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為什麼大部分的數據庫系統仍然要用oracle?

數學壓軸陳老師


據我所知,之前我國的相關部門做了一個調查,“有哪些外資的產品是國產替代不了的”,調查結果顯示,一個是F5(負載均衡產品),另外一個就是oracle數據庫。

oracle數據庫是當前的主流數據庫產品,到目前為止,中國很多的金融企業,醫療企業,政府機構等使用的數據庫還是oracle。在大數據盛行的今天,很多企業對大數據都情有獨鍾,換個角度講,就是愛跟風,殊不知,大數據不是那麼容易就開展起來的!oracle在大數據上,確實優勢不是很大,與大數據相關的數據庫是非結構化數據庫,如nosql或者是newsql數據庫產品,但非結構化數據庫,數據不受控制,想開展起來就很難了,最終還得使用結構化數據庫。那麼,這裡可能有的人就會覺得,使用mysql數據庫代替oracle可以嗎,我只能說mysql與oracle相比,是輕量級的,在分佈式架構上有它的優勢,但在安全性和性能等方面,oracle都是其他的數據庫比不了的!就算從原有的oracle數據庫換成開源的mysql數據庫,這個投入成本可能超出了你的想象!工程太大了!

總之,oracle還是主流的結構化數據庫,是其他數據庫不能替代的!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


小R老師說oracle


因為Oracle在互聯網快速發展的大環境下越來越強,越做越好。Oracle目前最大的戰略計劃就是Cloud-雲,同時Oracle會持續升級,向精細化,智能化,自動化等方法發展。關注12c,18c,19c的發展路徑就可以看到……

舉個例子說一下Oracle 19c的一個新特性(Oracle 19c還未發佈,從某ACED處獲取的消息)。對於傳統的集群,如果某個節點掛掉,放在傳統的集群中,該節點正在處理的操作會失敗,從而可能導致事務會處理失敗被回滾。但是19c的新特性就特別牛,有守護進程會全程監控你的事務的每一個操作,如果節點掛掉了,後臺會將所有操作切換到健康的節點重做,事務成功執行,用戶無感知。

特別的,將Oracle與DB2相對比,Oracle和DB2相同之處就是不開源,最大的不同之處是Oracle絕對開放,DB2相對封閉。比如Oracle在使用時報了一個錯誤,我們看錯誤信息大概能知道是什麼問題,還有trace日誌可查。但是DB2報了個錯誤,那就是一串錯誤碼,讓人不明所以。

也正是Oracle的開放,造就了Oracle在全球數據庫市場佔用率最高的局面,同時也造就了Oracle相對完善的生態圈。從安全性、穩定性、可維護性等角度考慮,從公司發展的角度來看,大部分的數據庫系統仍然要用oracle。


話入神機


首先,傳統行業大部分都在用oracle,但是互聯網用的已經不多了。

1、oracle目前來說還是佔據著主流。除了互聯網之外的傳統行業基本上還是用的oracle,無論從規模還是數量上,比sql有著大不知道多少倍的基數,想要改弦易轍,何其難也?

2、傳統行業講究“穩”字。傳統行業的數據生態是基於數據庫架構搭建起來的,很多核心業務都已經牢牢綁定了oracle這樣的重型系統,一旦改用sql觸動了核心業務,就勢必會帶來安全問題,傳統行業沒有必要冒這個風險。(另外,這麼牛叉的開源技術也不是幾句話就能有的)

3、互聯網行業講究“快”字。互聯網就是一場賽跑遊戲,誰跑的慢誰就要捱打,所以互聯網企業可以在更加純粹的開源環境裡不斷試錯,sql明顯更適合互聯網企業的開發和創新。

4、數據完整性要求不一致。傳統行業不會允許數據出現完整性、一致性的錯誤,比如對於互聯網企業來說,微博上的評論丟了幾條沒有關係,但是對於傳統行業來說哪怕賬戶上少了一分錢,就足以引起傳統行業的重視。

5、數據重心不一樣。Oracle的業務數據庫規模都不是很大,如果有上百臺就是很大的規模了,而互聯網行業裡面的MySQL使用廣泛,幾百臺都是很平常的事情。

6、Oracle的產品已經做得足夠好了,滿足了傳統行業的要求。Oracle DBA的管理模式主要是集中式,因為業務面大,出問題的概率會更高,高級人才在性能優化這方面投入的精力更多,但對於傳統行業來說並不是什麼問題。

7、國內對於MySQL和Oracle使用的一個誤區就是把MySQL當Oracle用,把Oracle當MySQL用。單純比性能其實意義不大,Oracle肯定完勝MySQL,要比較水平擴展能力,那還是MySQL更加輕量。

當然啦,這些還不是主要的,主要的是選擇適合自己的場景才是真,別傻乎乎的聽人說這個數據庫不好,那個技術爛,至於說要取代,可行的衡量標準是成本,而不是單純的技術。


IT技術管理那些事兒


最主要的原因是以下幾點:

  1. 性能!!!

  2. 穩定性!!!

  3. 強大的功能擴展!!!

