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7 平定西部匈奴的功臣衛青:傑出的指揮藝術

平定西部匈奴的功臣衛青:傑出的指揮藝術

 一、出身低微,“材力絕人”。衛青,字仲卿,河東平陽(山西臨汾西南)人。其父鄭季原為縣吏,後在平陽侯曹壽家供職,與侯家奴婢衛媼私通,生下衛青。青的同母姐姐衛子夫為侯家歌女,被漢武帝看中召人宮中。恩寵日隆,青遂冒姓衛氏。衛青少時,其父鄭季命他牧羊,因是私生子,所以受同父異母兄弟的歧視,形同奴僕。長大後被平陽公主選為騎奴,位雖低微,但鍛鍊了騎射,為他以後的軍事生涯打下了良好的基礎。衛子夫人宮後,衛青亦得在建章宮供職。不久,衛子夫懷孕。陳皇后無子,甚妒子夫,大長公主派人捉住衛青要殺他洩憤,被衛青的好友騎郎公孫敖中途奪去,得以不死。漢武帝得知此事後,召見了衛青,授青為建章宮監、侍中。從此衛青得隨侍漢武帝左右,以材力絕人,逐漸得到賞識。接著衛子夫封為夫人,衛青亦得任太中大夫。

平定西部匈奴的功臣衛青:傑出的指揮藝術

 二、傑出的指揮藝術。漢武帝即位之後,對匈奴的戰略,開始由消極防禦轉為反攻。第一次馬邑誘擊戰雖然勞師無功,但卻獲得了不少啟示。首先是發現了步兵機動性太差,無法與匈奴騎兵相比,使用於馬邑伏擊的軍隊,絕大多數為步兵,設伏時行動緩慢,準備費時,不易保守秘密,而當敵軍退走時,雖距離不遠,也無法實施有效的追擊。其次是發現這種“守株待兔”的戰法過於被動,必須主動出擊、尋敵決戰,才能真正解決邊患。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條,是漢軍宿將戰術思想保守,缺乏積極進取精神,難以適應新形勢的需求。如當匈奴北撤時,老將王恢,雖有截敵輜重的想法,但囿於以往消極防禦思想的影響,明知可行,“亦不敢出”,使漢武帝不得不提拔一批年輕有為、英勇敢戰而又不受舊的戰術思想影響的將領,置於領導崗位,以執行他的反攻任務。他的左右親隨人員,自然在首選之列。漢武帝喜騎射狩獵,“又好自擊熊豕,馳逐野獸。”其中亦有從狩獵中訓練騎士、選拔將材和提倡好武之風的成分。衛青、霍去病都是從隨從狩獵的侍衛中選拔出來的。

平定西部匈奴的功臣衛青:傑出的指揮藝術

衛青“善騎射,材力絕人”,加上衛子夫得寵,衛青貴為外戚,就更得武帝青睞。元光五年(公元前130年),衛青由侍中一躍而為車騎將軍,從此開始了他馳逐大漠的軍事生涯。此時估計他不過二十五、六歲。元光六年(公元前129年),漢武帝組織了一次塞前近距離出擊,共分四個方向。由衛青等四將統帥。各萬騎,四將之上不設統帥。此役只衛青襲擊了單于龍庭,殲敵七百人。其餘三將,或無所得,或損失過半,老將李廣亦戰敗被俘(途中搶馬奪弓,馳回本軍)。充分顯示了衛青的將材,使他初露鋒芒,“天下由此服上之知人”。衛青受封關內候。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漢武帝發動了河南戰役,由衛青統一指揮。出雲中,至高闕,實行了進軍二千餘里的一側大圈轉包圍,聚殲了河南匈奴軍,僅跑掉白羊、樓煩二王。這是一次遠距離的側敵進軍,隨時有受到右賢王側擊的可能,所經大部分是從未到過的沙漠、草原,要從一側壓迫河南匈奴軍於河套而殲滅之,更需行動迅速,組織周詳。衛青對如何封鎖消息,秘密行動,捕捉匈奴暗哨巡騎,尋找可靠的嚮導,瞭解水草位置,以及解決大軍供給等等,都計劃得很周到,從而達到了收復河南、聚殲白羊、樓煩王所部的戰役目的,顯出了衛青指揮一個較大戰役的卓越才能。獲得了漢武帝更大的信任,晉爵長平侯。

