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2 最後一個民族英雄-李定國幾次重大失誤每一次都能改變結局

1,東進廣東關鍵時刻婦人之仁

李定國經過精密的籌劃,並且積極聯絡、苦心勸說鄭成功派兵配合自己共同圖謀廣東,雖然最後鄭成功沒有來支援與配合導致了失敗,但李定國僅憑一己之力也差點成功,如果不是關鍵時刻婦人之仁。在第二次新會會戰中,李定國軍經過長時期的圍攻,有一次眼看就要攻克新會,開始湧入城裡時,裡面清軍驅趕城裡老百姓出來阻擋,李定國一猶豫,結果給了清軍喘息使得老百姓衝散了己方軍隊,從而清軍再次能結陣堵住了缺口。如果但是李定國不是婦人之仁,而是萬箭齊發、槍炮齊發不分清軍和城裡老百姓(事實上這些老百姓後來由於城內圍困時間長,糧食告罄,而被清軍屠殺為食,這在《新會縣誌》等有記載)進行攻擊,那麼完全可以擊垮對方,從而己方就能一舉攻克新會,進而就會和廣東各地反清武裝連成一片壯大力量,而且鄭成功知道後也必然會過來痛打落水狗、撿現成的便宜,那麼收復廣東就不成問題了。

最後一個民族英雄-李定國幾次重大失誤每一次都能改變結局

2,處理孫可望叛變善後事務上偏頗

孫可望挑起內訌,失敗後投降清廷,給南明造成很大麻煩。但是如果李定國處理善後工作妥當,也不會受到很大影響,比較這次內訌由於孫可望不得人心,損失較少。而後來,孫可望投降滿清帶去大量情報,並指出李定國的缺陷和特長以及不擅長管理內政等,這樣情況下清軍多路攻擊依然小心翼翼,就說明了清廷剛開始也沒底。然而。李定國這次善後處理實在太差勁了,最關鍵是一下兩個方面:

1),為了“整頓”把前線久經戰陣的兵將調回昆明

本來對孫可望部進行整頓是沒有錯的,但錯就錯在時機不對。此時正值清、南明雙方對峙之時,而且劉文秀一路追擊孫可望,雖然沒能抓住孫可望,但收編了很多孫可望部(好幾萬人),而且劉文秀在前線處理的非常妥當,沒有任何歧視孫可望部的做法從而穩定了局勢,正在劉文秀進一步整合力量的關鍵時刻,李定國卻把劉文秀等將領調回來,這明顯削弱了前方的抗清力量。不得不讓人懷疑,李定國是否有私心擔心劉文秀接管孫可望部後手中兵力過多,從而使得自己不能再專權(在南明這段時刻,專權不是什麼壞事情,只要你有能力,如果孫可望不是專權從而集中力量,南明怎麼可能前期獲得如此好的局面),從而形成當初孫可望和自己那樣的兩派。其實如果當時一定要整頓,應該像劉文秀湊請的那樣遷都貴陽,自己帶一部分兵過去,直接在前線進行整頓(但不能過分),這樣一來便於控制情況,二來可以隨時瞭解前線清軍情況。

2),沒能同劉文秀搞好關係

李定國和劉文秀在原大西軍中同為四大將之一,都享有很高的威信,聯明抗清後兩人既不像孫可望那樣心懷野心,又多次獨擋一面,指揮重大戰役,在迎接永曆入滇和平定孫可望叛亂等關係南明前途命運的大問題上,雙方也是一致的,而且做了很大貢獻。可以說,在孫可望投降清廷之後,在穩定南明局勢上,晉(李定國)、蜀(劉文秀)二王同為朝野所關注,合則兼美、離則兩傷,雖然劉文秀的戰功遠不及李定國;當時而言,劉文秀的地位也比李定國差遠了,按說是怎麼也不可能威脅到李定國的位置。然而,李定國卻害怕劉文秀權利過多和帶一支軍隊會導致其地位過高,而南明的舊官員有可能會樂意乃至慫恿兩人形成平衡,從而對自己的政令下達的通暢性帶來影響,進而影響了南明集中,故而未能對劉文秀推心置腹共度時艱。劉文秀建議永曆遷移貴陽的建議,當時看來應該是正確的,至少能將因孫可望叛變帶來的部隊人心徹底穩定下來,但李定國以“永曆懦弱、不宜在前線”為由反對,最後永曆站在李定國這邊(可見永曆對李定國的信任);後來李定國更是通過永曆召回劉文秀,解除其兵權給了個高高的閒職,此舉使得劉文秀非常鬱悶,最後鬱鬱而終,死前依然提出大量正確建議,然而很多沒被李定國採納。

3,撤離昆明前戰略不明確

清軍多路進犯,由於孫可望的投降帶去的情報和現身說法(孫可望僅僅帶了100人過去,就因為知道南明內情和李定國的優缺點能封王,從另外一方面看清廷對李定國的忌憚),再加上李定國但是過於著急整頓內部,導致前線軍心不穩,南明一路潰敗,最後不得不被迫撤離昆明。以前劉文秀就指出“進兵四川、打通和大順軍餘部夔東十三家的聯繫”,然而此時李定國居然沒有下達取道建昌入據四川繼續抗清,在形勢危急還可以順長江而下同據守夔東的抗清義師會合,在聯合東部的鄭成功奪取江南的計劃;反而是贊成了馬吉翔等人向西南撤退的錯誤主張,當然李定國也沒有主張撤入緬甸(我的另外一個帖子也說明了撤入緬甸如果得當,也不見得就沒有機會)。可以說李定國的這次撤退沒有明確的方向,做的非常不好,給後來帶來巨大負面影響。

4,撤離昆明前有犯了婦人之仁

撤離前居然沒有將帶不走的糧食、物資焚燬,而是聽從永曆的“老百姓太苦了、把帶不走的糧食留給他們”。結果清軍輕鬆獲得補給繼續追擊(當時清軍根本就沒料到如進展如此快速,後勤沒跟上來),而南明軍毫無喘息之機。如果李定國不是婦人之仁,下令摧毀帶不走的一切物資,那麼勢必讓清軍不得不暫停休整,而自己也獲得休整時間,從而也不會讓永曆走丟了,從而能抓住這面抗清大旗。

當然,李定國還有其他失誤,但總的說來都不算大,就這幾次是關鍵性的;至於桂林大捷、衡陽大捷後每能擴大戰果,那個更主要是當時孫可望是統帥、李定國是聽其命令調動。需要說明的是,南明各個將領中,本人最喜歡的就是李定國,只是不太會處理內政。此貼只是替李定國惋惜,惋惜其不該犯了這些關鍵時刻的重大失誤,否則其很有機會成為名留千古的中興名臣,而不是最後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