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飛豹戰機誕生至今已達高齡,現在還有存在的必要嗎?

素罄清


其實在今天的海空軍編制裡,中國已經擁有了很多具有對海能力的作戰飛機,其中有些還是優秀的多用途戰鬥機,比如進口的蘇-30MKK和自研的J-11B,J-10B和J16,從飛豹出現的目的來說,飛豹已經擁有了許多領先自己一代的接班人,但是JH-7依然有存在的必要。

由於當時主力的轟五轟六沒有超音速能力,而防空導彈的出現使得這些老舊的轟炸機難以保證生存,可以超音速飛行的強五又只有1500KM的航程,無論是打擊敵軍的陸地還是海面目標都面臨諸多限制,這時蘇聯的SU-24和美國的F-111都通過低空超音速突防的方法顯示出強大的支援和生存能力,因此海空軍都迫切希望擁有一款兼具空戰和對地能力而且能夠超音速,航程較遠的雙重任務機來為自己的友軍提供強有力的空中支援。

中國空軍蘇30

JH-7“飛豹”和各種配套導彈的出現,使海空軍的對地對海能力都得到了極大的提升,可以說是中國空中力量現代化的重要一步,即使在擁有蘇34和蘇30的當下,俄軍的蘇24和蘇25依然沒有退役,並且在中東地區展示出了寶刀未老的作戰能力,同年代出現的歐洲狂風戰鬥機也依然活躍在戰爭前線,可見JH-7這樣的飛機並沒有被時代完全淘汰,依然能夠發揮一定的作用。

飛豹戰機,數量上很可觀

嚴格來說當今中國具有先進對地對海支援能力的作戰飛機只有J-10,J16和蘇30,J-10的載荷較低,航程偏短,雖然在完善的電子設備支持下擁有不俗的多用途能力,但始終不能完全取代飛豹,而J16和蘇30數量不足,也難以很好的發揮作用,飛豹的存在對於中國來說仍是必要的。在軍備競賽激烈的當下,人們很容易對與先進戰機存在代差的戰機產生質疑,縱然飛豹難以比擬F-16和颱風陣風這樣優秀的多用途戰機,但其實從中國的戰略角度來考量,飛豹是不可替代而且仍能發揮作用的戰機,假設阿根廷擁有飛豹,則馬島已經收入囊中。飛豹落後是事實,但在存在必要這種關係到戰機生死存亡的大問題上,飛豹還是有資格繼續存在的。


雙馬尾班長


不是有沒有存在必要的問題,而是絕大多數的殲轟7A都是2004年之後服役的,沒到壽命怎麼退?殲轟7目前有200多架,這個換裝壓力可不是一般大。


從技術上來說殲轟7是上個世紀80年代立項的,有相當多的技術指標參考的甚至是F-4E,比如多普勒脈衝雷達,“斯貝”渦扇發動機;放到今天已經完全落伍。殲轟7的低速機動性很差,不利於空中纏鬥,遇上正牌三代戰鬥機還是招架不住的。可以說殲轟7唯一的亮點就是載彈量大。

但最近服役的殲-16則可以執行殲轟-7的一切任務,還能做的的更出色。殲16不僅機動性遠勝殲轟7,載彈量航程上也比殲轟7更強。所以近幾年空軍大批採購殲-16,至今已有近百架入役。殲10C也買了不少,殲轟7A卻沒有新增一架,新開發的殲轟7B也未獲訂單。


殲轟7B採用了大量複合材料減重,航電雷達全面升級,但氣動性能沒有大的變化。603所在飛機氣動設計的積累和601,606所還是有差距的


殲-16空戰和對地都是一把好手

但是,你也不能因為它落後了就強制退役啊,美帝也沒到這麼敗家的程度吧?殲轟7現役數量超過200架,大多數還是2004年之後服役的,結構壽命遠遠未消耗完。這200架要用殲-16全部換裝的話,按6000萬美元一架是多少錢?200架的後勤體系推到重來又是多少財力人力?所以殲轟7壽命未到,該大修大修,該維保維保,怎麼著也得消耗差不多再琢磨換吧。你看空中自衛隊最早那一批F-15J都30多年機齡了,不也還服役呢麼……




