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0 京东被打了一闷棍!玩公关,我只服阿里!

京东被打了一闷棍!玩公关,我只服阿里!

电商巨头阿里与京东的猫狗大战,已经打了好几年,至今已觉不新鲜了。但两家在金融战线上的明争暗斗,倒是很有看点!今天咱们先给大家简单复盘一下两家“捅的娄子”,之后主要是扒一扒这里面的一些问号。

就在猴去鸡来的日子里,蚂蚁金服与京东金融先后都“摊上事了”。蚂蚁金服踩到了“侨兴债”这个地雷,不过阿里确实厉害,很快就把事平了。而京东金融上周五刚刚被央行的商请函打了一闷棍,迅速喊了一句“宝宝委屈”,然而事情还有待进一步发酵。

先来回顾一下阿里捅的娄子:

京东被打了一闷棍!玩公关,我只服阿里!

大家知道,阿里旗下,除了招财宝,还有个网金社。这两个子品牌主要都在做金融理财业务。前阵子出事的是招财宝的产品,产品向上追溯,其实是一系列的公司债。发债的侨兴集团,原本是有一批借款(欠广发9亿)快到期了,于是发债来增强流动性。这事说白了就是拆东墙补西墙,手头紧的时候就不停的拆和补,万一以后手头宽裕了,买一批砖就解决问题了。不过如果手头一直紧,那就只能继续循环下去。

侨兴债经由粤股交(广东金融高新区股权交易中心)发布,经过浙江金融资产交易中心(您可以猜猜股东是谁)的挂牌拆分,最终形成了招财宝上的金融产品。至此,底层产品清楚了,而最终的投资者也清楚了,这里面的合规性,以及“语录刘”所说的“变相突破200人限制”等问题,人们可以“各持己见”。

其实,这样的产品,只要能够正常兑付,不逾期,倒也是问题不大。金融产品违规的现象在我国太普遍了,但受制于监管归属的混乱,以及证监会人手不足等问题,很多违规现象是管不过来的,招财宝的产品完全可以继续卖,“闷声大发财”。

但后来为啥出事了呢?怪就怪这个侨兴集团,他家是真没钱,之前虽然跑到美股“上市”了一下,但美国人民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很快就给退回来了。背着9个亿的欠款,侨兴只能发债还钱,寅吃卯粮。对这样一个“穷光蛋”,阿里还敢跟他玩,也是因为多了一道保险,浙商财险。浙商财险敢“接这个活”,也是因为广发惠州分行给出了个反担保函。问题来了,这个广发惠州分,恰恰就是侨兴的大债主。广发惠州分能够给出这张反担保函,也是有条件的,债发出来,得了钱,你先还我广发,我广发可不想再拿这个烫手山芋。

就这样,广发从理论上讲,甩掉了包袱。而这一系列的逾期,就如同一个“臭饽饽”,在阿里、浙商财险、广发、甚至粤股交之间推来推去。最后谁抗不住认怂,谁来买单。

有人问了,既然“语录刘”都盯上这事了,难道后面没动作么?须知,证监会上上下下才多少号人马?没精力管,也没那“根基”去管。所以证监会只能是“雷声大,雨点小”,最后落实工作的,还得靠浙江省金融办。

金融办当然不会不作为,出事后也跑去阿里相关部门核查。细节嘛,我们这些外人肯定不知道,只能脑补一下:金融办的人去了,阿里方面针对自家产品作了详细的介绍。金融办的人在睁着眼睛听完了之后,反复强调金融的严肃性,强调合规经营的必要性,阿里方面连连点头,认为要把投资者利益和对投资者的保护放在第一位。

应该就是这样。为什么这么猜呢?因为我们看到,网金社(招财宝的同门兄弟)上一直在售卖类似的理财产品,即企业借款被拆分成若干期,每一期确保投资者人数不超过200人。笔者以投资者的身份多次致电网金社客服,得到的解释仍然是,产品合规。看来这一产品得到了浙江省金融办的首肯,否则也不会这样大张旗鼓进行售卖的。

阿里没事了,咱们再来看看京东这两天摊上了什么事:

京东被打了一闷棍!玩公关,我只服阿里!

