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渼汐丶


不愿意尝试新鲜事物,孤独缺少朋友,在集体中很少说出自己看法,不愿意和陌生人说话,思考方式悲观消极等等都是孩子自信心不足的表现:

一. 父母的哪些做法会打击孩子的自信呢?

1. 不要常常吼叫孩子 吼叫常常是父母跟孩子沟通的方式:“都跟你说多少遍了,你还这样做!”“让你快点……怎么还磨叽!”,这些语言暴力让孩子变得畏首畏尾,不敢尝试,越来越胆小。 2. 不要当着众人面羞辱孩子 “你怎么这么笨,这么简单的事情都做不好,”众人面前这样一句话对孩子的自尊心是莫大的打击,只会让孩子越来越自卑。

3. 妈妈的面向不要太过严厉和权威 有的妈妈比较严厉和权威,面对孩子的要求常常直接回绝“我说不行就不行”,时间长了,孩子变得不敢自己做决定,慢慢没了主见,长此以往孩子会更加自卑。

二. 提升孩子自信心的方法有哪些呢?

1. 要多和孩子平等沟通 孩子遇到不开心的事,父母要让孩子说说自己的想法和看法,不要批评,不要评判,久而久之,孩子有什么事都会和你分享,父母就成了孩子无话不谈的朋友,这对孩子的自信心成长大有益处!

2. 要多鼓励孩子的每一点进步 有些事不管大与小,只要孩子去做了,或是单独完成了,我们都应该告诉夸奖他,有时候爸爸妈妈的一句加油打气,或一个大拇指比什么灵丹妙药都管用。当孩子在生活中做好一件事的情况下要积极肯定孩子的成绩,放大孩子的优点,这样孩子也会越来越想表现自己,越来越敢于面对更新鲜的事物,自信心也会大幅度提升!

3. 让孩子感受成功的体验。可以先从简单的小事做起,让孩子体验成功,进而可以提高孩子获取成功的兴趣和动力。

4. 每天对自己说“我能行” 我能行,这是一种很强的自我暗示的正信息。孩子每天都对自己说几遍“我能行”,孩子的自信心会越来越强大!

5. 孩子遇到挫折,父母及时帮孩子一起分析挫折原因,帮孩子重拾信心。

6. 让孩子学会独立 从小塑造孩子的独立意识,主动和老师谈话,独立完成家庭作业等事情。家长有时低估了孩子独立性,同时也打击了孩子的自信心。

自信是是孩子前进的原动力,我相信只要父母们做到上面这几点,都会拥有一个自信阳光的孩子。反而父母一句随口的负面表达,都可能给孩子带来严重的心理创伤,让孩子在以后的成长过程中越来越没自信,越来越自卑。与孩子多沟通和多鼓励,胜过许多灵丹妙药。


积极家庭教育


如何提高孩子的自信心,这是一个比较大的问题,先说说我前不久刚遇到的一件事。

那天跟女儿在饭馆吃饭,进去的时候饭馆里还没有什么人,老板娘带着一个孩子在做作业。那个孩子应该是幼升小那么大。孩子妈妈在连珠炮似地问孩子,1+1等于几,1+2等于几,1+3等于几……孩子妈都不等孩子想一下,就这样连珠炮似地问,结果她问得越快,孩子变越是打愣,孩子越是愣,她越是嗓门高,如是几遍后,孩子没了声音,却听到了孩子妈妈啪啪啪打屁股的声音。这时候,进来吃饭的人多了起来,孩子妈妈拎小鸡一般把那孩子拎上了二楼,然后我就听到楼上传来了打屁股声和哭喊声混合在一起的交响乐。

一、要知道,孩子都是从不会到会的。

这个孩子,可能以前没有接受过这方面的加法训练,现在面临着即将上小学了,家长大概是急了,就采取了这样的方法。对于孩子来说,这时候他需要你的耐心,慢慢等他一步步来。也许别人家的孩子反应快,进入状态快,可是自家孩子你不能照着你自己想象的那样来。他一遍不懂来两遍,两遍不行还有三遍,总会到他懂的时候。在这个过程中,他有可能刚刚有些领悟,结果当妈的这么又是骂又是打的,稍稍悟到点什么也给吓回去了,哪里能够有自信?

