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雍正王朝》中四阿哥為什麼要當眾燒掉《百官行述》?

蘋果姐的音樂小屋


最近回味《雍正王朝》,又看到《百官行述》這個情節。是說有個叫任伯安的人利用在戶部任主事的機會,記錄了300多名官員的隱私,想以此挾持百官,為己牟利。任伯安有個內弟叫劉八女,是九阿哥的門人,所以任伯安與八爺黨有密切關聯。

八阿哥知道後想得到《百官行述》,但是在刑部張五哥頂罪一案案發後,九阿哥直接“大公無私”地交出了任季安和劉八女兩個人,與自己撇清了關係,任季安是任伯安的弟弟。此時任伯安覺得八爺黨靠不住,不願意獻給八阿哥。這時候,太子也知道了這件事,也想得到《百官行述》,就用威逼利誘的辦法,讓十三阿哥把劉八女放回去,同時又想方設法讓任伯安官復原職,用來交換《百官行述》。

本來四阿哥跟這件事沒什麼關係,但是從十三阿哥那裡知道了太子的計劃後,與鄔先生三個人進行了密謀,想出一個計策,在十三阿哥放人後,讓年羹堯去江夏鎮抓人,順便洗劫了江夏鎮,殺掉任伯安,拿到了《百官行述》的當票,然後又讓李衛帶著四阿哥府裡的東西到那家當鋪去當,之後報失竊,讓十三阿哥帶人去搜,趁勢拿走了《百官行述》。

這時,四阿哥請了主要的六個兄弟,包括太子,還有上書房大臣馬齊到家裡吃飯,在酒席上將《百官行述》當眾一把火燒掉。這件事做的讓所有人都很鎮靜,特別是太子,八阿哥,傳到康熙耳朵裡連康熙也很震驚,但是又沒把四阿哥怎麼樣,反而在心裡默默讚許他,這又是為什麼呢?

我們來分析一下。《百官行述》本質上是三百多名官員的把柄,是一個非常陰險惡的東西,能讓朝野人心惶惶,政局動盪,這在《大宋提刑官》也有類似情節。而太子和八阿哥都想得到《百官行述》,用心也是陰險的,想以此強迫百官支持自己,強行拉幫結派。他們都認為,誰得到了百官行述,就離登基不遠了。

在四阿哥看來,無論是太子還是八阿哥得到百官行述,都對自己很不利。八阿哥自然不必說,一直都是對立面。太子雖然和自己明面上算是一黨,但是暗中他明白太子不是一個值得信賴的人,一是太子品行不正,經常指使手下做一些見不得人的事,比如上次的賣官鬻爵,這次通過卑劣的手段拉十三阿哥下水也是很不光彩的,要知道十三阿哥在他最危難的時候堅定地支持過他。倘若太子因此而上位,對自己未必是好事;二是這麼大的事情,難道康熙就不會發覺嗎?康熙何等睿智,暗中的眼線肯定也是很多的,這件事早晚會被康熙知道,到時候不僅太子要倒臺,自己也難免受牽連。

所以,為了不讓《百官行述》落到太子和八阿哥手中,必須自己拿到《百官行述》。但是拿到以後怎麼辦呢?和他們一樣暗中挾持百官嗎?當然不會,那就變成了和太子和八阿哥一丘之貉,不僅會惹眾怒,也會失去聖心。所以他想到了當眾燒燬,一,斷絕了太子和八阿哥的念想,徹底根除這個毒瘤,二,表明自己正大光明的做派,不僅樹立自己的光輝形象,也讓自己撇清關係,三,這也是利國利民的好事,從此朝野可以人心安定,大家繼續心平氣和地做事,第四,也向康熙展示了自己的能力,和果決的魄力。

所以說,這件事四阿哥做的是相當漂亮的。因為這件事不僅本身非常有難度,要知道太子和八阿哥都不是好對付的,從他們口中奪食決非易事,而且做出這樣的決定也是不容易的,誰都有窺探別人隱私的好奇心和陰暗心理,況且是滿朝這麼多官員的隱私,是一個絕大的挾持百官的把柄。從這件事,不僅展示了四阿哥的聰明智慧,也展示了他的英武果敢,胸懷魄力。康熙得知這件事,一方面感到震驚,但是一細想,就會覺得這是最佳的處理方案,自然在心裡對四阿哥加了不少分,畢竟康熙也是有大智慧的人。

當然,這件事只靠四阿哥一個人的力量是不行的,身邊有鄔先生這樣一個智囊,和十三阿哥一個執行力極強的幫手,是他上位的有力保證。


蘋果姐的音樂小屋


很簡單,他拿著那些東西沒用,反而會把官員推到自己對立面,

百官行述對於一個皇子來說,可能能要挾別人,來換取利益,但這顯然是蠅頭小利,四皇子要做皇帝,他需要的是名,

燒了百官行述,可以結好大多數官員,這些人必定對四皇子感激不盡,從而站在老四這邊。

當然,這是次要的,難道你以為,康熙不知道百官行述的存在?康熙此時在南巡,難道不知道四皇子做的事?這叫識大體,為國作想。

而且,他沒有拿百官行述做文章,沒有把這些東西交給皇帝邀功,還把責任自己攬了,

試想一下,如果老四把百官行述交給皇帝,這等於把難題交給皇帝了,你說皇帝怎麼做才好?官員殺不殺?皇子殺不殺?不殺何以服眾?殺會動搖國本,會骨肉相殘。

皇帝會不會覺得他是想以此為契機,把太子和老八拉下來呢?

