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泰國有哪些美食?

用戶53148347129


回答來自中讀專欄-《2018·環球尋味記》http://m.lifeweek.com.cn/h5/zhuanlan/detail.do?id=452 今天泰菜在全世界的流行和普及,一方面由於泰國菜在近十幾年裡被西方餐飲界熱衷和推崇,另一方面冬炎功火鍋和菠蘿飯這樣的“美麗的誤會”全面開花,也阻礙了我們對於泰國美食的認知。

泰菜和泰國一樣,積累了一種異常強大的文化。在漫長複雜的歷史中,靈活地對待新事物,保持韌性十足的傳統卻不斷裂。我們尋訪美食,不經意碰撞著那些古老的習俗、日常的儀式,在現實社會不斷重申著泰國的獨特品格。

大概以地理和氣候條件為界,加上宗教和移民的原因,我將泰國菜粗糙地劃分了中部、南部、北部和東北。大致上說,海鮮、椰奶在離海不遠的中部和南部海島,中部三角洲延續曼谷王朝兼容幷包的文化,沿古代貿易主幹道一路北上,則能觀察描繪出飲食文化發生的變化。

冬炎功,以湯之名

“凡辛而香者皆可入。”來自於《暹羅雜記·暹餐》記載。在說起泰國菜的時候,人們想到的既不是食材也不是一道菜,而是一種味道。這種味道非常鮮明,一旦吃過再也無法消弭忘記。

豐盛、新鮮、各種刺激之間達到的平衡,奇怪的搭配方法和烹飪要義,使泰國菜超出了本土的範圍,在全世界的範疇裡不斷被解析和闡釋。冬炎功是世界範圍內對於泰菜的解釋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冬”的概念在泰菜裡很獨特。不像中餐,將肉食原料通過長時間小火熬製煮出食材的精華,奢侈得只喝湯,也不像西餐將食材打碎儘量在熬煮中融為一體,以配合麵包的形式出現。冬炎功最不重要的就是主食材,第一個可以被替換的詞就是“蝦”。

在泰國暹羅文化博物館終於找到一條關於“冬炎功”的解釋。“我們不知道冬炎功是怎麼起源的。”另外一個確切的答案是,這種又酸又辣,以蝦頭油打底的紅色湯,泰國人並不會拿來煮火鍋。當海鮮火鍋被從泰國旅遊局從我的願望單上劃掉時,我差點以為自己到了一個假泰國。

現在我們常見的先以蝦頭熬油的湯頭做法,菜譜據說來自詩麗吉王后的遠房表親名廚坤(khun gidtinakdaa)。這道菜最關鍵的手法是改變了冬炎功湯裡代表性的食材,煮蝦頭熬油的做法,並不是冬炎功湯傳統的調味。用鹽煮出蝦頭深處馥郁的紅色美味的蝦油並飄在湯的表面,是名廚坤把冬炎功湯從一個酸辣的基本口味加入了蝦油,而且快速煮熟的蝦肉在湯裡的質感更好。

冬炎功湯很有意思,儘管在世界範圍內代表著泰國菜,卻沒有一個標準或經典的食譜。每天我都想追求一道“正宗”,然而每天正宗這個詞都被採訪對象否定掉。“這個詞意味著世界上還有一個角落,存在泰國菜的絕對正確。”他們告訴我。所有的餐廳和廚藝學校都有冬炎功湯的菜譜和教程,我卻沒喝過一樣的湯,而且每天湯裡的材料都不太一樣。

冬(dtom)泰語是煮是烹飪手法,炎(yam)是一種特殊的烹飪理念,功是蝦食材。冬炎功湯給人最強烈的印象不是蝦,而是其酸辣刺激的口味。這三個字和泰國菜的所有菜名一樣,都可以被拆分理解,第一個可以被拆下來分析的詞是食材,也就是最低概念的是“蝦”。

重汁不重肉的做法在中國是在唐代以後開始的,宋代開始炭的普及使溫度、技法和食材發生了根本改變。但是在泰國一直很少用肉來煮湯,比如雞、魚,都沒有長期燉煮到骨肉酥爛以讓美味的精髓融入湯中的做法。小火,燉煮時間短,是以湯的味道來調味肉。在Saneh Jaan餐廳是我在曼谷吃到的第一道冬炎功湯。這家位於市中心的米其林一星餐廳非常新派時髦,菜單卻是老派泰國菜,只開了兩年,而大廚是一個海邊小漁村來的28歲的年輕姑娘陳。

