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馬超死因究竟是什麼?

笑口常開9046874


馬超222年12月47歲英年早逝。個人認為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是馬超多次造反,素無信義,造成家族數次浩劫,親屬死亡殆盡,內心苦悶。210年馬超見曹操赤壁之戰慘敗,接著又在爭奪江陵失敗,認為有機可乘,不顧父馬騰,弟馬鐵馬休及二百多親屬在許都的情況下,悍然起兵造反!他以為只要自己軍事上獲勝,曹操必不敢加害馬騰等人,而且曹操以前也真沒有滅殺袁紹袁術呂布劉備劉表劉璋等人在京親屬。不想,曹操自199年攻滅呂布後,十多年沒有產生過新的軍閥,對馬超造反極為震驚!為震撼其它擁兵自重者,曹操滅馬騰及親屬二百多人,並滅韓遂子全族!然後大舉西征,馬超慘敗,馬超倚仗的西涼鐵騎被剿滅。212年,馬超二次造反,殺涼州刺史韋康!馬超認為馬家世居隴西,對隴西極有威德,隴西軍民必支持自已!沒想到隴西軍民自覺迅速反馬,在楊阜姜敘等下級官員的統領下,攻殺馬氏親屬,馬超先敗於楊阜等人,再敗給夏侯淵,馬超生母及其他所有親屬被夏侯淵和楊阜等滅盡,馬超僅帶十多人逃亡漢中!215年,馬超受張魯命救援劉璋,但馬超臨陣投降劉備,張魯一怒之下,將馬超妻配給軍士為妻,殺馬超子馬秋並二幼子,除龐德外盡滅馬超親隨(馬超已無親屬可滅)!三次滅族之禍使馬超追悔莫及!

二是馬超經武不遂,寸功難立。馬超自立時,兩敗隴西。投降劉備後,216年與張飛分別領兵攻打下辨以略羌地,被曹洪分別擊敗。漢中之戰,追擊曹操,又被斷後的曹彰擊敗,副將吳蘭被斬殺。這兩敗徹底打垮了自認為無敵的錦馬超信心。馬超自此明白報仇無望,又陷入自責之中!

三是交友不慎,又賣友求存。馬超入川后開始想交好張飛等劉備舊將,卻被張飛橫眉冷對,甚至張飛幾次想砍了馬超。馬超又交好蜀中彭漾等人,不想彭漾等人試圖驅逐劉備,首先想到利用策反馬超,馬超為了自己生存竟舉報彭漾謀反!造成彭漾被殺,自己也被貶到小小的臨沮。自此馬超再無人交接,從此孤獨!

四是劉備諸葛亮防馬超勝於用馬超,使馬超惶惶不可終日!:

這樣的馬超不抑鬱成疾,難以想象。


逍遙1906


依史料的記載和刀叔的推理,馬超的死亡只有三種可能性,且聽分析。

縱觀三國,曹孟德只怕三個人。

第一是周瑜,三國周郎赤壁無須解釋。第二是關羽,愛恨交加的一個人,解白馬之圍,華容道又讓阿瞞一把鼻涕一把淚。但這兩位都沒有讓曹操全身的每一根神經都害怕,因此,今天的重點是第三位,馬超馬孟起。

因為馬超原本是個大家族,但一家300多口被曹操殺死,兩個兒子也被信任的部下殺死,最後只剩下他一個。所以,馬超非常痛恨曹操,一遇到曹操就來勁,在潼關甚至差點殺死了曹操!

曹操感慨的說:“馬兒不死,吾無葬身之地也。”從這句話可以看出,曹操對馬超的害怕,是深入骨髓的。值得一提的是,馬超武藝超群,僅次於呂布,但在劉備陣營卻也沒有得到重用,相反遭到排擠和壓制,活的很狼狽!

雖然曹操怕死了馬超,但可能您要說了,關羽可第一個不服馬超。那我們就來看看怎麼個不服法兒?

關羽對自己的武藝很有信心,當初馬超歸順劉備時,關羽聽說馬超武力超群,居然就想丟下荊州事務專門前往漢中找馬超切磋武藝。關羽真的起了好勝之心要和馬超一決高低嗎?其實這個應該是表面的原因,真實而比這更重要的原因就是關羽不忿馬超的職位級別居然比他還高!