百官行述對於老四沒用,難道他真能用這要挾別人?恐怕不行吧?

很多人想當然的覺得,應該按照百官行述記載的東西,把官員都殺了。

這屬於不懂政治,這樣大規模殺官員,會動搖國本的,官員就沒有乾淨的,沒有百官行述,皇帝也知道,但能殺多少?

以此看,百官行述真的有用?


南朝居士


這段燒掉百官行述的劇情,相信很多人看了後都要好好琢磨一陣,到底誰給的老四胤禛的膽量,竟然當眾燒掉了百官行述?

一、

老四胤禛燒掉百官行述的劇情是有前提的,我們先來大體的回顧一下劇情:

太子胤礽二次復立以後,對原先支持老八胤禩的百官大肆打壓,其所作所為讓老四胤禛和老十三胤祥非常看不慣,也正是從這時候起,他們之間的關係也發生了變化。

其中最大的變化就是老四胤禛從一開始隱藏自己奪嫡之心,到此時已經開始逐漸暴露了。尤其是經過廢太子風波,他也成了領侍衛大臣,可以自由出入康熙帝的寢室。

也正是這次自由出入,他發現了驚奇的一幕,那就是他的兒子弘曆竟然騎著康熙帝的“大馬”在寫字,嘴裡還念著“爺爺,你可扶好了我”,隨後老四胤禛慢慢退出,在鏡子面前理了理衣服,鏡子裡面除了表面冷靜內心激動的老四胤禛,還有龍椅。

也就是此時,老四胤禛對皇位的渴望表現的淋漓盡致,正是在這種心理的推動下,他開始主動出擊,為自己增加奪嫡的概率。

所以表面上他辭了太子胤礽,在家裡閉門不出,其實已經夥同老十三胤祥派出了年羹堯。

而太子胤礽因為病急亂投醫,想通過百官行述控制百官,於是跟任伯安達成了協議,並且利用老十三胤祥放走了劉八女,這正中了老四胤禛的下懷。

後來就是全劇中最慘烈江夏鎮滅門慘案,跟這個案子一併消失的還有太子胤礽給任伯安的信,和百官行述!

二、

到底什麼是百官行述?

其實就是任伯安在戶部任職時,用來記錄百官種種劣跡的一套本子,整整有四大箱之多,因為手握這些百官的短處,所以可以以此要挾百官,從而達到自己的目的。

本來太子胤礽不用採取這種手段控制百官,也是他不夠自信,不行光明正大之事,非要私下搞點小手段,結果把自己跟任伯安的信落到老四胤禛手裡了。

當然,此時的太子胤礽並不知道自己的書信落在了老四胤禛手裡。

劇中雖然一直在儘量刻畫老四胤禛光明正大的形象,其實在這件事情上,他就有點陰險了。因為關於書信一事,老十三胤祥也曾經勸他,趕快毀掉,可是老四胤禛卻猶豫不決。

也正是他的這種猶豫,把他的目的也給暴露了,畢竟這是要挾太子胤礽的一個有力武器,不到關鍵時刻,不會拿出來的。

如果不是後來坎兒“背叛”老四胤禛,老四胤禛可能還不會這麼早拿出這封信。

所以,太子胤礽之所以第二次被廢,究其原因就在於這封信,而之所以有這封信,則是因為有這套百官行述。

這套百官行述激發了太子胤礽心中的邪惡,最終讓他落入了深淵。

當然,這背後少不了推手,明面上的推手是老八胤禩,其實真正的推手卻是老四胤禛!

在老八胤禩一夥終於判斷出屠江夏鎮的人是年羹堯以後,還沒來得及下一步動作,就被登門的老四胤禛攔住了,然後就是喝酒,再然後就是一把火燒了百官行述。

三、

那麼這套百官行述為什麼會被老四胤禛燒燬呢?

我們得看此時老四胤禛的處境:

本來《雍正王朝》開局老四胤禛接下來的南方賑災一事,完成的還是相當棒的,雖然得罪了江南一帶的官員和富商,但是京城這邊還是籠絡一群大臣的。

但是隨後的戶部追繳欠款一事,則讓老四胤禛把能得罪的官員全部得罪了,幾乎無一倖免,連最支持自己的老十四胤祥都因為田文鏡被打一事跟他翻臉,弄得他真的成了“鐵面鐵心”!

