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為什麼中國的年輕人都越來越窮?

用戶62541359488


中國年輕人越來越窮,但另一方面平均工資收入水平越來越高,卻始終處於入不敷出的狀態,有越來越窮的趨勢,這歸根結底,還是離不開這幾個原因。

第一、社會成本越來越高,包括生存成本、生活成本、物價水平提升等。

第二、社會真實通脹率越來越高,錢的實際使用價值越來越低。例如,十年前的一百萬與如今的一百萬是完全不同的一個概念。

第三、房價越來越高,年輕人尤其是外地年輕人落戶成本越來越高,薪酬漲幅遠遠比不上房價漲幅,乃至跑不贏生活成本的漲幅。

第四、年輕人投資渠道相對有限,起跑點不高,反而要比別人努力付出更多,但因起跑點不同,即使多努力,但打破階層固化的人還是寥寥無幾。

第五、社會攀比心態嚴重、貧富差距懸殊,而正因為不斷的物質攀比與比拼,卻導致自己可支配的收入更少,資產靈活性更差。

第六、存錢理財自覺性不強,存錢理財本身就是一個持久的過程,而但這種持久性的毅力,並非所有人都可以做到,而存錢理財也似乎成為部分人的專利。


郭施亮


我是真的窮。


當初兩次考研失敗後,幾乎消耗了自己所有的錢,而且當時進入了一種與世界對抗的狀態,用最大程度的節約成本來維持生存。本來這個循環是跑得通的,但後來鬼使神差一點都不做產生收入的事情了,然後慢慢就坐吃山空了。


父母也想不到我頂著光環進入最好學府竟然能混到這樣的狀態,我自然不會去找他們尋求幫助,對於當時的我來說自尊還是有的,當然如果是現在我必然打電話編瞎話讓他們給我打點錢。


手頭上最後的幾百塊錢,我租了個很小的房間,買了幾捆掛麵,躲在房間裡足不出戶。但即便每天煮掛麵煮粥在北京能熬的極限也就是即個月了,於是我在身無分文之後出去覓食,輾轉著去過很多地方,也在同學那打過地鋪,合租過學校學生的床位,遇到了很多不同的人,唯一相同的是我們都是在北京飄著的人,現在知道的其中一位當初上下鋪合租的室友,已經成了一位知名教授。


當時候的我,每天躲在屋裡看書,伴隨著精神層面越來越富足,物質層面則越來越衰敗。最終決定我去上班的原因很簡單,真的是一分錢都沒有了,我把屋裡每個角落都翻了一遍,再也找不出一毛錢。然後我拿著銀行卡到銀行註銷了那取不出來的五塊錢,坐車到了五道口的某書店看了一天書(之前都是買書,但後來拮据了)。此時此刻,我才想到,沒有明天了。真的沒有明天了。然後,我意識到所謂精神的富足全是假象,其實只是“什麼都不想做”。就這樣,和與世隔絕的生活說了聲再見。


我並非刻意要過這樣的生活,當時就是沒有任何社會關係,沒有錢,也不會和人交流,找工作的時候幾乎是只要要我,我就去,開始的工資很低,幹過很多亂七八糟的工作。說來大家不相信,當初剛開始工作時一個月工資最高都不超過1000元,而我的同學大部分出國,留在國內的也都幾乎在大公司,年薪都是20萬起。


現在回想這段生活,最困難的其實還不是沒錢,而是沒有社會關係,因為沒錢還可以找同學,但脫離了大學最需要的其實是社會關係的起點,這也是我們常說的貴人,真正讓我們大學畢業後的人生產生兩極分化的重要原因就在這裡。社會關係限制了很多人的可能性,這是大家都沒有預料到的,也是之後一定會懂得的。當然如果你明白的早,一定是有巨大的好處的。


這些也就是為什麼很多家長或者親戚朋友問我考北大的秘訣,認為我一定是天生神力,那麼高的分數在我嘴巴里說出來似乎都很輕鬆一樣,其實並不是,所有人都知道一分耕耘一分收穫,我所有的結果一定是當初我對待所有事情的原因造成的,而多數時候問問題的人其實都知道答案,只是在尋求我的肯定而已。