平定西部匈奴的功臣衛青:傑出的指揮藝術

元朔五年(公元前124年)春,漢武帝又發動了襲擊右賢王庭戰役,此役衛青指揮四將軍共十餘萬騎,已是大軍統帥了。在衛青的指揮下進行了一次非常出色的遠程奔襲。十餘萬騎的大軍,出塞六七百里,秘密迅速,做到了完全出敵意外,而且情況摸得很準,真是“飛將軍從天而降”。到達目的地後,衛青又十分果斷和迅捷的展開兵力,四面合圍,除右賢王僅率數百騎得以突圍逃走外,其餘右賢王所部、包括裨王十餘人,全部被殲。此役打得乾脆利落,的確很出色、很成功。可以這樣說,衛青的指揮藝術已經成熟,已掌握了在沙漠草原地帶、在廣正面大縱深中,以大騎兵集團捕捉和殲滅敵騎兵集團的要領。漢武帝立派使者至塞上,授衛青以內朝最高的職位大將軍,諸將皆受大將軍節制。元朔六年(公元前123年),衛青率六將軍兩出定襄,襲擊單于本部,未捕捉住匈奴主力,但斬獲一萬餘人,漢軍自損三千餘人。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漢武帝決心在漠北與匈奴主力決戰。命衛青率四將軍、五萬餘騎出定襄求左賢王所部決戰,命霍去病率五萬精騎,出代郡求單于主力決戰,另有步兵數十萬掩護輜重在後跟進。衛青出塞後,獲俘得知單于所在,雖衛青的任務是求左賢王所部決戰,但他深知武帝總的企圖,當機立斷,立即率精兵直奔單于所在。過沙漠後,發現單于正在漠北陳兵以待。衛青立即命武剛車構成環形車陣。派五千騎出戰,單于亦派萬騎應戰。雙方激戰至黃昏,大風驟起,揚沙擊面,兩軍互不相見。衛青當機立斷,乘勢派騎兵從左右兩翼實施包圍,單于見漢兵既多且強,自率數百壯騎,趁天色昏暗,衝出包圍向西北方向逃去。衛青擊潰當面匈奴軍後,立即派輕騎連夜追擊,大軍在後繼進。因得知單于逃走的消息較晚,所以未能追及。衛青率主力進至匈奴後勤基地的真顏山趙信城,補充軍糧後,燒燬餘糧及趙信城凱旋而歸。此役殲敵一萬九千人。這次關鍵性的漠北決戰,衛青把沉著謹慎與大膽猛進和諧的結合起來,表現了很高的指揮藝術。

平定西部匈奴的功臣衛青:傑出的指揮藝術

衛青大軍一出沙漠就遇單于主力嚴陣以待,衛青沉著應戰,首先環車為營,自立於不敗之地。假如匈奴發起衝擊,則漢軍可依託武剛車陣,發揮強弩的威力,先以防禦作戰消耗敵人,然後後發制人發動攻擊,這就大大削弱了匈奴以逸待勞的有利條件,奪得了戰場的主動權,正合乎孫子所說的:“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當大風驟起之時,對雙方造成的困難完全相等。取勝的因素主要看雙方指揮官的智勇和軍隊的素質。衛青佔敵機先,立即縱大軍合圍單于主力,充分顯示了衛青的膽略。匈奴主力陷人包圍。不知漢軍有多少,戰鬥意志已完全瓦解。這時軍隊素質亦起重要作用。漢軍訓練有素,賞罰嚴明,縱然在兩軍互不相見的情況下,衛青的號令仍能層層下達,堅決執行。匈奴軍則素來“不羞遁走”,善作鳥獸散,此時各級組織已失去指揮,各人自顧逃命,單于本人一走,勝敗之局就定了。

平定西部匈奴的功臣衛青:傑出的指揮藝術

衛青不愧是西漢傑出將領,司馬光評他“有將帥材”“故每出輒有功”,是很恰當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