  4. 替換其他數據庫的成本太高


由於oracle的高穩定性、高性能深受各大廠商的喜愛,市場佔有率一直穩居第一,但oracle的授權費用也是高的驚人,即使是這樣,再無價的數據面前,各大廠商用戶還是選擇使用oracle來為他們的數據保駕護航。

阿里是國內最早提出去IOE的公司(這裡的O指的就是oracle),通過使用開源數據庫等方案來替換掉oracle,目前互聯網公司已經都有自己的開源數據庫成功的解決方案(參與過去O的同學們應該都體會過用mysql、pg等開源數據庫替換oracle的痛苦吧),以及現在火熱的雲計算、雲服務等等。

自從稜鏡門事件後,政府對於信息安全越來越重視,而且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銀行、電信等巨頭企業也加入了去IOE的進程,小編所在的部門(電信領域)也在研究、開發、使用這些技術,比如分佈式數據庫、大數據分析等等。

隨著世界範圍內雲計算和雲服務的興起以及國內互聯網的發展,Oracle如果不跟隨大潮的話,很有可能成為下一個諾基亞。


零一數碼


oracle的市場佔有率並不是絕對的優勢了,但他依然是最強的數據庫,沒有之一!從大的企業信息化部署來看,排名靠前的erp系統都是oracle數據庫的,而erp是企業的核心繫統,這就奠定了在企業內部無可替代的作用。往下望比如一些孤立的財務系統,oa等也有采用sqlserver的。但oracle確實有點貴,12c開始擁抱雲思維,整體運維費用會的得道很大的降低。最重要的是oracle有完整的性能監控和調試機制,在出現問題的時候oracle是最容易花很小的代價就找到原因並解決的。一個oracle dba或者官方的支持看上去很貴,但實際做過那種運維,承受過壓力的就明白,當性能出現突然的降低而摸不著頭腦的時候,錢不是問題,問題是就怕錢也不能解決!那種壓力大到想要逃避的程度,沒體驗過的人真的很難想象!而如果是sqlserver或者mysql此類的數據庫遇到類似情況,叫天天不靈,叫地地不應!微軟的好一些好歹也有服務,但sqlserver本身缺乏細緻的性能監控,沒有oracle awr報告這類的東西來分析,官方能幫到的並不是很多,尤其對較資深的dba來說是這樣。mysql更別提了,出了問題何解?去開源社區發帖嗎?!還沒等各路神仙搞清楚發生了什麼,當事dba估計已經在收拾鋪蓋準備走人了!


乖乖已不在


mysql好像用的也很多吧,貌似DB2有點陌生!不過,個人感覺,oracle還是挺不錯的,比較穩定,事務管理,內嵌函數,存儲過程等等,功能強大!另外,跨平臺,而且,用戶基數較大,相關技術發展比較成熟!


碼農傳奇


說的這麼牛逼,技術上沒有什麼替代不了的


河南人飄在深圳


性能高,功能全,而且一開始就他一家,SQL serve比他晚,MySQL又沒售後或售後不如他強,DB2兼容性不如他強,一開始就是一枝獨秀,一直沿用到現在,再說,買了甲骨文數據庫,你又不是隻買數據庫,更重要的是出了問題可以找他們,你要用個開源的數據庫,你去開源社區發個帖人家不定那時回你,而且不同環境下產生問題不一樣,不一定答得上來,而oracle已經經歷了那麼長時間各類公司在各類環境下都測試和使用過,遇到問題也好解決得多。再說數據庫這種東西,不是你說換就換的,還得考慮到硬件,程序,沒有進行長時間測試,你哪敢換?就算程序寫好測試也通過了,可直接這麼換相當於在高速行駛的車上換輪胎一樣,如果不是必須的,誰願意冒這種風險?


樂點科技


看到筆者的問題,我首先想到的一句話就是:存在即合理。oracle以其穩定,安全性好而聞名於數據庫界,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它已經相當成熟,所以在要求數據庫比較嚴格的金融或者銀行等行業它還是比較吃香的,但是隨著這些年來mysql的發展,nosql的興起等等因素,oracle數據庫市場所佔的份額也不斷的被減少,大幅度的下降,越來越多的行業把自己非核心的業務用mysql來代替oracle,其中行業最著名的就是阿里巴巴的去IOE計劃。但是這些都是非核心數據或者業務,核心的用的oracle還是比較多的,主要原因是mysql是一個開源軟件,雖然使用費用很便宜,但是如果不進行二次開發(大多數公司不具備這種能力,像阿里具備),mysql還是很雞肋的,其二是後期維護成本高。因此oracle還是用的比較多,但並非像以前一樣那麼強勢。


dba菜鳥


考慮到安全性,可靠性,高可用性,伸縮性,平臺適用性和高可維護性,oracle目前仍是地球上最強數據庫系統。另外,數據庫相對其他技術對用戶有特別大的粘性,切換數據庫系統往往伴隨周邊其他系統配套修改,工作量大,風險高,對於關鍵系統,領導往往也不願冒此大險幹這費力不討好的事。

另外,oracle的技術優勢近年來逐漸減弱,關鍵系統方面,sql server 進步迅速,國外很多金融部門採用得越來越多了,只是在國內,它被嚴重低估了。再加上近年來nosql, newsql發展風起雲湧,不得不採用Oracle 的場景,從技術上說,其實已經極少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