依旧飞越千山万水,始终与小弘扬血脉相连……

1、山崩地裂结情缘

虽不忍,但还是要把时针拨回到2008年那段西南地陷、举国悲恸的岁月。

5月15日清晨,我所在的原南京军区医疗队经过3小时的长途飞行和10多个小时的汽车颠簸,终于抵达什邡。

什邡有“川西明珠”的美誉,与汶川分属龙门山两翼,相距不到50公里。站在什邡的街道上,我看见这里房屋基本完好,不象新闻里播出汶川那般一片废墟、断壁残垣。

“你看到的是假象,什邡市虽然没有房倒屋塌,但是不少楼房开裂倾斜,成了危楼,特别是过了洛水镇,灾情残不忍睹,红白、蓥华等镇几乎被夷为平地。”当地卫生部门人员介绍说:“这里3家二级以上医院有2家处于瘫痪状态,不少伤病员滞留在医院广场。”听完介绍,医疗队指挥组一边保持与当地卫生机构的联系,一边在罗汉寺外的空地展开野战医院。45分钟后,一座集内外科、手术、检验、B超等功能于一体的野战医院拔地而起。

感动!那个在地震中降生的“帐篷娃”在上海有17个兵妈妈……

2008年5月16日,小弘扬出生在野战帐篷里。

“快,快,有名高龄产妇!”5月16日下午4点,我随医疗队巡诊归来,就碰上一名死里逃生的高龄高危孕妇需要实施紧急剖腹产手术,否则会有生命危险。

产妇叫杨启菊,45岁,患有妊娠高血压。她家住洛水镇灵江村,地震时,她恰好在菜地忙活,开始觉得土地变软,随后就剧烈摇晃起来,人根本站不住。好在丈夫张贵昌反应快,从屋里奔出来,拉着妻子拼命跑,边跑边喊:“地震啦。”夫妻俩死里逃生,但是却为即将的临盆犯难。后来听说罗汉寺那边驻扎着解放军医疗队,赶忙前来求助。

感动!那个在地震中降生的“帐篷娃”在上海有17个兵妈妈……

第85医院原妇产科护士长王艳在野战帐篷里抱着小弘扬 。

来到医疗队时,杨启菊已经宫缩,生产进入了“倒计时”。一场战斗在医疗队打响了:手术室护士用福尔马林和高锰酸钾熏蒸野战手术帐篷,用高压消毒锅加紧消毒手术器械,妇产科护士准备母婴病房。16时30分,杨启菊被推进手术室,经过连续硬膜外麻醉、给氧、输液、手术……17时10分,一声响亮的婴儿啼哭,划破了这片悲伤的天空。

“给孩子起个名字吧?”护士长许淑娟将包裹好的婴儿递给父亲张贵昌时,他脱口而出:“就叫张弘扬,让他记住解放军,把解放军一心为民的精神弘扬下去。”

感动!那个在地震中降生的“帐篷娃”在上海有17个兵妈妈……

大家为小弘扬搭建新家。

“小弘扬你现在住的是VIP包房。”虽然野外条件简陋,但是“兵妈妈”开动脑筋,为小弘扬打造了一间温馨的婴儿房:用迷彩布隔挡,在帐篷里划出安静的母婴休养区;用柔软的棉布,缝制出漂亮的婴儿服;冒着生命危险,冲进震歪的驻地妇幼保健院病房大楼,抢出一张婴儿床。就这样,小弘扬穿着棉衣服、躺在婴儿床上开始了自己的幸福人生。

小弘扬胎粪多,有时一天要拉六七次,“兵妈妈”丝毫不嫌脏,乐呵呵地给他洗屁股、换尿片。出生第三天,生理性黄疸来“添乱”,小弘扬一次只能喝10毫升牛奶,“兵妈妈”不嫌麻烦,一个小时喂一次。野外蚊虫多,“兵妈妈”24小时轮岗守在身旁,通宵为小弘扬驱蚊虫。

在野战医院的六天里,小弘扬得到了“兵妈妈”无微不至地关怀。

2、妈妈就在电话里

“我的妈妈在电话里。”这是小弘扬对于“兵妈妈”最初的记忆。当“兵妈妈”撤回上海后,一根电话线就成为传递关爱的纽带。

“妈,妈……”2009年的一天,当听筒里传来小弘扬断断续续的稚气童音时,“兵妈妈”兴奋得手舞足蹈,就像听到亲生孩子的第一声呼唤。而这模糊的乳音,也是小弘扬送给“兵妈妈”的礼物。

从第一次呼唤开始,电话就成为大上海和灵江村之间的 “桥梁”,每当弘扬生日以及逢年过节,祝福就如潮水般涌向小弘扬。

感动!那个在地震中降生的“帐篷娃”在上海有17个兵妈妈……

兵妈妈的爱陪伴小弘扬成长。

“愿小弘扬健康成长!”

“祝宝贝越来越机灵!”

“小帅哥要一天比一天帅啊!”

