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如何培養孩子的自信心?

渼汐丶


不願意嘗試新鮮事物,孤獨缺少朋友,在集體中很少說出自己看法,不願意和陌生人說話,思考方式悲觀消極等等都是孩子自信心不足的表現:

一. 父母的哪些做法會打擊孩子的自信呢?

1. 不要常常吼叫孩子 吼叫常常是父母跟孩子溝通的方式:“都跟你說多少遍了,你還這樣做!”“讓你快點……怎麼還磨嘰!”,這些語言暴力讓孩子變得畏首畏尾,不敢嘗試,越來越膽小。 2. 不要當著眾人面羞辱孩子 “你怎麼這麼笨,這麼簡單的事情都做不好,”眾人面前這樣一句話對孩子的自尊心是莫大的打擊,只會讓孩子越來越自卑。

3. 媽媽的面向不要太過嚴厲和權威 有的媽媽比較嚴厲和權威,面對孩子的要求常常直接回絕“我說不行就不行”,時間長了,孩子變得不敢自己做決定,慢慢沒了主見,長此以往孩子會更加自卑。

二. 提升孩子自信心的方法有哪些呢?

1. 要多和孩子平等溝通 孩子遇到不開心的事,父母要讓孩子說說自己的想法和看法,不要批評,不要評判,久而久之,孩子有什麼事都會和你分享,父母就成了孩子無話不談的朋友,這對孩子的自信心成長大有益處!

2. 要多鼓勵孩子的每一點進步 有些事不管大與小,只要孩子去做了,或是單獨完成了,我們都應該告訴誇獎他,有時候爸爸媽媽的一句加油打氣,或一個大拇指比什麼靈丹妙藥都管用。當孩子在生活中做好一件事的情況下要積極肯定孩子的成績,放大孩子的優點,這樣孩子也會越來越想表現自己,越來越敢於面對更新鮮的事物,自信心也會大幅度提升!

3. 讓孩子感受成功的體驗。可以先從簡單的小事做起,讓孩子體驗成功,進而可以提高孩子獲取成功的興趣和動力。

4. 每天對自己說“我能行” 我能行,這是一種很強的自我暗示的正信息。孩子每天都對自己說幾遍“我能行”,孩子的自信心會越來越強大!

5. 孩子遇到挫折,父母及時幫孩子一起分析挫折原因,幫孩子重拾信心。

6. 讓孩子學會獨立 從小塑造孩子的獨立意識,主動和老師談話,獨立完成家庭作業等事情。家長有時低估了孩子獨立性,同時也打擊了孩子的自信心。

自信是是孩子前進的原動力,我相信只要父母們做到上面這幾點,都會擁有一個自信陽光的孩子。反而父母一句隨口的負面表達,都可能給孩子帶來嚴重的心理創傷,讓孩子在以後的成長過程中越來越沒自信,越來越自卑。與孩子多溝通和多鼓勵,勝過許多靈丹妙藥。


積極家庭教育


如何提高孩子的自信心,這是一個比較大的問題,先說說我前不久剛遇到的一件事。

那天跟女兒在飯館吃飯,進去的時候飯館裡還沒有什麼人,老闆娘帶著一個孩子在做作業。那個孩子應該是幼升小那麼大。孩子媽媽在連珠炮似地問孩子,1+1等於幾,1+2等於幾,1+3等於幾……孩子媽都不等孩子想一下,就這樣連珠炮似地問,結果她問得越快,孩子變越是打愣,孩子越是愣,她越是嗓門高,如是幾遍後,孩子沒了聲音,卻聽到了孩子媽媽啪啪啪打屁股的聲音。這時候,進來吃飯的人多了起來,孩子媽媽拎小雞一般把那孩子拎上了二樓,然後我就聽到樓上傳來了打屁股聲和哭喊聲混合在一起的交響樂。

一、要知道,孩子都是從不會到會的。

這個孩子,可能以前沒有接受過這方面的加法訓練,現在面臨著即將上小學了,家長大概是急了,就採取了這樣的方法。對於孩子來說,這時候他需要你的耐心,慢慢等他一步步來。也許別人家的孩子反應快,進入狀態快,可是自家孩子你不能照著你自己想象的那樣來。他一遍不懂來兩遍,兩遍不行還有三遍,總會到他懂的時候。在這個過程中,他有可能剛剛有些領悟,結果當媽的這麼又是罵又是打的,稍稍悟到點什麼也給嚇回去了,哪裡能夠有自信?