陳(lukpla chan)告訴我,她從9歲開始就跟著祖母在廚房幫廚,就知道哪個材料應該是什麼味道,應該什麼時候放。“蝦頭和殼在湯裡只能煮15分鐘左右,蝦是不論品類的,我們常用泰國本地的黑虎蝦,是因為材料新鮮而且頭比較大。”她生長在南部海邊的小漁村,“泰國人一般吃的白蝦也可以,但是中檔以上的餐廳喜歡用大頭的黑虎蝦。”

Saneh Jaan餐廳的午餐量展現了傳統泰菜的原味,冬炎功、女婿蛋、泰式炒飯沒有一點在味覺上對外國人讓步,辣度完全不減(黃宇 攝)

“必要的辣度才是冬炎功湯的特徵。”她毫不客氣地在我的湯裡放了七顆鳥眼辣椒,這是一個冬炎功基本的辣度。一口湯喝下去,頓時覺得自己的喉嚨和這個餐廳的主色調一樣紅彤彤的了。鳥眼辣椒本身的辣度在全世界的辣椒排行榜裡只能排進前十,但是厲害在於這個辣椒太小了,導致了取籽非常困難,因此辣椒籽的威力完全可以在熱湯中釋放。辣過之後這個冬炎功湯卻並沒有後勁,反而讓人想喝第二口。在這種最普及的做法裡,並不放椰奶。

我喝到的第二個冬炎功湯,是曼谷唯一一家路邊攤米其林的Jayfai,傳奇痦子(fai)姐家的大份冬炎功湯。同樣是不放椰奶,清湯的做法,辣度比Saneh還要再高出一個段位,但其中足足的海鮮配料足到我們都有點為難,小份湯裡有六隻比我的手還要長的泰國黑虎蝦,雖然喜歡這種不妥協的辣度,但是按照我的觀察,泰國人對海鮮的攝入量其實並沒有這麼大。泰國黑虎蝦野生的很少,海水養殖居多。殼特別堅硬,肉質也很有嚼勁。

為了試試這種巨蝦的吃法,我還點了一份jayfai的泰式炒海鮮,炒菜裡的蝦是炸過之後再裹上棕櫚糖、魚露和九層塔,而冬炎功的蝦是吸收了檸檬草清香、高良薑的苦和鳥眼辣椒的辣。泰式海鮮很少有喜歡生鮮口感的。除了福建和廣東餐廳,泰式海鮮不會在廚房裡料理生魚,活蝦、活蟹也不用,對於口感的追求是禁得起烹煮,即要求質地脆嫩,和香料味道充足。

“冬炎功,湯菜結合,泰國菜裡這樣的菜非常多,如果吃的時間長了,吃了許多的冬,包括冬卡、冬噶題,估計會覺得冬炎功湯只是一個入門。”皮埃爾在泰國航空公司做大廚,作為一個法國人,居住在泰國30多年,他已經可以熟練的做出一道地道的不需要椰奶的冬炎功湯,在明亮寬敞的西餐廚房裡,他掰碎檸檬葉子,用手揉搓出香味,對待其他的材料也是一樣,嘗試香料這一點是和任何一個泰國廚師一樣的。“對待香草時可不用這麼仔細。”在清邁的瓦洛洛市場,冬炎功湯的三劍客被大塊的帶枝丫的高良薑、一大把又長又粗的檸檬草和幾片苦橙葉子捆綁在一起。“這才是冬炎的主角,至於其他的全部是配角。”

要搞清楚冬炎功湯的原理,也就弄懂了泰國的香草和香料的地位。對於泰國人雖然也有“上火”的概念,但是卻極少有“補”的概念。香草和香料,更多的是適合溼度、高溫的天氣下,對於味道的自然要求。冬炎功湯的量並不大,為了應對遊客對溫度的要求,現在也會有帶固體燃料的小鍋端上桌了,但是真正的冬炎只要是室溫喝掉都不改其鮮美辛辣,而且旁邊一定要有大量的冰水、飲料或米飯。

不放椰奶雖然是非常地道的做法,但是並不拘泥。

在市政府旁邊的一家老的街頭炎(yam)店裡,我吃到了去掉了“功”的濃郁冬炎。店裡賣粉,賣面,有大量拌煮的菜。我在招牌上看到的以為店裡是炒菜,但實際上是不用炒鍋的。這家店名叫saw nah wang,湯裡煮了大量的炒蛋和指頭捏的豬肉丸,撥開酸橙葉子、大蒜,只覺得沒有比冬炎更適合這樣的葷食了,清爽的口感,泰式豬肉丸在軟嫩肉糜吸飽酸辣的湯汁,不用攪拌的彈牙,含羞草在湯裡,一點點像硬硬的菜梗。

