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4 美國記者拍攝的河南大饑荒,饑民扒火車逃難

美國記者、攝影師哈里森·福爾曼(Harrison Forman),1942-1943年河南大饑荒期間前往最嚴重的的鄭州、洛陽、許昌等地採訪,目睹了難民吃樹皮、逃荒乃至活活餓死的悲慘情景。本組老照片是1943年初哈里森用鏡頭記錄的難民從洛陽火車西站擠上火車逃難的場景。

美國記者拍攝的河南大饑荒,饑民扒火車逃難

1943年洛陽火車西站,被饑荒侵襲的婦女。

哈里森在災區採訪了很多人,他們大多認為,落後的灌溉系統導致農作物欠收以及日本的侵略,是導致饑饉的主要原因。雖然地方官員說了一些緩解饑荒的辦法,但就哈里森觀察,如果不逃往外地尋找食物,留下來的人生存機會不大。

美國記者拍攝的河南大饑荒,饑民扒火車逃難

火車站的工作人員幫助饑民爬上車廂頂部。

歷史學者們總結了大饑荒爆發的幾個關鍵因素:戰時糧食的減產,中日軍隊在河南封鎖交通線造成的運輸困難,1938年黃河決堤後對農業區的破壞,通貨膨脹引起的糧價飛漲,強徵軍糧,以及政府救災不力。

美國記者拍攝的河南大饑荒,饑民扒火車逃難

一個孩子被拉上車廂頂部。

河南饑民逃荒的方向,大多數人是從洛陽出發,沿隴海線向西進入陝西;另有一部分南下逃往湖北;還有一部分北上進入抗日邊區;極少數人向東進入日佔區。

美國記者拍攝的河南大饑荒,饑民扒火車逃難

車廂頂部擠滿了難民。

據媒體轉引的河南檔案館史料,饑荒期間洛陽火車站與南關為災民聚集點,南關貼廓巷設“難民收容所”,負責救濟難民轉赴陝西,洛陽火車站還有“人市”(買賣人口)。

美國記者拍攝的河南大饑荒,饑民扒火車逃難

擠在車廂連接處的難民。

洛陽西站是貨運站,哈里森看到有數百名饑民擠上這列貨車任何一個能站立的部位,車廂頂上、車廂連接處、車頭,到處都是人,其中的危險不言而喻,但已沒人顧及。

美國記者拍攝的河南大饑荒,饑民扒火車逃難

貨運列車的車廂頂部擠滿了難民。

饑荒發生時,隴海線鄭州以東已被日軍佔領,能通車的是洛陽以西。當時火車數量很少,運載效率又低,從洛陽到三門峽走走停停大概要兩天。所以,饑民乘火車逃難的是極少數,多數人是徒步。

美國記者拍攝的河南大饑荒,饑民扒火車逃難

軍人和難民共同擠上列車。

2012年12月,時年82歲的寇景素老人提起當年洛陽火車站的場景,連連感嘆:“那不是人待的地方,每天都在死人。”只要有火車經過,難民成群結隊的爬上去。在爭搶過程中,很多人跌下火車,摔得斷腿斷手。

美國記者拍攝的河南大饑荒,饑民扒火車逃難

擠在車頭的難民。

針對流向陝西的難民人數眾多問題,河南省賑濟會在全省各市設立了辦事處,確保難民的有序運送。省政府並致電陝西、湖北、安徽等鄰省,呼籲“各本救災恤鄰之旨,對豫民入境賜予安置”。

美國記者拍攝的河南大饑荒,饑民扒火車逃難

洛陽西站情景。

資料顯示,大饑荒導致河南1200萬人受災,其中大約150萬人死於飢餓和由飢餓引起的疾病,有約300萬人逃離河南。另外有很多記載顯示,饑荒導致大約300萬人死亡。其具體死亡人數,已經難以準確統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