長久以來,關羽都是除劉備之外軍中第一人,職位和級別也是最高的,但自從馬超歸順後就打破了這一傳統。劉備封馬超為平西將軍,當時應該是公元215年,此時關羽是蕩寇將軍。蕩寇將軍雖然也是將軍封號,但只是一個雜號將軍,雜號將軍上面依次是四安四平四鎮四徵將軍,再上去就是四方將軍了。

就這麼一個錦馬超,最後卻是病死,史書中是這樣說的:

蜀漢章武二年(222年),馬超患了重病,上疏給劉備:“臣宗族門下二百口人,被 曹操 誅殺殆盡,只剩下從弟馬岱 ,當以我卑微的宗族讓他繼承,深深地託付給陛下您,其他的也沒什麼話了。”同年十二月馬超病逝,年僅47歲。

那麼,馬超真的是病死的嗎?從推理和一定史料的佐證下,並無完全對。

第一,病死。

從水土不服的角度來看,符合常理。一位來自內蒙寧夏一代的西北漢子,突然來到四川盆地,水土不服很正常,畢竟後者的溼是出了名的。

第二,還是病死。

上邊是水土不服,但這個病死,我覺得是抑鬱了。這點其實是老生常談的話題,但馬超為何被劉備雪藏,你真的知道嗎?三國志中記載:某日,關張立備左右。孟起隨性,直呼玄德。關張大怒,欲殺之。

馬超剛歸順劉備時,劉玄德不過是左將軍,可人在屋簷下,孟起就是不低頭。最終被雪藏,又不得報父仇,抑鬱是一定的。

第三,暗殺。

這點還真不是刀叔我瞎說,《偽晉春秋》中有這麼一段記錄:

超幼年,其母濯長江之水,黃河之波於身,唯足未覆。及長成,剛勁鐵骨,刀槍步入,唯足不能。一日見備之妻孫氏美貌,遂生歹念。某夜,備與諸葛同眠,超乃入室,強行求歡。然,孫氏不從,恨恨而去。除一日,孫氏哭訴於備前。備憐超勇,未加責備。孫氏怒歸兄處。自此,備恨之。期年,超偶感風寒。密令子龍除之。子龍至榻前,把手言歡,窺其無備,青紅劍疾刺其足。超大呼:“子龍,今何故?”子龍曰:“箭在弦,不得不發耳。”是夜,超卒。備聞之,擊掌稱快。

野史的說服力或許沒有正史那麼強,但能有這段記錄也不是空穴來風吧?雖然把孫尚香回孃家的屎盆扣在了馬超的頭上,但即便不是如此,光是不聽領導,就足以讓劉備有暗殺其的動機了。

記住,劉備不是英雄,他是梟雄。


王銘葦


病逝的。但是我推測也是鬱郁不得志,憂鬱生疾去世的。

歸順劉備之後,表面上看是被封了左將軍,後來加封為驃騎將軍,實際上沒有什麼軍政大權,還被監視,邊緣化,可以講馬超雖勇,但劉備不敢用。

馬超最早是西涼太守馬騰之子,名門之後,馬騰被曹操滅了後,馬超實際上是一方軍閥,威望很高,被曹操稱為其勇不在呂布之下,足以說明馬超多難纏,後來不得以投降張魯,在後來又叛張魯投降劉備,就這個履歷,劉備敢用嗎?劉備再仁義,也會擔心這樣一個出生又好,威望又高,能力又強的將領反叛自己,再說劉備當時也不缺大將。

馬超剛歸順劉備的時候,自己的位置也沒有擺正,和劉備勾肩搭背,直呼其名,張飛關羽都看他不順眼,後來被張飛怒斥後,馬超才有所收斂。

後來馬超就老實多了,被劉備安排到邊關,族弟馬岱被劉備留在身邊,實際上就是人質,此後馬超就安安分分低調行事,劉備也沒有安排其委以重任,也就安撫安撫少數民族而已。

之前有個話題叫,關羽麥城戰敗,為什麼馬超離的相對較近,為什麼不出兵救關羽。這也就說明馬超的擔心,為什麼?因為馬超不敢動啊,沒有劉備的指令,馬超敢擅自出兵嗎?救了關羽,劉備就會忌憚馬超居然敢擅自動兵了。當然關羽也沒有找馬超救援,廖化直奔成都,廖化也知道馬超的處境,軍事實力不值得依靠。

