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0 京東被打了一悶棍!玩公關,我只服阿里!

京東被打了一悶棍!玩公關,我只服阿里!

電商巨頭阿里與京東的貓狗大戰,已經打了好幾年,至今已覺不新鮮了。但兩家在金融戰線上的明爭暗鬥,倒是很有看點!今天咱們先給大家簡單覆盤一下兩家“捅的婁子”,之後主要是扒一扒這裡面的一些問號。

就在猴去雞來的日子裡,螞蟻金服與京東金融先後都“攤上事了”。螞蟻金服踩到了“僑興債”這個地雷,不過阿里確實厲害,很快就把事平了。而京東金融上週五剛剛被央行的商請函打了一悶棍,迅速喊了一句“寶寶委屈”,然而事情還有待進一步發酵。

先來回顧一下阿里捅的婁子:

京東被打了一悶棍!玩公關,我只服阿里!

大家知道,阿里旗下,除了招財寶,還有個網金社。這兩個子品牌主要都在做金融理財業務。前陣子出事的是招財寶的產品,產品向上追溯,其實是一系列的公司債。發債的僑興集團,原本是有一批借款(欠廣發9億)快到期了,於是發債來增強流動性。這事說白了就是拆東牆補西牆,手頭緊的時候就不停的拆和補,萬一以後手頭寬裕了,買一批磚就解決問題了。不過如果手頭一直緊,那就只能繼續循環下去。

僑興債經由粵股交(廣東金融高新區股權交易中心)發佈,經過浙江金融資產交易中心(您可以猜猜股東是誰)的掛牌拆分,最終形成了招財寶上的金融產品。至此,底層產品清楚了,而最終的投資者也清楚了,這裡面的合規性,以及“語錄劉”所說的“變相突破200人限制”等問題,人們可以“各持己見”。

其實,這樣的產品,只要能夠正常兌付,不逾期,倒也是問題不大。金融產品違規的現象在我國太普遍了,但受制於監管歸屬的混亂,以及證監會人手不足等問題,很多違規現象是管不過來的,招財寶的產品完全可以繼續賣,“悶聲大發財”。

但後來為啥出事了呢?怪就怪這個僑興集團,他家是真沒錢,之前雖然跑到美股“上市”了一下,但美國人民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很快就給退回來了。揹著9個億的欠款,僑興只能發債還錢,寅吃卯糧。對這樣一個“窮光蛋”,阿里還敢跟他玩,也是因為多了一道保險,浙商財險。浙商財險敢“接這個活”,也是因為廣發惠州分行給出了個反擔保函。問題來了,這個廣發惠州分,恰恰就是僑興的大債主。廣發惠州分能夠給出這張反擔保函,也是有條件的,債發出來,得了錢,你先還我廣發,我廣發可不想再拿這個燙手山芋。

就這樣,廣發從理論上講,甩掉了包袱。而這一系列的逾期,就如同一個“臭餑餑”,在阿里、浙商財險、廣發、甚至粵股交之間推來推去。最後誰抗不住認慫,誰來買單。

有人問了,既然“語錄劉”都盯上這事了,難道後面沒動作麼?須知,證監會上上下下才多少號人馬?沒精力管,也沒那“根基”去管。所以證監會只能是“雷聲大,雨點小”,最後落實工作的,還得靠浙江省金融辦。

金融辦當然不會不作為,出事後也跑去阿里相關部門核查。細節嘛,我們這些外人肯定不知道,只能腦補一下:金融辦的人去了,阿里方面針對自家產品作了詳細的介紹。金融辦的人在睜著眼睛聽完了之後,反覆強調金融的嚴肅性,強調合規經營的必要性,阿里方面連連點頭,認為要把投資者利益和對投資者的保護放在第一位。

應該就是這樣。為什麼這麼猜呢?因為我們看到,網金社(招財寶的同門兄弟)上一直在售賣類似的理財產品,即企業借款被拆分成若干期,每一期確保投資者人數不超過200人。筆者以投資者的身份多次致電網金社客服,得到的解釋仍然是,產品合規。看來這一產品得到了浙江省金融辦的首肯,否則也不會這樣大張旗鼓進行售賣的。

阿里沒事了,咱們再來看看京東這兩天攤上了什麼事:

京東被打了一悶棍!玩公關,我只服阿里!

