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0 銅仁十區縣史海風雲,梵天淨土,大美烏江

銅仁十區縣史海風雲,梵天淨土,大美烏江

銅仁原名銅人,相傳元朝時有漁人在銅巖處潛入江底,得銅人三尊,挽而出之,府之名以此。元代設置“銅人大小江蠻夷軍民長官司”,隸屬思南宣慰司。明洪武五年(1372年),“改銅人大小江等處蠻夷軍民長官司為銅仁長官司,銅仁至此定名”。據《銅仁市志》記載:“古人認為‘人者,仁也,漸人之化’,並且‘仁’是儒家的核心思想之一,於是就改為‘銅仁’。”萬山特區:關於萬山名稱,《銅仁府志》載:"大萬山,司南三里,城南一百里,產硃砂。"其名稱來源可能與當地的地理狀況有關。

碧江區:2011年10月22日,國務院批覆:撤銷縣級銅仁市,設立銅仁市碧江區。

銅仁十區縣史海風雲,梵天淨土,大美烏江

萬山區:《銅仁府志》載:“大萬山,司南三里,城南一百里,產硃砂。”其名稱來源可能與當地的地理狀況有關。元置大萬山蘇葛辦事等處,明置大萬山長官司,清光緒六年(公元1880年)八月,省溪司由江口遷大萬山,改稱省溪司。1913年置省溪縣,1941年廢,1966年4月置萬山特區,1968年4月撤消,1970年6月復置。2011年10月22日,設為萬山區。

銅仁十區縣史海風雲,梵天淨土,大美烏江

江口縣

:江口之名是因處在省水和提水即今之文孝河、太平河匯流處而得名。江口之名首次出現在1913年,1958年併入銅仁,名稱消失,1961年復置江口,至今未改。

銅仁十區縣史海風雲,梵天淨土,大美烏江

石阡縣:據《石阡縣地名錄》記載,石阡之名為"巖芊"石洞之義,初始以所祀的鎮東龍山青冥洞和城南溫泉而得名。

銅仁十區縣史海風雲,梵天淨土,大美烏江

思南縣:思南縣的來歷最早可以推到唐武得時期。唐武得四年(公元621年)置務州,貞觀四年(公元630年)改為思州,公元1281年升為宣慰司,至正間(公元1341~1368年)設思南道都元帥府,為有思南之名的開始。至正二十五年(公元1365年)置思南宣慰司。永樂十一年(公元1413年)廢思南宣慰司置思南等4府,1913年廢,以附郭地置思南縣,以後未改。思南之名源於歷史上的位置。

銅仁十區縣史海風雲,梵天淨土,大美烏江

德江縣:德江原稱水特姜,元朝時在其地置安化上、中、下蠻夷長官司、水特姜洪安等處長官司,明初改水特姜為水得江水官司,萬曆三十三年(公元1605年)改水得江長官司置安化縣,1914年更名為德江縣,至今未改。

銅仁十區縣史海風雲,梵天淨土,大美烏江

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縣:印江之名源於唐開元之時,當時置有思邛縣,前人多認為今之"印"為古之邛字之訛,故名。宋時為邛水縣,元置思印江長官司,明洪武初,曰印江長官司,明弘治七年(公元1494年)六月,為印江縣1987年改為今名。

銅仁十區縣史海風雲,梵天淨土,大美烏江

沿河土家族自治縣:元置沿河長官司,明洪武七年(公元1374年)九月置沿河縣溪長官司,同治九年(公元1870年)置沿河彈壓同知,1913年廢同知置沿河縣,以後無改。1987年改今名。

銅仁十區縣史海風雲,梵天淨土,大美烏江

松桃苗族自治縣:松桃在歷史上稱為"烏羅"為苗語地名,"烏"為水,羅為河。宋置龍泉葛浙長官司及烏羅洞、平茶洞,元置烏羅、龍乾等處長官司,永樂十一年(公元1413年)廢思南宣慰司置烏羅府,轄郎溪蠻夷長官司,明置正大營,康熙四十三年(公元1704年)置正大營同知,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移同知駐松桃,置松桃廳,1913年廢廳置松桃縣,1956年改名至今。

銅仁十區縣史海風雲,梵天淨土,大美烏江

玉屏侗族自治縣:縣城位於舞(氵舞)陽河南岸,縣名為舞(氵舞)陽河水清似玉,隔河山峰聳立如屏故名。宋為平溪硐,元至元二十七年(公元1290年)設平溪蠻夷長官司,明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置平溪堡,清雍正五年(公元1727年)置玉屏縣,1958年併入銅仁縣,1961年復置,1983年改稱今名。

銅仁十區縣史海風雲,梵天淨土,大美烏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