就這樣,肩負著名門之後的名聲,被曹操滅門的雪恥仇恨和被劉備忌憚的心驚膽戰,作為馳騁沙場的武將,被當成吉祥物一樣軟禁,不抑鬱才怪,在這樣的環境,壽命不會長的。

馬超臨死的時候,說道“臣宗族門下二百口人,被曹操誅殺殆盡,只剩下從弟馬岱,當以我卑微的宗族讓他繼承,深深地託付給陛下您,其他的也沒什麼話了。”,也不忘自己的仇恨,以及小弟馬岱。


曹老師xixi


馬超死因究竟是什麼?

三國時期馬超都是病死的

馬超(176年-223年1月),字孟起,扶風茂陵人(今陝西興平),漢末衛尉馬騰之子,東漢末年及蜀漢開國名將,漢末群雄之一。蜀漢章武二年(222年),馬超患了重病,上疏給劉備:“臣宗族門下二百口人,被曹操誅殺殆盡,只剩下隨從弟弟馬岱,當以我卑微的宗族讓他繼承,深深地託付給陛下您,其他的也沒什麼話了。”同年十二月(223年1月) 馬超病逝,年僅47歲


劉備發動夷陵之戰時馬超已經身患重病,不久便卒 。死前馬超曾寫信給劉備說自己一家被曹操殺的差不多了,已經沒有什麼人了,只有一個弟弟馬岱,希望陛下能好好待他!死時年僅47歲,如果馬超能活到趙雲的歲數,一定可以在後來的北伐中為諸葛亮建立奇攻,斬將殺敵。也許也就不會有“蜀中無大將,廖化做先鋒”這句話了。確實有點讓人遺憾!


馬超

人物成就

馬超有很高威望,尤其得羌、胡之心。馬超率軍參與合圍成都時,使得成都城內十分惶恐,加速了劉璋的投降。漢中之戰時。馬超與張飛屯下辯,氐族雷定七部有一萬人馬來響應馬超。增加了劉備爭奪漢中的軍事力量


1、軍事貢獻

建安十九年(214年),劉備與劉璋經過三年的鬥爭,收降西川不少將領,佔領西川不少領土,與張飛、諸葛亮、趙雲等逐步完成對成都的包圍。同時馬超的加入,不僅使得劉備軍事力量得到進一步壯大,更對當時的劉璋造成了不小的恐慌,從而加速了劉璋軍的投降


2、政治貢獻

劉備攻下漢中以後,群臣一百二十餘人聯名上書漢獻帝表劉備進位為漢中王,聯名書是以馬超為首。



以上是本人的個人看法以及意見(配圖來源網絡,侵刪)希望大家積極留言,糾正我發表不對的地方,如果你有更好的意見,請留下你寶貴的留言!


態度歷史觀


馬超是蜀國五虎大將之一,三國演義裡描述他“縱馬提槍,獅盔獸帶,銀甲白袍。一來結束非凡,二來人才出眾”,素有“前表呂布,後表馬超”之說。


馬超為父報仇、興兵雪恨,連敗曹營中曹洪、徐晃、于禁、張郃等名將,曹操直言“馬超不減呂布之勇”。馬超一鼓作氣勢如虎,率領西涼軍殺的曹操割須棄袍;而與曹營“虎痴”許褚的一場惡戰,謂之驚風雨、泣鬼神也不為過,直令曹操思之膽寒,感言“馬兒不死,吾無藏身之地也”。

“馬超大戰葭萌關”一回,馬超聲威震天,與猛張飛先後大戰了二百餘回合,難分難解。二人殺的興起,竟然令軍士點起千百火把,連夜鏖戰,各自使出了看家本領,兩人兇悍異常,卻也旗鼓相當,這就是膾炙人口的“夜戰馬超”。劉備連連感嘆道“錦馬超名不虛傳!"