所以,對我們家長來說,首先要的一點就是要有耐心。

二、不要輕易把自家孩子跟人家孩子比。

別人家的孩子是別人家的孩子,自家的孩子是自家的孩子,孩子個體不一樣,中間也是千差萬別的。都說山外青山樓外樓,你永遠拿別人的孩子的標準來要求自己的孩子,就等於拿別人家的孩子來打擊自己家的孩子。

換位思考一下,如果你的孩子拿你來跟別人家的爸媽比呢?你會怎麼想?人家爸媽能讀博士,你怎麼沒有?人家爸媽能當市長,你怎麼沒有?人家爸媽是大老闆,你怎麼沒有?所以,不要拿自己的孩子跟別人家的孩子比。

三、對於孩子的進步要及時鼓勵。

及時發現孩子身上的閃光點,及時發現他進步的地方,給予鼓勵。

很多父母的問題出在當孩子有進步的時候,或者他們表現好的時候,父母都認為是應該的,很少去鼓勵他們。如果你能及時對孩子進行鼓勵,他的勁頭會增加,以後會有更好的表現。倘若他表現好了,你不但沒有鼓勵,還一如既往地打擊他,認為他是應該的,他做得還不如某某某呢,這樣孩子一下子就會洩了氣。

記著,要把孩子的現在與過去比,不如以往的時候要提出改正,比以往進步的時候及時鼓勵。

四、孩子懈怠的時候給他時間放鬆。

人不能像一根弦一樣總是繃著,總是繃著會繃壞掉的。我們大人也經常需要放鬆的時候,孩子當然也要。適當的放鬆,是給孩子增加能量,補充給養。讓他重新上陣的時候充滿能量。

如果你把他像一根橡皮一樣永遠拉著,會很快失去彈性的。

總之,對孩子多鼓勵少打擊,要就事論事,不要拿他跟別人家的孩子比。當然,提同孩子的自信心也不能讓他過分驕傲自滿,凡事有過之而無不及,掌握好度最重要。


蘇小妮


先說一個真實的事情:我大學的時候班裡組織出外遊玩,要過一座小橋。結果我們班一個1米9的大個子男生,是爬著過去的,全班唯一一個。

而我自己,小學的時候,也是害怕過橋。記得每年的春節鎮上面會有籃球賽,而場地的廁所需要經過一座小的鐵板橋,而橋的兩邊都是有圍欄的。實際上,即便是摔倒,人也是不會掉下橋的。但是我每次都是蹲在地上,扶著旁邊的欄杆過去的。隨著年齡的長大,進行了一些體育運動,我現在過獨木橋都是沒有問題的。

以上這兩個例子,是想說明我們的心理對行動的影響太大了。有時候在別人看起來並不是很困難的任務,可是某些人就是下意識地感覺到害怕,導致寸步難行。

孩子不敢畫畫,可能是他感覺到畫不好,不知道如何下筆。4歲的孩子,我們先要讓他走出第一步,指導孩子如何落筆。作為父母,如果想改變孩子的這種心理,您得從畫船入手,讓孩子感覺自己能行。


第一步,全景示範,給孩子示範如何畫出一條完成得船。然後將步驟分解,先讓孩子能夠起筆先,畫一個開頭。記得肯定孩子,接著慢慢補充。孩子一開始會不自覺的認為自己畫得不好,不要緊張,鼓勵孩子繼續嘗試。適當的時候,您也可以給孩子講講達芬奇畫雞蛋的故事,孩子會比較容易聽得進去。

一般地,孩子出現這種情況,可能是對自己的畫畫能力有極大的不信任。我小時候學習特別好,但是動手製作東西就特別差。這種內心的恐懼是非常大的,以至於我整個小學都對做手工有著巨大的心理壓力。包括體育也是,我甚至一度懷疑自己投不到籃筐。這種情況的改變是一個偶然的機會,我在初一的時候,看到一個個子比我小的男生竟然可以投三分球,這才開啟了我對自己體育能力的正確認識。後來,我各種體育都玩得不錯,經常參加比賽。


綜合以上,我的個人建議是,不要太過關注孩子的自信。你要做的就是,把孩子害怕的東西,化為簡單的步驟讓他去體會,慢慢地,孩子覺得能做到了,自信就上來了。這個時候切記不要推著孩子往前走,最好是在相對安全的空間裡面積累自信。也就是說,不要直接讓孩子在公眾場合直接的去做自己恐懼的事情,有時候可能會起反作用。在家長的單獨陪伴下,私下裡先把這個心理障礙克服了,再慢慢地到公眾場合感受。

我是翼翔老師,喜歡兒童教育。


翼翔老師的兒童教育


很羨慕那些特別自信的孩子。他們在人群中非常出挑,笑容陽光,落落大方,我希望女兒也能象他們一樣,除了天生的氣質外她的自信還跟啥有關係,我該如何培養呢?

