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教不好學生的老師”這句話是誰先提出來的?

無影145591586


這句話是教育家陳鶴琴提出來的。這話應該一分為二來看,在一些教育家和優秀的老師看來,確實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因為他們的教育水平和教育藝術都已經達到非常高的水準,教育幾個孩子自然不在話下。好比一個武學大師,要打倒一個莽漢,自然是輕而易舉的事。但是教育好那些頑劣的學生,對於多數普通老師來說,這就是一個非常艱鉅的任務。好比一個才練了幾年的武師,也許會被那個莽漢打得屁滾尿流。所以你跟這個武師說,那個莽漢很容易打倒,他當然不相信。所以,同樣一句話,在不同的境界的人眼裡,他的解讀是完全不一樣的。

所以作為我們的家長和社會應該來平靜的對待這樣的觀點和評論,讓每一個老師都成為教育家,這是不太現實的。現實中能夠成為教育家和優秀老師的都還是少數人。對老師多一些包容,多一些理解,有利於社會的和諧。


學習力教育視點觀察


當下,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就是吃良心飯,幹良心活。我國教育家陳鶴琴先生曾經這樣說過“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


時下,作為一名教師教書育人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職責和使命。老先生在其所處的時代,無論是對教師提出這樣的要求也好,還是自身的感受也罷。“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這句話並沒有錯。教師教悔學生好與壞,是否教好,都是相對的,並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我切身體會,老師只要用心付出,孩子哪怕只有微小的進步,就是老師教好了。

如今,老師教的好與壞,更多時候,我們評價的標準無非就是成績,或者稱之為分數。我從來不相信那個老師會,故意把學生引入歧途,不用心教育和引導孩子。我們不能改變什麼?但一定要學會適應,老師只要付出自己的真情實意,把滿腔的愛傾注給學生,孩子就會“親其道信其師”,就不會出現沒有教不好的學生,更沒有教不好的老師。


就目前而言,孩子難教,學生難管,這是不爭的事實。作為學校教育和老師引導,抑或家庭都不可能一蹴而就。孩子的成長離不開父母的薰陶,老師的幫助,


俺油菜


我認為,這句話有些偏離。因為他違背了教學教育的一些規律。首先,真的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嗎?不一定!暫時避開小學不說,無論是初中還是高中,每屆學生致少有百分之三至百分之五,甚至百分之十的學生是厭學的。一是基礎差,二是壞習慣,三是問題生。這三點決定了這些學生讀不完三年就跑了。在九義教育下,不允許趕學生,但他們因種種原因而自動退學,家長打不轉,學校請不回,這類學生交給專家不知道能否使其轉變,在一線教師裡沒有那個不怕這些學生的。



其次,只有教不好學生的老師。這句話對老師的打擊和蔑視。教師難道就是如此?在同一個班級,同科目同一個教師上課的學生,為什有的考八九十分,有的考兩三分或十多分呢?是教師偏心嗎?是教師沒有能力不會教嗎?肯定不是。相反,教師對差生付出更多,優等生倒付出少些。作為教師沒有哪一個不想把自己的學生培養成個個優秀的,可是就是不能,有的付出多收穫不一定多,有的付出少反而收穫多。教師的這種職業就是與其他不同,所以用管企業的方法菅教育是行不通的。我想,把教不好的學生歸結為老師不會教有些不得體。有哪個高手(專家)能收下所有的學困生及問題學生去開班辦學,與這些可以教得變的學生打交道,體會後再寫出長篇大論供同道們學習借鑑,非常感激!


清風夜禪


大家好,我叫風塵舞劍客,專注情感,教育問答,希望能跟你們一起探討該領域的話題。

編首語:一個人把工作的價值看得越高,由此激發的動力就越強,在工作中煥發的內部力量就越大。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反映了學生觀,只有不會教的老師,是對教師的激勵。

“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出自著名教育家陳鶴琴老先生,這是他的主要教育理念之一。他提出“活教育”理論,重視科學實驗,主張中國兒童教育的發展要適合國情,符合兒童身心發展規律等。



“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這句話的初衷是鼓勵自己好好從教,不放棄任何一個學生。但從目前的思想和現狀而言,這句話不能片面的用對或不對來理解,它僅僅是相對的。