所以能用還是湊合用吧,君不見空軍哭窮用的都是殲7麼……

玩笑歸玩笑,200架殲轟7到了戰場上,投射能力還是比較恐怖的。將來可以考慮在作戰序列中擔任第二梯隊,在殲20,殲11B,殲16,殲10撕破敵方防空網後,再由殲轟7深入敵方縱深進行打擊,依靠體系發揮自身長處,做到物盡其用。


宣仔


高齡?飛豹的最新量產型殲轟-7A2005年才服役,到現在不過13年。而且殲轟-7A剛停產沒多久,最後生產的機齡才短短几年而已,這就叫高齡了?當天上下金子呢,新機說不要就不要了。

說飛豹之前我要先說點別的。不可否認,中國這些年來軍事發展確實比較迅速,但是這不代表我們已經可以“為所謂為”。網上最新浮躁情緒越來越多,總有人在出了新裝備之後全面否定以前的裝備,甚至揚言把舊的應該馬上全部淘汰。比如:我們的002快服役了,明天就有人要開始想著處理掉“遼寧”艦;今天殲16服役了,有人就開始說飛豹已經是“老傢伙”該退役;明天052D又下水一艘,馬上就有人說留著052和053都是浪費錢。現在網上這種浮躁的言論越來越多,都是一些極端且不切實際的想法。任何裝備和技術的發展都是需要時間和金錢的,不要總想著“喜新厭舊”和“目中無人”,中國還沒到滿地撿金子說不要馬上就可以扔了的地步。

你可能覺得殲轟-7是一款“老爺機”,其實他一點都不落後。殲轟-7從字面上就能看出來,他並不是一款戰鬥機,而是戰鬥轟炸機。他跟F-111、英國“狂風”和俄羅斯蘇-24屬於同一類飛機,空戰能力其實是很弱的,重點突出的戰術轟炸和中短程對地攻擊任務。特別是改進的殲轟-7A,內部基本大換血,從機體材料到航電到飛控可以說能換的都換了,可以說是二代機的機體三代機的電子水平。武器的掛載也是呈現多樣化,除了常規炸彈外還可以攜帶精確制導炸彈、巡航導彈、反艦導彈等等多種武器,在加掛低空導航吊艙和光電瞄準吊艙後可以實現全天候精確打擊能力。最大載彈量從以前的6噸增長至9噸,達到了蘇-30的載彈水平。所以你說飛豹弱嗎?只要我們靠殲10/11/20他們拿下制空權之後飛豹就可以"為所欲為,可以各種姿態的虐對方海上和地面力量。敘利亞戰場上俄羅斯還在使用更老舊的蘇-24

而且即便殲轟-7A空戰能力比較弱,但是別忘了我們周邊的有些國家那些機型比飛豹還要渣。比如東南亞某些國家裝備的米格-21、蘇-24、蘇-22等等,這些戰機不僅生產時間早,而且中間都沒有經過什麼升級,真是“原汁原味”的二代機。現代化的殲轟-7A攜帶空空導彈在預警機的支持下對付他們綽綽有餘,連殲10這些都不用上。所以殲轟-7A無用武之地嗎?

還沒說完,殲轟-7A可不止用於對地作戰,還有電子戰型的“咆哮豹”,可以掛載電子戰吊艙和YJ-91反輻射導彈。從功能上講類似於美國的EA-18“咆哮者”電子戰飛機。

彆著急,殲轟-7飛豹有著逆天的航程,要知道當年飛豹可是唯一一種不加油就可以往返南海的戰機,這個意義對當時來說有多重大。殲轟-7自身最大航程就達到3600公里,攜帶4枚YJ-82反艦導彈和2枚PL-5空對空導彈再加掛副油箱可以達到近1000公里的作戰半徑,應對第一島鏈內的攻擊任務綽綽有餘。下圖為攜帶反艦導彈巡航南海的飛豹

具備先進航電、可掛載精確制導武器、可掛載電子戰吊艙、大航程的一款優秀戰鬥轟炸機就這麼被你們踢出去了?竟然用“有存在的必要嗎”來形容他?在俄羅斯舉辦的“航空飛鏢”競賽中殲轟-7A曾經擊敗過蘇-34戰鬥轟炸機。而且殲轟-7A是2000年初才開始量產的,整體機齡才不過15年左右。而且前段時間才開始停產,最後生產的這些殲轟-7A機齡才不過2-3年而已。要知道戰機的壽命只要維護得當可以達到20-25年,殲轟-7A根本還沒達到壽命,難道就這麼不要了???可能有人把我們想的太土豪了,幾百架加起來幾十億美元說不要就不要了。