一、有愛心的老師和家長是孩子自信的源泉。

參加了幾次家長開放日活動,我發現老師提問時女兒從來不舉手回答,放學後在操場她和同學們玩的倒不錯風風火火的。

這讓我不由地想起孩子上小班的第一天,我牽著孩子的小手,她緊緊地抓著我,主班老師站在門口,我主動與老師打招呼,誰知她盡然不看我們,臉上一絲笑容都沒有,冷冷的一句“嗯”算是回答了。此後,連續10天,孩子每天都是撕心裂肺的不肯去。上託班時可是一天沒有哭過的,放學還要在那裡玩一會才肯走。

有一次老師嫌孩子作業沒有按要求寫竟然當眾撕毀了孩子作業,還有一次老師不調查想當然地就當眾批評孩子在大廳大吵大鬧,錯怪了她,事後也不道歉。我想這些粗暴的教育手段打擊了孩子的自信心。

大班因為學區我們轉園了,很幸運,第一天,溫暖、親切的問候和撫摸就消除了孩子的隔閡感,放學後問起幼兒園,她說喜歡新幼兒園,第二天還要去上學。在幼兒園老師把孩子們當朋友給他們講自己小時候的事情,並時常給我反饋孩子在學校的表現,詢問孩子不夠大膽和自信是否家長管束過多、過嚴?

我反思自己的教育方法,孩子不肯彈琴時,我訓斥她,我把她關在門外,她不肯寫作業時,我一樣訓斥她。我抱怨過去老師對待孩子的粗暴時,自己也在用同樣的方法。孩子象嬌嫩的花朵喜歡老師和媽媽溫暖和煦陽光般的笑臉。

二、要多誇孩子,增加她的成功體驗

女兒彈琴遇到瓶頸,再加上我的強制措施,她開始厭煩彈琴,一度要求放棄彈琴。後來老師讓她在班級給小朋友表演,得到老師和小朋友的掌聲。在家裡我也採用表演的形式,有報幕、觀眾、掌聲來激勵她彈奏。她現在不再那麼討厭彈琴了。

有些爸媽認為,老是誇孩子他們的尾巴就會飛起來,變得更自大了。其實不是這樣,孩子如果收到了誇讚,會覺得那樣是對的事,也會更有信心繼續做,這是讓孩子增加信心的一個小妙方。

三、別說他不行

孩子還沒開始做事之時,有些爸媽就開始唸叨:這不行!當小孩想要跟著媽媽一起摘菜之時,擔憂孩子幫倒忙,當孩子想要去洗碗又擔憂被弄壞割傷了自個的手指……這不行,哦,那也是不行,孩子無奈了,只得什麼都不幹了。

本意是讓小孩稍微安全,但因為不行這兩個字,將孩子給扼殺了,他會覺得自個什麼都不行,完全沒什麼自信。

四、尊重孩子的想法

孩子稍微大了,就會有自己的一些心理想法,很喜愛在吃飯之時或者爸媽休閒之時,來說一些小看法。然而有些爸媽覺得小孩的想法不太好,太過幼稚了一些,於是懶得去聽,甚至阻止孩子往下說。孩子雖小,但是也是需要發表一些想法的,如果爸媽總是不給,或者不給什麼回應,那麼孩子以後就不怎麼喜歡開口了。

要知道,小孩喜歡說自個的想法,也就是說他是很聰明的,懂得自個轉動腦袋。作為爸媽需尊重他,並且多鼓勵,這樣的娃娃還擔心不能說?還擔心沉悶?還擔心內向?根本沒有的事。

五、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

爸媽不可能在任何之時都陪著小孩,在你不在之時,那麼孩子就需靠自個了。平日裡一些孩子能做的,就讓他自己做起來,例如自己吃飯完自己洗碗筷了,自己起床之時將自己的被子給疊好了等等。就算孩子在做這些事之時,會有一些小稚嫩,做得不太熟悉,但也不要笑話,應多鼓勵,她會因此而自信許多。

