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1 為什麼說汪精衛是一個賣國賊?

汪精衛在中國歷史上的定位就是賣國賊,這是已經被釘死的事實,但放在某些語境裡,他被稱為“愛國賊”,也不為過。

為什麼說他既賣國又愛國,豈非自相矛盾?

為什麼說汪精衛是一個賣國賊?

賣國是結果,愛國是起因。

你覺得你愛國,你說的話做的事,最終卻導致賣國的結果,或者說你儘量去愛國,你覺得做的事情很愛國,但最後卻起到了相反的作用,是謂“愛國賊”也。

愛國賊的定義放到後世,就是指出於幼稚而不理智的愛國心,往往其言其行卻起到了害國誤國的反作用。放到汪精衛所處的時代中,也大致如此。

汪精衛當然不會承認自己幼稚,也不會認為自己不理智,相反,他覺得自己是一隻填海的精衛。

很多人覺得“精衛”是一隻傻鳥,它的理想註定永遠實現不了,是一個可笑的悲情角色,汪精衛當然知道這個語境,他為了演繹的更加悲情,不惜加了戲碼,從銜石版的“精衛填海”直接改成“精衛投海”。

假如我投進這一片熾烈的火海,就可換得這個民族能夠冷靜的生存下去,那麼我樂於做這個祭品。這是汪精衛最初的本意,他當然是想讓日寇停止刀兵,還神州大地一個安寧,讓黎民百姓少遭受戰火荼毒,爭取一些東山再起的本錢。

汪精衛少年能有膽刺殺攝政王載灃,並留下堪稱熱血的詩句“引刀成一快,不負少年頭”,可笑後世有人居然還說他懦弱怕死,這一點是肯定不成立的。他不怕死,他比誰都瞭解自己當時的身體,由於幾年前的刺殺後遺症,已經沒有幾年好活了,他想讓這殘生活的更有價值,更能夠為民族爭取一些利益。

為什麼說汪精衛是一個賣國賊?

在日本人提出“不要領土、不要賠款,兩年內撤軍”的誘餌下,汪精衛及時捕捉到了它。

從他那段期間的所作所為來看,維護敵佔區的穩定,不招降熟悉的國軍將領,經過爭取廢除與日本的不平等條約,拒絕派兵參加太平洋戰爭,這說明他內心還是有節制的。日寇在武漢會戰結束後的三年內並未全力攻打重慶,客觀上給中國抗戰爭取到了一個難得的喘息之機,除了日本人本身能力限制,也算是汪精衛所起到的“積極作用”之一,日寇更希望招降蔣介石。

1944年11月9日,汪精衛死前的最後一天,美國軍機轟炸了他所在的名古屋帝大附屬醫院,不知道高燒40多度的汪精衛有沒有把這個景象與1938年初他在重慶接受日本軍機轟炸的那一幕幕發生錯位的聯想。日本法西斯敗相已露,他死的時候一定猜得到中國抗戰最終的結果,這也是他投日前所想到的最美好的結局。這個結局是中華民族的偉大勝利,也將是他“鐵桿漢奸”的蓋棺典禮。

為什麼說汪精衛是一個賣國賊?

汪精衛到底是已經高燒到燒糊塗了,他若稍加冷靜的想想,真應該把自己骨灰去填大海,去圓他那個精衛的理想,而不是把骨灰帶回中國。

他怎麼就想不到,“精衛”或許只是一個傻鳥,他汪精衛卻註定是個萬劫不復的漢奸賣國賊,勝利的中華民族豈容他在國父身邊安寢!

為什麼說汪精衛是一個賣國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