這天我們還有一頓正式晚餐,然而這一小鍋酸度和辣度,被椰奶完全包裹其中,讓人不能停下勺子。我終於能理解西方美食家在寫到泰國菜時,從胃裡推崇椰奶為王的那種忠心耿耿了。椰奶和辣椒、苦橙葉、苦橙皮、香茅草充分結合,煮出來的豬肉丸和荷包蛋湯。椰奶果然很強,將所有已知的辛辣鮮香全部減低了銳度,但是卻以鮮香的植物脂肪包裹了動物脂肪的甘美。最後再加入檸檬汁。

我開始領悟食材遠遠比不上味道的重要性,這正是泰國菜的入門。在泰國冬炎功湯被認為對消化道非常有益。前四天的時間我都要求冬炎功湯和其他的菜,尤其是熱菜,不要降低辣度。泰菜的辣椒吃的多了會發現當時很辣,直衝嗓子而下,但是沒有後遺症,更多的是當下一擊即中的尖銳新鮮的力量感,而不是胃部疼痛和灼燒。捱了幾天之後,我發現舌頭味覺的接受面明顯變寬了,原來堅決不喜歡的刺芹、香菜籽、折耳根,開始變得開始以“這樣配起來試試”的心態吃起來,再後來居然吃不出曾經討厭的口感,變得新鮮起來。

曼谷:天使之城的味蕾

在我們到達一週之前,米其林終於第一次登陸曼谷。儘管西方人從半個世紀以前進入大量進入泰國,還是交出了一份讓食客覺得並不完美的答卷。地理上,泰國站在一個路口,最古老的文化、烹飪技法和移民從印度、中國和大洋洲來到這裡交匯。在飲食形成的漫長歲月裡,與中國商貿的痕跡、有中東和南歐的食材,形成了獨特的泰國的味蕾。

泰國菜在世界範圍的流行遠遠晚於其他東南亞菜,勢頭卻最為猛烈。“一戰”前後大量歐洲人湧入東南亞大量殖民地國家,在“東方”大旗的神秘召喚下,對東南亞各國的文化、生活進行了極詳盡的解讀和研究,西方知識分子紛紛對東方投來熱切的目光,康拉德、杜拉斯等大量文人的足跡遍佈東南亞,唯獨繞過了泰國。泰國也是東南亞唯一保持了完整主權的國家。

“當你想到散佈叢林中的那幾所荒寺和散落博物館裡的那幾件殘雕,它們是這個強大帝國與這個躁動民族留下的一切,這些偉大的高棉雕塑就會令人異常心酸。他們不再有力量,他們四散而去,成為挑水劈柴之流,他們杳無蹤跡。而現在,他們剩下的人被征服者同化,他們的名字只存留於他們如此奢華地創造的藝術之中。”

毛姆在100年前騎騾子從高棉沿泰國北部蘭納王朝走到暹羅王朝,他已經儘量使用客觀冷靜的筆調,描述曼谷時還是禁不住覺得人口稠密嘈雜,令人困惑。他去曼谷當地的上層社會家庭做客,覺得食物並不吸引人,“有很多道,大多涼得很,用小碗盛著,蘸醬汁吃”。

別說100年前,今天想在曼谷擁抱到真正的美食可能也需要點時間。曼谷有全世界最長的城市名,翻譯一下“天使之城,供奉玉佛的皇都,攻不克的京城,幸福的京都,富饒雄偉的世界都城,瓊樓玉宇的仙宮,毗溼奴住的天宮,毗溼奴建的,因陀羅賜的都城”。從19世紀末期,曼谷開始成為東西方文化的交匯點。1888年拉瑪五世接待俄國末代沙皇尼古拉斯二世就在東方酒店。我遇到東方酒店做法的食物,居然是普吉島的一家餐廳裡。

古暹羅富饒穩定的中部,從未被來自海洋文化控制過。自1257年,北部的素可泰(譯為快樂的開始)王朝,遷都至中部,一直到中部的“玫瑰”大城王朝(ayuthyia)、吞武裡王朝至今,曼谷一直統治著泰國的核心,通過河流和港口進入中部。古代貿易路線中,曼谷主宰著交易的森林產品、香料、寶石、象牙和手工產品。


三聯中讀


泰餐秘笈--惹味魚露!