六、幫孩子找朋友

如果小孩稍微怯懦了些,爸媽可不能任由孩子就這麼樣,應該幫著他走出來,讓他進入人群裡,變得更為外放。例如可以帶孩子去小區認識朋友,讓朋友們之間相互做一些交談,這樣就變得更為開朗也更為自信起來。

每一個孩子都是不一樣的,我們不能要求孩子何時何地都是興高采烈、神采飛揚的,只希望他們心裡是積極的行為是主動的,一生的路很長,願在路上我們就是他們背後那雙默默注視的雙眼。






東風滿樹花


所有的回答都沒有認真審題。

這個問題是:一個父親想知道如何培養女兒的自信心。


身邊的一個女性朋友給我講了她不自信的故事。

“因為我是一個女孩兒,爸爸媽媽特別想證明女孩也不比男孩差,所以小時候爸爸媽媽對我的要求特別高。不管取得多好的成績,爸爸媽媽都讓我不能驕傲,必須再接再厲。小學的時候期末考試,我覺得自己答的特別好,回去就跟媽媽說,這次數學肯定能考滿分。當時有幾個親戚在我家裡,媽媽趕緊說,這孩子胡說什麼呢?哪來的自信?誇下這麼大的口,到時候看考不好,我看你就丟人了。後來成績出來後,我數學真的考了滿分。心想,這下媽媽肯定心服口服了。結果媽媽只是說,這次是因為你運氣好,千萬不能驕傲,以後還得繼續好好學習。還有一次,爸爸帶我出去吃飯。別人都誇我聰明漂亮,學習成績又很好,將來肯定很有出息。而爸爸卻說,雖然我的成績還過得去,但是性格太內向,不太愛說話,容易害羞,將來在社會上恐怕吃不開。我想爸爸媽媽可能也是為我驕傲的,可能是怕我驕傲,也可能是因為我們都有所謂的優良傳統~謙虛,爸爸媽媽一點點無意的摧毀了我的自信。直到今天,我不敢在很多人面前說話,生怕自己表現的不好。也不肯去承擔重要的任務,害怕別人不利的評價。到今天,我竟然都還一事無成。”

這是一個父母讓孩子不自信的活生生的案例。心理學家威廉.傑姆士說過:“人性最深層的需要,就是渴望得到別人的欣賞和讚美。”而很多家長總是吝嗇對孩子的讚美。生怕孩子一驕傲,就會落後了。殊不知,如果孩子從小缺乏鼓勵和讚揚的養分滋養。長大以後難免營養不良。頭抬不起腰挺不直,做什麼都害怕失敗。因此失去了一次又一次表現自我的機會。女孩子心思縝密,又非常敏感。長時間得不到父母的正向反饋,將會越來越不自信。

作為父親,應該如何培養女兒的自信心呢?以下從兩個維度來分析。


從上圖可以看出,自信心主要來自兩個方面:

1.歸屬感

女孩從小就喜歡玩兒過家家的遊戲。喜歡給玩具娃娃當媽媽。這是一種尋求歸屬感的表現。在女孩長大的過程當中,會慢慢的主動承擔起部分家務,這個時候,父母一定要給予積極的引導。而不是說,你只管學好習就行了,其他的由爸爸媽媽來。因為孩子這樣的表現是想得到身份的認同。在心理和情感上,來證明自己是家庭中不可或缺的一員,也可以為家庭承擔一定的責任和義務。爸爸媽媽可以時常和女兒共同做一些事,並關注女兒的感受。在女兒表現出不自信的時候,引導孩子說出她的感受,肯定並鼓勵她。

2.勝任感

很多父母受“女子無才便是德”的影響,對孩子取得的成績,沒有表示出足夠的欣賞。認為女孩“找個好人嫁了”更重要。也有的父母怕女兒吃虧,處處給予過分的保護。如果小時候沒有受到父母正確的引導,孩子也就不知道自己該往哪個方向努力。很少能夠體會到勝任一件事兒所帶來的成就感。孩子就會認為,我做的所有的事兒,所有的努力都是為了取悅父母,討好父母。慢慢也就失去了前進的方向和動力。更不要談自信了。父母要相信自己的女兒。主動創造讓孩子表現的機會。給她足夠的自主權,在安全的範圍內,讓她去自由探索感興趣的東西。支持孩子追尋夢想的權利。讓孩子感覺到,我也是一個有價值的人。