所以,对我们家长来说,首先要的一点就是要有耐心。

二、不要轻易把自家孩子跟人家孩子比。

别人家的孩子是别人家的孩子,自家的孩子是自家的孩子,孩子个体不一样,中间也是千差万别的。都说山外青山楼外楼,你永远拿别人的孩子的标准来要求自己的孩子,就等于拿别人家的孩子来打击自己家的孩子。

换位思考一下,如果你的孩子拿你来跟别人家的爸妈比呢?你会怎么想?人家爸妈能读博士,你怎么没有?人家爸妈能当市长,你怎么没有?人家爸妈是大老板,你怎么没有?所以,不要拿自己的孩子跟别人家的孩子比。

三、对于孩子的进步要及时鼓励。

及时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及时发现他进步的地方,给予鼓励。

很多父母的问题出在当孩子有进步的时候,或者他们表现好的时候,父母都认为是应该的,很少去鼓励他们。如果你能及时对孩子进行鼓励,他的劲头会增加,以后会有更好的表现。倘若他表现好了,你不但没有鼓励,还一如既往地打击他,认为他是应该的,他做得还不如某某某呢,这样孩子一下子就会泄了气。

记着,要把孩子的现在与过去比,不如以往的时候要提出改正,比以往进步的时候及时鼓励。

四、孩子懈怠的时候给他时间放松。

人不能像一根弦一样总是绷着,总是绷着会绷坏掉的。我们大人也经常需要放松的时候,孩子当然也要。适当的放松,是给孩子增加能量,补充给养。让他重新上阵的时候充满能量。

如果你把他像一根橡皮一样永远拉着,会很快失去弹性的。

总之,对孩子多鼓励少打击,要就事论事,不要拿他跟别人家的孩子比。当然,提同孩子的自信心也不能让他过分骄傲自满,凡事有过之而无不及,掌握好度最重要。


苏小妮


先说一个真实的事情:我大学的时候班里组织出外游玩,要过一座小桥。结果我们班一个1米9的大个子男生,是爬着过去的,全班唯一一个。

而我自己,小学的时候,也是害怕过桥。记得每年的春节镇上面会有篮球赛,而场地的厕所需要经过一座小的铁板桥,而桥的两边都是有围栏的。实际上,即便是摔倒,人也是不会掉下桥的。但是我每次都是蹲在地上,扶着旁边的栏杆过去的。随着年龄的长大,进行了一些体育运动,我现在过独木桥都是没有问题的。

以上这两个例子,是想说明我们的心理对行动的影响太大了。有时候在别人看起来并不是很困难的任务,可是某些人就是下意识地感觉到害怕,导致寸步难行。

孩子不敢画画,可能是他感觉到画不好,不知道如何下笔。4岁的孩子,我们先要让他走出第一步,指导孩子如何落笔。作为父母,如果想改变孩子的这种心理,您得从画船入手,让孩子感觉自己能行。


第一步,全景示范,给孩子示范如何画出一条完成得船。然后将步骤分解,先让孩子能够起笔先,画一个开头。记得肯定孩子,接着慢慢补充。孩子一开始会不自觉的认为自己画得不好,不要紧张,鼓励孩子继续尝试。适当的时候,您也可以给孩子讲讲达芬奇画鸡蛋的故事,孩子会比较容易听得进去。

一般地,孩子出现这种情况,可能是对自己的画画能力有极大的不信任。我小时候学习特别好,但是动手制作东西就特别差。这种内心的恐惧是非常大的,以至于我整个小学都对做手工有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包括体育也是,我甚至一度怀疑自己投不到篮筐。这种情况的改变是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初一的时候,看到一个个子比我小的男生竟然可以投三分球,这才开启了我对自己体育能力的正确认识。后来,我各种体育都玩得不错,经常参加比赛。


综合以上,我的个人建议是,不要太过关注孩子的自信。你要做的就是,把孩子害怕的东西,化为简单的步骤让他去体会,慢慢地,孩子觉得能做到了,自信就上来了。这个时候切记不要推着孩子往前走,最好是在相对安全的空间里面积累自信。也就是说,不要直接让孩子在公众场合直接的去做自己恐惧的事情,有时候可能会起反作用。在家长的单独陪伴下,私下里先把这个心理障碍克服了,再慢慢地到公众场合感受。

我是翼翔老师,喜欢儿童教育。


翼翔老师的儿童教育


很羡慕那些特别自信的孩子。他们在人群中非常出挑,笑容阳光,落落大方,我希望女儿也能象他们一样,除了天生的气质外她的自信还跟啥有关系,我该如何培养呢?