但是馬超自歸降劉備以後,就寂寂無名,好多讀者不知其所終,甚至經常問出“馬超是怎麼死的”類似問題。其實馬超自歸順蜀漢以後,始終不受劉備重用,為蜀漢效力七年後,最終在消沉中病故。馬超為何不受劉備重用呢?愚見認為,主要有以下幾點:

1:馬超非劉備的嫡系部隊。在演義中,馬超是在進退無門的窘境之下,無奈歸順了劉備。劉備的嫡系心腹肱骨名單中,關、張的桃園結義之情,趙雲的忠肝義膽、誓死追隨,都是馬超無法相提並論的。即便是老驥伏櫪、在定軍山立下豐功偉績的黃忠,或者是一心追隨劉備、做到了漢中太守的魏延,馬超都難以相比。

2:馬超驍勇有餘,謀略不足。曹操曾略施離間小計,就使得馬超驚疑不定,與戰略聯盟韓遂反目成仇,最終兵敗。其父馬騰與劉備有“衣帶詔”討伐曹操之盟,馬超卻投奔到庸碌的張魯之下進而進攻劉備,真是昏庸矇昧、明珠暗投。因此,馬超存在被離間、甚至被策反的潛在風險,更兼其勇冠三軍,舊部西涼軍驍勇異常,所以在劉備看來,馬超有著難以控制的極大隱患,故而不肯委以重任。

3:馬超世居西涼,聲威蓋主。馬超父子世代盤踞西涼,在漢西一帶聲勢和威望根深蒂固,比劉備過之而無不及。馬超更得羌、胡等少數民族之心,被稱為“神威天將軍”。劉備入西川以來,根基未穩,正要佈施仁義、恩威並重,而馬超在一定範圍內聲高蓋主,這是任何一個領導者容忍不了的,更不會再委以重任、讓其累積戰功和聲威。

綜合上述原因,劉備才始終不敢重用馬超,甚至一度常懷猜忌之心。寂寂無用武之地,鬱郁而不得其志,耀眼無雙的“錦馬超”,帶著憂慮和憤懣,默默無聞的退出了歷史舞臺,病死於四十七歲。


鳳凰西遊


馬超是在47歲時病逝的。

以古代的年齡劃分,47歲算是中老年了。三國時期人均壽命26歲,受當時戰亂、飢餓,以及落後的醫療衛生條件影響,馬超也算不上英年早逝。

馬超之死,有可能是病逝,也有可能是被病逝。

說他是病逝,是因為:

1、漢朝醫療衛生條件很差,一場感冒發燒就可能要了一個人的命,馬超是西北人,投奔到西蜀也就是現在的四川地區,水土不服總是有的。

2、父兄妻子皆被殺,傷痛在所難免,大仇還未報,就從一方諸侯淪落為他人小弟,鬱悶總是有的;到了蜀地,環境安穩下來,心理問題誘發生理疾病,也是有可能的。

3、常年征戰在第一線,吃不好睡不好,身體透支的多,保養的少,一場大病也有可能扛不過去。

說馬超是被病逝,只是一種猜測。畢竟他去世的時間點有些微妙,正好是夷陵之戰蜀國大敗之後,劉備永安託孤之前。

劉備是梟雄,自然不是什麼心慈手軟之輩,為了平穩的把皇位傳給兒子,清除掉一些有威脅的人也在所難免,畢竟他託孤時對諸葛亮都不是很放心。

而馬超完全具備“有威脅”這一條件:

1、有野心。馬超曾是一方諸侯,不甘於人下;

2、有能力。西涼軍善戰,兄弟馬岱勇猛,曾打敗過曹操;

3、有威望。在西北氐族、羌族中影響力很大,曾借兵助劉備;

4、官職高。公元221年被封為驃騎將軍,僅次於大將軍,位高權重啊;

