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1 雲南兩小學生被5名同學強行脫褲後用開水燙傷,如何應對校園霸凌

雲南兩小學生被5名同學強行脫褲後用開水燙傷,如何應對校園霸凌

週末無意在網上看到這樣一則新聞:

雲南兩小學生被5名同學強行脫褲後用開水燙傷,如何應對校園霸凌

這是一起觸目驚心的校園暴力事件。

無疑兩個受傷孩子的父母是絕望的,也無法想象這兩個孩子要如何熬過身體的疼痛和內心的恐懼,以及如何修復心理創傷後面對未來……

近年來我們國家校園犯罪越來越多,越來越低齡化。

也有越來越多的人呼籲細化的未成年人保護法,從嚴從重打擊校園犯罪,真正保護受害者,真正做到從法律層面對校園霸凌零容忍。

但在此時,教會孩子勇敢而機智地面對校園霸凌是擺在我們父母眼前的課題。

這裡把校園霸凌分三個等級分別細說一下。

雲南兩小學生被5名同學強行脫褲後用開水燙傷,如何應對校園霸凌

1

量級最重的欺負,叫暴力。

前幾天幾個育兒大號都發了這樣的文章:

雲南兩小學生被5名同學強行脫褲後用開水燙傷,如何應對校園霸凌

事件是這樣的,

孩子跟同班同學扭打起來,因為小小的爭執,一個孩子被另一個孩子從左邊眉毛開始四道深深的抓痕,經過眼睛、經過臉蛋,經過下巴頦,一直到脖頸處。

眼皮出有小指甲蓋大小的皮都不見了,滲出血來。

老師觀察到,那個讓對方受傷的孩子,每一個指甲,都剪成了三角形!這簡直是一種精心修建的作案工具。

當雙方家長來解決問題的時候,傷人孩子的爸爸站在一邊,玩著手機,什麼也沒說。

受傷孩子的媽媽表現出了出奇的理智,她首先安慰了自己的孩子,並且平靜的讓兩個孩子互相認錯,而且是這位媽媽的孩子先認的錯。

這位媽媽說:“你們記住,任何時候,打架解決不了問題。今天你們兩敗俱傷,希望你們能吸取教訓。”

此時,傷人孩子的家長從玩手機中抬起頭來,淡淡地表示負責賠償孩子的醫療費用。

媽媽帶走了孩子,並且跟老師說:“孩子的任何經歷,無論是好的,還是不好的,對孩子都是財富,都是一種成長。我認為家長不能太重視這件事,一定認為自己的孩子吃虧,這對孩子不好。”

她還對老師說:“那個撓我家孩子的小孩其實也挺可憐的,他之所以下手那麼狠,只有兩種情況,一可能是家中無比寵溺,無法無天;二就是他被家長打得特別狠。”

……

這是我看到的,概述一下情況,對細節感興趣的可以去搜全文。

看到這位媽媽的做法,我只能說,我沒法折服,這不過是在用“吃虧是福”自我催眠,還有那麼點聖母心氾濫。

看完後我忍不住寫了篇文章,我的觀點是:

霸凌是一種人性。

父母們長點心吧,這個世界很美麗,可在每個角落時時刻刻都可能發生著齷齪的事。

所謂的文明,很多時候只不過是看起來不那麼血淋淋而已

雲南兩小學生被5名同學強行脫褲後用開水燙傷,如何應對校園霸凌

如果是我遇到這樣的事,我會向動物媽媽們學習。

當自己的幼崽受到威脅,像母獸一樣嚴厲肅穆地走向對方,用母獸的眼神和氣勢盯著他,警告他:

你們是孩子,當然可以打架,可是要講招式,不能亂來,可以打胳膊打腿,但是陰招不行。

挖人的眼睛,撕人的麵皮,都是陰招。

這些都是最卑鄙下流的招數。

希望你能改,能堂堂正正的出招。

你必須道歉!而且僅有歉意是不夠的,你必須改!

如果不能夠吸取今天的教訓,不能改,那麼你將沒朋友。

之後還要對對方家長說:

雖然養孩子是個人的事,但是如果他做了嚴重越界的事,你卻還漫不經心看著手機,以為隨口開個條件就是對我們的交待。

那麼我告訴你,我不需要你的交待,我會自己療愈好孩子,但是你的孩子也需要治療。

如果你不教育,遲早有一天全世界都會教訓他。

回到家後除了安撫孩子的情緒,治療好傷口,還要肯定孩子他打回去是對的,是保護自己、捍衛自己的界限,但同時也提醒他:

不要放下警覺,如果發現事態不對,儘快躲開。

就像我們大人走在大街上偶爾也會遇到素質不高,身心不調和的人,會被罵一句,甚至推搡幾下,我們會躲開。

不和垃圾人較勁,不是勢必取勝,而是採取明哲保身的態度,這是明智的。

因為不知道對方的陰狠是什麼程度。

總之,要讓孩子知道,當他遇到霸凌,媽媽一定是跟他一個戰壕裡的,會衝到前面,無條件地保護他,勇敢地震懾對方。

雲南兩小學生被5名同學強行脫褲後用開水燙傷,如何應對校園霸凌

2

量級次之的欺負,叫做挑釁。

比如有一次我帶女兒到公園玩看到過這樣的事,

幾個孩子正一起玩著,手裡都有各自的玩具,一個男孩看到另一個女孩的玩具放著,就想拿過來玩會兒,誰知剛拿到手就被那個女孩打了一拳,之後女孩還衝男孩仍石頭。

男孩媽媽上去阻止,那個女孩還不依不饒,而女孩的媽媽卻沒說一句話……

挑釁是有目標的,不是隨機的。

挑釁是力量博弈,在這個階段,欺負還沒有長成霸凌,還是幼苗期。

有的孩子會打回去,要麼對方不再囂張,要麼就扭打在一起。

可有的孩子天真點,反應滯後點,這時候媽媽的第一反應是衝上前幫孩子出頭。

心疼孩子可以理解,但這樣反應會有些失控、太過激,如果對方家長不講理,摻和進來,事情就更復雜,戰爭升級。

哪怕我們已經氣憤不已,還是要冷靜下來,做第二反應:

(1)任何時候,和孩子共情,做孩子堅定的後援。

讓孩子知道,媽媽和自己是一邊的,媽媽不是“異己”,不是逼迫自己披掛上陣的都督。

“她剛才突然打你一定把你嚇到了,以後遇到這種沒教養的小孩,我們防備著點,躲開她,就像爸爸開車在路上要躲開路怒的司機一樣。”

(2) 任何時候,不當眾責怪孩子,不要把對孩子的疼愛,化作對孩子的怨懟。

“你怎麼不打回去?”這會讓孩子覺得自己無能,就是容易被欺負。

幫助孩子協調他的年齡還協調不了的事情,是媽媽的責任。

在孩子小的時候,媽媽就是孩子的外交官,首席運營官,而不是審判長。

這種情況最好家長之間交涉,把事情解決好。

(3) 回到家裡,幫助孩子“覆盤”:

“下次遇到這種愛挑釁的孩子,能躲開就躲開,或者立刻向老師求助(如果媽媽不在身邊)。

如果你覺得自己可以教訓他,也可以打壓一下他的囂張氣焰。

不管怎樣,保護自己是第一位的。”

雲南兩小學生被5名同學強行脫褲後用開水燙傷,如何應對校園霸凌

3

量級最輕的欺負,叫做摩擦。

小孩之間玩耍,推推搡搡是不可避免的。

有一次幼兒園放學了很多小朋友在外玩滑梯,我女兒滑下來後坐在出口處還沒起身,緊跟著後面滑下一個男孩,他把我女兒一推,急著跑下來時又踩到我女兒的手。

我女兒一直跟那個男孩說“你踩到我的手了!”說了三遍後那個男孩向她道了歉。

這就是摩擦,摩擦是偶然事件,不是持續的欺負,但可能讓孩子有羞辱不快的體驗。

孩子對於摩擦的反應,應不同的性格而異。

性格急躁的孩子,會立即起身還手;

性格穩定的孩子,還沒有及時反應過來,摩擦就過去了;

內向敏感的孩子,會驚慌恐懼,期待父母幫自己面對和解決。

無論是哪種性格的孩子,摩擦事件都是重要的體驗,父母可以藉助這些小事幫助孩子成長。

性格急躁的孩子,幫助他們認識到按捺和還手的度。

讓他們懂得適時出手:雖然你失控在先,但我不失控,我的還擊有自己的節奏。

性格穩定的孩子,幫助他們認識到衝突是存在的,一旦有了摩擦,怎麼樣全面的,而不是片面的去看待。

可以讓孩子做選擇題:

A.不予理睬。

B.幫助教育她,大聲警告並制止,甚至直接向對方媽媽去告狀。

C.適當還擊。這不是不可以,告訴孩子有一種防衛叫正當防衛,但不能防衛過當。

內向敏感的孩子,幫助他們建立安全感:

語言安慰。

女兒有一次跟我說有個比她大男孩打了她,她沒敢還手,我安慰她說:

是的,如果我被一個比自己大的人打了,我也會害怕。

講故事。

比如《尼爾斯騎鵝旅行記》,這本諾貝爾文學獎的長篇童話,可以作為弱勢、敏感孩子的專業裝備。

這本書適合小學生,而對於學齡前的孩子,過幾天我會專門寫篇文章推薦繪本,篇幅有限,這裡不詳述。

鍛鍊身體,讓孩子強壯。

比如跆拳道等運動。

身體對心理有著潛移默化的作用,身體的強壯靈活,會給心靈帶來自信。

最後,還是那句話,強大才是硬道理,強壯的身體+強大的大腦才是真正的強悍。

總有一天,孩子能夠成長到,他懂得比勢均力敵更重要的是,自己比對手強大。

知道對方很不成熟,知道對方的摩擦挑釁,甚至暴力都是失控,因此不去計較,嗤之以鼻。

那是未來,不是此刻。

此刻孩子還是幼崽,媽媽是教他分辨叢林和文明的母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