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3 发这样一篇文章,就再也不愁职称了?

发这样一篇文章,就再也不愁职称了?

现在当医生的,总要惦记着发论文——当然论文不是重点,重点是论文带来的晋升、教职、基金、学术地位……尽管,将发表 SCI 论文作为评价医生的主要依据,历来都有着巨大的争议。

每天都说 IF,到底是什么?

IF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影响因子」。

某期刊前两年发表的论文在该报告年份中被引用总次数,除以该期刊在这两年内发表的论文总数,就是 IF 值。这是一个国际上通行的期刊评价指标。相对统计量,用于测度期刊的学术水平,乃至论文质量的重要指标。

在近几年,有些杂志影响因子不断跳水(比如著名的 PloS One),中国学者高呼「躺着也中枪」……

「本来能毕业/晋升的,现在不够啦……」

可是,如果能发篇 100 分的文章,岂不是爽翻了。

一百多分?没问题

在今年 6 月发布的《2015 年影响因子榜单》中,有一个杂志的高分仍然不可撼动:CA: 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IF = 131.7,超过第二名 NEJM 一倍有余。

而就在今年 1 月 25 日,国内的学者第一次登上了这份「殿堂级」杂志,发布了文章《2015 中国癌症统计数据》。

做到这一点的,是陈万青教授(第一作者)。

发篇 131 分的文章有多难?

每一位从事肿瘤研究的大夫,都对这个名字不陌生。没错,陈万青教授就是每年中国肿瘤登记年报的作者。

这一篇《2015 中国癌症统计数据》,正是脱胎于陈万青教授近 20 年的中国肿瘤统计工作——

依据中国癌症中心(NCCR)肿瘤注册数据库,收集了 72 个地区,22 个注册单位的数据,生成 2000 年到 2011 年的趋势分析,估算在 2015 年中的新发肿瘤病例和死亡病例。

凭什么这杂志 131 分?

CA: 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 是一份由美国癌症学会 (American Cancer Society) 主办的一份综述性、履行同行评议的学术期刊,论文内容涉及癌症诊断、治疗和预防。

发这样一篇文章,就再也不愁职称了?

只看这个好像并不值这么高分啊……

可是人家是约稿制,基本上约的都是大牛,这带来了高水平的综述与权威的临床观点。双月刊,每年仅有 20 余篇文章发表。

好,这是一本好杂志,可是这好像还是不值这么高分啊……

然而 CA: 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 每年会发表一篇文章,叫做 Cancer Statistics,这篇文章中会有详细的美国肿瘤发病数据统计。这一篇文章的引用数,在 google scholar 中可以到达一万次以上……

所以如果少了这一篇的话,根本就是一份普通杂志啊!

只是一篇统计,为啥这么多引用?

我们每个曾经做过肿瘤研究、写过肿瘤文章的人,大概都会在第一段中说:「某某肿瘤发病率百分之多少,致死率多少,在全部肿瘤中排多少位……」

每一项细致专业的研究,都是建立在海量统计基础上的。医学有自己的特点,依据科学方法汇总的大样本、多中心的临床研究,可以用既往的数据指导临床决策,提升治愈率。

另一方面,这些大数据会揭示各地区癌症发病的差异,推测癌症病因学、预防成效、早诊和癌症治疗情况,也为更贴合实际的预防措施提供了线索,并为将来评估癌症防控工作成效提供基线参考。

其他专业领域,也有类似的统计

艾滋病等传染性疾病,世界卫生组织每年会进行统计和报告。

在心血管领域,美国心脏学会(AHA)旗下的 Circulation 杂志,会发布 AHA statistical update,包含全球心血管病和中风的统计数据与分析,而这一篇统计的引用数,同样可以上万……(再次仰望)

另外,美国 CDC 和 National Center for Health Statistics(NCHS)也会提供最新的美国地区疾病和健康相关的统计数据。

你所属的专业、亚专业或研究方向中

有哪些权威统计数据发布的途径?

留言和大家分享吧!

如有专业内容进展、医生生活趣闻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