5、制衡少。黃忠、關羽、張飛先後亡故,軍中缺少可以制衡馬超的人。

當然,這只是猜測,馬超被病逝的證據不充分。

劉備對馬超還是不錯的,別管官位是否有名無實。 劉備稱漢中王時為左將軍,稱帝后封驃騎將軍,位置還在張飛之上。而我們喜愛的趙雲,卻一直是個雜號將軍。

張飛、馬超在蜀漢立國後提升一級,從亭侯升為鄉侯;黃忠至死只是關內侯,趙雲也只是個亭侯。 入蜀之後,“錦馬超”光環不再,確實讓人可惜。


寒星針


馬超是病死的。當劉備聽說馬超來投,高興的說道:“我得益州矣!”他派人去迎接馬超,暗地裡給馬超一支人馬,讓馬超率兵合圍成都。馬超遂率軍徑直到成都,屯兵於城北。城內所有人都因馬超的赫赫威名而驚恐(“城中震怖”),不到十天的時間,成都軍民就崩潰了(“未一旬而成都潰”),劉璋隨即開城投降。劉備平定西川后,遷升馬超為平西將軍,並命他總督臨沮(今屬湖北南漳縣)軍事。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十月,劉備與曹操爭奪漢中,劉備派張飛為將統兵作戰。馬超只為副將,被給予很少的兵力。馬超策動了氐族雷定七部等萬餘人響應劉備,牽制曹軍先鋒主力,但是他們最終還是戰敗了。從這裡可以看出,劉備不十分信任馬超。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劉備奪得了漢中全境。劉備稱漢中王后,拜馬超為左將軍,假節。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江陽太守彭羕聽說劉備調自己出任遠職,私下裡很不高興,於是就去會見馬超。馬超對彭羕說:“卿才具秀拔,主公相待至重,謂卿當與孔明、孝直諸人齊足並驅,寧當外授小郡,失人本望乎?”彭羕答道:“老革荒悖,可複道邪!”又對馬超說:“卿為其外,我為其內,天下不足定也。”馬超半生為梟雄,歸順劉備,寄人籬下,常心懷危懼之感,聽到彭羕說出這種話大吃一驚,默不作聲。

彭羕走後,馬超便將彭羕的話如實上報,於是彭羕被收監,很快就處死了(“羈旅歸國,常懷危懼,聞羕言大驚,默然不答。羕退,具表羕辭”)。“羈旅歸國,常懷危懼”這八個字道盡了馬超內心的苦楚。

公元221年,劉備稱帝,封馬超為驃騎將軍,領涼州牧,進封斄鄉侯。劉備在策書中這樣說:“朕以不德,獲繼至尊,奉承宗廟。曹操父子,世載其罪,朕用慘怛,疢如疾首。海內怨憤,歸正反本,暨於氐、羌率服,獯鬻慕義。以君信著北土,威武並昭,是以委任授君,抗颺虓虎,兼董萬里,求民之瘼。其明宣朝化,懷保遠邇,肅慎賞罰,以篤漢祜,以對於天下。”

蜀漢章武二年(222年),馬超重病,上疏給劉備說:“臣門宗二百餘口,為孟德所誅略盡,惟有從弟岱,當為微宗血食之繼,深託陛下,餘無復言。”



馬超家人僅剩其一子(馬承)一女(嫁與劉理)和堂弟馬岱,報仇無望(曹操殺其全家,不共戴天),英雄無用武之地,苟全性命,能不抑鬱成疾嗎?

同年十二月(223年1月),馬超病逝,年僅47歲。


玉華讀史


我是”五色土聊歷史”,我來回答:

馬超是得病去世的,享年47歲,真是天妒英才呵!

馬超是馬援的後人,其父是馬騰,馬超年紀輕輕就名滿天下,曹操曾多次徵召馬超入京為官,但都被馬超拒絕,後馬騰入京為官,馬騰的部隊就歸了馬超。

建安十六年(211年),曹操統兵來犯, 馬超聯合韓遂抗曹,曾對曹操造成極大的威脅,後來曹操採用賈詡的離間計, 致使馬超、韓遂反目,最終馬超敗走,馬超幾經周折,終無甚果,後依附漢中張魯。



劉備攻打劉璋時,馬超投降劉備,和劉備軍一同合圍成都, 使得成都城內十分恐慌,加速了劉璋投降;漢中之戰後,馬超和其他諸將聯名上書尊劉備為漢中王,蜀漢建立之後,馬超被封為驃騎將軍,成為五虎上將之一。

要說馬超為何少時成名,那是在馬超16歲的時候,192年,馬騰起兵勤王,討伐李傕、郭汜,錦衣少年馬超,眉目俊朗,英姿勃發,一槍就把李傕手下的大將王方挑於馬下,並且生擒李蒙, 頓時震驚了全場。



馬超不但武功了得,而且還足智多謀, 就說211年關中聯軍戰曹操吧,曹操率兵親征,與馬、韓聯軍在潼關對峙,曹軍駐紮薄阪,欲西行渡河,馬超聞此對韓遂說:”如果我們在渭河北岸據守,不出20天,河東糧食用盡,敵方便會自行撤離”。這穩勝之計, 被韓遂的”半渡擊之”的計謀所代替,後曹操聽聞馬超之計,感嘆道:”馬兒不死,吾死無葬身之地”。