作為父親,對女兒多一些保護,多一些誇獎,多一些正面的鼓勵;少一些吹毛求疵,少一些在人面前替女兒謙虛,孩子的內心就能多一份自信。


奶爸假裝有文化


簡單,但你做不到的就不要要求孩子,前提是自己必須足夠自信。滿足兩個條件就可以了——物質條件和精神條件,不是缺一不可,只要有一個足夠強大就可以了。

物質條件的強大不多說,看看王思聰,交朋友不看錢,反正都沒我有錢,已經出離了自信,說是自大或是狂妄也可以,可自大狂妄的有道理。親身經歷,我的一個同學,家境也算殷實,家長卻從來只是對他喊窮,長期在一個相對富裕的圈子裡,抑鬱了,心理差異毀了一個孩子。這一點真的是靠父母長輩給予先天的優勢。

沒錢,不要緊啊,還有精神條件!家長的知識見識膽識都要足夠的強大和厚重,不用刻意的去教育什麼,言傳不如身教,孩子是最強大的模仿者。豐滿自己才能去影響別人。手不釋卷,苦行萬里,做一個正直的人,你的孩子很大幾率上也會偉大起來。

都不夠強?那就找些偽教育家的狗屁文章來看看吧,其實這些貨和股評家一個德行。做好自己,在孩子面前做一個自信的人,拋棄自己的不堪,在教育孩子的同時更要學習怎麼做個自信的家長。


八千女鬼15690848


自信心是每人生存在這個社會上的自然法則,接下我也分享一下我自己的真實例子。還記得上初一暑假的時候,當時成績很不好,尤其數學特別差勁每次考試都是在三十多分,當時做暑假作業,有道題不會做就跑去問我哥哥,我哥哥給我講了三遍,說實話當時腦袋都是蒙的,然後突然的一腳把我從座位上踹了下來,從那時候開始我發誓,以後的每節課我都認真的聽。懷著忐忑的心情進入初二課堂,從第一節課就開始認真聽,第一次月考的時候是七十多分,當時對這成績不滿意,因為每一道題我都會做,有很多都是粗心造成的。然後平常做題的時候就特別注意,等到期中考試的時候我數學九十分滿分一百班裡成績第一,所以我感覺孩子的自信心,一方面來源於自己的專注度,另一方面多加練習。


鍋哥ing



心靈14564


自信心是人很重要的心理條件。一個人的成功,學識、能力可能只佔到30%左右,而良好的心理素質卻能佔到70%,其中,自信心就是非常重要的心理素質之一。自信心是成功的重要條件,是克服困難的心理素質。

不自信的小孩,可能會有以下幾方面的表現:

  1. 一般表現為上課不敢發言,或很少主動舉手,回答問題時目光遊離,身體不由自主抖動,眼睛不敢正視老師,磕絆結巴,表達不流利。

  2. 不積極主動參加集體活動,在集體活動中,不願意承擔分配的角色。在公眾場合不善於發表自己的觀點和意見。不敢和陌生人主動打招呼、攀談和交流。

  3. 在困難面前,常常顯得束手無策,常有退縮、逃避的心理。害怕到陌生的環境,害怕做自己熟悉的事情,害怕和陌生人一起說話做事。說話聲音比較低,不敢正視交流對象,說話時總是低著頭,摳著手指,或者用腳蹭著地等等。

如何有提高孩子的自信心呢?

一、發掘孩子的興趣點,發揮孩子的特長。

每一個孩子都有自己的興趣點,也都有自己比較特長的一個方面。要去關注和挖掘孩子這個興趣點和特長,把它培養、放大,以此為基礎來激發內在的自信心。比如,孩子籃球打的特別棒,那就讓他在籃球方面盡情綻放自己的風采,從打籃球中找回自信,讓自信遷移到學習生活的其他方面。比如,他擅長畫畫,擅長寫作文,字兒寫的特別棒等等。不管是哪一方面的特長,只要深挖,放大,培育,並以此為基點,讓孩子在這一方面找到絕對的優勢,從而樹立起自信,勇敢面對學習和生活。

二、大聲告訴孩子,你能行。

經常給孩子積極的暗示,告訴孩子:你一定能行。做事前,引導孩子要給對自己充滿信心,緊握三次拳頭,做三次深呼吸,聳三次肩膀,把自己調整到最好狀態,然後去勇敢面對眼前的事情。經過多次反覆訓練,就再不會害怕。