提起泰國菜,許多人都能隨口說出幾道名餚:酸辣濃烈的冬陰功湯、鮮美的咖喱蟹、烤大蝦.……

可是,並不是每個人都知道,這些美味泰餐不可或缺的調味品,是臭得讓人發怵的魚露。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沒有魚露,泰國人就不會做菜,沒有魚露辣椒,泰國人就吃嘛嘛不香。無論是富貴人家,或者名酒樓桌上的生猛海鮮,還是尋常百姓家裡的粗茶淡飯,直到街邊的小排檔,桌上都離不開魚露調料。泰國人對魚露調料的依賴,勝過中國雲貴川和湖南人對辣椒的依賴,可以比肩印度菜餚對咖喱的依賴。

魚露是泰國菜系、東南亞菜系以及中國廣東潮汕一帶潮州菜系、福建菜系經常使用的調味品。魚露味兒鹹,不同於中國的鹹醬油,魚露還有海鮮的鮮味兒和“腐魚的腥味兒”。其傳統的製作方法是用魚(淡水魚、海魚均可)、蝦、河蚌和鹽按一定的比例,充分地攪拌在一起,放在大壇裡醃製一段時間。通常是幾個月,壇裡的魚、蝦、河蚌瘦身變腐,溢出來的黑黃色的透明液體,取出後,經過過濾等方法處理,就是上等的魚露。

泰國人使用魚露作為調味品,可以上溯到400多年前的阿育陀耶王朝國王—納臘萱大帝,又稱“黑帝”時期。納臘萱大帝在位時期東征柬埔寨,西抗緬甸,是泰國曆史上版圖最遼闊,影響力最大的時期。

十六世紀的阿育陀耶中國稱其為“暹羅”,是亞洲最富庶的城市之一,人口接近100萬,比同時期的倫敦、巴黎還大。市場上活躍著來自歐洲、中東和亞洲各地的商人。明朝鄭和七下西洋去過的“暹羅”,就是阿育陀耶王朝時期的泰國。也不排除泰國魚露技術是鄭和商隊帶去的技術,目前唯一能證明的是,在泰國製作售賣魚露的作坊和商家基本是華裔商人的。

魚露對泰國人來說可以說是“誘惑”,小小的調味品它滲透到了泰國的所有菜餚中,泰國人做菜很少有放醬油的概念,更不會放味精。有位擅長做菜的泰國朋友告訴我:“如果湯只放鹽,味道平平,滴幾滴魚露進湯裡,湯就立刻‘鮮活’起來了”!

泰國海鮮如果沒有魚露就不叫“泰式海鮮”,哪怕是炒一盤臘肉芥藍和普通的爆炒空心菜,倒入少量魚露,立馬味道濃烈。泰餐激活了世界各地食客的味蕾,秘製之一,而且很重要的,就是放了“臭臭”的鮮味調味品魚露。

泰國遊客到中國旅遊還不忘冒險攜帶魚露入境,尤其是泰國團隊領隊。在我看來,泰國領隊帶隊來最重要的任務,就是替自己團隊的客人攜帶魚露、攜帶奇辣無比的小米辣或者沖天椒、檸檬入關。然後在客人每一次用餐前,先跑進餐廳,向服務員討要小碗和刀具(經常接待泰國遊客的餐廳很熟悉這一流程),把辣椒切碎,倒好魚露,擠進檸檬汁一攪拌,酸辣鹹鮮的魚露辣椒就快速擺到了客人的餐桌。

每當這個時候,本來嫌中餐有些“油膩”和炒菜味兒“清單”的客人,一看到魚露辣椒上桌,眼睛都會放出異樣的亮光和驚喜,喜愛之情溢於言表。泰國團隊客人把領隊是否提供魚露辣椒作為評判領隊服務質量好差的標準。如果哪次領隊的魚露和辣椒被海關沒收了,客人吃飯少了魚露辣椒,客人就會一路唸叨“菜不好吃”。接待結束後,旅行社等來的很可能就是“餐食質量差或者味道不好”的投訴。可見,魚露辣椒的作用已經超出了我們的想象範圍。

喜歡泰國魚露的人認為,魚露富含碘、鈣、蛋白質、脂肪及其他礦物質。魚露中含有十多種氨基酸,其中幾種氨基酸還是我們人體必需的。而泰國以外對魚露沒有“特殊感情”的人則認為,魚露含有致癌物,認為在喜歡吃魚露的地區,是食管癌和胃癌等消化道癌症多發區。