這個問題我猜肯定是因為殲16的服役所以瞧不上飛豹了。關於殲轟-7保留的問題,就算拋開上面我們提到的性能因素,最直白的就是時間和錢。我們性能更優異的殲-16已經開始大規模服役,但是要替換數量達到250架的殲轟-7是需要大把的時間和錢的。我們就以殲-16每年35架的速度生產,那麼替換完這些殲轟-7需要7年的時間。我們一下把殲轟-7A都退役掉,那麼這7年咋辦呢?編制空著嗎?飛行員也不用訓練了?戰備值班也不要了?還有錢,一架帶有源相控雷達的殲-16重型機價格不會低於5000萬美元,一次性全替換下來需要100多億美元,相當於我們一年國防預算的10%。這個數字太可怕了,要知道我們的國防支出要照顧到方方面面,特別是航空母艦核潛艇這些“吞金巨獸”,還要發補貼、伙食、裝備保養等等,不可能在一個裝備上投入10%的預算。所以即便飛豹沒有殲16那麼優秀,那麼也不可能一次性全替換掉。


雛菊西瓜Peterpan


2018年是飛豹戰機首飛30週年,儘管從技術上看這架戰鬥機有些落伍了,但不要小瞧這款30歲高齡的戰機。飛豹戰機的存在意義在於足夠成熟,性能適中,能夠使用全系列國產彈藥。

飛豹戰機以及系列改進改型,為我國空海軍實現從防禦型向攻防兼備型的發展轉型,形成多維度、體系化的作戰格局和戰略威懾,打下了堅實基礎,立下了赫赫功勳。對於如今的中國軍隊來說,現在殲轟-7“飛豹”戰鬥轟炸機還有存在意義嗎?要想知道這個答案,就應該從“飛豹”戰機的現實替代者以及“飛豹”戰機的剩餘使用價值來進行分析。

首先,如今“飛豹”戰機的最合適替代者當然是目前開始大規模裝備殲-16三代半戰機了,作為一款先進的重型戰鬥機,殲-16增強了對地對海攻擊能力。無論是從綜合飛行性能還是從多用途方面來說,殲-16戰機絕對屬於“飛豹”戰機最合適的替代者。

不過,目前殲-16戰機的量產工作才剛剛展開,服役數量比較有限,造價也比較高昂,而目前中國裝備了300多架“飛豹”戰機,殲-16戰機如果想要完全替代“飛豹”戰機,那麼還需要較長時間才能完成。所以,“飛豹”戰機在繼任者尚為到位的情況下,未來仍然需要堅持一段較長的時間。

另外,“飛豹”戰機的剩餘使用價值還是比較大的。特別是升級後的殲轟-7A,對地對海打擊能力都有明顯提升。近年來,殲轟-7A戰機的使用領域也正在拓展,例如從空軍發佈的消息來看,飛豹戰機開始經常性的掛載全新的大型電子干擾吊艙,由於飛豹戰機掛載能力較強,可以同時掛載兩個電子吊艙,基本能夠做到全頻干擾,能夠有效壓制對方,保證自方戰機的安全。在電子戰版本的殲-16以及殲-15服役之前,飛豹戰機將承擔起這一重任。即使這電子戰版本的殲-16和殲-15服役了,飛豹戰機也能夠起到有效補充的作用。

未來即使飛豹戰機的本職工作被殲-16戰機等先進戰機承擔了。由於飛豹戰機本身就具備較強的多用途能力,所以它可以充當“萬金油”的角色,填補其它領域的空缺,簡而言之,未來飛豹戰機仍然有不少可供其發揮的領域。而且論退役還真的輪不到飛豹戰機首先退役,中國空軍目前仍然裝備著一批殲-7戰鬥機,這就說明中國目前先進戰機的數量仍然是不足的,所以斷然不會把仍然有較大使用價值的飛豹戰機退役的。


