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6 练拳就是练功,八极拳六合之我见

八极拳谱中有:“合手者,六合也。”那么八极拳的六合是什么呢?八极拳的六合是外三合——头与足合,肩与胯合,胸与肋合;内三合一一心与肾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之总称。那么六合怎么讲,它在拳中起什么作用呢?下面简述一下这个问题。“头与足合”,头为劲之纲领,全身之总领,诸阳之会,提一身之气血,头宜向上提起,中正得位,丹田真气方能上贯于头顶,使精神焕发,真气通畅。足是劲之起始,劲之归宿,足是百体之根,承载全身之重,宜镇静厚载。劲之出入,一松一放,一收一紧,都是从涌泉穴而来,此为功夫之根基。头与足合实是劲的引领与收放之合。

练拳就是练功,八极拳六合之我见

“肩与胯合”,肩背宜松活,裆胯宜提紧,肩背松活方能贴背转斗,松肩出劲。裆胯提紧方能裆深而藏,胯坚而稳。肩背为上肢之根节,裆胯为下肢之根节,两者相合,上借头之引领,下借足腰胯之威势,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发力系统,使劲力发至最大。

“胸与肋合”胸内有肺,肺是吸收能量,吐故纳新的重要器官之一。胸者空也,空则不能力,须以气主之,但身体有的发力须用提胸助之。肋者协也,如鱼有腮,一开一合,一升一降,也就是体内横隔膜上下运动,协助呼吸,促进气血的流通。人身上下相合,则气血通而真劲出。胸肋相合,胸肋之气上交于头顶,下交于足膝,中交于丹田,两肾,入胸入背,有中间承接之妙。

练拳就是练功,八极拳六合之我见

“心与肾合“实则为心气与肾气相合,相交之地便是丹田。古代有五行阴阳之说,就人体而言,心属火,属阳,肾属水,属阴。火之为性,易升难降,水之为性,宜降难升。心动则火上冲,情动则水下降,此是必然之理。然而火必济之以水,才不至阳亢而生病,水必济之以火,始不至阴盛而生灾。故阴阳平衡,水火交融,也是儒家守身,道家内丹之所求。今就八极拳而言,讲究内外双修,以劲为本,讲劲就必讲养气,养气必调水火,必讲心与肾合。八极拳借助拳中之规矩,手足身体的动作,顺中用逆使心气下交于肾,肾气上交于心。从而使阴阳平衡,水火交融。使真气得以滋养,生发。自无而有,自微而著,自虚而实,渐渐积蓄于丹田。这也是八极拳内功修炼的一部分,也就是“练拳就是练功”的真实含义。

“意与气合“是八极拳六练中的第二层功夫。也是八极拳六合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当心与肾合所产生的真气充足时,丹田气满则需要导引打通各处经络及关窍,这个导引者便是“意”。任何人体的动作都在“意”的引导支配下,包括气与力、大小、方向和速度。开始的时候,气在意的引导下进行,时间久了,意气合一,习惯成自然,就能做到意到气到,气到力到。

练拳就是练功,八极拳六合之我见

“气与力合"是为劲。劲生于气,就像木生于水,木必待水润而得生,劲必得气养而后出。欲养气必须要伸筋拔力以通关窍,而后真气自行。练拳时真气运行可以养劲,劲又可以济气。所以用之初,气劲有交互相济之功,久而久之,气劲有浑然如一之德。

从以上可以看出,拳中的六合包含了八极拳一些重要的观念及练功方法。做到了拳中的六合,就做到了内外双修,练拳就是练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