事情发生在上周五,网上流传出央行发的一个商请函,内容是关于京东“白拿”的业务定性问题。这个函发给了银监、证监、工商总局、以及北京和广东的互金风险专项整治领导小组。函里说:有媒体报道,京东白拿的实质,是消费者在京东平台购买了广金中心发的理财产品。确切地说,是消费者通过信托贷款购买了商品,并以理财收益来偿还信托贷款。

请注意央行措辞:“有媒体报道”,言外之意就是,央行我可没给京东定性哦!你们下级部门去查一查,给个意见出来。

在白拿产品交易结构中,京东金融的角色,其实是互联网平台承销商,所承销的产品,就是广金中心发行的理财产品。这一点与招财宝非常相似,招财宝和网金社,也都是以互联网平台承销商的身份,去销售浙金中心的所发行的产品。阿里方面的业务,也算是经过检验了,浙江省相关部门已经去阿里方面调查过了,阿里的业务一直也没断过。

现在,京东的事情抛给了北京和广东的“专向整治领导小组”,他们会否参照“浙江同行”的口径呢?这个事情比较有趣,各省的“专向整治领导小组”(由分管金融的副省长牵头),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上级,即全国的“专向整治领导小组”(由央行金融市场司代管)。现在央行并未公开给出统一口径,反而发文给不同下属部门,这说明,监管层持的是审慎的态度,需要先行调查,再形成整改意见。

审慎是非常必要的,监管层在处置风险的过程中,也要担心由此带来的风险。我们从商请函原话来分析,原文认为,广金中心如此拆分产品,最多可以影响到30万投资人。好吧,既然这么多人都受影响,那么监管层是否也要考虑到,整顿工作所带来的广泛的负面影响呢?当然会考虑到!

细心地朋友可能发现了,这一份商请函,是上周五,也就是2月17日被曝光出来的。但商请函本身则是1月17日下发的。整整一个月,爆料来的那么迟,却也那么突然,恁的为何?而且,商请函要求各部门在2月4日前给出反馈意见,显然相关部门会照做的。也就是说,央行则成地方金融办核查此事,后者按时给了反馈,之后呢,就没什么动静了。猜猜看,如果反馈意见是“京东金融违规”的话,央行怎么会没下文了?是央行过年给忘记了?当然不是!所以可以认定,京广两地金融办,与他们的浙江同行意见一致。而京东金融一侧恰恰也是在2月17日听闻爆料后,才发表了声明。由此可见,京东金融还真的比较茫然和委屈,因为在监管层私下里部署调查工作、汇总调查结果、并决定“不予立案”之后这么久,傻傻的京东才得到消息,俨然一名不明真相的群众啊。

关心京东金融的朋友们可以松口气了,但是问题还没完。为什么在监管层已经罢手之后的两个星期,这封商请函才被爆料呢?是因为这份函碰巧流出?还是说这份函就像一张牌,在某个合适的时机被甩出来呢?要知道,这样的函是非公开的,是谁能得到这样保密的内部文件呢?而且居然高调的拿到新浪微博上爆料(完成爆料使命后后自行删除)!此人便是大名鼎鼎的“曹山石”。

曹某的事情我们暂时不表,单说这样“曝光监管层内部保密文件”这样的行为。这已经不是一次两次了,为什么新浪微博装作没看见,坐视不管?看看新浪的股东背景,某友商赫然出现在股东列表中,原来是酱紫啊!京东你不委屈,人家丢过来一记“藏标”,你 too young 你没接住。

阿里京东的事情暂时就说到这,咱们等待进一步消息好了。是时候来围观一下“曹山石”曹大仙了。

曹山石之所以出名,是因为人家时不时能爆出一些料,而且是令社会媒体和舆论大吃一惊的料。拥有这样的“特殊技能”,不想红都难。当然曹先生也时不时地胡说八道,过去几年里,爆中信证券裁员,爆长江证券团队出走,诽谤嘉实基金,造谣佳兆业破产重组等等,以及多次谎报证监会内部工作部署等。这样的事情还有不少,感兴趣的朋友自行百度一下“曹山石 造谣”,很多有趣又有料的内容等着您呢!