一、有爱心的老师和家长是孩子自信的源泉。

参加了几次家长开放日活动,我发现老师提问时女儿从来不举手回答,放学后在操场她和同学们玩的倒不错风风火火的。

这让我不由地想起孩子上小班的第一天,我牵着孩子的小手,她紧紧地抓着我,主班老师站在门口,我主动与老师打招呼,谁知她尽然不看我们,脸上一丝笑容都没有,冷冷的一句“嗯”算是回答了。此后,连续10天,孩子每天都是撕心裂肺的不肯去。上托班时可是一天没有哭过的,放学还要在那里玩一会才肯走。

有一次老师嫌孩子作业没有按要求写竟然当众撕毁了孩子作业,还有一次老师不调查想当然地就当众批评孩子在大厅大吵大闹,错怪了她,事后也不道歉。我想这些粗暴的教育手段打击了孩子的自信心。

大班因为学区我们转园了,很幸运,第一天,温暖、亲切的问候和抚摸就消除了孩子的隔阂感,放学后问起幼儿园,她说喜欢新幼儿园,第二天还要去上学。在幼儿园老师把孩子们当朋友给他们讲自己小时候的事情,并时常给我反馈孩子在学校的表现,询问孩子不够大胆和自信是否家长管束过多、过严?

我反思自己的教育方法,孩子不肯弹琴时,我训斥她,我把她关在门外,她不肯写作业时,我一样训斥她。我抱怨过去老师对待孩子的粗暴时,自己也在用同样的方法。孩子象娇嫩的花朵喜欢老师和妈妈温暖和煦阳光般的笑脸。

二、要多夸孩子,增加她的成功体验

女儿弹琴遇到瓶颈,再加上我的强制措施,她开始厌烦弹琴,一度要求放弃弹琴。后来老师让她在班级给小朋友表演,得到老师和小朋友的掌声。在家里我也采用表演的形式,有报幕、观众、掌声来激励她弹奏。她现在不再那么讨厌弹琴了。

有些爸妈认为,老是夸孩子他们的尾巴就会飞起来,变得更自大了。其实不是这样,孩子如果收到了夸赞,会觉得那样是对的事,也会更有信心继续做,这是让孩子增加信心的一个小妙方。

三、别说他不行

孩子还没开始做事之时,有些爸妈就开始念叨:这不行!当小孩想要跟着妈妈一起摘菜之时,担忧孩子帮倒忙,当孩子想要去洗碗又担忧被弄坏割伤了自个的手指……这不行,哦,那也是不行,孩子无奈了,只得什么都不干了。

本意是让小孩稍微安全,但因为不行这两个字,将孩子给扼杀了,他会觉得自个什么都不行,完全没什么自信。

四、尊重孩子的想法

孩子稍微大了,就会有自己的一些心理想法,很喜爱在吃饭之时或者爸妈休闲之时,来说一些小看法。然而有些爸妈觉得小孩的想法不太好,太过幼稚了一些,于是懒得去听,甚至阻止孩子往下说。孩子虽小,但是也是需要发表一些想法的,如果爸妈总是不给,或者不给什么回应,那么孩子以后就不怎么喜欢开口了。

要知道,小孩喜欢说自个的想法,也就是说他是很聪明的,懂得自个转动脑袋。作为爸妈需尊重他,并且多鼓励,这样的娃娃还担心不能说?还担心沉闷?还担心内向?根本没有的事。

五、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

爸妈不可能在任何之时都陪着小孩,在你不在之时,那么孩子就需靠自个了。平日里一些孩子能做的,就让他自己做起来,例如自己吃饭完自己洗碗筷了,自己起床之时将自己的被子给叠好了等等。就算孩子在做这些事之时,会有一些小稚嫩,做得不太熟悉,但也不要笑话,应多鼓励,她会因此而自信许多。

