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3 我究竟要怎麼說,寶寶才能明白我是因為愛她才送她去幼兒園的呢?

今天是寶寶入托的第四周的第一個週一,因感冒在家休息了差不多一週,所以這應該是寶寶入托的第三週吧。說實話每次看她嘟囔著小嘴,小臉哭成一團求我不要送她去幼兒園的時候,我都心裡好痛苦,當時就想答應她。但一想到,如果我都這麼輕易就對一件事情做出放棄的決定,那麼對寶寶來說,更明白不了堅持一件事情的意義。

其實兩三歲的寶寶,應該儘可能多地在戶外玩耍,訓練他們使用肌肉和四肢。寶寶不能老躲著生活中艱難的一面,而應該知道一些困難,特別是在戶外遊戲中。至少七歲前,小女孩需要和男孩一樣的體能訓練和活動。

但如果寶寶不去幼兒園,是在家裡,外婆帶著她,由於外婆身體不太好,不大可能老讓她去外邊玩耍,也沒有合適的小夥伴和她一起玩耍。但在幼兒園不一樣,老師會定時帶她們去操場玩耍,即便在教室裡,除了午睡時間,也會盡可能多地帶她們一起做遊戲。

如果不去幼兒園,寶寶在家裡經常看電視,對視力和想象力都不是有益的。而幼兒園不一樣,寶寶沒有電視看,更多是學會鍛鍊,學會和夥伴們交往。

三歲左右的寶寶有時會需要玩伴,沒有這樣的給予和獲得,不知道自己在陪別人,別人也在陪自己,寶寶就很難走出自己的殼。即使家裡有個最有犧牲精神的媽媽或者保姆,也不可能既是全職媽媽又是全職玩伴。這個時候,幼兒園是不錯的選擇。

另外,兩三歲的寶寶,應該學會自己吃飯。在幼兒園的時候,只有一個小朋友會自己吃飯,老師的引導和鼓勵下,其他寶寶很快就學會了自己吃飯。

育兒專家普遍認為,教育可看作是新力量的養成,換句話說,習慣的養成。瞭解習慣的本質和規則就是了解成功教育的原則。因此,教育若想成功,就得遵守習慣的培養規則。習慣也就是“保持力”。因為有些習慣要比別的習慣需要更多練習,比如彈鋼琴和打字。獲得同樣的新能力,有些人就得比別人多訓練,每個家庭都有這樣的情況。我們還要記住的重點是,第一,早期更容易養成好習慣;第二,只有身體條件允許時,練習才能幫助培養習慣。

眼看著寶寶到了幼兒園,作息習慣越來越好。不那麼晚睡晚起,也有了午睡的習慣,還會自己動手吃飯,我始終覺得上幼兒園是對了的。每次看到寶寶們在操場開心地玩耍,我也很開心。我很想告訴寶寶,這就是上幼兒園的意義。可每次我告訴她:媽媽愛你。話還沒說完,她就立即轉過笑臉一本正經地看著我說:媽媽那我不去幼兒園。

我的寶寶還不足三歲,這樣的應變能力讓我更不知所措。我究竟要怎麼說,她才能明白,媽媽是因為愛她才送她去幼兒園的呢?

我究竟要怎麼說,寶寶才能明白我是因為愛她才送她去幼兒園的呢?

我究竟要怎麼說,寶寶才能明白我是因為愛她才送她去幼兒園的呢?

我究竟要怎麼說,寶寶才能明白我是因為愛她才送她去幼兒園的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