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家有初中生,如何讓孩子度過青春叛逆期?

寶馬清水


進入青春期,其實是孩子一個很正常的成長過程。但是孩子青春期恰巧也是教育問題和矛盾集中爆發的階段。一是家長的教育預期跟孩子現實的矛盾,比如對孩子學習成績的預期;二是家長管束和孩子希望掙脫管束爭取自由的矛盾。

真正的家庭教育黃金期窗口期是很短的,主要就是幼兒和小學階段。在這個階段,家長對孩子的影響是最大,也是最關鍵的。如果在這個階段,家長的家庭教育施教是正確科學的,進入初中以後完全可以放開管束,讓孩子自由的成長。對孩子的根基教育已基本完成,比如孩子教育的頂層設計,學習習慣的培養,學科思維的培養,意志力、專注力的培養等。在這樣的前提下,孩子沒有家長的約束,都可以很健康的成長。恰巧多數家庭在孩子的家庭教育黃金時間內,並沒有很好的規劃好孩子的學習和成長,進入初中以後,還需要對孩子實施必要的約束和管教,這就必然和進入青春期的孩子產生對立和矛盾。

如果孩子進入初中以後,這些培基工作都沒有完成,那麼作為家長就應該儘快的把這些培基工作實施好。一旦進入高中,這些培基工作實施難度就更大,到時候,家長跟孩子的矛盾會更加的尖銳和突出。


學習力教育視點觀察


家有大寶正值青春期,我和他相處得非常好,因此來分享一下和青春期的孩子和平相處之道。青春期的孩子很叛逆很難交流,但也不是無計可施的。

首先,正值青春期的孩子,他們的意識中“我已經長大了,你不要再管我了。”,但是不管不行,怎麼管?管多少?這個度和量要掌握好。我的方法是小事由他作主,給他實現自我的機會,比如天氣變冷了,孩子會為倔強地不肯穿厚一點的褲子,那就隨他吧!但是把褲子準備好,他冷得扛不住的時候自己會決定穿上的。就像這樣的小事,他愛怎樣就怎樣,不要嘮叨更不要強迫。否則這樣做只會激化矛盾,讓孩子離我們越來越遠。

其次,大事怎麼管?比如孩子今天孩子不想去上學了,這個肯定不行啊?那我們就拿出平等的姿態和孩子溝通,一定不能一開始就是一頓狂風暴雨般的批評和指責。收起家長高高在上的姿態才能換來由平等帶來的心平氣和的溝通。能正常溝通是解決問題的首要條件。

第三,約法三章怎麼順利執行?這個有賴於小時候的性格培養,從小就講規則的孩子長大會比較容易執行,比如我兒子小的時候看電視,規定只能看一個小時,如果超出了這個時間那明天看電視的時間就會銳減,孩子為了每天能看一小時電視,就會遵守規則。到了青春期這種已經形成的習慣不會改變,比如現在每天用平板電腦的時間是半小時,之後專主學習,從不破例。

遵上所述,想讓青春期的孩子順利渡過叛逆期,家長就要抓大放小,適當給孩子自我作主的機會,尊重孩子和孩子平等溝通,作他的戰友和朋友,任何時候孩子都會敞開心扉和父母交流。


瑋禕愛閱讀


首先,矯正一個不妥的提法,青春期就是青春期,不宜用“叛逆期”來稱呼。稱呼青春期為“叛逆期”,無論對父母還是孩子都是一種誤導,暗示孩子進入青春期後就不再是省油的燈,就要與父母以及成人世界對抗。

這是不對的。青春期不等於叛逆期,青春期就是青春期。

至於父母如何幫助青春期孩子順利度過,那就需要了解青春期的本質是什麼。除了人類,其他動物物種沒有青春期的概念。那麼,人類的青春期是為什麼呢?父母需要記住青春期意味著孩子三個成長維度的不均衡。

青春期的標識是性發育成熟,男生是夢遺,女生是初潮,這意味孩子的性發育已經成熟,他們的身體已經具備生兒育女的能力。對於除人類意外的其它動物物種來說,性成熟就意味著個體成年了,進入繁殖階段了。但是,人類是例外。例外就例外在青春期的人類個體雖然性成熟了,但是孩子們的大腦發育還沒有成熟。人類的大腦要到大約25歲才會徹底成熟,所以,也有墨爾本的心理學家建議把青春期的結束延至25歲。如果這樣來說,青春期的本質就是性成熟到大腦成熟的一段過渡期。