随着长大,小弘扬纳闷:“兵妈妈”的声音怎么每次都不一样。母亲杨启菊告诉他,他有很多“兵妈妈”,有的会唱歌谣,有的会讲故事,有的会打枪,本领都不同。

“乌龟爬得慢,但是坚持不懈,最终赢得了比赛,你怎么能刚学一点点知识就骄傲了,要知道骄傲的兔子可是输了比赛的。你答应妈妈,以后学习要用心。”当原心内科护士长周燕平知道小弘扬在认字上有点“偷懒”“耍滑”的毛病后,就用寓言故事教育他,电话那头的小弘扬也明白地点点头。

感动!那个在地震中降生的“帐篷娃”在上海有17个兵妈妈……

小弘扬向小伙伴们讲述他和兵妈妈的故事。

3岁后,小弘扬上幼儿园。一次,他和小朋友起了争执,小弘扬眼睛一瞪:“我叫上海的‘兵妈妈’来揍你。”知道这件事后,“兵妈妈”在电话里“虎起了脸”:“快去和小朋友道歉,不准再这么干了,不讲道理的孩子不是好孩子。”小弘扬乖乖地认了错。

声音,是小弘扬对“兵妈妈”最温暖、最熟悉的记忆,和电话里的妈妈说话是小弘扬童年最快乐的记忆。

3、千里迢迢来寻母

“娃娃,你去上海干啥事?”2013年5月9日,从成都开往上海的Z124次列车上,一位旅客看着活泼可爱的小弘扬忍不住地问。

“我去找妈妈!”小弘扬兴奋地昂起头回答。“你妈妈不就在旁边吗?”旅客很纳闷。“我在上海还有17个妈妈呢!”

感动!那个在地震中降生的“帐篷娃”在上海有17个兵妈妈……

小弘扬千里寻找兵妈妈。

“‘兵妈妈’长啥样?”随着弘扬的长大,这个问题就象种子般破土萌发。看小人书时,他觉得“兵妈妈”应该像女英雄刘胡兰那样,穿着粗布衣服,留着齐耳短发,大义凛然;看电视时,他觉得“兵妈妈”应该像《我是特种兵》里的女兵那样,身穿迷彩,飒爽英姿。“我好想去找‘兵妈妈’!” 3岁后,小弘扬就开始缠着母亲要去找“兵妈妈”。

“兵妈妈可忙了,等你长大,我们再带你去。”每当此时,张贵昌夫妇总找各种理由搪塞过去。

然而,小弘扬5岁时,美术老师让小朋友每人画一幅《我的妈妈》,小弘扬一口气画了17个戴军帽的妈妈,有的小朋友嘲笑他骗人,于是这一回,小弘扬一定要去找兵妈妈。夫妻俩实在拗不过孩子,决定圆儿子一个梦,陪小弘扬千里寻“母”。

感动!那个在地震中降生的“帐篷娃”在上海有17个兵妈妈……

兵妈妈张开双臂迎接远方的“儿子”。

5月10日下午,列车缓缓驶进上海站。焦急的小弘扬迫不及待地想从车窗外找到“兵妈妈”,“兵妈妈”也伸长脖子,想在川流不息的人群中找到“小不点”。

“看,他们在那,杨姐没啥变化。”蒋柳萍护士长最先从人群中看到了杨启菊。与此同时,小弘扬一家也看到了“兵妈妈”。虽5然5年未见,但是小弘扬看到“兵妈妈”后立刻脱开母亲的手,飞奔而来,“兵妈妈”们也不约而同地蹲下身子,张开双臂,迎接这个远方的儿子。小弘扬一把扑到特诊科钱嵘博士的怀抱,钱博士一把把他抱起来,“兵妈妈”们也围了过来。

5年的分离,1000多个日子的思念,都在这一刻尽情释放。“兵妈妈”们想把最浓烈的爱浓缩到短短的相处时光里,于是外滩、东方明珠、锦江乐园、海底世界都留下了她们和小弘扬一家的欢声笑语。

“我们一起给小弘扬过个五岁生日吧。”“兵妈妈”们想到了一块,“上一次还是给他庆祝满月呢。”于是,大家分头行动,买蛋糕、准备礼物、布置场地……她们都想给小弘扬一次难忘的生日趴,于是还把各自的孩子领来,让弘扬有同龄的小伙伴一起玩耍,让他感受到更多的快乐。

4、惦念始终记在心

每一次分离,惦念就在“兵妈妈”心中滋生。小弘扬离开野战医院两周后,“兵妈妈”得知他一家与别人共挤一顶帐篷时,就坐不住了。大家商议并征得上级同意后,沿着崎岖的山路走了一个多小时,把一顶军用帐篷送了过去,并请男队员帮忙搭建好。从此,小弘扬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家。

“小弘扬该长牙了”“小弘扬该学认字了”……“兵妈妈”们始终惦记着这个异乡的“儿子”。小弘扬周岁后,识字卡片、益智玩具、科学读物、新书包、新衣服,就从未间断地从黄浦江畔寄往巴蜀之地。