科羅廖夫


飛豹,是國內軍工研發的超聲速戰鬥轟炸機,主要進行戰役縱深攻擊,以及打擊海上和地面目標攻擊,屬於第三代戰鬥機。

作為戰鬥轟炸機,飛豹包括改型機機長21米,機高6.22米,空重14.5噸,最大起飛重量35噸,實用升限15.2千米,有10個外掛架,最大載彈量8-10噸,作戰半徑1650公里,最大航程3650千米。

從這個指標性能來分析,飛豹特別是飛豹A型戰鬥轟炸機,目前依然堪用,能攜帶霹靂系列空空導彈和鷹擊系列空艦導彈,以及各類精確制導彈藥實施對地對艦攻擊,並具備一定的空中自衛能力。

飛豹及改型,具備晝夜全天候投放精確制導武器,防區外攻擊和反輻射攻擊等強大功能,是空軍和海軍航空兵,在戰時依然堪用的強有力武器。

當初,飛豹是為對付敵方水面作戰艦艇,配合海軍作戰而研發的,其改型飛豹A出來後,空軍很滿意也採購了,主要負責對地精確打擊。

海航飛豹則打擊水面艦艇為主,常態下即可掛載4枚鷹擊83K空艦導彈,外加4枚空空導彈,載彈量相當驚人,戰鬥力也相大強大,目前看除了最新型的殲16外,飛豹A依然是強大的對地、對海精確打擊的有力空中平臺。

飛豹戰鬥轟炸機,還是可以用的,戰時依然具備強大的對地和對艦打擊能力,當然,隨著殲16這款性價比更高的戰鬥轟炸機的服役,飛豹基本型就顯得式微了,退出現役是遲早的事,但飛豹的改型還將服役相當長時間。

總之,隨著殲16戰鬥轟炸機的服役,飛豹基本型將逐漸退出現役,但飛豹A型戰鬥轟炸機,依然可以堪用,還沒那麼快退出現役,仍然是空軍和海軍航空兵對地特別是對艦打擊的主力戰機。

關注作文作者,悟空問答包括頭條號推文,都是作者的原創作品,選擇“國平軍史”不會有錯,每天與您快樂分享軍史知識,對本文有不同意見,歡迎發表您的高論。

本文由“國平軍史”發佈,2018年3月13日於杭州。


國平軍史


就像題主問的這個題目本身並不是很好,也存在比較長的時間了,但是還是有存在的價值一樣——JH-7“飛豹”戰機也有自己存在的價值,而且還比較大。

首先,在談及飛豹有沒有存在的必要之前,首先要知道的是,我國空海軍還有近500架的2代機在服役(包括殲7系列和殲8系列),而且將繼續服役到2035年左右。所以,說飛豹有沒有必要,還早著呢。

其次,飛豹戰機目前也不高齡。除了前面2個團近50架老式的JH-7飛豹戰機(全部在海航)是90年代生產的外,其他200多架JH-7A,全部是2003年後服役的,跟殲10戰機是同齡的;比殲11、蘇30MKK還要新一些。而那幾十架老式的JH-7,也有部分升級成了電子戰型號,也就是所謂的“咆哮豹”。

老式飛豹升級成的咆哮豹

再次,不要老是以一種空戰的心態來判定一款戰機的好壞。實際上,進攻才是最好的防禦,而JH-7A飛豹戰機,則是我國空海軍的進攻主力之一。我們固然有蘇30MKK、蘇30MK2、殲16等多用途戰機,但是,我們要知道的是,我們可能的對手是十分的強大的。一旦戰起,我們全力以赴,能夠獲取一部分制空權已屬不易。這時,蘇30MKK、殲16等,恐怕都要參與到制空權的爭奪當中。而實際上,蘇30MKK在服役後的很長一段時間內,主要任務就是制空作戰。即使是現在的殲16,平時能夠看到的,也大部分是制空任務。如果它們都去用於制空作戰了,那麼誰來負責對地攻擊呢?當然就是轟6和殲轟-7A豹爺了。

也許有人會說,殲轟-7A格鬥能力不怎麼好,在對地打擊時還需要護航——實際上,無論是蘇30MKK,還是殲16,在進行對地重掛載後,機動性都將嚴重下降,都是需要護航的。比如前幾年國內空軍搞的一次對抗,6架蘇30MKK突防6架殲10A的攔截,結果蘇30MKK被擊落了5架,最後一架得以突防成功;而殲10A的損失是——0!

