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9 寫給即將不當醫生而下海的博士師弟

今天我得知消息,我的又一個學弟辭職去一家大型的外資企業。算下來,這已是我第6個博士學弟不當醫生,轉行下海。還有一個是博士期間輟學的。

目前,如果把碩士和博士都算的話,現在,我在外企公司裡的學弟學妹們至少有10人了。當然,有幾位和我關係都不錯,我也儘可能的幫助他們。但也有失聯的,蹤影皆無。

當時,在畢業時,這位學弟曾徵求過我的意見,問我去這家醫院會怎樣。這家醫院是南京一所非常有名的醫院,一般還很難進去,可能是因為女朋友的原因吧,他回去了。

其實,北京在該專業領域內全國最牛的醫院也打算留他。可想,這也是一位非常優秀的年輕人。

當時,我就告訴他,無論在哪所醫院,醫生都是很艱辛的行業。需要摸爬滾打,熬夠了年資,積攢多年的經驗,否則,無論你發了多少篇SCI,也被人踩在腳下。

除非你的領導是注重學術的人,會讓你幹少一點臨床,幹多一點科研。但是,那你的臨床水平就不太會提高很快。

因此,你要堅持的住,10年後,臨床水平再到達一定的水平後,你才能臨床和科研兩手都能硬。

但當時,我看他的領導,既非科研很硬,也非臨床很好,也沒有大局觀,充其量是一個導管技術型人才。我並不看好那個平臺。

後來見過他幾面,有些小抱怨,但似乎還行。

今天告訴我他下海了,讓我不要告訴我們老闆,怕他傷心。

我說一些我的想法。

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一個單位是天堂,讓你過的很舒服。如果每一天你過的很舒服,沒有一點挑戰,那你一定在後退。

什麼是自由?怎樣才能過的不痛苦,就要放下自己的執念。首先是名和利,這是兩個大包袱,你天天想著怎麼賺錢,怎麼出名,幹一點事,就想讓別人知道,付給你錢,但從來不考慮自己的水平。

自己要想一想,到底夠不夠別人心甘情願付你錢和給你水平,或者只是一個學徒的,人家不讓你交學費就不錯了。有了這種觀點,也許心裡也就懷有感恩之心,心態更加平和。

現在很多人,活幹的一塌糊塗,但張口就要錢,總覺得自己乾的多,很辛苦。

真不知說什麼好,你辛苦,那是你水平不夠好不好。你累,那是你達不到要求!

每個人都有生活壓力,但我想,並幾乎不會是缺那點錢就活不下去了。

我也有在醫藥公司的學弟學妹,每個人也很痛苦。生活其實就是痛苦。他們倒是從來不抱怨錢掙得少,錢比在醫院裡多太多了。而是公司人際複雜,想做事制約太多,或者是,每個人都不是幹活,都是混。

如果你是愛抱怨的人,到哪兒都是抱怨。你做不成事,那是你的道行不夠!

你需要積累,在外企做成事,並不完全看學術水平,其他的溝通和協調能力更重要。自己要掂量一下,自己這些能力是否是很擅長。

外企也能夠做很多有意義的事兒,做一些項目,幫助醫生,幫助患者,讓更多的人獲益。但也需要在一定位置上。

小蘿蔔頭兒,沒人聽你的,慢慢混吧,需要學習的東西可比醫生多多了,醫生還是屬於單純的多的群體,至少還是看臨床水平和學術水平的。當然,越是好醫院,就越有標準,越是水平低的醫院,就越沒有底線。

不過到多年以後,自己在外企裡時間長了,不要太滄桑,太看破人生,要有一份純真。

我們每個人都面臨很多次選擇,就像螞蟻爬樹,一個樹枝兒,又一個樹枝兒,由於我們的眼界比較窄,哪個樹枝能夠爬到樹的的頂端呢?

這個樹枝兒能看見花,那個樹枝兒能看到果。但要記住,能看到花和果的那個樹枝,肯定不是能通往樹的頂端。只有最粗,看起來沒有一點希望的那個樹枝才能通往樹的頂端。

這其實就是選擇,能夠選擇大平臺,不選擇小平臺。但一般都不是誘惑最大的那個平臺。

很多人幹醫生因為身體的原因,幹不下去,我們都很容易理解。還是有其他的選擇的,但是否只能去企業?中國健康相關的行業缺人缺的厲害,不過外企給的待遇最好。

我結合他的性格和特長,我不覺得是好選擇。過一段時間,他還會遇見新的問題。

我真心祝福他,希望他有個好的工作,活的幸福。

但什麼是幸福?如何活得不痛苦?每個人都要“悟”。

否則,一輩子抱怨。沒錯,很多人就是這樣過了一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