不管怎樣,泰國沿用了幾百年的調味品,已經成了他們割捨不了的味道,想用醬油、耗油等調味品來替代它恐怕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泰國本土的魚露有很多品牌,常見的有名的比如“味露”牌、“麗爾泰Leal Thai”牌等,有的牌子用瓶子的顏色來區分魚露的等級,比如味道純正濃厚的上乘品質用黃標籤,味道稍次一級的用粉紅標籤,主要取決於含魚汁兒成分的濃度。價格也有差別。

魚露深深把泰國人的味蕾吸住了,泰國人無論貧富有別,地位有差,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喜好,就是用餐時離不開魚露和魚露辣椒。泰國美味佳餚的用料很複雜,濃縮起來起主導作用的調味品就是魚露。

就像許多人剛剛接觸泰國冬陰功湯時,感覺有種很濃的“肥皂味兒”,無法下嚥一樣,慢慢習慣後就很想念這種奇異的味道,愛上魚露味道後的人也是欲罷不能。

不信,你試試。(完)


蔣曉峰Terry


泰國吃的太多了,我感覺泰國菜味道一般般,不說特別好吃,也不說難吃到吃不下。有些泰國菜跟我們中國菜味道還挺像的!因為泰國吃的太多了,下面我給大家推薦一些,來泰國要吃哪些美食的種類!

海鮮

來泰國海鮮是一定要吃的,泰國的海鮮不貴。泰國有很多關於海鮮的美食,比如說大家熟悉的海鮮自助,一般300泰銖一個人隨便吃。還有火車夜市的海鮮套餐,這些都非常的好吃。泰國街上的海鮮餐廳也是非常的多,還有烤蝦啊,螃蟹啊這些。所以來泰國吃還是非常不錯!

路邊攤美食

我本人覺得路邊攤才是最能反映出,當地美食的東西。泰國的路邊攤真的是太多了,基本上在每條街都可以看到!泰國人一般都愛吃這些,有粉和麵,雞肉飯,炸雞,香腸,還有一些我說不出來名字的美食。味道勉強還可以,價格也不貴。一般吃飽10塊錢人民幣就夠了。買點其他的小吃,20塊錢完全足夠!

泰國餐廳

泰國餐廳是有各種各種的泰國菜,你在這裡能夠完全的感受到,泰國菜到底好不好吃!我剛剛才去泰國餐廳吃了飯,兩個人點了三份菜,二份糯米飯花了180泰銖。真的不貴,就是分量比較少!

地道的泰國菜有:冬陰功,木瓜沙拉(這個很辣,而且是生的)炒空心菜,烤豬肉,和烤雞肉,蘑菇螞蟻蛋湯等等。

我上面說的美食,大家都可以來了泰國試試,當然了每個人的口味不同,但是總有一款美食你會喜歡的!


象哥不泰囧


前兩道都是我自己在泰國酒店上廚藝課做的

泰國好吃的太多,就每個品種推薦一個吧

涼菜我推薦青木瓜沙拉。脆脆的青木瓜,加入蒜,小米椒,青檸,櫻桃番茄,魚露,醃蟹、糖等各種調料,酸辣刺激,非常開胃。我喜歡一定要只要石臼裡搗鼓一下的那種,汁水更入味。不能吃辣或者受不了魚露醃蟹味道的可以事先說一下。但這道菜我一直覺得街邊攤好多做的比餐廳還好。

湯我推薦冬陰功。冬陰在泰語中是酸辣的意思,功=蝦,所以冬陰功的意思是酸辣蝦,DONG YIN GAI就是把蝦換成了雞。冬陰功湯裡會添加番茄、草菇、香茅、青檸、椰漿、辣椒、魚露這些來調味。但我吃過幾十家,每一家的味道都會有些區別。吃著Q彈鮮嫩的蝦肉,再喝一口酸酸辣辣的奶湯,那種複合的口感真的無限愛戀。

主菜海鮮我最愛咖喱蟹。到了泰國,海鮮是必不可少的。蒸、煮、燒烤很多種做法,但咖喱蟹依然是很讓人垂涎欲滴的一道。泰國的黃咖喱顏色來自於薑黃和小黃椒,可以去除海鮮裡的腥味。加了椰漿後中和了一些辣,更能體會到螃蟹的鮮甜。

素菜我推薦炒空心菜。第一次看到菜單裡的Morning glory,我還在幻想,炒牽牛花?那是什麼滋味?菜上桌才發現,哇,就是我們常見的空心菜。不過當地人炒菜也會加魚露,風味完全不同