事情發生在上週五,網上流傳出央行發的一個商請函,內容是關於京東“白拿”的業務定性問題。這個函發給了銀監、證監、工商總局、以及北京和廣東的互金風險專項整治領導小組。函裡說:有媒體報道,京東白拿的實質,是消費者在京東平臺購買了廣金中心發的理財產品。確切地說,是消費者通過信託貸款購買了商品,並以理財收益來償還信託貸款。

請注意央行措辭:“有媒體報道”,言外之意就是,央行我可沒給京東定性哦!你們下級部門去查一查,給個意見出來。

在白拿產品交易結構中,京東金融的角色,其實是互聯網平臺承銷商,所承銷的產品,就是廣金中心發行的理財產品。這一點與招財寶非常相似,招財寶和網金社,也都是以互聯網平臺承銷商的身份,去銷售浙金中心的所發行的產品。阿里方面的業務,也算是經過檢驗了,浙江省相關部門已經去阿里方面調查過了,阿里的業務一直也沒斷過。

現在,京東的事情拋給了北京和廣東的“專向整治領導小組”,他們會否參照“浙江同行”的口徑呢?這個事情比較有趣,各省的“專向整治領導小組”(由分管金融的副省長牽頭),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上級,即全國的“專向整治領導小組”(由央行金融市場司代管)。現在央行並未公開給出統一口徑,反而發文給不同下屬部門,這說明,監管層持的是審慎的態度,需要先行調查,再形成整改意見。

審慎是非常必要的,監管層在處置風險的過程中,也要擔心由此帶來的風險。我們從商請函原話來分析,原文認為,廣金中心如此拆分產品,最多可以影響到30萬投資人。好吧,既然這麼多人都受影響,那麼監管層是否也要考慮到,整頓工作所帶來的廣泛的負面影響呢?當然會考慮到!

細心地朋友可能發現了,這一份商請函,是上週五,也就是2月17日被曝光出來的。但商請函本身則是1月17日下發的。整整一個月,爆料來的那麼遲,卻也那麼突然,恁的為何?而且,商請函要求各部門在2月4日前給出反饋意見,顯然相關部門會照做的。也就是說,央行則成地方金融辦核查此事,後者按時給了反饋,之後呢,就沒什麼動靜了。猜猜看,如果反饋意見是“京東金融違規”的話,央行怎麼會沒下文了?是央行過年給忘記了?當然不是!所以可以認定,京廣兩地金融辦,與他們的浙江同行意見一致。而京東金融一側恰恰也是在2月17日聽聞爆料後,才發表了聲明。由此可見,京東金融還真的比較茫然和委屈,因為在監管層私下裡部署調查工作、彙總調查結果、並決定“不予立案”之後這麼久,傻傻的京東才得到消息,儼然一名不明真相的群眾啊。

關心京東金融的朋友們可以鬆口氣了,但是問題還沒完。為什麼在監管層已經罷手之後的兩個星期,這封商請函才被爆料呢?是因為這份函碰巧流出?還是說這份函就像一張牌,在某個合適的時機被甩出來呢?要知道,這樣的函是非公開的,是誰能得到這樣保密的內部文件呢?而且居然高調的拿到新浪微博上爆料(完成爆料使命後後自行刪除)!此人便是大名鼎鼎的“曹山石”。

曹某的事情我們暫時不表,單說這樣“曝光監管層內部保密文件”這樣的行為。這已經不是一次兩次了,為什麼新浪微博裝作沒看見,坐視不管?看看新浪的股東背景,某友商赫然出現在股東列表中,原來是醬紫啊!京東你不委屈,人家丟過來一記“藏標”,你 too young 你沒接住。

阿里京東的事情暫時就說到這,咱們等待進一步消息好了。是時候來圍觀一下“曹山石”曹大仙了。

曹山石之所以出名,是因為人家時不時能爆出一些料,而且是令社會媒體和輿論大吃一驚的料。擁有這樣的“特殊技能”,不想紅都難。當然曹先生也時不時地胡說八道,過去幾年裡,爆中信證券裁員,爆長江證券團隊出走,誹謗嘉實基金,造謠佳兆業破產重組等等,以及多次謊報證監會內部工作部署等。這樣的事情還有不少,感興趣的朋友自行百度一下“曹山石 造謠”,很多有趣又有料的內容等著您呢!

