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6 影響中國命運的一場攻防戰,促成蒙古汗國的瓦解,為宋朝續命20年

南宋、蒙古聯手滅金後不久,雙方便兵戎相見。1242年,宋理宗派名臣餘玠入蜀主政,以構築堅固的防守體系來鞏固上游,阻止蒙軍奪取四川后順江東下。餘玠入川后,在境內各處要地上築城結寨,並連接成網,使其互為聲援。其中,修建在合州東十里釣魚山(今重慶市合川區境內)的營寨最為堅固,也成為這一系列營寨防禦體系的核心。

影響中國命運的一場攻防戰,促成蒙古汗國的瓦解,為宋朝續命20年

釣魚城遺址

釣魚城控遏嘉陵江、渠江、涪江三江匯流處,南、北、西三面環水,地勢十分險要,城內有大量可耕作的良田和四季不斷的水源,並有便利、發達的水陸交通與蜀中各地來往,順江而上可收復川西失地,向下而行可捍衛重慶,地理位置極為重要。不僅如此,釣魚城居高臨下,依靠天險設寨,城中由高到低修築數道堅固的城牆,真可謂“固若金湯”。所以從城寨構建成功的那一天起,便成為蒙古心目中必須要拔除的“眼中釘”。

釣魚城前後構築、完善有十餘年時間,此時恰逢蒙古內訌不止之際,所以釣魚城從修建到竣工幾乎沒有受到任何干擾。就在城寨竣工後4年(1256年),蒙古再次大規模南侵,釣魚城也由此迎來檢驗其效能的時刻。

影響中國命運的一場攻防戰,促成蒙古汗國的瓦解,為宋朝續命20年

釣魚城之戰形勢圖

1257年,蒙古大汗蒙哥兵分四路侵宋,其中忽必烈圍攻鄂州,塔察兒、李璮進犯兩淮,兀良合臺自雲南經廣西進攻湖南,而蒙哥則主力進攻四川,準備奪取蜀地後順江東下,與其他三路大軍會師,直搗宋朝的行在(即臨時首都)臨安。次年秋,蒙哥兵分三路入川作戰,加上已在蜀地的蒙軍及陸續徵調而來的部隊,總人數超四萬。蒙軍起初連戰連捷,很快便打到釣魚城下,大戰一觸即發。

開慶元年(1259年)二月,蒙哥進駐石子山,指揮蒙軍進攻釣魚城,同時派軍掃蕩周邊的城寨,並阻斷重慶方面來援的宋軍。從二月到五月,蒙軍攻城不下百餘次,雖然殺傷宋兵甚多,卻依舊難以攻入城中,導致士氣大為低落。此時大將術速忽裡向蒙哥建議捨棄釣魚城,改而採取迂迴進軍路線,從夔州、萬東南下攻取重慶。

影響中國命運的一場攻防戰,促成蒙古汗國的瓦解,為宋朝續命20年

蒙軍久攻釣魚城不下,損失極為慘重

術速忽裡的建議雖然很好,但無奈蒙軍驕橫自負已久,越是難以攻克的城池越能勾起他們的進攻慾望,必須攻拔屠城後才能盡興。所以對於術速忽裡的建議,其他將領們都堅決反對,連蒙哥都認為術速忽裡怯懦畏戰,打算“一條路走到黑”。蒙哥的固執最終給自己和蒙古帶來厄運。六月,蒙軍前鋒主將汪德臣單騎臨城,勸說宋軍主將王堅獻城投降未果,又被宋兵發飛石擊傷,不久便死於軍中。

汪德臣之死令蒙哥扼腕悲痛,發瘋一般繼續強攻釣魚城,卻依然連連碰壁。蒙哥無計可施,便命令在城外築臺建樓,派人窺探城內的虛實以便決戰。七月二十一日,蒙哥親自登樓窺探情報,結果被宋兵發出的飛石擊傷,六天即死於軍中(一說死於痢疫)。蒙哥死後群龍無首,蒙古將領們遂停止攻城,並護送蒙哥汗靈柩北還。至此持續近半年時間的釣魚城之戰,以宋軍完勝而告終。

影響中國命運的一場攻防戰,促成蒙古汗國的瓦解,為宋朝續命20年

蒙哥非但沒有攻取釣魚城,反而被宋軍擊傷而死

關於蒙哥的死因,《元史》本著為尊者諱的態度,只是含糊其辭的稱之為患病而死(“是月,帝不豫。秋七月辛亥,留精兵三千守之,餘悉攻重慶。癸亥,帝崩於釣魚山。”見《元史·卷三·本紀第三》)。據波斯大史學家拉施特所著的《史集》稱,蒙哥是因為罹患痢疫而死,但《馬可波羅遊記》和明朝萬曆年間編修的《合州志》等書則堅稱蒙哥是被宋軍擊傷,隨後不治而死。

釣魚城之戰的影響遠遠超出勝負本身,由他引起的“骨諾牌效應”令世人震驚,不僅給南宋以較長時間的戰略喘息期,“續命”二十餘載,更具有深遠影響的,則是間接導致蒙古汗國的分裂,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影響中國命運的一場攻防戰,促成蒙古汗國的瓦解,為宋朝續命20年

蒙哥死後沒多久,蒙古汗國瓦解

原來,在蒙哥在位時期,主張以漢人為師的改革派與堅持傳統模式的保守派早已勢若水火,而等到他一死,雙方便分別聚集在忽必烈、阿里不哥周圍,展開了殊死搏鬥,最終通過昔木土腦兒一戰,忽必烈獲得完勝。但由於大部分蒙古王公都支持阿里不哥,所以等到他失敗投降後,先前依附於他的欽察、察合臺、窩闊臺三大汗國宣佈獨立,而伊爾汗國儘管名義上擁戴忽必烈,但實際上也走上獨立發展的道路。

隨著四大汗國脫離忽必烈的掌控,昔日統一的蒙古汗國走向瓦解,忽必烈及其子孫儘管保留著大汗的稱號,但實際上已變為中國的皇帝,蒙古由此演化為元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