六、帮孩子找朋友

如果小孩稍微怯懦了些,爸妈可不能任由孩子就这么样,应该帮着他走出来,让他进入人群里,变得更为外放。例如可以带孩子去小区认识朋友,让朋友们之间相互做一些交谈,这样就变得更为开朗也更为自信起来。

每一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我们不能要求孩子何时何地都是兴高采烈、神采飞扬的,只希望他们心里是积极的行为是主动的,一生的路很长,愿在路上我们就是他们背后那双默默注视的双眼。






东风满树花


所有的回答都没有认真审题。

这个问题是:一个父亲想知道如何培养女儿的自信心。


身边的一个女性朋友给我讲了她不自信的故事。

“因为我是一个女孩儿,爸爸妈妈特别想证明女孩也不比男孩差,所以小时候爸爸妈妈对我的要求特别高。不管取得多好的成绩,爸爸妈妈都让我不能骄傲,必须再接再厉。小学的时候期末考试,我觉得自己答的特别好,回去就跟妈妈说,这次数学肯定能考满分。当时有几个亲戚在我家里,妈妈赶紧说,这孩子胡说什么呢?哪来的自信?夸下这么大的口,到时候看考不好,我看你就丢人了。后来成绩出来后,我数学真的考了满分。心想,这下妈妈肯定心服口服了。结果妈妈只是说,这次是因为你运气好,千万不能骄傲,以后还得继续好好学习。还有一次,爸爸带我出去吃饭。别人都夸我聪明漂亮,学习成绩又很好,将来肯定很有出息。而爸爸却说,虽然我的成绩还过得去,但是性格太内向,不太爱说话,容易害羞,将来在社会上恐怕吃不开。我想爸爸妈妈可能也是为我骄傲的,可能是怕我骄傲,也可能是因为我们都有所谓的优良传统~谦虚,爸爸妈妈一点点无意的摧毁了我的自信。直到今天,我不敢在很多人面前说话,生怕自己表现的不好。也不肯去承担重要的任务,害怕别人不利的评价。到今天,我竟然都还一事无成。”

这是一个父母让孩子不自信的活生生的案例。心理学家威廉.杰姆士说过:“人性最深层的需要,就是渴望得到别人的欣赏和赞美。”而很多家长总是吝啬对孩子的赞美。生怕孩子一骄傲,就会落后了。殊不知,如果孩子从小缺乏鼓励和赞扬的养分滋养。长大以后难免营养不良。头抬不起腰挺不直,做什么都害怕失败。因此失去了一次又一次表现自我的机会。女孩子心思缜密,又非常敏感。长时间得不到父母的正向反馈,将会越来越不自信。

作为父亲,应该如何培养女儿的自信心呢?以下从两个维度来分析。


从上图可以看出,自信心主要来自两个方面:

1.归属感

女孩从小就喜欢玩儿过家家的游戏。喜欢给玩具娃娃当妈妈。这是一种寻求归属感的表现。在女孩长大的过程当中,会慢慢的主动承担起部分家务,这个时候,父母一定要给予积极的引导。而不是说,你只管学好习就行了,其他的由爸爸妈妈来。因为孩子这样的表现是想得到身份的认同。在心理和情感上,来证明自己是家庭中不可或缺的一员,也可以为家庭承担一定的责任和义务。爸爸妈妈可以时常和女儿共同做一些事,并关注女儿的感受。在女儿表现出不自信的时候,引导孩子说出她的感受,肯定并鼓励她。

2.胜任感

很多父母受“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影响,对孩子取得的成绩,没有表示出足够的欣赏。认为女孩“找个好人嫁了”更重要。也有的父母怕女儿吃亏,处处给予过分的保护。如果小时候没有受到父母正确的引导,孩子也就不知道自己该往哪个方向努力。很少能够体会到胜任一件事儿所带来的成就感。孩子就会认为,我做的所有的事儿,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取悦父母,讨好父母。慢慢也就失去了前进的方向和动力。更不要谈自信了。父母要相信自己的女儿。主动创造让孩子表现的机会。给她足够的自主权,在安全的范围内,让她去自由探索感兴趣的东西。支持孩子追寻梦想的权利。让孩子感觉到,我也是一个有价值的人。