而在存在護航的情況下,殲轟-7A就能把自己的威力充分發揮出來。我們常在敘利亞戰場上,看到以色列的F-16I戰機,在面對敘利亞的老式防空導彈時,如入無人之境,大殺四方的情形(年初倒是被擊毀了一架)。但是,在國內的對抗中,殲轟-7A即使是面對的S-300這樣的更先進的防空導彈系統,依然是充滿威力,可以獵殺的!在這方面,殲轟-7A配合更豐富、威力更大的國產武器,可比以前的蘇30MKK更好使一些——這幾年,蘇30MKK進行了一些國產化的改進,可以搭載國產的空空導彈和對地導彈了。

蘇30MK2掛載國產PL-12空空導彈

蘇30MKK/2掛載國產KD-88對地導彈

以前我們大力裝備殲轟7A,是因為其對地攻擊能力不錯,而且價格比較便宜——比蘇30KK便宜很多,更是比殲16便宜太多了。一架殲16,基本可以買3架殲轟-7A了吧。現在都已經停止生產了,我們也就不談價格了。只是,如果要想取代它,時間還早。

也許有人覺得殲16很好——還是去取代那些2代機吧;此外,殲16再好也好不過殲20。即使是美國空軍,其雙重用途的F-15E戰機,也只生產了200多架而已。因此,殲16的產量不是可以無限增大的——如果有錢,還是多生產殲20吧;而且,後面殲20也會出現雙重用途的型號。


晨曦談兵


沒必要,飛豹具有較大隱患,在殲-16量產情況下,完全沒必要

誠然,飛豹在我軍裝備發展史有極其獨特的地位。第一款完全擺脫蘇式戰機設計影響,自己完全獨立研發的戰機,海軍第一款真正意義上的對海攻擊武器,使用的渦扇-9秦嶺發動機也是第一款成功投產先進渦扇發動機。但是各方面性能都已經與殲-16存在代差。

飛豹是1973年開始研製,幾經波折,最終1988年首飛。1995年開始推出大幅度改進後的殲轟-7A,又稱新飛豹。該機機長21米,翼展12.8米,空重14.5噸,最大起飛重量27.5噸,最大載彈量5噸,配備兩臺最大加力推力9.45噸的渦扇-9秦嶺發動機,最大作戰半徑1600公里。

一方面飛豹自身技術水平不足。撐死相當於二代半、準三代技術水平。本身基礎水平較差,繼續改進潛力不大。跟蘇-30相比,各項性能都不如對方,之前保持存在最大意義在於可以使用國產武器和國產裝備,但是現在殲-16投產情況下完全沒有翻身可能性。

石榴姐基於蘇-30MKK而來,本身蘇-30MKK就有12噸載彈量和38噸的最大起飛重量。航電系統使用我國第四代戰鬥機水平的航電水平,使用14噸推力水平國產渦扇-10B發動機,作戰半徑超過1500公里,最大航程超過4600公里,各項性能遠超飛豹太多了。

如果高端走不了,想走低端“運泥巴”的攻擊機。抱歉,飛豹本身設計存在較大缺陷,存在相當大的安全隱患。飛豹從試飛到裝備,摔的太慘了。新老飛豹總共也就兩百多的裝備規模,總共摔了13架,犧牲了18名飛行員。這戰績都快堪比三哥了!而且飛行表演時摔,中俄聯合軍演時也摔,摔向國際舞臺了。

飛豹的低空性能一直飽受詬病,本身作為海軍攻擊機,海上低空飛行時氣流影響較小,海軍只要能夠四平八穩的發射空艦導彈就行了,即使這樣海航某師某團就承包了6次機毀人亡事故。空軍拿過來想替代強五五爺鑽山溝,打火箭彈,結果更是摔的稀里嘩啦。連低空飛行都無法保障安全,怎麼拿來作為炸彈卡車?