不過,從發展心理學角度,青春期的孩子雖然性成熟,但他們的心智並沒有成熟,特別是他們的人格和社會性發展沒有成熟,人格和社會性是人類相比於動物不同的一個重要區別。從這個角度,青春期其實就是兒童期到成人期之間的一個過渡期,其中人格和社會性發展是青春期的關鍵任務,青春期也是人格和社會性發展的關鍵敏感期。

問題往往就出現在這裡。兒童的社會化發展是以成年人為主導的,學齡前的兒童社會化發展通常以父母為主導,父母怎樣,孩子就有樣學樣成怎樣;學齡期的兒童社會化發展的主導是教師,教師怎樣教育,孩子就被塑造成怎樣。無論是父母,還是教師,都是成年人,兒童的社會化發展都是以成年人的要求和期望為指引。但是,青春期則不然,青春期孩子的社會性發展主導因素不再是成年人,或者說,不再以父母、教師為主導,不再以父母、教師的要求和期望為指引,而是以朋輩,以同伴,以朋友為主導。這樣,對於那些習慣了以的支配性方式和手段對待孩子的父母和教師感到青春期的孩子“不聽話”了。

不僅“不聽話”,而且青春期的孩子還高度敏感,他與生俱來的寫在基因裡的成長程序會驅使他交接朋友,嘗試愛情,而這又與中國教育意識形態格格不入。結交朋友不能耽誤學習,早戀更是要嚴防死守,等等。由於父母、教師的要求沒有根據孩子寫在基因裡的成長程序來因勢利導地教育和引導,勢必引起親子或師生衝突,促使青春期孩子與成年人的進一步隔閡。

看出來了吧,之所以長期以來中國家庭、學校和社會把孩子的青春期視為“叛逆期”,根本原因是成年人,父母、教師和社會好事者,對青春期孩子的要求和期望不符合孩子與生俱來的成長規律,招致孩子的牴觸,激化親子、師生等成年人與孩子的衝突。

那麼,也就不難回答題目的問題,家有初中生,父母如果能都懂得如何根據孩子成長的自然規律因勢利導地教育引導,能讓孩子信任並且引為朋友,那麼父母也就能在孩子的人格和社會性發展過程中起到更為重要的影響作用。這樣就就不難幫助和陪護孩子順利度過青春期,既不因過於倚重學業而耽誤其實更為重要的人格和社會性發炸,也不因不恰當的教育應對促使親子關係惡化,使家庭對孩子的教育失控。


唐映紅


中學階段,是孩子成長的關鍵時期,這就是我們常說的青春期。他們變得敏感、叛逆,脾氣也大得不得了,一說即跳。

第一,關注孩子的成長過程處於青春期的孩子為什麼會容易發怒,說話也很偏激?因為這個階段的孩子正處於身體急劇變化的時期,假如事先沒有準備,他們會驚慌不安,會煩惱,以為自己的身體出了問題,會讓他們變得特別敏感,也特別自卑。我們應該主動和孩子談一談性,談一談愛情,告訴孩子一些他需要掌握的科普知識。

第二,給孩子一個笑臉。讓孩子看到我們笑容滿面,其實也減輕了孩子的心理壓力,讓孩子覺得家長很容易接近,這樣一來,孩子對家長就少了一份戒備心理和牴觸情緒,有話也願意和家長說。

第三,瞭解你的孩子,信任你的孩子。孩子長大了,更重視自己的隱私權,有些家長偷看了孩子的日記,發現了孩子的一些秘密,就沉不住氣,勃然大怒。我覺得不能這樣,假如你覺得你只能通過查看孩子的日記來了解孩子在想什麼,那當然也未嘗不可,但最好不要動怒,要讓自己冷靜下來,分析一下其中的原因,想一想應對的辦法。


道立方


你好,作為一名育兒領域的原創作者,在這裡發表一下我的觀點。

青春期的孩子很可能出現叛逆,這個時候孩子的心理就需要我們去正確的引導,如果處理得不好的話,就會影響到孩子的心理發育和健康成長,那要怎麼樣對待青春期叛逆的孩子呢?