教好每一個學生,什麼是教好?有進步就是教好,有轉變就是教好。對每一個學生而言,好的標準因人而異,不同的學生應該有不同的標準,用一個統一的標準來要求每一個學生,本身就是不科學的。


只有不會教的老師,先坦然:不是每個人都適合當老師,但在教師中有不會教的,也有教不好的,而把“教不好的學生”歸功於“不會教的老師”過於絕對和片面,因為每一個學生的智力水平,接受能力,思維能力千差萬別,有的學生記憶力好,有的學生理解力強,在同一個知識點,有的學生接受很弱,這難道都是老師的問題嗎?

所以,這句話說得過於絕對了,應該依據情況而言。

結束語:教師,應以教育為己任,以愛為根本,不論針對怎樣的學生,都要全心全意地去教育,並對不同的學生採取不同的教學方法,做到因人而異,因材施教。


胡說評教育


這句話應該出自中國著名的教育家陳鶴琴先生之口。

陳先生作為知名教育大家,說出這句話的本意,我想更多的是一種自勵、一種自我嚴格要求。如果拿這句話作為評價教師的標準,甚至是某些領導和家長訓斥評價老師的工具,無疑是非常可笑和令人氣憤的。


先說這句話的合理性。作為老師,不管面對什麼樣的學生,都不能輕言放棄,都要問問自己是否盡到了最大的努力?面對學生,有責任心,不輕易對學生喪失信心。

另外,假設“沒有教不會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是絕對正確的,學生沒有了個體差異性,都是老師的主觀原因,那各個學校還那麼不擇手段地搶什麼好生源啊?以此類推,醫院裡的病人不能全部康復,也只是因為遇到了“不會治的醫生”。何其荒謬!


不要說我等一介普通老師,就是美國著名的大教育家雷夫,他的學生也有鋃鐺入獄的,他也承認自己有教不好的學生。但是他認為,那不是他作為老師的失敗,是那個學生自己的失敗。

老師沒有那麼大的神力,能夠拯救每一個學生。不管你多麼“優秀”,多麼“骨幹”,教育理念多麼先進,仍然會有很多“教不好”的學生。因為學生來到學校不是一張白紙,他還帶著家庭和社會影響的痕跡。不能把所有的因素都歸到老師這裡。學校對孩子的影響力充其量只佔三分之一,剩下的三分之二是家庭社會和自我教育的因素。

孔子那麼偉大的教育家,都有“朽木不可雕”的學生,你能說孔子不會教嗎?那你來教教看!


世上職業千萬種,放眼大千世界,沒有警察敢說大街上有罪犯,就是源於警察無用;沒有醫生敢說醫院裡有治不好的病人,就是因為醫生無能;也沒有政府官員敢說鬧市裡有乞丐,就是因為市長不會管。

但是,我們的教育就敢說,學生“教不會”,是因為老師“不會教”!

如果把這句話作為一種激勵,我十分贊同,如果把這句話作為一種評判,我十二萬分鄙視!


贊天地之化育


這是我國著名教育家、兒童心理學家、現代幼兒教育奠基人陳鶴琴說的。

的確作為曾經的老師,我在教學、教研活動中也經常聽到人說這句話。好多教學成績不理想的老師簡直把這句話當成了孫悟空頭上的緊箍咒;校長、教研室的把這句話奉為圭臬,唐僧口中的咒語。

的確在這句話出發點是好的,教育是為了把學生教好,但是哪個老師不是想把自己自己學生教好呢?不過就是好老師也不是把每個學生都能夠教好的,我小學數學老師很好,不過沒有把自己兒子教好,他兒子成績很一般;我初中校長教學很厲害,不過他兒子學習成績也一般。。。。何況作為聖人的孔子也不是把每個學生都教好了啊——弟子3000,賢者72。



問題的關鍵應該是“好”的標準。做個好人,不危害社會的人是好人,一直幫助別人的人也是好人。但是在現代教育中,好學生往往就等於分數高的,而且只是教學時候的好,不管學生以後發展如何。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真正好的教育教學應該是為了學生終身受益來說的,不是短期急功近利的分數,往往現代教育有拔苗助長的成分,把學生積極性都壓榨乾了,好多一到大學就放任自由不學習了。