世界上兩大“運泥巴”霸主,A-10和蘇-25生存能力都極強,A-10帶著300多彈孔返回,蘇-25硬吃防空導彈,尾部被炸爛照樣回來。而飛豹……更加不可思議的是,飛豹摔就摔了,致死率還非常高!每次摔機必有飛行員犧牲,逃生系統有效性讓人存疑!飛豹設計或者飛控必定有重大問題和缺陷!所以別再折騰了,還是去好好研發新戰機吧。


五嶽掩赤城


當然有存在的必要,前不久解放軍空軍也組織了一次大型活動,那就是中國空軍成立70週年的開放日活動。在此次活動中,中國空軍展示了目前所列裝的各種戰機、無人機。在開放日活動中,一部分軍迷注意到。

在地面展出的,擁有強大對地攻擊能力一類的戰機,並非中國空軍目前較為先進的殲-16戰機。而是一名“老將”,那就是殲轟7A“飛豹”殲擊轟炸機。殲-16不參加地面展出的活動是因為殲-16作為空中飛行表演機,在飛行表演結束後,需要進行例行維護和檢查。因此它的部分任務由殲轟-7A這名“老將”代替。

很多人都知道殲轟-7A“飛豹”戰機,卻很少有人瞭解它所走過的歷程。本文就來詳細講一講有關殲轟-7A的那些事。殲轟-7戰機的研發目的是為了滿足中國海軍航空兵部隊日益強烈的需求。在上個世紀70年代,中國與越南在中國南海爆發了一系列的衝突。在這些衝突中,雖然中國海軍取得了一系列的勝利,但仍然無法過遠的追擊越南海軍。這其中有一部分原因就是中國海軍航空兵當時所使用的戰機,要麼航程過短、要麼載彈量不夠。

而如果過遠追擊越南海軍艦艇的話,很可能會遭到越南空軍的攻擊。因此,中國海軍便向上級提出,要求研發一款,載彈量大、滯空時間長且具有一定製空能力的現代化戰機。因此開發出了殲轟-7系列戰機。殲轟7“飛豹”戰機最開始在1992年就開始小批量交付給海軍使用,隨後便一邊使用、一邊升級修改,最終在1998年正式定型。於當年的珠海航展上亮相,在當年亮相時,引得國內外媒體高度關注。一致認為殲轟-7戰機是當時中國海軍航空兵部隊所擁有的最強力的機型。

事實也是如此,殲轟-7戰機一經服役,便由海軍航空兵的飛行員們駕駛,在我國的領海內開展例行的巡航飛行任務。其轉場航程高達3600公里,最大作戰半徑則為1600公里。相較於之前使用的殲-6、殲-7戰機,其航程遠、滯空時間長的優勢十分明顯。而本次航展展殲轟-7A型戰機,則是以最初的殲轟7戰機為基礎的升級版。主要在雷達和航電系統方面上進行了升級。

殲轟-7A型將雷達替換成了JL10A型多普勒雷達。並且在航電系統上,殲轟-7將原先傳統的儀表盤,替換成了彩色的顯示器,可以讓飛行員更加清楚、便捷的瞭解戰機執行任務時的各項數據。新的雷達可以讓殲轟-7A型戰機,能夠更有效、更遠地偵測到遠距離的海、空目標,對其實施打擊。不僅具備了更加先進的雷達,同時經過改進的殲轟-7A型,還可以搭載電子戰吊艙,實施干擾或者反干擾。

至於武器配備方面,就拿此次開放日的殲轟-7A型戰機的配備舉例吧。此次航展展出的殲轟-7A型,在機翼下方主要搭載的是一些訓練彈,不過我們也可以從中看出一些端倪。首先搭載的是殲轟-7A型主要的空中對抗導彈,PL-5C型近距離格鬥彈(開放日中為訓練彈)。在對地攻擊方面,搭載了雷霆二型精確制導炸彈,以及KD-88A型導彈。但殲轟-7A可以搭載一些反艦導彈,供打擊海上目標使用。

目前來看,殲轟-7A型將仍會在中國空軍和海軍航空兵部隊中服役一段時間。雖然有了殲-16這種性能更好的多用途戰機,但是殲轟7系列的性價比更好。因此“老將”不老,尚可一戰!


雷姐的機械空間


殲轟-7"飛豹",是經典的殲擊轟炸機。服役20多年以來,的確平臺上有點老舊了,潛力不大了。但是還得繼續值班,繼續服役。新飛機產量有限,生產速度不夠!老"飛豹",可不能說退就退!




