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1 一塊大洋在民國能買到多少東西?你可能難以想象!

對於很多人來說,都見過銀元。在清末民國時期,銀元當時社會上的基本貨幣單位,也是普通家庭一個月最基本的生活支出。那麼一兩銀元又該怎麼花?能買到多少錢錢的物品呢?

一塊大洋在民國能買到多少東西?你可能難以想象!

首先我們得先來了解一下白銀的使用情況。白銀在中國唐末宋初時期開始在社會上流通,但是中國自身產銀量很少,白銀大多來自海外。新大陸發現後,外國銀元流入中國。

一塊大洋在民國能買到多少東西?你可能難以想象!

西班牙在墨西哥鑄造的“本洋”和西班牙銀元,是流入中國的第一批外國銀元。最初是在廣東、福建沿海一帶的港口貿易城市使用。到了清朝末年中國人也開始了仿鑄外國銀元。

民國成立後,國政府公佈“新國幣條例”,規定一圓銀幣為國幣,即本位幣,重七錢二分,銀九銅一,後改為89%,幣面鑄有袁世凱頭像和鑄造年份,背面為嘉禾紋飾及“壹圓”字樣,通稱“袁頭幣”。

一塊大洋在民國能買到多少東西?你可能難以想象!

這種新幣,形式統一,樣式美觀,成色十足,發行後,很快在全國各地風行,存世量也最多的!

好了,我們言歸正傳,一元大洋在民國時期,能買到什麼東西呢?儘管民國年間物價不穩定,以及各地的經濟發展水平不同,這裡我們依然能瞭解個大概。

一塊大洋在民國能買到多少東西?你可能難以想象!

根據《上海工人運動史》一書披露:1927年在上海,大米一石14元,切面1斤0.07元,豬肉1斤0.28元,棉花1斤0.48元,煤炭1擔0.14元,煤油1斤0.06元,肥皂1塊0.05元,香菸1盒0.036元,茶葉1斤0.23元,活雞1斤0.37元,鮮蛋1個0.027元,豆油1斤0.19元,食鹽1斤0.043元,白糖1斤0.096元,細布1尺0.107元。

一塊大洋在民國能買到多少東西?你可能難以想象!

1931年在廣州,一塊大洋能買25斤大米或者20斤茄子。

1933年的北京,1銀元可買6斤上好的豬肉,七斤煤油,入住一所高檔旅館,每天房費也不過2-3塊大洋。

一塊大洋在民國能買到多少東西?你可能難以想象!

在重慶,1936年,大米1斤2分5,100斤兩塊五角錢。

1937年的成都,一塊大洋能買16斤大米,或者17斤麵粉,或者5斤豬肉,或者40個雞蛋,或者45斤大蔥,或者47斤包菜,或者5斤白糖。

一塊大洋在民國能買到多少東西?你可能難以想象!

整體上來看,從上世紀20年代到抗日戰爭前這十多年的時間裡,物價一直平穩,溫和上漲。抗日戰爭後到民國政府垮臺,物價就剎不住車了。特別是糧食、藥材、布匹等生活必需品,價格越往後越貴,銀元的購買力自然也也來越低了。

一塊大洋在民國能買到多少東西?你可能難以想象!

雖然大洋的購買力在降低,但是終究還是比法幣更值錢。當時的工人收入水平也不低,在上海,普通工人月收入在20元,技術高的人員收入則可達四五十元,至於工程師、大學教師、記者、作家、律師等白領家庭,月收入就更高了,從上百元到幾百元不等。

一塊大洋在民國能買到多少東西?你可能難以想象!

像魯迅先生月工資加上稿費收入可達七八百元,胡適則更高了,一月收入在一千五百元以上,屬於真正的中產階級。

一塊大洋在民國能買到多少東西?你可能難以想象!

民國時期的一塊大洋,按照購買力來計算,大致相當於現在的150-200人人民幣,那時候誰月收入有三五十大洋,日子可以過的很幸福了!但是這一切都隨著盧溝橋事變的爆發戛然而止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