讓一個心思不在學習上的人去學習,他真的感覺就是像坐牢一樣。聰明的人不一定心思都會花在努力學習上,好螺絲都不一定要用在火箭上才發揮作用,汽車、自行車上的螺絲同樣事關安全。用分數定學生好壞就如削足適履,何況現代教育老師任務繁重,生活壓力大能夠大條件不具備因材施教的條件,那就不能夠一刀切的分數來考核定論學生“好壞”。

教育是一個需要家庭(個人認為上小學前的幾年家庭教育才是人生中最關鍵的教育)、學校、社會、媒體(單獨說是特意強調)、國家等共同協調作用的。

作為家長或者老師的你,你認為呢?


做有良心的事情


作為曾經的教師,斗膽說幾句。

最初提出這個觀點的是著名的教育家陳鶴琴先生,誰都知道,這句話是勉勵教育工作者“因材施教”。不放棄任何一個學生,同時不斷的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陳老的勉勵沒錯,但是作為對教師工作的一個標準來要求,是非常錯誤的。因為這句話作為標準就太絕對了。不科學,不嚴謹。

事實上,現在這句話幾乎成了壓在老師頭上的一塊大石頭,學校在用,家長也在用,一時間,老師迷茫了。

真的沒有教不會的學生嗎?

這個要看標準,就是怎麼算是教會了,如果說把學生都教成輕鬆上清華北大,哪怕是都上二本,那教不會的學生就太多了!

如果把學生教成有一定知識(不談分數),懂道理,掌握一定的終身學習的方法的有用之人,那麼還真的是幾乎每個學生都能被教會

——這就是標準不同。

因此,應該說在不談分數的情況下,的確沒有教不會的學生,如果加上分數的門檻,肯定有教不好的學生。

老師,是一個特殊的職業,的確不是每個人都能當的。所以要有教師證,有教師節。就是身在老師的隊伍裡,也還是有不得其法的。這是事實,但是,所謂的不會教,其實還是要客觀的看,第一是不是不好好教?第二,是不是需要改進方法?

如果是第一種那就是態度問題,應該檢討自己是不是適合做老師,如果是第二種那只是需要不斷的學習提高。

我堅決反對用“只有不會教的老師”來要求一個老師“無所不能”。況且他所面臨的學生就真的不一定就是能“教好”的。把學生的問題強加在老師的身上,無論是學校還是家長都應該先冷靜一下,回頭看看自己的孩子。

對於這句話,要正確理解應該是:

家長鼓勵孩子:沒有學不會的學生,只要努力總會進步。

老師要不斷自醒:我是不是應該看看自己還有那些需要改進的教學方法讓學生更容易接受?

同樣一句話,相向而行和相互對立,結果會完全不同。


步武堂


我是一名教師,我來說說吧:這句話出自著名教育家陳鶴琴。平心而論,當初陳老先生提出這一觀點時,絕不會想到日後會給廣大一線教師帶來巨大困惑和煩惱,甚至是深惡痛絕。我認為,他提出這一觀點的初衷是從學生的可塑性和教師的侷限性出發的。

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身上都有閃光點,這些閃光點一但得到發揚光大,就有可能成就他的一生。而教師由於受性格,學識,方法,能力及教學壓力等諸多因素的制約,不可能讓每一個孩子身上的閃光點都得到全面發展。倘若如我猜想,那麼陳老先生的觀點也不無道理。



現在之所以讓老師一提起這句話就心生厭惡,就是因為它已經成了有關部門的個別人,社會上一些人和個別家長對教師的道德,教育教學方法和能力的一種綁架,把學生沒學好的全部責任都推到了老師身上,讓老師特別是一線老師苦不堪言。這極不公平,也毫無道理。我作為一名一線教師感同身受。希望大家不要再用這句話去綁架老師了,我們只想安安靜靜,踏踏實實地教書,認認真真,勤勤懇懇地育人。


一羋


出處的問題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時至今日我們應該如何看待這句話。

對於領導

對外或者對上以及寫報告、論文什麼的可以說,但是對內如果你真這麼說只會引起教師們很大的反感。捫心自問一下,你自己信嗎?走過場、做樣子啥的也得接點地氣不是嗎?