作为父亲,对女儿多一些保护,多一些夸奖,多一些正面的鼓励;少一些吹毛求疵,少一些在人面前替女儿谦虚,孩子的内心就能多一份自信。


奶爸假装有文化


简单,但你做不到的就不要要求孩子,前提是自己必须足够自信。满足两个条件就可以了——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不是缺一不可,只要有一个足够强大就可以了。

物质条件的强大不多说,看看王思聪,交朋友不看钱,反正都没我有钱,已经出离了自信,说是自大或是狂妄也可以,可自大狂妄的有道理。亲身经历,我的一个同学,家境也算殷实,家长却从来只是对他喊穷,长期在一个相对富裕的圈子里,抑郁了,心理差异毁了一个孩子。这一点真的是靠父母长辈给予先天的优势。

没钱,不要紧啊,还有精神条件!家长的知识见识胆识都要足够的强大和厚重,不用刻意的去教育什么,言传不如身教,孩子是最强大的模仿者。丰满自己才能去影响别人。手不释卷,苦行万里,做一个正直的人,你的孩子很大几率上也会伟大起来。

都不够强?那就找些伪教育家的狗屁文章来看看吧,其实这些货和股评家一个德行。做好自己,在孩子面前做一个自信的人,抛弃自己的不堪,在教育孩子的同时更要学习怎么做个自信的家长。


八千女鬼15690848


自信心是每人生存在这个社会上的自然法则,接下我也分享一下我自己的真实例子。还记得上初一暑假的时候,当时成绩很不好,尤其数学特别差劲每次考试都是在三十多分,当时做暑假作业,有道题不会做就跑去问我哥哥,我哥哥给我讲了三遍,说实话当时脑袋都是蒙的,然后突然的一脚把我从座位上踹了下来,从那时候开始我发誓,以后的每节课我都认真的听。怀着忐忑的心情进入初二课堂,从第一节课就开始认真听,第一次月考的时候是七十多分,当时对这成绩不满意,因为每一道题我都会做,有很多都是粗心造成的。然后平常做题的时候就特别注意,等到期中考试的时候我数学九十分满分一百班里成绩第一,所以我感觉孩子的自信心,一方面来源于自己的专注度,另一方面多加练习。


锅哥ing



心灵14564


自信心是人很重要的心理条件。一个人的成功,学识、能力可能只占到30%左右,而良好的心理素质却能占到70%,其中,自信心就是非常重要的心理素质之一。自信心是成功的重要条件,是克服困难的心理素质。

不自信的小孩,可能会有以下几方面的表现:

  1. 一般表现为上课不敢发言,或很少主动举手,回答问题时目光游离,身体不由自主抖动,眼睛不敢正视老师,磕绊结巴,表达不流利。

  2. 不积极主动参加集体活动,在集体活动中,不愿意承担分配的角色。在公众场合不善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意见。不敢和陌生人主动打招呼、攀谈和交流。

  3. 在困难面前,常常显得束手无策,常有退缩、逃避的心理。害怕到陌生的环境,害怕做自己熟悉的事情,害怕和陌生人一起说话做事。说话声音比较低,不敢正视交流对象,说话时总是低着头,抠着手指,或者用脚蹭着地等等。

如何有提高孩子的自信心呢?

一、发掘孩子的兴趣点,发挥孩子的特长。

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兴趣点,也都有自己比较特长的一个方面。要去关注和挖掘孩子这个兴趣点和特长,把它培养、放大,以此为基础来激发内在的自信心。比如,孩子篮球打的特别棒,那就让他在篮球方面尽情绽放自己的风采,从打篮球中找回自信,让自信迁移到学习生活的其他方面。比如,他擅长画画,擅长写作文,字儿写的特别棒等等。不管是哪一方面的特长,只要深挖,放大,培育,并以此为基点,让孩子在这一方面找到绝对的优势,从而树立起自信,勇敢面对学习和生活。

二、大声告诉孩子,你能行。

经常给孩子积极的暗示,告诉孩子:你一定能行。做事前,引导孩子要给对自己充满信心,紧握三次拳头,做三次深呼吸,耸三次肩膀,把自己调整到最好状态,然后去勇敢面对眼前的事情。经过多次反复训练,就再不会害怕。