當然,爆料甚至造謠不是沒有成本的。小到被新浪微博禁言(這次打擊京東的爆料卻沒有被新浪微博處罰),大到被追究法律責任,卻一直沒有打擊到曹先生的積極性。其實很久以前,證監會就查處過曹先生,並且揭露過其真實身份。曹先生現在是新浪財經華南站站長兼記者組負責人,但是人脈可遠不止在新浪財經內部阿。

舉個栗子,在新浪的很多消息文章中,曹先生的名字都不是獨自出現的,某位女性記者經常與曹先生共同發佈新聞報道。女記者與曹先生的關係遠不止同事關係那麼簡單,他們私下裡還……還有合夥的公司(你以為呢?)。比如“深圳市貝達公關諮詢有限公司”,比如“深圳市貝達博思資產管理有限公司”。這倆公司要說沒啥關聯,您不信我也不信。這幾個記者註冊了一系列公司,門類齊全,要是不搞點什麼事情,您不信我也不信。

說到這位女記者,其實也是1.5年前曹先生從證券時報挖的牆角。證券時報是什麼地方?那是證監會指定的消息發佈場所,相當於證監會御用大喇叭。可是證監會的很多消息還沒等公佈,曹先生的小喇叭就開始廣播了,長此以往,報社面子上掛不住了。所以與其說是曹先生挖證券時報牆角,倒不如說是給暴露的臥底找個出路。

那麼,曹先生在證券時報的臥底,只此一位麼?您儘管猜吧,猜出來是誰,歡迎您在文章末尾留言,這些留言是保密的,未經允許不會顯示出來的。所以,有料的朋友們,儘管爆好了。

回到京東這件事情。儘管這次爆料是某些個人/媒體/利益集團有組織有預謀的行為,但是確實已經起到了殺傷京東金融的作用。大眾輿論就是這個樣子,當出現一家媒體的爆料,就會有其他很多媒體跟風,按照爆料的內容的思路去發揮。於是我們今天看到了許多分析京東金融產品的文章,一篇篇有理有據、義正言辭。但有幾個人會注意到背後的這些事情呢?

來看看京東的公關部門作何反應吧:

京東被打了一悶棍!玩公關,我只服阿里!

京東的順序還是很清晰的。首先,表示很震驚,我不知道,沒接到通知,沒收到任何文件和函。接下來表明我對監管的立場,主動、積極、擁抱,換句話說,我京東坦坦蕩蕩,對監管沒有藏著掖著,需要調查我們全力配合。接下來是對用戶的態度,很重視用戶利益。最後才提及,對金融有敬畏之心。

京東的順序是:監管合規 〉投資者利益 〉敬畏金融。

知道你京東委屈,但委屈的又何止你一家?你看看這份公告>>>

京東被打了一悶棍!玩公關,我只服阿里!

附公告地址,有興趣的可以看一下:

http://www.sse.com.cn/disclosure/listedinfo/announcement/c/2012-08-15/600030_20120815_1.pdf

中信證券當年被曹山石咬了一口,也要發聲名來澄清。現在你京東越來越強大,被人盯上使絆也屬正常。

可是,如果動不動就可以靠媒體爆料來打擊競爭對手,而且爆料內容居然來自於監管層內部,那麼被打擊的一方簡直是百口莫辯,就像現在的京東一樣。如果這樣的行為都能在市場競爭中橫行,而不需要付出代價,那麼對於參與遊戲的各方來說,可就是個全方位的考驗了。不僅需要關注監管層的新要求新動向,同時也要留心友商在暗中設置的重重陷阱。

京東被打了一悶棍!玩公關,我只服阿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