再加上後來的舉薦新太子一事,讓老四胤禛更加感受到,自己的支持者太少了,少到可憐。

正是出於這個心態,老四胤禛也開始刻意注重籠絡百官了,於是也就有了火燒百官行述一事。

其目的有三:

首先要知道朝廷一半的官員都在盯著這套百官行述,一個個如履薄冰,生怕這套本子落到別人手裡。而老四胤禛邀請太子胤礽、老八胤禩、老九胤禟、老十胤䄉還有上書房的幾位大臣,其實就是讓眾人作證,我老四胤禛要燒百官行述了,而且還是在封條狀態下燒掉,意思就是告訴大家,這套本子,沒有人打開看過。

眾人在各種心態的注視下,這套本子被燒,眾臣心中的石頭也算落了地,事後自然對老四胤禛的舉動豎大拇指,這無疑將給老四胤禛拉來支持者。

四、

老四胤禛的所作所為還是在為康熙帝著想!

雖然康熙帝第一時間得知這件事後是氣得躺在床上喊腐敗,但是喊完以後,自己一琢磨,這並不是壞事。

要知道康熙帝當政的後期,各種弊病都在顯露,而康熙帝又是一個特別好面子的人,生怕自己死後會留下罵名。所以他做事從來都是在這個前提下儘量改革,但是收穫非常小,比如戶部追款一事,如果不是康熙帝后來自己掏小金庫補交,說不定老四胤禛還不會追款失敗。

而老四胤禛這次燒掉了百官行述,則是成功的避免了一次朝廷動盪,是值得肯定的行為,所以事後康熙帝不僅沒有責怪老四胤禛,反而更加高看一眼,甚至還給屠鎮者年羹堯升了官!

最後一個原因則是緩解奪嫡之爭。

畢竟親兄弟之間爭來奪去的不僅不利於朝局穩定,也讓人人自危,沒有安全感。在三國演義中也有一個類似的劇情,比如官渡之戰以後,曹操當著眾人面燒掉了軍中私通袁紹的書信,大大穩定了軍心,使得曹操勢力空前的強盛。

老四胤禛此舉說不定就是看《三國演義》學到的計謀,如果當年袁術能學到這招,把傳國玉璽毀掉,或者扔掉,也就不會這麼快失敗了。

而百官行述不管是到了老八胤禩的手裡,還是太子胤礽的手裡,都是一個大災難。而在自己手裡,也不是好事,不僅惹了眾怒,還會成為老八胤禩和太子胤礽攻擊的對象,更會失去聖心,這是老四胤禛不敢佔有百官行述的原因。

既然自己不能利用百官行述控制百官,又不能讓百官行述落到別人手裡,唯一的辦法就是毀掉!

所以,這件事一出,老四胤禛賺大發了,如果不是後來坎兒背叛一事,老四胤禛還真不會這麼快就拿出殺手鐧——太子密信,當然,老十三也不會被圈禁整整十年,當然這是後話,本期不提!

我叫楊角風,換種視角解析《雍正王朝》,原創作品,不喜勿噴!


楊角風發作


《雍正王朝》中四阿哥當眾燒燬《百官行述》,是一個非常耐人尋味的情節。這個舉動,充分彰顯了胤禛具有天子胸懷和為君的潛質。

要知道,這份《百官行述》,記載的可是大批官員的種種劣跡,其中有大的貪汙腐敗,也有小的中飽私囊。誰掌握著它,就能對立面的官員實行要挾。從這一點來講,這幾箱子“罪證”,就像是一隻遙控器,可以控制許多清朝官員。

但是,《百官行述》同樣也是一個潘多拉魔盒。一旦打開,後患無窮。胤禛明白,康熙後期的吏治出現了不小的問題,需要懲治。但是,即便如此,也不能突然搬出這箱罪證來,否則,整個官場無異於遭受劫難。

可如果將這些把柄握在手裡,又會引發多方勢力的警惕和不滿,很容易使自己成為眾矢之的。胤禛不是不想得到皇位,也不是不想得到大臣們的支持和擁戴。但是,如果靠著要挾,那麼不僅不能實現目的,反而會令自己遭受無妄之災。

思來想去,胤禛當著眾人的面,把《百官行述》給燒了。這一燒,既讓貪腐官員人知道,大家的做法並不是沒引人注意,可以算是敲山震虎,讓貪官們收斂一番;同時,也告訴大家,我胤禛是個光明磊落之人,不會做那些要挾人的齷齪之事。而且,不其中的內容,不將其上交,也是給大清王朝留了顏面。否則,幾箱子的貪腐的政局,不是把康熙朝的臉丟光了麼?

