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4 一部只靠一個演員一部電話就撐起的驚悚片,能讓人看得患上焦慮症

影史上有很多關於“密室逃生”的電影,但只靠一個演員,一部電話就撐起了一部懸疑驚悚片的卻鳳毛麟角,而這部電影就是2010年由西班牙導演羅德里戈·科爾特斯執導的《活埋》。豆瓣評分7.8。

一部只靠一個演員一部電話就撐起的驚悚片,能讓人看得患上焦慮症

主角是來自於美國的承包商保羅(瑞安·雷諾茲飾)。

當某一天他醒來後,發現自己身處於伸手不見五指的棺材裡,身邊只有一部電量不足的手機和一個打火機,他必須依靠這些有限的工具去獲取生存的希望。

一部只靠一個演員一部電話就撐起的驚悚片,能讓人看得患上焦慮症

就同類電影的一貫套路來看,主角在通過電話向外界求救的過程當然不會順利進行,再加上受“手機會不會中途沒電”、“打火機的油還能支持多久”,“棺材裡的氧氣還夠不夠讓主角存活”這些疑問的驅使,想必觀眾的視線一定會到片尾字幕出現時才肯移開。

一部只靠一個演員一部電話就撐起的驚悚片,能讓人看得患上焦慮症

“密室逃生電影”,顧名思義肯定少不了密室。

在不少同類型電影裡,密室是開展“生存遊戲”的地方,但本片的故事場景只是個夠躺一人大小的棺材,所以人物的活動受到了很大的干預和限制,再加入接二連三的將主人公心裡防線逐漸擊垮的電話打來,足能讓人把“焦慮症”都給看出來。

一部只靠一個演員一部電話就撐起的驚悚片,能讓人看得患上焦慮症

或許《活埋》會讓人聯想起那部韓國電影《隧道》,兩者的確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它們都是“獨角戲”式的電影,都是人物在孤獨的困境中等待救援的到來。

但相比之下,《活埋》絕對是“祖宗級別”的:

因為它從始至終就只有一個場景,即使出現了其他場景,也只是以視頻資料出現在手機裡,同時它還不能讓人產生百無聊賴的瞌睡感,這對於劇本和演員的臺詞功底來說是巨大的考驗。

一部只靠一個演員一部電話就撐起的驚悚片,能讓人看得患上焦慮症

作為一部幾乎只有一個演員的電影,《活埋》還能將緊張感保持到最後一刻經已非常難得,這還要歸功於瑞安·雷諾茲精湛的演技——他從一開始無法得到援助的暴躁,到最後平靜地等待死亡的到來,這一系列的心理變化都有據可依。

一部只靠一個演員一部電話就撐起的驚悚片,能讓人看得患上焦慮症

“密室求生電影”都有相對固定的套路——看似是簡簡單單的囚禁案,背後卻隱藏著很多秘密和陰謀,隨著劇情的深入進行,人物遭囚的前因被扒了底朝天,同時還不忘諷刺一把國家和體制。

《活埋》也不例外。其故事背景起源於美國對伊拉克發動的戰爭,而保羅無法獲救的原因,來自個人與國家的矛盾,個人意識與集體意識的矛盾,在國家利益和聲譽問題面前,個人的生命顯得是那樣的微不足道。

一部只靠一個演員一部電話就撐起的驚悚片,能讓人看得患上焦慮症

也許很多觀眾看了一半就能猜出結尾,尤其是保羅被任職的公司解僱之後就預示了他接下來的“命運”。但當結尾真正出現的時候,仍能給人以深深的絕望感和憤怒感。

一部只靠一個演員一部電話就撐起的驚悚片,能讓人看得患上焦慮症

從電影的表現效果來看,它的製作成本肯定不高,連個像樣的特效都沒有,但這並不代表影片放棄了對於主人公保羅的深入刻畫,在他向外界撥打出的一通通電話中,清晰地交代出了他的家庭,工作和社會地位等等,相信它會讓許多崇尚大製作,但不知怎麼去講好故事的某某導演們感到無比汗顏。

因此,電影的恐怖並非由血漿和鬼怪帶來(當然這部電影裡也並有這些元素),而讓人感到害怕的地方也並非是他無法從棺材裡逃出,而是在自己的力量太過微弱的情況下,當他將所有的求生希望都寄託於別人時,結果希望卻被別人擊得粉碎,而影片給人的無力感,正來源於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