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3 有的豬場藍耳反覆發生,有的卻穩如泰山,這差距究竟在哪?

有的豬場藍耳一直不穩定,反覆發生;而有的豬場卻能力挽狂瀾,穩穩控制著疫病,這其中的差距究竟在哪裡?

與藍共舞:生物安全一場一策

《農財寶典》新牧網記者 李峙賢

在全國大部分豬場中都能看到藍耳病的臨床症狀,在藍耳病免疫抑制的作用下,豬群的免疫力被撕開了缺口,若各種病原微生物接踵而至,更復雜的臨床症狀極有可能出現,極大地影響了豬場的生產效率和生產效益。尤其是在豬價低迷的當下,養豬人更要從細節著手,提供豬群健康水平,降低增重成本。如此一來,藍耳病防控的成敗便成了降本增效的關鍵。

用事實說話,疫苗使用得當可以力挽狂瀾

有的豬場藍耳一直不穩定,反覆發生,生產的每一批次的仔豬都帶毒,無論如何都無法解決藍耳的問題;反觀有的豬場卻能力挽狂瀾,其中的差距在哪裡?《農財寶典》記者採訪了一些藍耳暴發後又得到控制的豬場,希望從中尋求防控藍耳的經驗。

案例一

四川某豬場,存欄母豬500頭,以前使用某廠家的高藍疫苗,保育期死淘率10%-20%,後經檢測確定為藍耳野毒感染。處理方案是:母豬使用天邦股份的“藍福佳”普免,1個月後進行第二次普免;仔豬14日齡免疫1頭份。免疫後一個月,保育豬死淘率從10%-20%下降到2%左右。

案例二

江蘇某豬場存欄母豬2300頭,一直使用經典株藍耳苗,2017年4月開始全場發病,母豬每天流產1-5頭,20多日齡斷奶前仔豬及保育豬咳喘、發熱、消瘦,死淘率50%。通過臨床表現,結合病原、抗體檢測,確診本次發病的主要原因是藍耳病毒感染。

危急時刻,天邦股份生物製品事業部渠道技術服務總監劉小兵制定了緊急免疫方案:母豬群全群緊急普免2次“藍福佳”,間隔3周;仔豬在10日齡、28日齡免疫兩次。免疫之後取得了不錯的免疫效果。母豬群第一次一刀切普免,無不良反應,之後一週內僅有4頭母豬流產,二免後一週時間內未出現流產現象。第一批免疫斷奶仔豬死淘率由50%降至20%;第四批免疫“藍福佳”的斷奶仔豬死淘率下降至10%以下,以後數批斷奶豬的死淘率在10%以下,之後最好的一批斷奶400頭,死淘數只有5頭,死淘率1.25%。

案例三

新疆某豬場,存欄母豬500頭,近期母豬返情率30%左右,新生仔豬多瘦弱,有的站立困難。之前免疫過不同毒株的藍耳苗,不停更換藍耳苗。因免疫藍耳苗未見到免疫效果,從2017年7月份開始停免藍耳苗,只用泰萬菌素保鍵。10月20日—11月5日間,預產期為11月份的母豬,流產18頭;保育豬在50日齡前後出現為發熱、嗆咳、喘氣、消瘦等症狀,死淘率超過20%。

在母豬出現流產後,該豬場是首次選用天邦股份的“藍福佳”,在11月1日隨機選擇妊娠前-中-後孕期的母豬共計35頭,進行“藍福佳”小範圍免疫。免疫後無應激無流產出現,於11月5日進行全群“藍福佳”免疫。至11月15日,僅流產1窩(之前2周流產18窩),母豬防控效果良好。對14-50日齡的仔豬和保育豬全部免疫,之後仔豬在14日齡免疫,隨後保育舍整體趨於穩定,到了以往發病日齡的仔豬已不再發病。

透過現象看本質,關鍵技術要把握

通過以上三個案例,劉小兵向記者分析了各自轉危為安的成功經驗。案例一,將疫苗換成“藍福佳”(毒株JXA1-R株為使用最廣泛的高藍弱毒株),“藍福佳”抗原的免疫原性更強,適用範圍更廣泛,選對疫苗才真正能見到效果。

案例二,防控成功的前提是快速、準確地查明病因,劉小兵告訴記者,針對該豬場的發病情況,從抗原、抗體、臨床症狀三方面入手判斷病因,快速而準確。之後制定了合理的防控方案也是成功不可或缺的因素。

案例三,劉小兵告訴記者,有些豬場第一次接觸“藍福佳”,擔心效果和安全性,做了少量的免疫試驗,證明之前的擔心是多餘的,其實每一批產品都要經過嚴格的質量檢驗才能進入市場,養殖戶完全不必擔心。天邦股份生物製品事業部營銷中心技術服務部總經理吳其林告訴記者,藍福佳將傳統轉瓶培養工藝轉變為懸浮培養,縮小了產品批間差異,使用耐熱保護劑技術將活苗的運輸保存條件從-15℃提高到2-8℃,疫苗的效果更穩定,應激反應也大大減少了。

豬場藍耳病的案例也都各有差別,正所謂“幸福的豬場都是一樣的,而不幸的豬場各有各的病情”,藍耳病病毒具有特殊性,如ADE現象、免疫延遲等,為藍耳病防控增加了難度。各場之間的情況不同,如種源來源、有的豬場內存在多毒株,防控方案就不能照搬。對於這些問題,看專家如何為養殖戶指點迷津。

有的豬場藍耳反覆發生,有的卻穩如泰山,這差距究竟在哪?

受藍耳病困擾發病的豬場產仔數少,母豬膘情差。

有的豬場藍耳反覆發生,有的卻穩如泰山,這差距究竟在哪?

治癒後的豬場產仔豬多,母豬膘情好。

藍耳其實不難防

“內行看門道”,紛繁複雜的病情在專家眼中,也不是無法解決的。

控制藍耳病,同時要控制細菌的繼發感染,養殖戶可以使用阿莫西林、長效頭孢、替米考星、泰萬菌素等藥物解決繼發感染問題。還有一些豬場豬藍耳病與圓環、流行性腹瀉、偽狂犬,甚至是和鏈球菌等混合感染,防治藍耳病還是要做好生物安全,可惜很多豬場並沒有將生物安全措施執行到位。

如後備母豬來源單一、後備母豬到場後實行隔離、馴化、免疫,或檢測後併入母豬群;生產性能差的母豬、病弱豬實行淘汰制度等等。

出於藍而勝於藍

生物安全的重要性和效果大家都已認識到,但能真正做到位的豬場並不多,在這樣的情況下,

選擇好的疫苗對於藍耳病防控就顯得非常重要了。

除了案例中反映出安全有效、毒株免疫原性強等優勢,吳其林還告訴記者,天邦股份針對不同抗原含量的藍耳苗進行了大量的攻毒保護實驗,經過抗體測定、屠宰實驗等手段驗證結果,數據顯示,疫苗抗原含量106.2TCID50左右時,對豬隻的保護效果最佳,計劃於2018年將疫苗抗原含量提高至106.3TCID50,給疫苗運輸保存的過程提供了一定的緩衝,保證了疫苗的穩定高效。

除了選擇好產品,技術服務也是養殖戶應該重視的,天邦股份技術團隊的專業性、反應速度都深受養殖戶好評。劉小兵告訴記者,從2017年下半年至今,天邦已累計為近千家規模化豬場制定了合理的防控計劃、傳播先進的藍耳病防控理念。通過優質的服務工作,使“藍福佳”成為豬場防控藍耳病的利器,也使藍福佳真正做到了“出於藍”而“勝於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