所以說,胤禛當眾燒燬《百官行述》,表明其具有非凡的政治遠見和大局意識。這是導演刻意安排的情節,為日後胤禛登上皇位做有力的鋪墊。


史海爛柯人


此事的最大贏家就素胤禛,也終於證明了胤禛的行事的老辣和獨到,給八阿哥一記狠狠的悶棍。打的八阿哥一黨既斷了財路,也掐斷了八爺黨的關係網,又安定部分官員的心。可謂一舉三得。這個暗虧是吃定了。而且還得笑著吃下去。

這“百官行述”是任伯安利用工作之便私自記錄的一個百官惡行錄。記載著各級官的不為人知的秘密,上至施政失誤,貪贓納賄下至飲酒嫖妓,家宅不寧。是任伯安用以要挾百官和"發家致富”手段。後來劉八女出事,任伯安希望把這個東西送給八爺黨,用以換取劉八女的性命。但此是被太子知道以後,讓太子看到了裡面的“商機”和要挾百官的手段,太子給任伯安寄信希望得到“百官行述。而八爺黨也急切地想得到這個玩意,但胤禛也想得到“百官行述”三方博弈之下,胤禛技高一籌,提前取得“百官行述”。如何處理這個問題就成為考驗胤禛政治智慧的時刻。

當時康熙在外地,胤禛噹噹晚宴請眾多阿哥以及當朝宰相吃飯,當著這些人的面,把這《百官行述》一把火燒了。而且逼迫八阿哥當中說出。此書必須燒掉。,但胤禛為和要燒掉任伯安的“百官行述”?留著要挾百官不是更有利於胤禛集團嗎?或者交給皇帝。更顯自己的大公無私。

但為何要燒,而且正大光明地燒,第一就是涉及面太廣。上至一品大員,下至各級督撫科道府縣、甚至宗室皇子牽連在內,強大到你要想追究這些人,就會引發極大的反抗。甚至動搖國本,只有燒掉才是最好的,就如同當年曹操當眾燒掉屬下給袁紹信,這才是做大事的人,只有這樣才能成大事,不計較一時之短長,應該說胤禛只有燒掉才可以安百官之心,這個如果交給康熙,康熙也會燒掉。這點政治智慧康熙還是有的、在就素胤禛這批罪證,才是真正結交了這批官員。貴在交心,有施恩不圖報的意思。讓這些官員對四爺感激不盡,而又沒有心裡負擔,胤禛這一手既維護自己的正面形象,也收買人心。玩的漂亮乾淨。第三就是在康熙面前表現出自己以國事為重,不徇私。不結黨。而且在重大問題上能夠親親相隱。兄友弟恭。明大義識大體,在康熙看來這是王者風範最會一點就是不能讓任何人得到“百官行述”因為這裡面也肯定也有他胤禛的"醜事' 和“惡行”。大家誰都不乾淨,也就不要五十步笑百步了。

還有一點就是,胤禛要“百官行述”用處不大。胤禛官僚基礎不深,也不結交官員。但對八爺和太子性質就完全不同,有了這個就意味著對手都會被自己制約。提高了自己的勢力,打擊了對方勢力,而且不著痕跡,政治手段高明,再就是留著也許會有聽話的,但也有會魚死網破的,整個官僚集團都會與你為敵。,你說你沒有看,鬼都不信,

我是清水空流,歷史的守望者。期待你關注和點評。


清水空流


《雍正王朝》中,任伯安利用擔任吏部主事的職務,用十年之間,網羅、收集百官的斑斑劣跡,建立了私檔,也就是足足十大箱的《百官行述》。此消息一經放出,立刻引起了太子、四阿哥、八阿哥等人的高度關注。最終,經過年羹堯血洗江夏鎮,李衛化妝商人騙當,十三爺帶兵搜查,這十大箱的《百官行述》擺在了眾位皇子以及上書房大臣馬齊面前,而四阿哥則當眾一把火燒掉了《百官行述》。

那麼四阿哥為什麼要當眾燒掉《百官行述》呢。我認為有以下一些原因。


第一,這是做給康熙看的,告訴康熙自己要做孤臣,並沒有控制朝臣之意。

四阿哥經過了“百官推舉新太子”一事,知道了康熙非常的反感皇子與朝臣有著非常密切的關係,此前的明珠、索額圖倒臺,以及這次的八爺黨潰敗,都是因為皇子與朝臣關係過於緊密,甚至形成了黨派,這些都是讓康熙非常反感的,因而康熙之前就告誡四阿哥要做孤臣,就是要他保持與朝臣之間的距離。

而雍正當眾,特別是當著三阿哥胤祉和上書房大臣馬齊的面燒掉《百官行述》,就等於告訴了將這件事告訴了康熙,從康熙後來的表現以及鄔思道之後的分析來看,康熙內心對於此事也是非常認可和贊同的。一來讚賞四阿哥對於百官的仁心和包容之心,沒有將私檔內容公之於眾,避免了朝政的混亂,安定了人心;二來讚賞四阿哥沒有藉由《百官行述》,控制朝臣,覬覦皇位。但同時也對於四阿哥沒有自己上摺子彙報有些不滿,所以這才借年羹堯打聽此事,但總體上,康熙還是非常滿意四阿哥的處理結果,此時也讓四阿哥在康熙心中加分不少。