三、引导孩子向害怕的事情挑战,向胆怯的方向前进。

如果孩子特别害怕公众场合表现自己,那就引导孩子大胆的挑战,在公众场合大胆自信的展现自我。只有孩子展现自我,战胜自我,战胜观众,他就战胜了胆怯害怕,树立了自信。

如果孩子特别害怕参加集体性活动,就引导孩子大胆的,自信的,积极主动的去参加积极活动。做完之后,帮助孩子及时总结,让孩子能真切的感受到困难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可怕。

引导孩子在公众场合,大胆大方的表达自己的观点。

教育引导孩子,在公众场合要调整好自己的状态,抖擞起自己的精神,大胆发言,适当带些肢体语言,语速放慢,声音洪亮,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多次训练之后,帮助孩子及时总结,使孩子感觉到表达意见,传递信息,并没有想的那么可怕,而且还能从中还能找到归属感,成就感,存在感和中心感。

从走路姿势和速度上培养孩子的自信。

胆小不自信的孩子,一般都走路都比较慢,走路也没有精神,弯腰驼背身体不挺拔,总是低着头。教育引导孩子,走路要抬头挺胸,目视前方,步调均匀,速度加快,走出风采,走出自信,走出阳光。当孩子这样走路时,就会越走越自信,越走越有劲,越走越阳光。

引导孩子从调整座位和坐姿上培养自己的自信。

不自信的孩子,一般都会在班级最后面坐,或往边上坐,或坐在一个角落。教育引导孩子要争取往前排坐,往正中间坐。以往坐的时候总是猫着腰,趴下来,低着头。现在,要抬头挺胸,挺直腰杆,坐正坐端,目视前方。

引导孩子积极大胆的争取课堂发言机会。

教育引导孩子,一定要多多争取课堂发言的机会,要高举右手,向老师示意自己能够回答。回答问题时,要站端站正,调整好自己,目视老师,大胆自信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声音洪亮,语速均匀,表达清楚。

带着孩子去运动,从运动中获得自信。

只要有时间,多带孩子参加体育锻炼,户外运动,比如,长跑,爬山,自行车,跆拳道,或者打球等等。体育锻炼,不仅能释放青春狂躁心理,还能增强体质,调节心情,增强自信。特别是对抗性比较强,对意志品质和耐力要求较高的体育项目,更能够培养孩子克服困难的心理,使孩子能够在锻炼中建立起自信。

总之,孩子不自信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积极主动面对困难,面对问题,挑战自我,战胜自我。只要家长能够科学正确的引导和帮助,并能真正的在实践中尝试和锻炼,相信很快就会克服不自信的心理,变成一个阳光自信的孩子。


教育探微


做为一个也曾经经历过自卑的人,我来试着回答这个问题。

在历经了很多失败、挫折之后,现在的我依然充满信心,生机勃勃的过得很有意思。我总结出的结论是自信心来自于自己一次又一次的小肯定,小成功!


求学时也曾怀疑别人就是有自信,甚至自信的有点自负,自己就是比别人差,差的有点自卑。这个自卑的阴影一度影响着我的快乐,于是在上学时有的同学还说我是林妹妹。天上掉下个林妹妹,可惜这个时代不需要林妹妹,你自卑,你不开心,没人理你。

可是林妹妹也有梦想,那就是一定要上大学,于是克服自卑心强制自己学习,拼尽全力的学习,于是成绩一点点上去,最后考上了大学。

这个过程中我也成为一部分人眼里的强者,虽然自己感觉还是很弱。

慢慢的我会去选择自己想要的,争取自己想要的,因为每一次达成我为自己设置的小目标,我的心里就会多一份力量。很多事情当你觉得你能完成时,你就真的完成了。


题主说的班里的男生看着轻松,可能只是人家暗地里下功夫了,有的学生就是要你夸他一句聪明。我有个老师就是这样的,上学时白天不学,玩!晚上别人睡了他就开始偷偷学,成绩一直是第一名,一直到教我们他才说出实情,但是也是后悔的,用他的话说就是可能白天学习,也许考取的学校更好!

女生一直在学却没有成绩,可能是自卑,也可能是不专心,青春期的女孩儿心思都比较敏感,很多时候看着在学习,其实心不知道飞哪里去了,所以要分清楚状况。

专注力和自信心是同等重要哦!你说呢?

(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向作者致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