青春期叛逆的表現

1.獨立和依賴

很多處於青春期的孩子,他們很想呈現一種成人感。他們慢慢地在生活上不願意再受父母的照顧,父母管得越多,他們就會產生更多地逆反心理;有的時候還會去質疑一些傳統的知識,以及他們經濟上還不能獨立,以至於他們還是要去依賴父母。

2.成人與幼稚

在青春期孩子還有一個比較突出的心理特性就是成人感,他們以為自己已經成熟了,在心理上,他們也希望別人把他們看作大人,並且尊重他,但由於社會經驗的匱乏和學問的侷限性在一些處理方式上表現得是很幼稚的。

3.開放與封鎖

青春期的孩子特別想和異性或者父母進行平等的交往,他們很希望別人能和自己一樣敞開心靈的對待對方。他們有很強的自尊心,所以並不願意被別人知道自己的小秘密,所以就會構成一種又想要別人瞭解,同時又害怕別人瞭解自己的矛盾心理。

4.渴求與壓制

青春期的孩子已經發育相對成熟了,他們其實已經表現出了對異性的渴求,主要表現在喜歡在異性面前表現自己,但是受家長、學校以及一些社會言論的約束,青春期的孩子就會在對情感的認識上,表現出既十分渴求又要壓制自己的矛盾狀態。

正確對待青春期叛逆的孩子的方法

1.批評孩子要把握好分寸

有的家長會不分場合地去批評孩子,如果孩子犯了錯就會把他以前所有的故事都講出來,對孩子進行隨意地貶低,其實這樣是不對的,也很容易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孩子會覺得父母在外人面前批評自己的時候,沒有給自己留一點面子,孩子的心中當然會有很多的怨氣,孩子就會不甘心認錯,就會產生對抗家長的心理。在平常要多去發現孩子身上的一些優點,對孩子鼓勵和讚揚,這樣孩子就會覺得自己是有用的,也更容易在犯錯誤的時候,接受家長對自己的批評。

2.給孩子選擇的權力

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可以給孩子定一個比較大的框架和一些規則,讓孩子在不超出這些框架的範圍內去做自己的事情,讓孩子們有自己選擇的權力,也就是說父母一定不要把孩子管得太死了,不要時時刻刻對孩子指手畫腳,要給孩子一定的選擇自由。這樣孩子才會感受到家長對自己的尊重和信任,父母一定要先改變自己,不要去過分的去幹涉孩子的決定。

3.冷靜處理孩子的逆反心理

青春期的孩子一般都會衝動一點,有時候他們對大人的管教很不服氣,當情緒上來的時候也會對大人發脾氣。中間會有一些過激的言語,這時家長一定不要變得像小孩子一樣情緒激動,和孩子發很大的脾氣,一定要自己先冷靜下來,然後再想辦法去撫平孩子的情緒。可以讓孩子出去玩一會,或者是呆在房間裡冷靜冷靜,再和孩子談論出現的問題。

以上就是我的觀點,希望可以對您有所幫助,我會定期發一些育兒方面的知識,也請支持一下我的頭條號哦!


寶媽的樂園


家有初中生,如何讓孩子度過青春叛逆期?



因為青春期的孩子跟家長唱反調,這實在是一個太常見的事情,特別是很多家長會發現我說的話他都不聽,還經常跟我唱反調,反倒是聽他同學說的,所以家長們就會感覺很迷茫,或者是很挫敗,為什麼我說的就不聽了,為什麼只聽同學的?

實際上如果我們瞭解青少年的心理學的話,我們就會發現跟家長唱反調總是聽同學說的,這個階段是青少年在發展的時候一個非常重要而且非常有意義的一個過程。

打比方,你在父母的屋簷下生活了很多年,父母都照顧你,讓你的生活很優越,那有什麼樣的動力可以讓你從父母的那種安逸舒適的生活環境裡面獨立出來變成成年人呢?相信這個問題也是很多家長想問的一個問題,但是實際上大自然已經替我們每個人安排好了這樣的預設的程序,那就是一旦到了青春期準時準點,我們大腦裡面發生的變化,就會讓我們去自動的追求離開父母和相對於父母的獨立。

這個時候我們會經歷一個階段,會覺得說父母說的什麼都是不對的,都是錯的,所以這個時候孩子就會跟家長唱反調,那麼同樣在這個青春期,其實是從孩子度過到成人的過程,也是從一個依賴父母的小孩到一個互相依賴的獨立的成年人的一一個發展過程,所以孩子需要學會,原來現在不是我的父母的意見對我來說特別重要了,而是我的同伴的意見對我來說特別重要,實際上大家想想,如果是在部落時代,一個孩子可能十三四歲就要離開家,那個時候如果他的同伴不接納他不認同他的話,他十三四歲的一個孩子剛剛離開家,如果失去了同伴的支持,可能他面對的就是非常大的危險。

從進化心理學的角度來講,這麼多年的進化也讓青春期的孩子到了這個時期會更加信任同伴說的話,而不是父母說的話,因為畢竟我們把青春期的孩子13到18歲送到中學,初中高中是非常近代才有的事情,在以前沒有這些學校的時候,這些青少年實際上他們很早就開始學會需要互相依賴同伴對他們的接納,他們才能生存下去。

所以我們現在普遍研究的都是父母家長老師怎麼樣才能更加尊重孩子自己大腦裡面已經天然有的這樣一種獨立的機制,因為現在的很多家長是擔心孩子成為啃老族,擔心孩子在成年之後仍然像一個孩子一樣活在父母的家裡,這是父母不希望看到的對不對?