第二,這是做給眾位皇子看的,以隱藏自己的奪嫡之心。

四阿哥本可利用《百官行述》控制朝臣,構築自己的黨派,擴大自己的勢力,進而獲得與太子與八爺党進行奪嫡的資本。但是四阿哥卻一把火燒掉了,這就讓眾位皇子,特別是有有意藉助《百官行述》這樣做的太子和八阿哥,一方面他們此時心裡是非常恨四阿哥的,另一方面,會放下對於四阿哥的警覺,畢竟,你老四有這麼好的東西可以控制朝臣,但是就這樣被你燒掉了,看來你是心中只有朝廷,只有朝綱,只是一心想著做事不去爭奪皇位。因而,四阿哥也通過此事將自己的奪嫡之心在眾位皇子以及康熙面前隱藏了起來。


第三,這是做給百官看的,四阿哥雖然是“冷麵王”,但是處事公允,值得稱道。

此前,四阿哥都是以“冷麵王”的形象出現在百官面前,就連八阿哥也說:“老四能讓這麼多人怕他,就是因為他時時刻刻都佔著一個理字。”所以百官肯定的是四阿哥的能力以及一心為公的正義感,但是對於四阿哥的性格和為人處世的方式並不贊同,所以與八阿哥府上門庭若市形成對比的就是四阿哥府上的鮮有拜訪、冷冷清清了。

而四阿哥最終處理《百官行述》的結果必然是另百官百感交集的,其一,知道結果後,必然是長舒一口氣,放心心來,畢竟自己的“小辮子”沒有被曝光,保住了官位和飯碗,其二,對於四阿哥的心中充滿了感謝,同時對於四阿哥也有了新的認識,在日後協助四阿哥辦差,支持四阿哥辦事上,必然會更加積極一些。


第四,這個東西自己不能要,也不能交給康熙,更不能落在其他阿哥的手裡。

既然《百官行述》不能為自己所用,交給康熙必然招致滿朝大臣的強烈不滿和憤恨,這一點也斷然不可取,但是不管怎麼樣,都不能交給太子或者八阿哥,不能讓《百官行述》為其所用。因為四阿哥非常清楚,一旦為太子和八爺黨所得,他們必然要用《百官行述》控制朝臣,已達到自己的目的,這樣,對康熙不利,對百官不利,對朝廷不利,對於自己也是非常的不利。所以,《百官行述》不能為自己所用,但是更不能為其他人所用,因而將其全部銷燬,已決後患。


第五,要借《百官行述》,為年羹堯在江夏鎮的事情進行開脫,也是要為自己和十三爺開脫。

年羹堯剿滅江夏鎮的事情太大了,不僅是單純的官軍屠城,受到牽連的還有地方綠營的官兵,雖然是年羹堯的個人行為,但是一旦追查下去,從年羹堯到四阿哥、十三阿哥,甚至是太子都難逃其責。四阿哥也不想把這件事情搞大,所以必須要有一件事情轉移矛盾的焦點和所有人的注意力。

最終通過《百官行述》成功將年羹堯的罪行掩蓋了過去,三阿哥甚至誇獎年羹堯是“大功一件”,不僅為江夏鎮一事找到了圓場的理由和藉口,更是為年羹堯找到了開脫的門路,四阿哥和十三阿哥,甚至是太子都可以從其中抽身。


《雍正王朝》劇情中,四阿哥要府上的人分別請來了太子、三阿哥和馬齊,自己則去八阿哥府上,一來,切斷八阿哥與當鋪的聯繫,協助十三爺搜查《百官行述》,二來親自登門邀請,就是一定要把八阿哥一眾拉到自己府上,當著所有人的面當眾銷燬《百官行述》。而最終四阿哥的目的成功達成,而太子也因為《百官行述》,使其與任伯安的勾當敗露,最終也導致了太子胤礽的第二次,也是徹底的被廢黜。


雍親王府


文史/潁州小史官

《雍正王朝》是一出大戲,九龍奪嫡,精彩紛呈,其中,由任伯安牽扯的一段,就十分有趣,他的高潮部分也是落幕部分就是四阿哥設計拿到《百官行述》並燒掉它,今天,小史官就和大家聊聊這一段。


四阿哥胤禛雖然表面忠厚,但是生在帝王家,又有鄔思道的密室之謀,也是手段頗多。

再來介紹一下《百官行述》,這是一套記載文武百官齷齪隱私的書,是任伯安利用職務之便,百般搜尋而來,想要藉此要挾百官,從中漁利。

在以兵部諭令派四川提督年羹堯秘密搜尋江夏鎮後,年羹堯心狠手辣屠了整個鎮子,後來得到一個當鋪憑票,得知《百官行述》寄存在京城八爺黨門下的當鋪。

起初,四阿哥派高福去取當,但是無功而返,還差點被人認出來,這也為後來高福的死埋下了伏筆。而四阿哥再出一計,讓李衛裝成山西的紈絝子弟去當自己府上的東西,然後對外放出四爺府被盜,理所應當派十三阿哥去搜查,於是,《百官行述》就到了四阿哥手裡。

四阿哥在府裡設宴,請太子和各位阿哥一起,還有上書房大臣馬齊,趁機派人搬出《百官行述》,而八阿哥說誰也不能看,於是,正中四阿哥下懷,順水推舟抬到院子裡燒了,大家也都保持了沉默。

此時的康熙和張廷玉遠在南京,得知消息,也難免心中疑惑,他疑惑的不是為什麼四阿哥燒了《百官行述》,而是為什麼眾人保持沉默。

其實,康熙對於四阿哥燒掉《百官行述》也是默許的,這也是顧大局的表現,內心其實已經給老四記了一分。四阿哥既除掉了一個毒瘤,也堅持做了孤臣,再次豎起國事為重的旗幟。

其實,四阿哥這也是一種大智慧,但凡謀大事,不能只看一時之間,而應該遠近皆顧,八阿哥的失敗就有過於注重一時之得失,當然了,做的實事少也是一個原因。

歡迎朋友們評論區補充交流!