主食推薦Pad Thai泰式炒粉,酸酸甜甜的,裡面有雞蛋、豆腐、豆芽,單吃或者做主食都很不錯。

飲料我推薦鮮榨果汁或者水果冰沙。泰國的水果質量很好,價格也便宜,果汁當水喝完全沒心理壓力。


鳶尾


泰國東西吃不太慣,首先你點的東西基本上會給你倆個配料,我稱之為甜辣,和鹹辣,反胃,真的,我腸胃不好,哈哈哈哈😂

在泰國你吃米飯機會會比較少,因為當地人不怎麼吃炒菜,我在泰國呆了14天,只吃過一次米飯,那米飯真好吃,一粒粒的,其餘地方基本有炒飯,我只喜歡吃菠蘿炒飯,

吃海鮮芭提雅普吉島很便宜,不過有些地方會宰客,大馬路邊餐廳,價格會貴滴點,小箱子衚衕人少地方,路邊餐廳價格不一樣,不過宰客價格你也能接受,說個價格給你對比一下,大馬路路邊餐廳一隻大蝦500死的/1000活的泰銖,衚衕里人少地方,500泰銖倆只死的,活的600泰銖一隻,大小一樣,跟你們說一下匯率,100rmb約=450泰銖,鯊魚肉200泰銖一大塊,

所以200元rmb倆個人海鮮吃到撐,泰國還有空心菜,他們叫喇叭花菜,



條頭阿寶


我剛去了曼谷和芭提雅,泰國的美食其實挺多的,我可能比較偏向與甜食,水果和海鮮,我特別喜歡吃泰國的芒果飯,芒果很甜,米飯🍚很糯,上面灑的椰奶也很香,不得不說泰國的香米真的很出名,真的特別好吃,記得回國的時候我們啥也沒帶,就帶了泰國香米回來[大笑],去熱帶國家不得不提的就是他們特有的水果榴蓮,我是一個榴蓮重度愛好者,我們當時住的酒店周圍沒有賣榴蓮的,不過大家都知道泰國最多的商店就是711,711裡面有冰凍的貓山王,真的特別好吃,我在泰國玩的時候,每晚必須吃一個[可愛],再說一下海鮮吧,我覺得海鮮最原始的烹飪其實就是白水煮的,我很喜歡吃他們那兒的大蝦🍤,個頭很大,然後沾上秘製的醬料,很美味[贊]。





小A姐525


泰國美食很多,泰國的口味偏酸、甜、辣口味。給大家推薦幾個特色美食:

冬陰功

就是泰式酸辣蝦湯,是泰國的”國湯”,色澤豔麗,融合了泰國特有的檸檬葉、香茅、辣椒和蝦,酸甜辣鹹皆有,口感嫩滑,椰奶作為裡面的調節品,不會很衝,味道剛剛好。海鮮的鮮美,香料的味蕾刺激,讓人食慾大增。

咖喱蟹

另一道泰國著名的美食,由螃蟹、菠蘿、粉絲通過油炸、煸炒、翻炒而成,濃香四溢,蟹味鮮,粉絲糯軟。

泰式米粉

米粉種類非常多,有濃湯米粉、清湯米粉、酸辣粉、客家釀豆腐粉、苦瓜雞肉粉、船粉和瀑布粉等等,光是舉個例子就可以每天不重複的吃了,另外,米粉還特別容易找到,因為許多餐館都擴大經營,到處都有得賣。這樣食物簡單、方便、物美、價廉,值得一品。

芒果糯米飯

在泰國,到處都可以見到它的蹤影,每個大街小巷都有芒果糯米飯販賣,不僅有糯米飯的香甜,更有芒果獨特的味道。

曼谷推薦餐廳

米其林餐廳Kiin Kiin、建興酒家、Savoey Thai


我是puzzle,帶你去探索那些好玩的地方!


puzzle


在我眼裡,泰國一直是一個神奇的國度,那裡擁有美麗的海島、古老神秘的文化、還有豐富獨特的美食,讓我情不自禁的為他著迷。如果你要去泰國遊玩,我推薦你一定要嚐嚐下面幾種美食:

1、泰國竹筒飯和菠蘿炒飯

在泰國,竹筒飯是將糯米放入竹筒中,加入紅豆、黑豆、椰汁等,有時候還會加入香蕉,用蒸或烤的烹飪方式製作,做好之後味道是香甜的,有人會喜歡澆上椰汁,但我覺得那樣吃起來比較容易膩,個人喜歡搭配烤雞食用,那味道可謂一絕啊。而另外的泰式菠蘿炒飯則是泰國的一道經典菜。其做法十分簡單,口味甜美。首先將帶皮菠蘿縱切,用勺子將菠蘿肉取出,切成小丁,與米飯、火腿、雞蛋、新鮮蔬菜等一起在油鍋中翻炒,加入魚露、鹽、胡椒等,然後炒好的米飯用菠蘿殼裝即可食用,味道酸甜可口,營養豐富,令人食指大動!