曾差點被馬超射死的曹操自嘲說:”今日幾為小賊所困。”曹操的謀士荀彧說:”關中將帥以十數,莫能相一,胃韓遂、馬超最強。”諸葛亮說:”孟起兼資文武,雄烈過人,一世之傑,黥、彭之徒”。

關西諸將曹操皆不畏,唯畏馬超,所以他南失荊,西失蜀, 而孫劉爭雄,天下三分;曹操只能止於此。然後曹操是220年去逝,馬超是222年病逝,馬超是緊跟著曹操走啊,既相剋又相隨,不知道到了另外一個世界,馬超和曹操是不是還在接著戰鬥???

好了今天就聊到這兒,小夥伴我們下次再聊。


五色土聊歷史


提起劉備麾下的五虎上將,世人首先想到的便是關張趙三傑,其實排行“第四”的馬超的勇猛並不在關張趙之下,相反,有史書稱其是三國中唯一可以“戰神”呂布相媲美的猛將。

他的死對頭曹操對其又恨又敬,認為他是一個非常強勁的對手,甚至還發現這樣的9字感嘆:"馬兒不死,吾無葬地也。

曹操之所以“詛咒”馬超早點死,緣於兩人背後剪不斷理還亂的恩怨故事。

馬超,字孟起,他有四大特點:一是心懷大志。馬超的祖上可以追溯到東漢開國元勳伏波將軍馬援身上,馬援一生南征北戰,西破隴羌,南征交趾,北擊烏桓,戰功赫赫。他的父親是西涼太守馬騰。出身將門之後的馬超自小英勇善戰,武藝超群,多有謀略,在西涼有很高的威望。特別是在父親馬騰進京任職後,馬超接管了父親的軍隊,成為西涼地區名震一時的驍將。馬超以祖上馬援為榮,立志當馬援這樣的名人,建功立業,揚名立萬。

二是少年英雄。馬超還是“少年”時便號召關西各地大小軍閥聯軍抗曹,並集結兵馬十餘萬,與曹操對陣潼關。曾趁曹操潼關北渡之時,率軍截殺,殺得曹操“割袍斷須”, 幸虧部將許褚的拼死保護,才狼狽不而逃,倖免於難。此戰過後,馬超威震西涼。

三是為人草率。馬超有膽略有武略有謀略,可以說是綜合才能突出,然而,他有個致命的弱點:為人草率。馬超為了地盤與擴張勢力,竟然置已成“人質”的父親兄弟安危不顧,草率起兵反曹,結果導致父親馬騰、弟弟馬鐵和馬休,及其家族二百餘口人全部被曹操一窩端。按理說,馬超舉事之前,應該想方設法通知和營救父親兄弟才是。但馬超的“不孝”作法卻得馬家滿門抄斬,誅滅九族,馬超為自己的草率之舉付出了沉重有代價,也為最終失敗的苦果埋下了隱患。

四是性格多疑。在多疑方面,馬超比曹操有過之而無不及。為了對付曹操,馬超和西涼的另一位梟雄韓遂聯盟,馬超甚至還直接認韓遂為“義父”,按理說他們兩人的關係應該堅如鐵石才對。然而,曹操幾次吃了他們的苦頭,而且還差丟了性命後,為了啃掉這塊硬骨頭,奸詐的曹操想出一個絕妙的對付辦法——反間計。於是曹操寫了一封信給韓遂,信裡的內容沒有別的,只有兩個字:閒聊。此外再散佈謠言,說韓遂要投靠曹操,反過來對付馬超。

果然,多疑的馬超馬上去“質問”韓遂,結果韓遂在“權威”受到嚴重挑釁的情況下,也是惡語相對。最終的結果是韓遂為免遭“禍害”而帶著自己的人馬投靠了曹操。而成了“孤家寡人”的馬超自然無法再與曹操抗衡,一敗塗地,被打得丟盔棄甲。