無筆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四爺這麼做,也是為了自己的利益!


一: 為了政治平衡。朝中勢力有太子黨,八爺黨,還有看似不顯山不露水的四爺黨,形成鼎足之勢。不管是誰私自控制了百官行述,都會打破現有的政治平衡,使政治鬥爭進一步白熱化,而四爺當下追求的是穩而不亂,引而不發。因此,當眾燒燬《百官行述》,有利於朝中局勢的穩定。


二: 四爺(尤其再加個鄔思道)對帝王心術還是有一套的。當年明珠索額圖搞各種結黨,讓康熙深痛惡絕。四爺一直以孤臣自居,所以康熙對四爺一直有好感。燒《百官行述》,也是進一步向康熙表忠心,證明自己不結黨的大好機會,從而給自己政治加分。


三:給康熙一個臺階下。 康熙一直對太子還是各種愛護的。 太子私下勾結任伯安,想把《百官行述》據為己有,這件事已經讓四爺和八爺知道了。四爺如果擁有《百官行述》而不燒,雖然不容於太子,最終其實不容於皇上。


四: 燒了《百官行述》,讓朝廷百官感恩戴德,從而收買人心。如果不燒,雖不容於百官,但也不利於朝局穩定,引發大亂,不利於國家穩定。


用戶102118163622


《雍正王朝》中,四阿哥當眾燒掉《百官行述》實在是精彩的一段劇情。

何為《百官行述》

《百官行述》是任伯安所寫,他利用自己的職務便利,蒐集了朝廷300多名大臣的隱私,形成了《百官行述》,這都是大臣的把柄。

任伯安想以此來要挾這些人,為自己謀取私利,同時作為自己的“護身符”,危難之時,可以拿來保身,可以拿來作為諂媚上級的禮物。

《百官行述》成為熱寵

任伯安是九阿哥的人,但是在他弟弟任季安和劉八女出事以後,沒有相助,所以任伯安沒有把《百官行述》交給八爺黨。

太子知道《百官行述》以後,是千方百計想要得到,想以此來要挾人,獲得大臣支持,再加固他合法繼承人的身份。

所有的人都在圍繞《百官行述》,彷彿說得到了他,誰就得到了皇位一樣。

四阿哥如何處理《百官行述》

最後《百官行述》還是沒有任何懸念的轉到了四阿哥手中,他要怎麼做呢?

1.獻給康熙皇帝,以此邀功,可是康熙會怎麼做呢?300多名大臣,可能就是朝廷的支柱,能夠全部懲罰嗎,懲罰就是動搖國本,讓天下的老百姓怎麼看待,如果不處罰,可是怎麼給朝廷交代。

2.如果不獻給康熙,自己留著,也來要挾百官,這就是個定時的炸彈,八爺黨的人不放心,太子黨的人也在盯著,自己的實力又不強大,這不是與二人為敵嗎?

3.那交給八爺黨或者太子,顯然也不行,無論交給說,都是得罪一方的人,必然遭到嫉恨,而且得到《百官行述》的一方感覺欠了胤禛的人情,不好還。

關鍵是還有那些大臣,這會讓他們睡不著覺,吃不下飯,他們會想法設法陷害四阿哥。

所以唯一的解決辦法就是燒掉,而且是當眾燒掉。

1.給康熙解決了困難,不用處理那麼多官員了。

2.大臣放心了,從此更加收斂了,不會輕易做違法亂紀的事了。

3.能得到一部分大臣的支持,還有一部分雖然不支持,但是也得記著他的情分吧。

4.八爺黨和太子都好交代了,能得到《百官行述》說明老四是有能力的,現在給燒掉了,兩邊都不欠,兩邊都不得罪。



小燦哥說歷史


電視劇《雍正王朝》當中有關爭奪和處理百官行述的劇情,真是起伏跌宕,扣人心絃。

這件事,充分的反應了,一個團隊,不在人多勢眾,而在於善於協同作戰互相配合以及運籌帷幄。

四阿哥胤禛通過處理《百官行述》,可謂一戰定勝負。奠定了在九子奪嫡之戰勝利的基礎。

那麼這個《百官行述》究竟是個什麼東西?四阿哥胤禛為什麼要當眾把它燒了呢?

