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為什麼中東地區有那麼多飛機墜毀?

隱者不獨


中東地區空難事故高發的原因很多,既有國家間的敵對行為所致,也有氣候、技術故障引發的慘劇。

首先,二戰結束以來中東地區長期動盪、戰亂頻仍,意識形態(宗教也是其中之一)、民族、大國較量等各種矛盾交織,使得該區域上空成為墜機事故的高發區。

冷戰期間,由於美蘇對抗、阿以衝突、兩伊戰爭及各國內亂等因素,許多民航客機淪為戰爭犧牲品。比如1973年2月21日,以色列戰機擊落1架因遭遇特大風暴偏離航向而誤入西奈半島(當時被以色列佔領)的利比亞航班,造成108人喪生。

又如,1980年6月,北約戰機發射導彈誤傷1架意大利DC-9客機,據說前者當時瞄準的目標是1架利比亞飛機。而兩伊戰爭期間,至少有2架伊拉克民航班機和1架伊朗客機被擊落(2架被地空導彈擊落,1架被美軍艦載防空導彈擊落),總共造成385名乘客遇難。

其次,由長期動亂而滋生出的極端主義、恐怖主義,也給中東民航安全構成巨大威脅。比如2015年10月31日,1架俄航A321客機在西奈半島上空爆炸,事故原因被判定為恐怖組織“伊斯蘭國”埃及分支製造的定時炸彈襲擊。

第3個方面,考察中東地區空難事故原因,除了被誤當成敵方目標被擊落和遭恐襲外,當地極端多變的惡劣氣候條件也不容忽視。

比如2011年1月9日,伊朗航空1架客機在降落時墜毀,報道稱空難是由於“天氣原因”——正趕上當地降雪。

2014年7月24日,阿爾及利亞航空1架客機在北非墜毀,機上116人喪生,事故原因很可能是遇上來自撒哈拉沙漠的沙塵暴。

第4點,中東地區普遍航空監管較差、維修保養水平較低,有些國家則因長期遭受制裁而飛機陳舊老化,這些都是空難頻發的重要誘因。

最明顯的莫過於伊朗,該國美製客機大都服役時間近40年,卻因遭受西方封鎖制裁而無法維持零部件的正常更新,結果導致民航飛機長期“帶病”運行。據不完全統計,該國自冷戰結束以來已發生超過200起飛機事故,其中超100人傷亡的重特大空難就有10餘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