如果我們不希望孩子在成年以後仍然像一個孩子一樣生活的話,那我們我們在青春期就要充分尊重他對父母的這種逆反心理,充分的利用他對同伴的這種依賴,而讓他去跟同伴建立更強更親密的關係,甚至讓同齡人去帶領他,而不是讓父母去教育他,在一定範圍內讓孩子自己去探索自己做一些事情,並且可以接受由此導致的後果,讓他在自己試錯的過程中去學習也是未嘗不可的。畢竟不管是培養孩子的責任心也好,還是自我管理自我控制能力也好,實際上最好的方法就是讓孩子在實踐中去學習,在犯錯中學習。

當然這個犯錯不是讓他什麼代價都要付出,對吧,我們也不希望孩子付出太沉重的代價,所以在青春期的時候,我們要更好的去引導孩子,特別是幫孩子去提取自己的價值觀,這樣他在自己做決定的時候,可以有一個最根本的依據,那就是他最重視的價值觀。


子牙說育兒


用一句很俗套的話來形容:原來我們都活成了那個我曾經討厭的樣子。好好回憶回憶當年你的青春,你的恰同學少年時,你就會明白了。

沒有哪個孩子生來叛逆,也沒有哪個孩子會想一直跟父母去吵架,導致這些的原因都是因為愛,綁架式的愛!

站在父母的角度:

第一:我覺得你不能做的你做了就必定是錯的;

第二:我罵你甚至打你都是為了你好;

第三:你要是敢頂嘴就是大逆不道。

站在孩子的角度:

第一:為什麼你不能理解我,不能好好聽我說;

第二:憑什麼不聽你的就得捱罵捱打,你對我根本就沒有愛,只是想我活成你心中的樣子;

第三:憑什麼我不能有話語權。

從父母和孩子的角度對比一下就能很清楚的找到辦法:

一丶給孩子足夠的自主權,只要不犯反原則性錯誤,請理解支持他。比如他在完成課業之後想玩個遊戲或者打打籃球,不要一味的否定,有句話叫堵不如疏,給他建立合理的休息時間,只要在這個時間之內,他做任何事情是他的自由!但是不能超過這個時間,這是原則!

二丶與孩子進行正確的溝通,而不是大吼大叫甚至大打出手。比如成績不好學會跟孩子說沒關係,而不是張口就罵,最忌諱說誰誰誰考的有多好,然後再跟他一起找出原因,是平時上課沒聽,還是這次考試緊張沒考好,然後再指出他的錯誤,他自然會接受!

三丶不要經常打罵孩子,這樣會讓他變的無所謂,要學會正確的使用父母的威嚴。要麼我好好跟你溝通跟你說,要麼我就讓你產生陰影。同樣的問題和錯誤,你犯第一次,可以原諒,第二次可以教育,但是第三次就必須要給出足夠的威嚴,一次就讓他懼怕,如果毫無威嚴那隻會縱容他!

四丶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週末或者每天晚上有空的時候,多陪孩子出去走走,跟孩子散散心,做做遊戲,這樣你才能真正走進孩子心裡,成為孩子最忠實的朋友!


大倒師


  1. 首先,不是“讓”孩子渡過,而是“陪”孩子度過。青春叛逆期是一個人正常的生理心理時期,這是自然而然的事情,所以不是“渡過”這一結果,而是“度過”這一經歷本身更加重要,只有經歷過青春叛逆,孩子才能對人生、對世界逐步確立獨立的、成熟的看法。我們家長應該放寬心。遇到孩子青春叛逆期,家長朋友們不用太緊張,但卻也不代表著對其放任不管,其實我更提倡家長們能夠多多參與孩子們這一段身體心理變化過程。
  • 身體的變化,雖然生物書上都有進行知識普及,但父母對孩子正經的教育也必不可少,比如對於兩性知識等比較敏感的話題,父母們應盡力培養孩子們對“性”等問題的端正態度,尤其是現在網絡發達,網上充斥著大量性暗示的圖片,一個不慎,孩子可能就會沉迷其中。二則,類似青春痘突增、穿衣打扮品味變化等問題,也需要家長們多多留意,給孩子買一些溫和的護膚品,衣物的購買和孩子商量等等具體不多贅述。