經歷數次的失敗,在完全失去西涼的地盤後,馬超選擇了“另擇明主”的做法。首先,他逃入漢中投靠了張魯。馬超期待張魯能幫他捲土重來,報仇雪恨。然而,很快馬超便掉入冰窟窿當中去了,因為他發現張魯是個安於現狀,毫無進取之心的人,不具備雄主的素質。於是決定“二進宮”——再擇明主。

就在馬超惘然無助時,劉備主動向他來投來愛的橄欖枝——派使者李恢到漢中主動向馬超“示好”。

馬超最終選擇了投靠劉備,原因很簡單:劉備和他有共同的追求——反攻關中。

當然,為此馬超再次付出了慘重的代價,馬超留在漢中張魯處的妻子和兒子,成了張魯投靠曹操的投名狀,張魯自知難敵劉備,索性殺了馬超的妻兒投奔了曹操。

馬超投靠劉備後,一直憧憬和期待著劉備反攻關中及涼州,以達到為其報仇雪恨、收復疆土的目的。

事實上,劉備也一直積極籌備著反攻關中的計劃,並且也付諸於行動了,在217年到219年發動漢中之戰,擊敗曹操拿下漢中。顯然,下一步要做的就是反攻關中與涼州。眼看就要實現自己的夙願了,馬超興奮的淚如雨下。然而,計劃趕不上變化,正在這時,鎮守荊州的關羽卻遭遇生死劫——大意失荊州後,兵敗被擒殺。

為報結拜兄弟之仇,收復荊州三郡,劉備擱淺了反攻關中的計劃,而是積極籌劃征伐東吳的計劃。2年後,劉備舉蜀國之兵力悍然發動了夷陵之戰。最終劉備脆敗於東吳的年輕將帥陸遜之手,夷陵之戰後,羞怒交加的劉備很快病逝於白帝城。

當噩耗傳來時,馬超再次淚如雨下,和上一次幸福的淚相比,這次是傷心的淚。馬超知道,他的關中夢徹底破滅了,再加上自從投奔劉備後,因為半路出家這層關係,他處處遭猜忌,處處受限制,有才不能展,有勇無處使。

據悉,馬超為表忠心,不惜對好友痛下殺手。

恃才傲物的彭漾被劉備貶官外地,滿腹牢騷來找馬超發洩。一開始鬱郁不得志的馬超隨口附和幾句。彭漾聽手竟然“煽動”馬超聽後默默無語。結果彭漾一走,馬超便馬上上表劉備,揭發他的罪刑。結果彭漾被處死。馬超讓人不敢恭維的表忠心作法為其人格又染汙點。

這件事之後,馬超昔日的其他好友都選擇了疏遠他,本來就無親的馬超連朋友都沒幾個了,其孤獨鬱悶可想而知。再加上唯一支撐他理想信念的反攻關中計劃徹底落空後,馬超更是悲觀絕望到了極點。

公元222年,年僅47歲的馬超病逝,一段傳奇落幕。馬超臨死前曾留給劉備一道奏疏:“臣門宗二百餘口,為孟德所誅略盡,惟有從弟岱,當為微宗血食之繼,深託陛下,餘無復言。”

馬超說他家族兩百人多人都被曹操所殺,僅剩從弟馬岱,請以我卑微的宗族讓馬岱繼承,深深地託付給陛下,其他的也沒什麼話了。

馬超的遺言,道盡了這位孤膽英雄失敗的真正內因:用親人的鮮血換來的勳爵擁有再多也是徒勞,唯有親情才是永恆的。


飄雪樓主的歷史課


公元222年,馬超病逝,終年47歲。在.《三國志》裡,馬超與關羽、張飛、趙雲、黃忠合圍一傳來說。

對於馬超的死因,大概有三種說法。

1.馬超長時間駐守在西南一帶,自己又是生長在西北地區,難免會有水土不服,所以馬超的病逝可能留大大的增加了。

2.馬超憂鬱至死。馬超一家人被曹操殺害,因此心中鬱結,又無法報仇。再加上馬超在劉備處,仗著自己的名望,不尊重劉備。以至於張飛關羽對馬超心存芥蒂,馬超此後為人處處小心,提心掉膽,所以整日就比較憂鬱的過活。

3.慘遭暗殺,《偽晉春秋》裡有說劉備對馬超還是不大信任的,曾經派人暗殺過劉備。雖然是野史,但也能說明一些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