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4 拉尼娜正式結束,中科院權威專家:聖女變聖嬰,我國華北易乾旱!

在不久前,我們報道了美國海洋大氣管理局(NOAA)宣佈拉尼娜已經和人類說再見的事。根據相關監測,熱帶中東太平洋地區的偏冷海水已基本消失,2017-2018年冬季影響地球的拉尼娜基本已經結束。

拉尼娜正式結束,中科院權威專家:聖女變聖嬰,我國華北易乾旱!

拉尼娜的出現對我國天氣有什麼影響?近日,我國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員張麗霞的一項研究深入探討了拉尼娜對我國產生的影響。其中重要的一點是:當拉尼娜向厄爾尼諾轉換時,我國的華北地區容易發生乾旱。

拉尼娜正式結束,中科院權威專家:聖女變聖嬰,我國華北易乾旱!

華北乾旱多發生在春夏季節,經常在春季出現苗頭並且在夏季持續擴大,事實上,在過去的的幾十年中,華北地區的乾旱頻率明顯增加,比如在過去的幾年中,我國北方地區的春夏旱情就比較嚴重。為什麼華北地區的乾旱似乎正在變多?這種極端天氣與人類活動有關係嗎?又是什麼原因造成了華北地區的極端持續乾旱?

拉尼娜正式結束,中科院權威專家:聖女變聖嬰,我國華北易乾旱!

中國科學院研究員張麗霞的研究就來探討了華北乾旱的原因,經過觀察了50多年我國的氣象數據後,在8個華北春夏極端連旱年份中,有7個發生在拉尼娜向厄爾尼諾轉換的年份裡。且伴隨著春季北太平洋濤動氣候模式的一些特殊形式。

拉尼娜和厄爾尼諾都是一種異常氣候事件,表現為赤道中東太平洋地區的表層海水水溫異常並且持續一段時間,拉尼娜意為“聖女、小女孩”,是表層海溫異常偏冷的現象。而厄爾尼諾意為“聖嬰”,是表層海溫異常偏暖的現象。太平洋作為地球上最大的海洋,大範圍的水溫變化會對氣候產生深遠的影響。而北太平洋濤動則是一種氣候模式,表徵的是北太平洋上高壓和低壓同時增強或減弱的南北向蹺蹺板現象。

拉尼娜正式結束,中科院權威專家:聖女變聖嬰,我國華北易乾旱!

據張麗霞介紹,一方面,北太平洋的異常高低壓分佈會導致西北太平洋的環流異常,我國華北地區的下沉運動會加強,從而導致華北春季乾旱,同時,熱帶太平洋從拉尼娜向厄爾尼諾轉變的過程中,會削弱西北太平洋的副熱帶高壓。華北乾旱年份均伴隨中國東南沿海的北風異常,這其實就是副熱帶高壓被削弱後東亞夏季風偏弱,導致輸送到華北地區的水汽不足,最終導致極端的乾旱。

拉尼娜正式結束,中科院權威專家:聖女變聖嬰,我國華北易乾旱!

除了厄爾尼諾和拉尼娜的變化外,經研究發現,人類活動排放的顆粒物增加,也可能增加華北地區的乾旱,原因這些顆粒物氣溶膠會遮蔽太陽輸送到地球地面的短波輻射,從而削弱夏季陸地的熱力能量,減弱了海陸熱力對比,使東亞夏季風減弱,在有利大氣環境的條件下,就可能進一步導致華北夏季極端乾旱增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