2、泰國香蕉餡餈粑

香蕉餈粑是廣受泰國人喜愛的一種用香蕉葉包成的甜品。餈粑在中國南方也很常見的,但是香蕉餈粑倒是沒有,它的美味和我們平時吃的米粽一樣美味。好吃的香蕉餈粑,有點黏,甜度適中,並且帶有點兒香蕉味。在泰國,這個香蕉餈粑隨處可見,一般是和南瓜點心一起賣的。

3、泰國檸檬蝦和蝦辣醬配菜拼盤

檸檬蝦,顧名思義是一道蝦料理,但是又不同於我們平時吃的蝦,這道檸檬蝦的精髓在於將蝦的鮮美、辣椒的辛辣以及檸檬汁的酸澀融為一體,口味十分獨特,最後加入一點椰漿,可以增色提香,口感會更好哦。另外蝦辣醬配菜拼盤也非常受泰國人歡迎,是他們餐桌上的常菜,不同於青木瓜沙拉的酸辣中帶味甜,蝦辣醬則是比較偏辛辣的,甜味比較輕,倒是蒜味和蝦醬的海味較重,所以也有人吃不慣,但愛它的人卻很迷戀,直呼太爽快!不知道你會不會喜歡這種口味呢?

Cola


亞洲食學論壇


我個人比較喜歡的是冬陰功湯和泰式炒麵(Pad Thai)還有ga pao系列(不知道怎麼翻譯,就是泰國的一種香料炒豬肉、雞肉、魷魚或者蝦蓋飯)。正宗的冬陰功湯應該是很辣,裡面有泰國香茅,檸檬,有些還有椰奶等佐料,第一次喝可能會覺得味道很衝會有些不太習慣,我一開始也喝不太慣後來就越來越愛了。“冬陰”是泰語酸辣的意思,“功”是蝦的意思。所以冬陰功湯意譯的話其實就是酸辣蝦湯。冬陰相當於是一種做法,除了冬陰功還可以有冬陰雞湯、冬陰魚湯等。泰式炒麵我也很喜歡,說是炒麵其實是炒米粉,泰國很少可以吃到國內這種麵粉做的面。方便麵和細的掛麵是有的,我說的是這種面基本沒有:(至少我在泰國五個多月一次都沒有見到過!)

ga pao也是相當於一種做法,泰國一種特有的香料和豬肉、雞肉、蝦、或者魷魚等炒在一起,味道有一些類似川菜的口感。芒果糯米飯也不錯,相當於甜點。就是芒果切塊配糯米飯吃,比較香甜爽口。

另外:去了泰國一定要多吃當地水果。芒果、榴蓮、荔枝、椰子、西瓜什麼的基本都比國內便宜很多,我在泰國還吃了很多之前在國內沒吃過甚至沒見過的水果(我是北方人,很多水果之前真的沒見過)如紅毛丹、山竹、番石榴、菠蘿蜜、long gong(這個至今不知道漢語是什麼東西…大小像龍眼,味道酸甜)芒果乾榴蓮幹以及乾果像腰果杏仁之類也可以多吃或者帶回國,比國內便宜很多。

再說兩個我覺得不好吃的吧:泰式火鍋和“拐屌”(類似國內的米線或者米粉)。泰式火鍋一般是和烤肉一起的,類似銅鍋北京涮羊肉的那種鍋,底下是炭火,中間可以烤肉,四周是可以涮火鍋。說它不好吃是因為泰國的火鍋好像都不放底料,基本就是清水煮菜。而且菜品可選擇的種類也很少,基本只有豬肉,雞蛋,綠葉蔬菜,粉絲,火腿,泰國方便麵這些。還有一點就是泰國的料碗也跟國內很不一樣,是那種酸甜的口味。吃慣了國內麻辣火鍋的人應該都不會太喜歡泰式火鍋。“拐屌”(泰式米粉)不好吃是覺得實在沒有什麼味道,就是很清淡。以上都是我自己在泰國呆了五個多月的個人感受,可能不是很準確,歡迎補充指正。ps:我覺得到了國外就儘量多嘗試各種當地食物,無論好吃與否都會是一種難忘的經歷。

