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7 科研與太極拳碰撞會生出怎樣的火花?——太極拳現代化的遐想

科研與太極拳碰撞會生出怎樣的火花?——太極拳現代化的遐想

關於太極拳現代化的遐想:

讓硬核的科研與真實的太極碰撞出火花

現代科學對太極傳播與推廣的重要性

作為一個熱愛中國傳統文化同時又深受進化論影響的科研工作者, 每當聽到有人憂心忡忡地談論“繼承發揚傳統和傳統文化現代化”這類大命題的時候,總情不自禁會思考一個問題:如果某種文化或技藝,自身並沒有進化的動力和滋養人的本質,也就是本質是僵死的,我們是應該任其自然消亡,還是為防其萬一消亡而去積極拯救保存?後來在學習與瞭解中國傳統武術的過程中,才意識到這可能是個偽命題。

因為好的文化與傳統在巨大的群眾基礎面前,總不至於被輕易埋沒,它(們)是鮮活的,總會逐漸進化。但是另一方面,如果帶著功利色彩將傳統任意打扮乃至拖累了這一進化的進程,傳統文化的現代化路途可能會變得相當曲折,最終導致一代甚至幾代熱愛傳統並具有實幹精神的人才陷入困頓並被歷史埋沒。

所以,我們一方面要對傳統文化的精華有信心,另一方面,依然要積極地傳播推廣,極力減少各種對優秀傳統文化現代化進程的阻礙。其中我個人最關注的,也私以為最有實踐意義的,乃是中國國術之一——太極拳。

太極拳是世界範圍內受眾最廣的武術項目之一。有趣的是,近幾年因為“徐曉東打假事件”持續發酵,太極拳被推上了風口浪尖,很多人從文化、體育、健康各種角度討論“中國武術是不是要亡,太極拳是不是沒用”。筆者倒覺得,就當下的受眾廣泛度來說,中國武術不會死,太極拳也不會倒下。但是,也要承認,太極拳本身的發展處於亞健康態,如果沒有合適的介入和適當的改革,我們這代人在太極拳史上怕要成為後代改革家們的笑柄了。

解決對太極拳乃至其他傳統武術的質疑,筆者覺得關鍵在於兩點:第一,什麼是真正的太極拳? 第二,在太極拳現代化傳播與推廣的進程中,什麼途徑和手段會成為有效的助力?

第一個問題因個人學淺不敢妄論,只能說太極拳是承載了中華傳統文化的一門武術,其中有深厚的文化沉澱,有對習練者德行意志學養的考量,但關鍵點落足點還在於太極拳是武術,是一門包含了技擊攻防並能強身健體的“術”。既然是技擊攻防一體的術,就要考慮其技巧特色,既然能強身健體,就得落實到人體健康,既然要現代化,就得儘量用全世界當代人聽得懂的方式傳播和推廣太極拳。而這三樣,恰巧是現代科學可以鼎力相助的方向。

科研與太極拳碰撞會生出怎樣的火花?——太極拳現代化的遐想

在闡釋現代科學對太極拳的助力作用時,我堅決反對單一用科學研究去解構還原太極拳的方式。太極拳文化與“術”都是活的,是一體的,而現代科學,可作為觀察,局部性闡釋,乃至應用推廣的有效手段,但本身不能凌駕於太極拳之上。更何況科學自身也在發展,也存在侷限性,“唯科學主義”會固化太極拳這一鮮活的生命,同時也喪失了科學理性。太極拳與現代科學應該是相互碰撞、交相輝映的,我們不能厚此薄彼。同樣,太極拳文化層面的傳播、推廣和現代化,包含了太多涉及政治、經濟以及歷史的複雜問題,命題過於宏大,因此也不在本文的討論之列。

本文就三點現代科學對太極拳現代化、傳播乃至發展可能帶來的益處與可能存在的問題,聊作探討如下:

第一, 用現代科學闡釋太極拳的技術特色和技擊核心內容,還原太極本色。

太極拳,作為武術,除了其濃厚的文化特色,技擊特色也非常顯著,傳統的“化”“發”“十三勢”,與西方體育運動乃至中國外家拳風格迥異。但是,傳統武術教育的語言,對世界範圍內受到西方自然科學教育洗禮的當代人來說,有些晦澀艱深乃至“玄奧”,儘管我們不反對深入古籍探討傳統的技術概念,但是,如果能用更清晰、可重複性高、易操作的方式理解太極拳技術層面的特色,對於大眾理解太極拳無疑是有益的。