“兵妈妈”记着小弘扬,小弘扬一家也情系兵妈妈。医疗队从四川抗震归来,“兵妈妈”们一直牵挂着小弘扬。

感动!那个在地震中降生的“帐篷娃”在上海有17个兵妈妈……

黄浦江畔,留下兵妈妈和小弘扬的欢声笑语。

“快过年了,弘扬快8个月了,除了压岁钱,还应该寄点生活必需品。”85医院陈徽军政委也是一名“兵妈妈”,她也时刻牵挂着小弘扬的成长。

2009年元旦刚过,我和她正在讨论该给弘扬寄点啥时,意外地收到杨姐从洛水镇发来的包裹。

“一针一线绣鞋垫,真心真意谢恩人。”包裹里有张字条以及小弘扬半岁照,还有几双鞋垫。看着一针一线纳着“感恩”“恩情”字样的鞋垫,我心头百感交集,脑海里浮现着杨姐眯着眼睛,吃力绣鞋垫的模样。这针线活太费眼了,这礼物太深重了,我赶紧给她打了电话。

“你们对我们这么好,快过年了,我和弘扬他爸想送点东西表示心意。想来想去,就想给每名队员绣双鞋垫,但是现在眼睛不行了,绣得好慢,一有空就绣,也才绣了8双,先给你们寄过来,我再接着绣。绣得不好,凑乎用吧。”我千恩万谢,又再三叮咛,让杨姐别再耗眼睛绣鞋垫了,她答应了,我心里一块石头落地了。

谁知几年后,我们在上海相见,她一见到我,就从包里取出几双鞋垫给我。“现在眼睛糊得很,绣得更慢了,以后怕是也绣不了了,麻烦你跟没有拿到鞋垫的队员解释一下。”“好的!”我爽快地答应了,但我没有告诉她,她的那些鞋垫我没有发给任何一名队员,因为这是我们整个抗震救灾医疗队共同的财富,是危难时刻军民鱼水深情的见证,我唯有把它珍藏起来,放进85医院院史馆,才是它们最好的归宿。

5、褪下军装爱依旧

“明天就带弘扬来上海看眼睛,费用我们出。”当“兵妈妈”从电话里得知小弘扬眼睛有严重的远视、弱视和散光时,心急如焚,她们像下命令般地要求杨姐马上带小弘扬来上海看眼睛,并出资为母子俩订好了机票。

2016年5月10日,杨姐带着小弘扬抵达虹桥机场,在无锡火锅城打工的张哥也请假赶到上海,这样分别近3年未见的一家人才有了一次团圆的机会。

“我们来看小弘扬”“我们帮他联系上海最好的医院”……10年间,陆续有“兵妈妈”脱下军装告别军营,但是她们的关爱始终随行。

感动!那个在地震中降生的“帐篷娃”在上海有17个兵妈妈……

兵妈妈们为小弘扬庆祝生日。

得知小弘扬来上海,已经脱下军装的周燕平、王艳等护士长专门找到他住的招待所来看他,还提供治疗视力的各种咨讯。

“杨姐的女儿就在无锡,怀孕快生了,杨姐也几年没见她了。我让她抽空去看看,她说弘扬学习要紧,要赶回去。”当我把这个消息告诉“兵妈妈”们,大家都觉得是杨姐知道返程机票事先订好,怕给我们添麻烦,所以不愿去无锡。于是,我们又主动帮他们购买了往返无锡的车票,改签了机票,这样夫妻俩带着弘扬开开心心地去了无锡,分别几年的一家四口才真正团聚了。

感动!那个在地震中降生的“帐篷娃”在上海有17个兵妈妈……

第85医院为小弘扬一家进行健康体检。

去年,我也转业离开了医院,但我相信我与小弘扬一家的情缘不会就此终结,其它“兵妈妈”也是如此。

今年除夕,小弘扬从四川打来电话:“孙妈妈,新年快乐!”电话里,他的声音更加稳重了。从他的嘴里,我知道他们搬进了政府新建的安居房,家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母亲对他的学习抓得很紧。而我作为一名记录人,也目睹着他的成长。

“我一定要教育好弘扬,对得起解放军的恩情。等他到了18岁,我把他送到部队。”这是杨姐最大的心愿。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如今,我更愿意相信“兵妈妈”不再是具体的谁谁谁,她就是一种爱的符号,一种责任的传承,一种情怀的写照,她们的爱会一直流淌在小弘扬的心间……

感动!那个在地震中降生的“帐篷娃”在上海有17个兵妈妈……

小弘扬与父母的合影。

感动!那个在地震中降生的“帐篷娃”在上海有17个兵妈妈……

妈妈送小弘扬去上学。

感动!那个在地震中降生的“帐篷娃”在上海有17个兵妈妈……

小弘扬最新照片。

感动!那个在地震中降生的“帐篷娃”在上海有17个兵妈妈……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主编 | 陆雄飞

刊期:1273

感觉精彩,点击下方大拇指支持一下吧!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