上幾張圖:

第一天到曼谷廊曼機場在機場裡吃的泰式米粉加餛飩。

蝦、雞蛋炒飯。泰國的炒飯一般都會切幾片黃瓜半個檸檬。

曼谷唐人街吃的冬陰功湯。

曼谷一家類似咖啡店的館子吃的泰式炒麵(Pad Thai),可能因為不是主打所以不是典型的炒麵,和一般的不太一樣。

我呆的地方吃的“拐吊”,那兩個是豬肉丸。

“ga pao tali”泰式香料炒的蝦、魷魚還有豆角。味道比較辣,我很喜歡。(後來查到ga pao系列其實就是羅勒葉炒的)

這個就是“ga pao gong”啦!加了一個煎蛋,味道很不錯。是我去孔敬移民局辦完工作籤回去途中在Chaiyamphum汽車站外面吃的,40泰銖。大皇宮門口吃的芒果糯米飯。

這個是我和朋友在曼谷一家商場裡吃到的火鍋,已經比我呆的小地方好了很多了,不過依然是沒有鍋底!也沒有牛羊肉卷!!!我們基本就在吃開水涮的青菜、海帶加金針菇雞腿菇!不過就這個火鍋我們也吃的很開心了...

最後是我在清邁參加的一天廚藝課程,自己做的泰式炒麵,春捲,冬陰功湯和泰式椰奶雞湯(Tom Ka Gai)。

哎呀想回泰國了。。。 看在我碼這麼多字又手工添加這麼多圖的份兒上,點下贊同或感謝吧麼麼噠! :)


梅天有聊


大城府是泰國最有名的歷史古城。雖然和曼谷相比大城的餐飲業不是那麼發達,但是品嚐傳統地道的泰國美食,這裡依舊是不錯的選擇。其中一些夜市或小攤上的小吃一定會給你帶來一些意外的驚喜哦~ 不過一般也是人都比較多,所以想要找到一個地道的美食會比較麻煩,哈哈,所以我就來了,有我在還怕什麼

1、Coffee old city

Coffee old city位於泰國大城瑪哈泰寺對面。這家咖啡館提供泰國菜和西方菜,有室內座椅,也有室外座椅,同時由於其便利的地理位置,這裡也成為很多遊客的落腳之處。很有古城特色的小型咖啡館,這家咖啡館因為在古城對面,在很多攻略裡面都有提到,確實不錯。

地址:大城府Chikun路

2、木瓜餐廳

地址:9/36 Shikun Road

3、Bannkunpra Restaurant

餐廳位於亞柴蒙考寺和菩斯理善佩寺之間。不僅僅是餐廳,還提供客房,客房很溫馨。這裡的菜飯菜都很可口,不僅僅有泰國風味,也有歐美餐食和中國風味飯菜。如果你預算充裕不妨住這裡,對面的夜景真的很不錯,而且就在河邊。

地址:48/2 Th U Thong, Ayutthaya 13000, Thailand

這家廚師最大的特色就是可以將泰國菜式和西方菜式完美的融合在一起,會給人一種清新的體驗,去之前還特意去夢想旅行APP上看了一下評論區,環境看起來也是非常不錯的

4、Tony's Place Restaurant

是一家經營泰餐的餐廳,提供新鮮的水果

地址:Soi 1, Th Naresuan, Ayutthaya, Thailand

5、Sala Ayutthaya Eatery And Bar

地址:9/2 Moo 4, U-Thong Road, Pratu Chai | Phra Nakhon Si Ayutthaya, Ayutthaya 13000, Thailand

6、Sai Thong Restaurant

是一家價格公道的經營泰餐的餐廳

地址:45 U-thong Rd

7、Phae Krung Kao

是一家提供海鮮的經營泰餐的餐廳,推薦新鮮的魚

地址:4 Moo 2, U-Thong Rd., Ayutthaya 13000, Thailand

8、The Seven Seas Restaurant

地址:Talat Grand Soi 9 | Kamang Subdistrict, Ayutthaya 13000, Thailand

9、Rush Lush Studio

RushLush Studio是一家咖啡廳,經營咖啡和茶以及糕點甜品等

地址:6/14 Naresuan Road|Ho Rattanachai Subdistrict,Ayutthaya13000,Thailand

10、Street Lamp Bar & Restaurant

是一家經營泰國菜和中國菜的餐吧,提供戶外坐席

地址:Naresuan soi 2|Hor Rattanachai,Ayutthaya,Thaila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