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9 坚持,再坚持,是你的终归是你的

张謇,字季直,晚年号啬翁,江苏南通人。张的爷爷是个贫农,靠着当上门女婿在经济上打赢了翻身仗。爸爸继承了那二十亩地后,进一步开拓了经济增长点,雇了十多个伙计办起了瓷器店。张謇在家排行第四,清咸丰三年(1853年)生,他小时侯就天资聪颖,才四岁就能背诵《千字文》,十五岁已修完传统的四书五经,是块念书的材料。

坚持,再坚持,是你的终归是你的

人的运气是不一样的,他虽然聪明过人,但是考试却很不顺,中举之路更是非常坎坷。张謇的父母虽然是生意人,但当时的社会普遍鄙视商人,所以还是常受人欺负,他们十分希望儿子能够靠读书来做官,为家族长脸。(那时候对穷人来说,读书是一种非常好的道路,因为几乎不需要什么大的投资,最大的投资在于辛勤努力,而穷人往往不缺乏这些,缺乏的是机会,读书中举是个很好的机会。)

坚持,再坚持,是你的终归是你的

但是,当时有一条非常带有歧视性的规定,叫做“冷籍不得入试”。所谓“冷籍”,在清代,即指三代没有做过官,或三代以内不曾有人中过秀才、举人之类的家族。张謇的爷爷和爸爸都是文盲,连字都不认识几个,这种“冷籍”之家,怎有资格进科场应考?还好,后来总算探得一个补救的办法:按官场世俗的惯例,在同族中请一个做官的人出来“认保”,再请同县几个贡生连环“派保”,才可以去应试。张謇的爸爸没辙,只好去找儿子的老师宋璞斋商量。宋老师就介绍张氏父子结识了有籍在册的另一家姓张的,送了银子之后,就以认爹的方式取得了考试报名资格。

坚持,再坚持,是你的终归是你的

尽管很费周折地报上了名,张謇自己也意气风发、信心百倍的,但是最终的结果却是名落孙山,白忙活了,而且,成绩在百名开外。宋老师怒了,损他说:“省省吧你!就算一千个人去考,录取九百九十九人,就一个落榜的,也是你自己!”这话说得就相当地过分了,稍有羞耻心的人都难以接受。

张謇一听,羞愤交加,回头就在书房的墙上到处写上“九百九十九”五个字用以警示,同时,发扬悬梁刺股的精神,更加用功,终于学业日渐精进。

坚持,再坚持,是你的终归是你的

同治八年,他的干爹迷上了吸毒,家底都抽光了,没钱买毒品,情急之下,就以要揭发为要挟,敲诈勒索张謇一家。一再二,二再三,遭到拒绝后竟真的向官府揭发了。于是,“假冒籍贯案”东窗事发。这一场官司拖了很久,把张謇一家也拖穷了。时任通州知州的孙云锦知道这件事后,同情年轻人的前程,就亲自调停,求助于江苏学政彭九余,彭九余行文礼部,同治十二年(1873年),礼部同意让张謇重填履历,结案了事,免于处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