我們還是從頭說起吧。

所謂《百官行述》是一個名叫任伯安的曾經當過吏部主事的官員,利用自己職務上的方便,通過不正常的手段,私下蒐集並整理的朝廷大大小小三百多位官員的各種見不得人的齷齪事的“黑材料”。任伯安給他起名為《百官行述》。

手裡掌握這麼多官員的黑材料的人,按理說應該是要被朝廷嚴辦的。即使是到了今天,這種用不正當的手段蒐集整理官員隱私的行為,都是“犯罪”。

但是,任伯安這個人,是九阿哥胤禟的門人,也就是“包衣奴才”。和電視劇當中年羹堯的身份相似。電視劇當中的年羹堯,是四阿哥胤禛的包衣奴才。

作為九阿哥胤禟的包衣奴才,任伯安同時也是那個著名的“八爺黨”的重要人物。

但是這個任伯安很狡猾,他並沒有把這個《百官行述》交給他的主子九阿哥胤禟或八阿哥胤禩,而是攥在手裡當做砝碼和本錢。他知道在各位阿哥為了儲君之位爭得你死我活的環境下,他手裡的這個《百官行述》還是很有份量,誰得到它就相當於控制了朝廷上下三百多個官員的命脈,同時也會讓這些官員俯首帖耳,唯命是從。

所以,任伯安本人就非常張狂,他在八阿哥那裡得到了“江南巡鹽道”這樣的肥的流油的差事,憑著這個差事,他在江夏鎮建立了一個“富甲天下”的獨立王國,同時他的這個獨立王國也成為了“八爺黨”的錢袋子。

在那個獨立王國裡,不僅僅是任伯安,就是他的弟弟任季安和他的小舅子劉八女也是稱霸一方,甚至把除了八爺黨之外的其他官員,甚至是皇子不放在眼裡。四阿哥胤禛和十三阿哥胤祥就在赴江南籌款賑災回京路過時江夏鎮被迫下馬受辱。

四阿哥胤禛感覺自己受到了奇恥大辱,他告訴身邊所有人:“今後,誰也不要提江夏鎮三個字”!可見其憤怒的程度。

但這個八爺黨的重要人物任伯安,卻因為一場官司,八爺黨,主要是對八阿哥胤禩產生了怨憤,導致了任伯安開始有意“改換門庭”投靠太子,並願意用《百官行述》作為交換,來救出還在刑部大獄坐牢的小舅子劉八女,而他的弟弟任季安,已經因為“強姦殺人”把殺了。

任伯安的弟弟在江夏鎮犯了“強姦殺人”的命案,但是仗著任伯安的勢力和劉八女的銀子,他們買通了刑部上下官員,搞了一個“頂替送命”的俗稱“宰白鴨”的大案,但這個案子卻東窗事發。

八阿哥胤禩受康熙指派,負責主審這個“買賣人命”的潑天大案,共同負責審理的還有十三阿哥胤祥。派胤祥去,其實就是防止八阿哥胤禩“以權謀私”。

一開始,包括九阿哥胤禟在內,任家的幾個涉案人員都十分配合八阿哥的差事,九阿哥胤禟作為主子主動送任季安和劉八女到案。

在這個案子上,八阿哥胤禩是有自己的如意算盤的。他判斷這個案子和分管刑部的太子肯定有瓜葛,他是想利用這個案子,抓到太子“貪贓枉法”的證據,以此來扳倒太子。太子扳倒了,任伯安的弟弟和小舅子就有辦法保下來。

但是,結果卻是八阿哥胤禩沒有料到的:他的確如願拿到了太子犯法的證據,但康熙的態度和對這件事的處理,讓八阿哥胤禩非常失望。

康熙冷處理了太子的事情,利用張廷玉一把火把太子犯法的證據給燒了,並且唯一的汙點證人肖國興也讓康熙押到關外隔離起來。這樣一來任季安的小命就沒保住,小舅子劉八女也落了個終身監禁。而任伯安也受到牽連,丟了“江南巡鹽道”這個肥差。

這個結果,任伯安非常不滿。但作為包衣奴才,任伯安不敢表露出任何的不滿態度。但他開始另找住子,準備改換門庭了。

恰好此時太子正在為滿朝文武的“不配合”而惱火。

太子第一次被廢之後,在康熙的運作下,不久就復位了。復位後的太子不但沒有吸取教訓,反而開始了變本加厲的報復,對於那些沒有支持他復位,而是支持八阿哥為太子的朝廷官員,他是不遺餘力的打擊和迫害。

於是,大部分朝廷官員對太子“挾私報復”非常不滿,表明了“不合作”的態度。

這個局面讓太子非常惱火,怎樣能控制朝廷上下的官員成了他的心病。此時,他的幕僚告訴他:八爺黨裡的任伯安正在尋找新的主子,並且他的手裡有《百官行述》。願意獻給太子,交換條件就是官復原職和放了小舅子劉八女。

太子聽到這個消息很興奮:有了《百官行述》,不怕那些官員們不聽自己的!

