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9 堅持,再堅持,是你的終歸是你的

張謇,字季直,晚年號嗇翁,江蘇南通人。張的爺爺是個貧農,靠著當上門女婿在經濟上打贏了翻身仗。爸爸繼承了那二十畝地後,進一步開拓了經濟增長點,僱了十多個夥計辦起了瓷器店。張謇在家排行第四,清咸豐三年(1853年)生,他小時侯就天資聰穎,才四歲就能背誦《千字文》,十五歲已修完傳統的四書五經,是塊唸書的材料。

堅持,再堅持,是你的終歸是你的

人的運氣是不一樣的,他雖然聰明過人,但是考試卻很不順,中舉之路更是非常坎坷。張謇的父母雖然是生意人,但當時的社會普遍鄙視商人,所以還是常受人欺負,他們十分希望兒子能夠靠讀書來做官,為家族長臉。(那時候對窮人來說,讀書是一種非常好的道路,因為幾乎不需要什麼大的投資,最大的投資在於辛勤努力,而窮人往往不缺乏這些,缺乏的是機會,讀書中舉是個很好的機會。)

堅持,再堅持,是你的終歸是你的

但是,當時有一條非常帶有歧視性的規定,叫做“冷籍不得入試”。所謂“冷籍”,在清代,即指三代沒有做過官,或三代以內不曾有人中過秀才、舉人之類的家族。張謇的爺爺和爸爸都是文盲,連字都不認識幾個,這種“冷籍”之家,怎有資格進科場應考?還好,後來總算探得一個補救的辦法:按官場世俗的慣例,在同族中請一個做官的人出來“認保”,再請同縣幾個貢生連環“派保”,才可以去應試。張謇的爸爸沒轍,只好去找兒子的老師宋璞齋商量。宋老師就介紹張氏父子結識了有籍在冊的另一家姓張的,送了銀子之後,就以認爹的方式取得了考試報名資格。

堅持,再堅持,是你的終歸是你的

儘管很費周折地報上了名,張謇自己也意氣風發、信心百倍的,但是最終的結果卻是名落孫山,白忙活了,而且,成績在百名開外。宋老師怒了,損他說:“省省吧你!就算一千個人去考,錄取九百九十九人,就一個落榜的,也是你自己!”這話說得就相當地過分了,稍有羞恥心的人都難以接受。

張謇一聽,羞憤交加,回頭就在書房的牆上到處寫上“九百九十九”五個字用以警示,同時,發揚懸樑刺股的精神,更加用功,終於學業日漸精進。

堅持,再堅持,是你的終歸是你的

同治八年,他的乾爹迷上了吸毒,家底都抽光了,沒錢買毒品,情急之下,就以要揭發為要挾,敲詐勒索張謇一家。一再二,二再三,遭到拒絕後竟真的向官府揭發了。於是,“假冒籍貫案”東窗事發。這一場官司拖了很久,把張謇一家也拖窮了。時任通州知州的孫雲錦知道這件事後,同情年輕人的前程,就親自調停,求助於江蘇學政彭九餘,彭九餘行文禮部,同治十二年(1873年),禮部同意讓張謇重填履歷,結案了事,免於處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