当然,爆料甚至造谣不是没有成本的。小到被新浪微博禁言(这次打击京东的爆料却没有被新浪微博处罚),大到被追究法律责任,却一直没有打击到曹先生的积极性。其实很久以前,证监会就查处过曹先生,并且揭露过其真实身份。曹先生现在是新浪财经华南站站长兼记者组负责人,但是人脉可远不止在新浪财经内部阿。

举个栗子,在新浪的很多消息文章中,曹先生的名字都不是独自出现的,某位女性记者经常与曹先生共同发布新闻报道。女记者与曹先生的关系远不止同事关系那么简单,他们私下里还……还有合伙的公司(你以为呢?)。比如“深圳市贝达公关咨询有限公司”,比如“深圳市贝达博思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这俩公司要说没啥关联,您不信我也不信。这几个记者注册了一系列公司,门类齐全,要是不搞点什么事情,您不信我也不信。

说到这位女记者,其实也是1.5年前曹先生从证券时报挖的墙角。证券时报是什么地方?那是证监会指定的消息发布场所,相当于证监会御用大喇叭。可是证监会的很多消息还没等公布,曹先生的小喇叭就开始广播了,长此以往,报社面子上挂不住了。所以与其说是曹先生挖证券时报墙角,倒不如说是给暴露的卧底找个出路。

那么,曹先生在证券时报的卧底,只此一位么?您尽管猜吧,猜出来是谁,欢迎您在文章末尾留言,这些留言是保密的,未经允许不会显示出来的。所以,有料的朋友们,尽管爆好了。

回到京东这件事情。尽管这次爆料是某些个人/媒体/利益集团有组织有预谋的行为,但是确实已经起到了杀伤京东金融的作用。大众舆论就是这个样子,当出现一家媒体的爆料,就会有其他很多媒体跟风,按照爆料的内容的思路去发挥。于是我们今天看到了许多分析京东金融产品的文章,一篇篇有理有据、义正言辞。但有几个人会注意到背后的这些事情呢?

来看看京东的公关部门作何反应吧:

京东被打了一闷棍!玩公关,我只服阿里!

京东的顺序还是很清晰的。首先,表示很震惊,我不知道,没接到通知,没收到任何文件和函。接下来表明我对监管的立场,主动、积极、拥抱,换句话说,我京东坦坦荡荡,对监管没有藏着掖着,需要调查我们全力配合。接下来是对用户的态度,很重视用户利益。最后才提及,对金融有敬畏之心。

京东的顺序是:监管合规 〉投资者利益 〉敬畏金融。

知道你京东委屈,但委屈的又何止你一家?你看看这份公告>>>

京东被打了一闷棍!玩公关,我只服阿里!

附公告地址,有兴趣的可以看一下:

http://www.sse.com.cn/disclosure/listedinfo/announcement/c/2012-08-15/600030_20120815_1.pdf

中信证券当年被曹山石咬了一口,也要发声名来澄清。现在你京东越来越强大,被人盯上使绊也属正常。

可是,如果动不动就可以靠媒体爆料来打击竞争对手,而且爆料内容居然来自于监管层内部,那么被打击的一方简直是百口莫辩,就像现在的京东一样。如果这样的行为都能在市场竞争中横行,而不需要付出代价,那么对于参与游戏的各方来说,可就是个全方位的考验了。不仅需要关注监管层的新要求新动向,同时也要留心友商在暗中设置的重重陷阱。

京东被打了一闷棍!玩公关,我只服阿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