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6 練拳就是練功,八極拳六合之我見

八極拳譜中有:“合手者,六合也。”那麼八極拳的六合是什麼呢?八極拳的六合是外三合——頭與足合,肩與胯合,胸與肋合;內三合一一心與腎合,意與氣合,氣與力合之總稱。那麼六合怎麼講,它在拳中起什麼作用呢?下面簡述一下這個問題。“頭與足合”,頭為勁之綱領,全身之總領,諸陽之會,提一身之氣血,頭宜向上提起,中正得位,丹田真氣方能上貫於頭頂,使精神煥發,真氣通暢。足是勁之起始,勁之歸宿,足是百體之根,承載全身之重,宜鎮靜厚載。勁之出入,一鬆一放,一收一緊,都是從湧泉穴而來,此為功夫之根基。頭與足合實是勁的引領與收放之合。

練拳就是練功,八極拳六合之我見

“肩與胯合”,肩背宜松活,襠胯宜提緊,肩背松活方能貼背轉鬥,松肩出勁。襠胯提緊方能襠深而藏,胯堅而穩。肩背為上肢之根節,襠胯為下肢之根節,兩者相合,上借頭之引領,下借足腰胯之威勢,才能形成一個完整的發力系統,使勁力發至最大。

“胸與肋合”胸內有肺,肺是吸收能量,吐故納新的重要器官之一。胸者空也,空則不能力,須以氣主之,但身體有的發力須用提胸助之。肋者協也,如魚有腮,一開一合,一升一降,也就是體內橫隔膜上下運動,協助呼吸,促進氣血的流通。人身上下相合,則氣血通而真勁出。胸肋相合,胸肋之氣上交於頭頂,下交於足膝,中交於丹田,兩腎,入胸入背,有中間承接之妙。

練拳就是練功,八極拳六合之我見

“心與腎合“實則為心氣與腎氣相合,相交之地便是丹田。古代有五行陰陽之說,就人體而言,心屬火,屬陽,腎屬水,屬陰。火之為性,易升難降,水之為性,宜降難升。心動則火上衝,情動則水下降,此是必然之理。然而火必濟之以水,才不至陽亢而生病,水必濟之以火,始不至陰盛而生災。故陰陽平衡,水火交融,也是儒家守身,道家內丹之所求。今就八極拳而言,講究內外雙修,以勁為本,講勁就必講養氣,養氣必調水火,必講心與腎合。八極拳藉助拳中之規矩,手足身體的動作,順中用逆使心氣下交於腎,腎氣上交於心。從而使陰陽平衡,水火交融。使真氣得以滋養,生髮。自無而有,自微而著,自虛而實,漸漸積蓄于丹田。這也是八極拳內功修煉的一部分,也就是“練拳就是練功”的真實含義。

“意與氣合“是八極拳六練中的第二層功夫。也是八極拳六合中的一個重要方面。當心與腎合所產生的真氣充足時,丹田氣滿則需要導引打通各處經絡及關竅,這個導引者便是“意”。任何人體的動作都在“意”的引導支配下,包括氣與力、大小、方向和速度。開始的時候,氣在意的引導下進行,時間久了,意氣合一,習慣成自然,就能做到意到氣到,氣到力到。

練拳就是練功,八極拳六合之我見

“氣與力合"是為勁。勁生於氣,就像木生於水,木必待水潤而得生,勁必得氣養而後出。欲養氣必須要伸筋拔力以通關竅,而後真氣自行。練拳時真氣運行可以養勁,勁又可以濟氣。所以用之初,氣勁有交互相濟之功,久而久之,氣勁有渾然如一之德。

從以上可以看出,拳中的六合包含了八極拳一些重要的觀念及練功方法。做到了拳中的六合,就做到了內外雙修,練拳就是練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