如今在運動生物力學方面,體感技術、成像技術與力學測量飛速發展,人體解剖學也清晰翔實,如果能結合這些科學手段,還原“太極勁”的技術特色,我們才能至少在表象上看到“太極勁”與號稱太極的“廣播體操”的區別,才能認識真正的太極。 誠然,對於太極拳中“意動”、“氣血”、“經絡”等相關概念涉及的科學研究尚不成熟。但至少通過精細的科學解析,我們能夠解答太極拳參與技擊的可能性,更能回答,太極拳以弱勝強的可能性與合理性。

此外,在闡釋太極拳的精微之處的同時,太極拳本身的技術進化,也可以從現代科學中汲取營養,一則尚未考證的趣聞,就是清代創立了以實戰見長,功夫上身迅速之“忽雷架”太極拳的宗師李景彥,據稱就曾吸收了晚清科技著作《靈臺儀象志》中的力學原理來豐富了太極拳的維度與深度。

一言以蔽之,從人體力學乃至生理學角度進行科學研究,闡釋太極拳的特色與核心的技術,還原太極作為武術的本質,是有極大空間的。

科研與太極拳碰撞會生出怎樣的火花?——太極拳現代化的遐想

第二,太極拳強身健體功效的印證與宣傳,需要嚴格的生理與臨床研究。

太極拳在文明與軍事高度發達的當代還能吸引廣大群眾,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大家意識深處“太極拳能強身健體”這一經驗之談,然而經驗歸經驗,如果缺乏相關的嚴謹的科學研究,對於具有格物致知精神或是有真實訴求的廣大群眾而言,太極拳充其量只能作為備選的保健手段之一,使得太極拳面對世界各地興起的其他保健手段並無顯著優勢。 由於缺乏這類“硬核”的科研支撐,缺乏廣泛的調查和嚴謹的、反覆的論證,導致很多虛假信息藉機大行其道,讓社會上出現了各種自創的“養生太極”,各種膚淺的“太極”保健操,甚至各種聲稱太極拳包治百病延年益壽的廣告宣傳,這也讓所謂的“大師們”趁虛而入,引誘那些想強身健體的人花高價學習華而不實的“太極拳”,甚至造成學員因為學習手段不科學而落下疾病。

所以,強力的科普應該既不誇大太極拳的作用,同時也不低估其功效和特色,方能有助於人們理性地接受太極,理性地消費,合理地練習。同樣,對於想剝除太極拳技擊部分,只保留“太極表演”的這一類觀點來說,最好的回應是通過對太極拳技擊的實踐與“太極體操”的功效對比,來判定彼此。

值得注意的是,西方科學界很早就關注太極拳的功效,進行過相關的臨床實驗並印證了太極拳在某些方面的有效性,然而西方研究對太極拳本身的定義不一定比“原產地”精準,這些西方科研工作者是否真正理解並應用的是太極核心技術還是如廣播體操一樣的普通運動尚不清晰。相應的,東方可能存在不少理解太極運動核心(諸如懂得如推手這類高階太極技術)的人,卻往往因為更多的人由於功利性目的不肯踏實說話做事,刻意拔高太極拳的功效卻沒有過硬的資料來說服他人。

網上流傳的諸多所謂“科研”成果,錯漏頗多,令人難以信服。這種“民間科學”的宣傳,最大的惡果在於它們如同鋪天蓋地的藥酒廣告,初看光鮮,卻在某一時刻一旦被揭穿就會顏面全無,從而拖累了太極拳本身。

令人欣慰的是,近幾年國內對太極拳方面的研究力度加大,正規的醫院與科研機構的積極參與,讓太極拳的研究從“民科”走向“硬核”,我們也期待能看到更為科學的實驗設計和理性的功效評估。有了對太極拳具體功效的信心,我們還可以更深入地研究其功效機制,走到微觀諸如分子生化層面來深入研究,這對於科研本身也是個有效的促進,是太極與科研的思想碰撞。

第三,太極拳教育、世界化與競技化的推廣,離不開科學的方法、語言與思維方式。

當我們瞭解了真正的太極拳,對其功效也有充分信心的時候,就要談到太極拳的教育、推廣乃至世界範圍內的傳播問題。

首先在太極拳教育方面,現代化的場地、新的輔助運動器材以及符合人類認知的訓練系統等,都極有可能大大改變“太極十年不出門”的傳統理念。 利用場地增強對抗性,利用儀器放大精細化理解動作,利用現代認知提煉新的技術方法,都將成為加速太極拳現代化的有效手段。