給任伯安官復原職沒什麼困難,但是放了劉八女,這是要通過分管戶部的十三阿哥胤祥才能辦到。太子對此也是信心滿滿,胤祥是他的心腹,太子對這個判斷一直是挺有自信,但還是怕胤祥不敢擔事兒。

幕僚又給太子出了一個主意:讓胤祥殺了之前和太子通姦的康熙的妃子鄭春華。這樣做的目的,除了鄭春華是太子的一塊心病之外,還有一層意思就是抓住胤祥私下處置康熙“罪妃”的把柄,讓胤祥死心塌地的為太子辦事。

太子看走眼了!其實在他第一次被廢的時候,四阿哥胤禛就和十三阿哥胤祥結成同盟,開始了輔佐胤禛爭奪太子之位的活動。

胤祥在太子那裡得知了這一系列的陰謀之後,便在四阿哥胤禛面前和盤托出。同時,四阿哥胤禛和他的師爺鄔思道幾乎同時感到:扳倒太子的機會來了。

於是,他們密謀了一個絕密的,也是周密的計劃,對太子展開了致命一擊。

這個時候,《百官行述》就已經開始成為了四阿哥胤禛的道具。用這個道具,胤禛和他的師爺鄔思道還有鐵桿兄弟十三阿哥胤祥,上演了一出精彩的大戲。

有的時候,作家也挺厲害的。把一個沒有什麼歷史依據的事,寫的活靈活現。

在這場大戲當中,除了《百官行述》,其實還有一個道具,那就是太子給任伯安的親筆信。這封信是太子和任伯安交易的證據。如果說《百官行述》被四阿哥胤禛用的精彩的話,太子的那封信就被鄔思道用的太陰險。

為了迷惑太子,胤祥假裝答應太子,殺了鄭春華,但實際上是給太子演了一齣戲,私下裡把鄭春華藏起來了,並且藏到了四阿哥胤禛的府中。

同時,胤祥睜隻眼閉隻眼的縱容太子把劉八女給放了。

太子覺得這一切正按照他的步驟在實施,放出劉八女的同時,讓他的師爺帶著他的親筆信到江夏鎮去和任伯安交易,拿回《百官行述》。

太子上套了。

四阿哥胤禛密派遠在四川的年羹堯,藉著進京述職的機會,拿著十三阿哥胤祥簽發的刑部指令到江夏鎮,明面上是捉拿刑部逃犯劉八女,實際上是搜繳任伯安的《百官行述》和太子的親筆信。

年羹堯辦事很得力,在江夏鎮,他既得到了《百官行述》,又得到了太子的親筆信。但是這個心狠手辣的傢伙,為了黑了任伯安在江夏鎮的財物,他血洗江夏鎮,沒留一個活口。

還順便替他的主子報了江夏鎮受辱的“一箭之仇”。他的主子也就原諒了他血洗的罪惡。

其實,拿到《百官行述》對於胤禛來講,當眾燒掉是最好的選擇,歷史上三國時期的曹操,早就幹過這麼一樁事兒。

曹操打敗袁紹之後,在袁紹的府中抄出了大量的書信,這些書信都是曹操的部下暗中和袁紹私下來往的證據。這些書信被抄出來,對於那些和袁紹有來往的曹操的手下來說,就是“滅頂之災”。很多人都是惶惶不可終日,估計有很多人已經做好了逃跑的打算。

但是曹操卻當著部下的面,一把火把這些書信給燒了,不但燒了,還表達了這麼個意思:不論是誰,和袁紹有書信往來很正常,用不著緊張,我走投無路的時候,也差一點就投奔袁紹。正常,沒事!

呵呵,曹丞相的心胸和格局令手下佩服之至啊!

胤禛燒了《百官行述》,儘管是學的曹操的路子,也的確讓那些有毛病,有短處的官員鬆了一口氣,他們的心裡還是要感激這個看似冷若冰霜的四阿哥。

從另外一個角度看,這個時候,《百官行述》其實已經成了一個燙手的山芋,胤禛如果拿在手裡,不但沒用,還恐怕“引火燒身”——經年羹堯這麼一鬧,估計《百官行述》已經變得路人皆知了。這個時候,誰拿到它反而會變成“過街老鼠人人喊打”。

如果交給康熙,那就算是捅了一個大的不能再大的馬蜂窩,康熙根本沒有這個魄力來意義甄別和處理三百多個官員,管也不是不管也不是。

估計如果胤禛把《百官行述》交給康熙的話,康熙殺他的心都會有。

燒掉它,斷了所有人的心思是唯一的好辦法。

即使如此,僅僅知道《百官行述》這件事的康熙,癱倒在床上,仰天長嘆:腐敗啊!

這件事收官的一筆,其實比當著大傢伙的面燒掉《百官行述》更厲害,更陰險。

胤禛和鄔思道,借八阿哥胤禩的“八爺黨”之手,把太子給任伯安的親筆信交到了康熙的手裡。

這一次,太子在劫難逃。二次被廢,同時也意味著八阿哥胤禩徹底失去了爭奪太子之位的資格。

在八爺黨的陣營當中,脫穎而出的是十四阿哥胤禵。

九子奪嫡就變成了“親兄弟相爭”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