可以提倡併發揚這種“精神”(不放棄任何一個孩子的精神),但是不要那這句話去評價!雖然教師們在你們面前是弱勢群體,但是一個團隊的建設是離不開精神方面的認同的!

對於教師

同樣的,寫論文、做講座、寫報告以及開會什麼的可以寫,畢竟“上有所好”,而且這麼寫會讓某些人覺得你的“態度”很好。

在實踐中則儘量踐行這種精神吧!

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這個道理我們都懂,有些孩子善於學習,有些人善於活動,有些人善於組織,有些人善於溝通,有些人善於其他方面的特長,甚至有些人就是那麼的默默無聞但是卻時刻關心關注著這個大集體……

即使選擇了這份工作,那就盡全力去做好吧。

你不一定非要讓每個孩子都變得很優秀(實際上誰也做不到)但是你卻可以儘量不要讓那些不優秀的更加不優秀。這個操作相對容易一些,不是嗎?起碼讓他們知道“對的”應該怎麼做。

對於家長

各位家長可別真的相信這句話!

如果你相信這句話,那麼你就應該相信另外兩句話: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一個好爸爸勝過一百個好老師。”

其實這兩句話才是真的,我們可以發現,所有優秀孩子或許他們優秀的地方各有不同,或許他們的成長環境也各有不同,或許他們的家庭條件也相差懸殊,但是他們的家庭教育一定會有很多可取之處,或者說是“獨到之處”!

教育孩子從來就不能只考學校只考老師,但是也不是說非要讓你拿起課本來輔導孩子,“教育”不僅僅是知識的教育,思想、態度、習慣、做人、獨立等等這些教育一樣可以影響到孩子的知識學習!換句話說,如果沒有這些作為基礎,孩子的文化課學習也一定會遇到各種“干擾”的,而這些,任何老師都無法確保能夠憑一己之力解決!

寫在最後:你的孩子是你自己的,你的孩子對你孩子的老師來說是幾十分之一甚至百分之一,你把希望都寄託在老師的身上,你心可真夠大的啊!


隨便看看微笑不語


“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出自誰口,目前有兩種說法,一個說法是我國著名教育家陳鶴琴說的,另一個說法是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霍夫斯基說的。但都沒有找到充足的依據。

其實這句話誰說的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對這句話的理解和態度。

首先看這句話更多的是用於哪些場合?這句話被引用,大都是某些教育名家,或者學校的領導校長們。那麼大家應該明白,這句話適用於激勵老師的。它的落腳點在於“只有不會教的老師”,而不在於“沒有教不好的學生”。也就是說,他的目的不在於讓我們教好所有的學生,而在讓我們認識到我們的教學技能方面的不足,從而不斷提升自己。

其次,我們看這句話的意思到底是什麼?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它是在強調學生的可塑性,也更強調教學方法的靈活多樣性與教學藝術的創造性。他是在教我們反思:當我們面對我們的教育的失敗產品的時候,我們應該更多的思考“我們不會教的地方”有哪些?我們對我們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手段、教學藝術作出怎樣的改進?從這個意義上講,這句話是積極的。

我們還要看到,這句話的辯證性。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學生能夠教好的標準是什麼?換言之,好學生的標準是什麼?沒有統一的界定。一個學生,他的成績可以不好,但是他的品德行為是端正的。他成人了,他成長了,也等於我們把他教好了。另一種情況,一百分的卷子,他以前考30分,現在考到四十五十分了。他進步了,也意味著我們教育的成功。所以標準的不統一,其實是我們能夠教好學生,留有空間和餘地的。所以作為老師們也不必大為驚慌。

最後,我們看到很多人是把這句話用錯了地方,尤其是一些家長們和社會人員,把他作為綁架老師的一根繩索,認為老師應該是萬能的,學生沒有學好,一定是老師的責任。這種理解是極其荒謬的。我們一定要在這裡為老師們說話!老師也是人,不是神!況且神也沒有教育好所有的百姓眾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