三、引導孩子向害怕的事情挑戰,向膽怯的方向前進。

如果孩子特別害怕公眾場合表現自己,那就引導孩子大膽的挑戰,在公眾場合大膽自信的展現自我。只有孩子展現自我,戰勝自我,戰勝觀眾,他就戰勝了膽怯害怕,樹立了自信。

如果孩子特別害怕參加集體性活動,就引導孩子大膽的,自信的,積極主動的去參加積極活動。做完之後,幫助孩子及時總結,讓孩子能真切的感受到困難並沒有想象中那麼可怕。

引導孩子在公眾場合,大膽大方的表達自己的觀點。

教育引導孩子,在公眾場合要調整好自己的狀態,抖擻起自己的精神,大膽發言,適當帶些肢體語言,語速放慢,聲音洪亮,表達出自己的觀點。多次訓練之後,幫助孩子及時總結,使孩子感覺到表達意見,傳遞信息,並沒有想的那麼可怕,而且還能從中還能找到歸屬感,成就感,存在感和中心感。

從走路姿勢和速度上培養孩子的自信。

膽小不自信的孩子,一般都走路都比較慢,走路也沒有精神,彎腰駝背身體不挺拔,總是低著頭。教育引導孩子,走路要抬頭挺胸,目視前方,步調均勻,速度加快,走出風采,走出自信,走出陽光。當孩子這樣走路時,就會越走越自信,越走越有勁,越走越陽光。

引導孩子從調整座位和坐姿上培養自己的自信。

不自信的孩子,一般都會在班級最後面坐,或往邊上坐,或坐在一個角落。教育引導孩子要爭取往前排坐,往正中間坐。以往坐的時候總是貓著腰,趴下來,低著頭。現在,要抬頭挺胸,挺直腰桿,坐正坐端,目視前方。

引導孩子積極大膽的爭取課堂發言機會。

教育引導孩子,一定要多多爭取課堂發言的機會,要高舉右手,向老師示意自己能夠回答。回答問題時,要站端站正,調整好自己,目視老師,大膽自信的表達自己的觀點,聲音洪亮,語速均勻,表達清楚。

帶著孩子去運動,從運動中獲得自信。

只要有時間,多帶孩子參加體育鍛煉,戶外運動,比如,長跑,爬山,自行車,跆拳道,或者打球等等。體育鍛煉,不僅能釋放青春狂躁心理,還能增強體質,調節心情,增強自信。特別是對抗性比較強,對意志品質和耐力要求較高的體育項目,更能夠培養孩子克服困難的心理,使孩子能夠在鍛鍊中建立起自信。

總之,孩子不自信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積極主動面對困難,面對問題,挑戰自我,戰勝自我。只要家長能夠科學正確的引導和幫助,並能真正的在實踐中嘗試和鍛鍊,相信很快就會克服不自信的心理,變成一個陽光自信的孩子。


教育探微


做為一個也曾經經歷過自卑的人,我來試著回答這個問題。

在歷經了很多失敗、挫折之後,現在的我依然充滿信心,生機勃勃的過得很有意思。我總結出的結論是自信心來自於自己一次又一次的小肯定,小成功!


求學時也曾懷疑別人就是有自信,甚至自信的有點自負,自己就是比別人差,差的有點自卑。這個自卑的陰影一度影響著我的快樂,於是在上學時有的同學還說我是林妹妹。天上掉下個林妹妹,可惜這個時代不需要林妹妹,你自卑,你不開心,沒人理你。

可是林妹妹也有夢想,那就是一定要上大學,於是克服自卑心強制自己學習,拼盡全力的學習,於是成績一點點上去,最後考上了大學。

這個過程中我也成為一部分人眼裡的強者,雖然自己感覺還是很弱。

慢慢的我會去選擇自己想要的,爭取自己想要的,因為每一次達成我為自己設置的小目標,我的心裡就會多一份力量。很多事情當你覺得你能完成時,你就真的完成了。


題主說的班裡的男生看著輕鬆,可能只是人家暗地裡下功夫了,有的學生就是要你誇他一句聰明。我有個老師就是這樣的,上學時白天不學,玩!晚上別人睡了他就開始偷偷學,成績一直是第一名,一直到教我們他才說出實情,但是也是後悔的,用他的話說就是可能白天學習,也許考取的學校更好!

女生一直在學卻沒有成績,可能是自卑,也可能是不專心,青春期的女孩兒心思都比較敏感,很多時候看著在學習,其實心不知道飛哪裡去了,所以要分清楚狀況。

專注力和自信心是同等重要哦!你說呢?

(圖片均來源於網絡,向作者致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