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糖尿病人每天晚餐適合吃小米燕麥粥嗎?

陳陳ch350300


小米燕麥粥可以吃,但這個粥怎麼熬、食材又是怎樣選擇,還是需要詳細說一說!

小米還是原來的小米嗎?不是叫燕麥的都行!

小米,也叫:粟米,是穀子去殼後的產物,因為米粒非常小,因此被成為小米。小米是我國的傳統粗糧,因此高血糖人群常選用小米代替大米。

全穀物又被成為粗糧,之所以升血糖指數較低是因為沒有經過過度的研磨加工,保留了穀物外面的種皮、胚芽等部分,而這些部分不僅含有大量膳食纖維、延緩了消化道對於糖分的吸收,而且富含維生素B族、維生素E以及多種礦物質,因此營養價值極高!但有利有弊,全穀物不易保存,很容易發生氧化、變味,不僅會讓穀物特有的香氣消失,還會產生不良氣味,其營養價值也會大打折扣,所以為了便於儲存、運輸以及銷售,現在純粹的全穀物越來越少,就連小米也被研磨的越來越精細,因此小米並不能算作全穀物,其升血糖指數也並不算低!

瑋瑋建議:我們在購買小米時,應選擇黃色較深的品種,通常黃色越淺,則研磨的越嚴重;米粒越小、越細碎,則研磨越嚴重!

而市場上有燕麥米、燕麥厚片以及即食燕麥片等相關產品,很多人覺得:既然都是燕麥應該營養價值都差不多少。其實不然,同小米一樣,燕麥雖然不屬於精製穀物,但還是會經過研磨,從而失去一部分種皮,包括膳食纖維和其他營養成分,而研磨掉的越少、其營養價值越高、因此其煮熟所需的時間就越長,所以即食燕麥片雖然方便,在營養價值上卻遜色於燕麥原粒、燕麥厚片、鋼切燕麥(將燕麥原粒切段成幾節),糖友們在選購時應當注意挑選!

粥怎麼熬是門學問!

先來一組對比:

大米煮1分鐘的血糖生成指數為46,而同樣的大米煮8分鐘其血糖生成指數則為87

所以,不管是哪種穀物,其熬煮時間越短、則澱粉糊化程度越低、升血糖速度越慢、對於平穩餐後血糖越有利!反之,粥煮得越爛、越粘稠、越香,則其越不利於唐友的血糖控制!

建議:大火快熬

再好的粥也不能單喝!

即使我們選擇了合適的穀物搭配、也做到了大火快熟,粥仍然是血糖平穩的一大威脅,因此喝粥就要搭配能夠延緩糖分消化吸收的食物,不要單獨喝粥或一次性、大量喝粥,建議:

  • 蔬菜,膳食纖維含量高,加醋涼拌更有利於血糖控制,一口菜、一口粥;

  • 高蛋白食物可以延緩食物消化吸收速度,如牛奶、豆製品等

幾點提醒:

  • 穀物被粉碎的越厲害,則其升糖能力卻強,如苞米麵粥升血糖能力強於玉米碴子粥、而玉米碴子粥強於玉米粒粥。所以,儘量不要選擇穀物碎粒和穀物研磨粉末。

  • 相對於穀物,雜豆類(綠豆、紅豆、芸豆、腰豆等)的研磨加工較少,因此其升血糖指數普遍低於穀物,做粥時添加雜豆有利於餐後血糖平穩。

  • 北方產粳米,南方產秈米,秈米沒有粳米香糯,但卻具有更低的升血糖指數,選擇秈米雖然口感味道稍遜,但更有利於血糖控!同理,越粘越糯的米對血糖威脅越大,因此糯米、大黃米等儘量少選!


生命需要營養,生活也是!

和瑋瑋一起營養生活,歡迎關注營養瑋瑋道來!