殲轟-7型"飛豹"殲擊轟炸機,各型號服役於空軍和海軍,機群規模很大,擔負任務也很繁重!在空軍,執行戰役打擊、戰場遮斷、近距離支援、反輻射壓制等任務,在海軍,執行反艦打擊、港口封鎖、反輻射壓制等任務。有時候,"飛豹"還客串一下空中巡邏等任務。在作戰距離上,覆蓋海峽!半島!如經過空中加油,也覆蓋群島!打擊對象上,可攜帶使用空地導彈、空艦導彈、反輻射導彈、反跑道炸彈、重型制導航彈等,打擊敵方指揮所、機場、水面艦艇、車隊、屯兵地、洞庫、雷達站、防空導彈陣地、火車編組站、公路交叉點等等目標……可以說,周邊熱點、所有目標,都一應俱全。



"飛豹"殲擊轟炸機,只是平臺老點,既然任務能力如此多樣,自然不能隨便退役不要。對任何大國空中力量而言,數量規模都很重要,比較起來,我們更不能隨意縮減規模。例如,看看美國海軍家底。軍事作家陳曦查閱軍力平衡年鑑,發現美國海軍除去隱形機F-35,依然有大量F/A-18系列——

(1)10架F/A-18A/A+、9架F/A-18B、90架F/A-18C、30架F/A-18D,合計139架"大黃蜂"。

(2)290架F/A-18E,以及271架F/A-18F,合計多達561架"超級大黃蜂"。

(3)另外還有131架EA-18G"咆哮者"電子戰機。

所以,美國海軍目前,僅傳統劃代的3代戰機,數量之多就有831架!相比來說,我們海軍,乃至空軍,堪用飛機還得更多才行!

"飛豹"殲擊轟炸機,機體夠大,彈藥載荷大,內部容積大,能夠適應加裝航電設備、電子戰設備、火控系統、新型彈藥的需要!要知道,我軍是要準備面對"強敵"作戰的!強敵是誰,你懂的!海軍僅靠殲-16、殲-11B,生產速度還不夠快,重型戰機數量不足,規模根本不夠。空軍機型確實是很多,但是任務也更多,負責方向也多,需求還是超過機隊規模!而且,現在還有一些二代機在服役,亟待更新!所以,"飛豹"殲擊轟炸機,還得頂上一些年。





軍事作家陳曦


飛豹還能再戰五年

殲轟-7“飛豹”是我國80年代開始自行設計生產的一款中型戰鬥轟炸機,94年開始服役至今已有25年,在我國海航、空軍部隊中已有近270架,可謂是我國作戰飛機中一顆耀眼的明星。但“高齡”的飛豹真該退休了嗎?

單純來說,戰鬥機的飛行年限至少有30年,例如從76年開始服役的美國的F-15鷹式戰鬥機,使用年限大概為30年,至今仍有很多在服役。飛豹才服役25年,17年才停產;即使是裝備海航的首批殲轟-7也至少還能服役5年,後來改進型的殲轟-7A/B少說也還能服役20幾年。

雖然我國航空方面裝備了一定量的殲-10系列、殲-11系列、殲-16、殲-20以及引進俄羅斯的蘇系戰鬥機,但是兩百多架的飛豹不可能說一下子就全部退役完,沒有那個國家能夠豪到這種地步,需要一定的時間來逐步換裝。對於我國來說,將飛豹換裝至少需要十年到二十年的時間。

我國一些邊界、沿海的空軍和海航部隊確實裝備了一定量的三代機、四代機,但是我國還有很多空軍部隊裝備有殲-7。如果說飛豹達到了“高齡”,那麼這些殲-7得是“白首”。逐步將殲轟-7移防到內陸的空軍部隊中,繼而將殲-7退役,當然有存在的必要。

飛豹是一款優秀的戰鬥轟炸機,具備全天候、複雜氣象條件下精確對地攻擊能力,1650千米的作戰半徑,可以攻擊敵方戰略目標:交通樞紐、前沿基地、灘頭陣地等,支援陸地和海上作戰,遠程攔截攻擊敵方大中型水面艦艇。

最近飛豹改進型殲轟-7AⅡ還參加“國際軍事-2019”“航空飛鏢”項目,使用全新的綜合航空電子系統,具備防空壓制、精確打擊。飛豹還能改進,現在說飛豹沒有存在的意義還為時尚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