  • 心理的變化,主要是進入叛逆期。叛逆期源自於父母和孩子間的代溝,人生經歷閱歷差距大,對事情的看法也有很大不同,這種時候要多溝通,但技巧要把握好,不能說總是說一些“都是為你好”之類的話,應該多陪他玩,比如帶孩子去遊樂園、吃喜歡的食物、看電影等等都可以。事實上,現在大部分青少年還存在另一個通病,沉迷於手機遊戲,這一點在我的頭條裡有提及,可以直接閱讀,不再多說。

喜剪倕


今年十八,應該說剛剛過了這個叛逆期不久吧。所以還是有點經驗的。


其實我上初中的時候也是很叛逆的,後來也是慢慢的就好了,這段時期也讓我感到非常的後悔但是也非常的幸運。這段叛逆讓我的成績下滑很嚴重,但是由於我媽媽的管制加上心理的疏導和溝通,讓我還算比較平穩的度過了這個時期,那一些家長對他們比較寬鬆的同學其實就有很多輟學的了,所以我也感覺我很幸運。



所以說適當的管制還是非常有用的,但是你不能採取太強勢的手段,那樣他會更加的叛逆的。還有,我覺得你應該和他多一些真誠的溝通和疏導。而且讓他遠離那些非常社會和叛逆的同學是至關重要的,多接觸一些優秀的、積極健康的同學還是非常有幫助的。而且讓他多看一些正能量的名著類的書,還是很有利於修身養性的,沒事少看點網絡小說言情小說啥的,也少玩點遊戲。

其實青春叛逆期並沒有那麼可怕,加油


時光大超人


初中介段是青春叛逆期,正是生長期這時候的孩子脾氣衝動和暴躁,而且有逆反心理,當你家裡有青春期叛逆的孩子:首先要少跟孩子囉嗦,不要太嚴歷對待自己的孩子,要求不要太高,降低要求。第二多和孩子朋友似的溝通聊聊天和讓孩子放鬆心情。多陪陪孩子,讓孩子有安全感。第三多理解孩子,關愛孩子,少問一些如成績和學校同學的等關於學習的問題,給孩子一個寬鬆自由的環境。第四當孩子脾氣暴躁和衝動時而且態度強硬時,要讓孩子脾氣發出來,父母只要在旁邊正確的指導和安慰就夠了,不要硬碰硬。第五給孩子心理的疏導。可以學習一些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知識。這樣可以幫助孩子疏導心理。指導孩子安全度過青春叛逆期。第六父母不要過於對青春期孩子的叛逆過於緊張而亂了手腳,不同性格的孩子的青春期有不同的情況,有長有短,有的叛逆是衝動焦慮和火暴,有的則是抑鬱和內向不愛說話,做出意想不到的事,只要父母在身邊多支持和了解孩子,就能讓孩子化險為夷。第七注意孩子的言行但不要干涉,順其自然就好,然後在慢慢開導和寬慰,千萬不要太沖動和緊張,會讓孩子反感,要順其意而慢其言,也就是順了孩子意然後平靜後再坐下來慢慢說理從而減少孩子反感,千萬不要爭吵要平和。第八不要做孩子反感的事如查孩子書包和物品,不要老批評孩子和說些某某孩子又怎樣成績好,不要拿孩子與其它孩子比而嘮叨孩子,要尊重孩子,唯護孩子的自尊心不受傷害。第九當孩子遇到不開心不順心時,父母也以理解和關愛的口吻跟孩子說話,給孩子解決問題的力量和信心,幫助孩子面對問題,父母要做孩子的肩膀和雙手給孩子溫暖安全的依靠。第十多給孩子鼓勵和點贊,給力和加油,支持孩子,不管學習成績如何都要給孩子一個愛的贊和鼓勵,給孩子多做好吃來給孩子加油也可以用一些暗示的方法和小小禮物的方法激勵孩子,給孩子勇氣勇敢和堅強面對現實。

總之讓孩子擁有樂觀的心態,好的心態就能讓孩子平安度過青春叛逆期,同時父母也要有好的心態,這樣可以感化孩子,特殊時期平靜對待千萬不要特殊對待,平和平靜並順其自然的對待才是陪伴孩子平安快樂的度過這個特殊時期

我是心靈家園心理諮詢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