營養瑋瑋道來


首先,您要確保您血糖控制在正常範圍內了。如果您血糖控制的不是很好,還是不太建議喝粥的,因為大家都知道粥由於糊化作用而導致其升糖較快,不利於血糖控制。

但是,如果您血糖控制的比較好,又想喝粥,小米燕麥這種雜糧粥還是很好的。如果喝小米燕麥粥,我在這裡給大家幾點小建議,僅供參考:

(1) 不建議煮的太爛:煮的太爛會加劇糊化作用,從而使升糖作用更強。

(2) 全天雜糧要適量:一天的雜糧建議佔精細糧的1/2-1/3,不建議攝入過多的雜糧,雜糧過多會影響其他營養素的吸收。

(3) 燕麥建議選擇飽滿的圓形顆粒,不建議選擇加工過的片形:加工過的燕麥,膳食纖維被破壞了,減緩血糖上升的作用就不強了。

(4) 控制一餐主食的量:如果喝粥,當餐其它主食的量就要適當減少一些。

(5) 搭配蔬菜、葷菜一起吃:配合低升糖指數(GI)的食物一起吃,可以減緩粥的升糖作用。

有什麼問題大家可以在評論區留言,我看到就會回覆的。

以上答案由微糖註冊營養師宋明月老師提供


微笑面對糖尿病


粥是糖尿病人永遠糾結的話題,總不斷有朋友問:糖尿病人到底能不能喝粥?究竟能喝什麼樣的粥?怎麼熬粥更適合糖尿病人喝?其實不必如此糾結,糖尿病人喝粥把握好以下兩個原則就好:

寧雜勿單。雜糧粥基本以粗糧熬製,如玉米麵粥、玉米碴粥、小米粥、黑米粥等,它們的GI都不高,比大米飯或饅頭低很多,糖尿病人完全可以選用。但單一大米粥的GI的確比較高,升血糖作用比較強。而且相對於雜糧中豐富的維生素、礦物質、膳食纖維,單一大米粥的營養價值遠低於雜糧粥,因此雜糧粥比單一的米粥更適合糖尿病人。另外還可以混搭肉、蛋、蔬菜等一起熬粥,魚蝦肉類的脂肪和蛋白質會使食物在胃內停留的時間延長,有效地延緩大米中糖類的消化吸收速度,可以降低粥的升糖速度。而蔬菜往往含有較多的膳食纖維,它在小腸中無法消化吸收不會升高血糖,膳食纖維還會干擾米粥中糖類的消化吸收,減緩餐後血糖升高的速度,使菜粥的GI降低。相對於單純的米粥,這樣混搭的菜粥是糖尿病人一個非常好的選擇。

急火快熬。煮粥時間越長,澱粉糊化越徹底,進食後能廣泛地與腸道消化液接觸,越容易被快速消化吸收,那種動輒煮1-2小時,粘糊糊的大米粥升血糖很快,GI較高,而煮熟即止、水多米少並不是很粘稠的大米粥(北方人稱為“稀飯”)GI就比較低。所以,熬粥不要過分加熱到完全粘稠的狀態。

至於您所提問的小米燕麥粥,我認為不如干脆換成燕麥粥更好,因為小米粥的升糖指數和大米粥差不多,為61.5,不太適合糖尿病人,但是燕麥卻是一個好東西,它其中的一種重要的營養成分——B葡萄糖,能夠抑制胃的排空,延緩小腸中葡萄糖的吸收,從而有效地延緩餐後血糖上升的速度。無論怎麼烹調,燕麥都是低消化速度、低血糖反應的食材。這種低消化速度的特性,又能減少體內胰島素的分泌,有利於控制食慾,預防肥胖,甚至可能有利於降低某些癌症的風險。

最後提醒您,即使某種食物再好,也不能一條道走到黑地天天吃,多樣化地搭配著吃既健康,又是一種生活情趣。

作者:劉筱慧(國家二級公共營養師 註冊營養技師 衡膳學院一級講師 科普營養原創作者)歡迎大家關注、點評、點贊,隨便“噴”點什麼也好!我們愛營養,我們是靠譜的營養科普團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