科研與太極拳碰撞會生出怎樣的火花?——太極拳現代化的遐想

其次,科學作為世界性語言,其優勢在於溝通的準確性與簡潔性。我們知道,文化依附於不同的語言文字,自古以來都會形成交流的壁壘。但是數字化、技術化的今天,統一的語境和科學語彙可以讓武術的交流成為可能。而科學的數據資料,統一的生理學描述,也可以讓不同國家的人,在某種程度上能理解什麼是“真正的太極拳”和太極拳的功效,可以說,科學作為交流語言為太極拳世界化提供了穩固的平臺。

第三,在不需要用武術打仗的今天,將太極拳競技化是保留其武術性的關鍵,如同嘉納治五郎將柔道“送入”奧運會,我們也期待將太極拳的競技納入奧運會,而這個過程,需要科學的規範和思路,如何比賽,如何評判都是需要現代科學的眼光去理性分析的。利用科學的規則去規範競賽,並用科學的思維方式討論太極拳的技擊問題,也對當下“武術能不能打”的討論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最後,我想嘗試以一個受過自然科學訓練的人的思維方式來再解讀一下徐曉東打遍“傳統武術圈”的事件。

聽聞徐曉東屢戰屢勝的業績,我第一反應並不是“武術要完蛋”這樣的問題, 而是首先要拷問這些“大師”的真實性以及作為個體的這些人,是否真的有實戰經驗?

假的大師自然不必討論,如果是技術層面達到一定要求的武術家,只是因為競技過少或者體能不夠而輸,那麼,徐曉東一事便是“鞭策”,習武之人要反思,去努力增加傳統武學的實戰經驗。其二,我們要拷問這些比武規則科學嗎?合理嗎?舉個例子,徐曉東的行為乃至他的一系列挑戰,是帶有一定霸王條款的色彩的,他沒有挑選同樣作為搏擊的泰拳來挑戰,而是挑了規則語境不同的傳統武術,如同一個生物學家跑到物理學家那邊叫囂你不會養細胞所以你不是科學家一樣,單技術層面與體能方面,雙方專業的標準都不是同一個範疇的,其實是沒有可比性的。生物學家與物理學家之所以同樣是科學家只是因為二者都利用系統化的活動來發現新的知識。武術與搏擊,技術要求是不同的,要對抗,則是應該在雙方熟悉彼此規則與訓練過程的前提下,並且雙方經歷過同等強度的對抗實踐,有著相似的體能,才能稱得上“競技”。這就好比一個物理學家要懂生物,需要先學習了具體實驗流程,才能評判其能不能做實驗。

對徐曉東來說,如果在太極推手規則內,他又能否勝出呢? 但是無論什麼條款,對於從事太極拳的人,這個事件都是一個警鐘,長期忽略競技對抗的“武術”,必然退化,今後是否需要主動了解一下自由搏擊的規則,嘗試從太極角度訓練對抗和技擊,而不是訴諸於文化健康或者乾脆避而不談呢? 更有趣的是,正如物理與生物當初的交融可以產生新的學科生物物理一樣,那麼太極拳是否應該放下“面子”與其他武術積極融合進步,催生出新的武術比賽從而帶來武術整體的繁榮呢? 可以說,這種思維方式本身,本身不涉及文化乃至情感層面,就是普通的科學分析。是否能給太極拳競技化帶來多一點信心,多一種發展思路呢?

聚言之,當“硬核”的現代科學與真實的太極拳碰撞,應該會在闡釋太極拳技術,印證太極拳功效,揭示太極拳有益於健康的生理機制,乃至太極拳的教育推廣傳播等諸多方面帶來益處。儘管當代科學本身也有其侷限性,但是不斷髮展的科學技術,不斷豐富的生命健康知識,高效的溝通方法乃至合理的思維方式,對太極拳的推廣和傳播,甚至增添我們對這門國術的認識與自信是有助益的。

科研與太極拳碰撞會生出怎樣的火花?——太極拳現代化的遐想

同樣,為了更好的理解這項武術,科學本身也要不斷進步去揭示更多的奧秘。這才是太極拳海納百川而綿延不絕的根本,無論東西南北不論手段方法,只要它鮮活而開放,就會匯入新的生命力,期待我們在可以預見的未來,能生活在一個太極拳真正繁榮輝煌的時代!

更多閱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