就算現在我已經畢業近20年,老實說依然很窮,因為中間的幾次折騰,至今沒有買房。一方面是積蓄多次被耗空,另一方面是不想揹負經濟壓力。從另一角度說,我生活十分自由,隨意選擇想幹的工作,業餘大把時間看電影、看閒書、寫閒文,用我過去自我調侃的說法——“早已財務自由”。


老實說,一直窮帶來的影響有兩方面,正面的是隨性,慾望較少,知足常樂;負面的是將就,不重生活品質。我覺得窮不屬於人的糟糕品質,但生活品味和是否窮無關。理論上說,我們不該將就於那些現狀,一個人的品味來自於“堅持好的品質”。在這個資產分配日益懸殊的年代,社會走向M型,想保持不功利的狀態,真的要靠命運。


下面是我曾經說過的一段話:

能夠堅定走自己選的路而不被社會價值觀影響的人,都必須很勇敢才行。但卻不是人人都那麼勇敢。我知道一定還有很多人,還在掙扎,在父母與社會的期待中間掙扎,抑鬱絕望。所以我時不時的,會寫自己什麼都不想做的那段經歷,那種挫折之後的虛無生活。我想表達的,並不是表面的那些困頓,而是希望讓哪些覺得自己人生很糟糕、走得很掙扎、覺得很挫折的人,如果碰巧看到我的回答,會知道不是隻有你一個人是這樣的,還有好多人也是一樣沒有出息。有問題的,不是達不到父母要求、社會要求的你,而是這個不夠多元,也不夠寬容的社會。


不論身處何方,拿什麼學歷,待什麼位置,處什麼階級,拿什麼薪水,接受自己是一輩子的事情,那是人生的功課。時間,是很公平的東西。不論身處哪一種環境,你自己決定你的身份。選擇優劣是現實的,實力是殘酷立見的,但時間是我們每一個人都公平被分配到的工具。時間走完以前,結果依然保有各種可能。這才是挑戰所在。沒有標準答案,沒有萬用解答,一切的價值和意義,你說了算,跟其他人毫無任何關係。


孫志超說


在老一輩的觀念裡面欠錢是一件特別沒面子的事情。而且一旦要是管別人借錢了內心將會永遠不安。可如今時代不同了,如果你要不欠點錢,似乎就不是現代人的生活方式,特別生活在大城市,沒有幾個人可以全款買自己的房子。多數的年輕人都有用公積金貸款,如果你沒用可能還會被人嘲笑說你傻。

在過去的老一輩的年代,像我父母那個年代他們買房子沒有這麼大的壓力,因為那個年代房子沒有這麼貴,不像現在的房價遙不可及。現在買一套房子,可能不僅是年輕人花光年輕人手裡的錢,還要花光他父母那一輩的積蓄,才能夠湊上一套房子的首付。

在一線城市一套房子的首付可能是需要100萬左右,能夠湊得起這麼多錢的,可以說是家庭條件還不錯的。基本上在我身邊年輕這一代要靠自己買房子都是有欠債的。我身邊還有一些人是因為自己的過度消費而欠債。每個月還信用卡,拆東牆補西牆。

甚至在我的身邊貸款買車的人都很少,因為車是消耗品,一旦你要買了之後可能需要一些錢來投入進去。多數人欠債都是因為買房子。我爸媽當年買的房子是花了20萬。但是當時的20萬已經很多了。因為我所在我媽所在的這個小區,現在已經增值到100萬了。20年間這個房子漲了5倍。

但是你的工資永遠沒有這麼大幅度的漲幅,因此很多年輕人負債並不是他們的願意的,而是一種無奈之舉。


季小童


年輕人感覺窮正常的,不論哪個時代,普通人家出身的人年輕的時候都不好過,但是,現在年輕人感受特別深。原因是什麼?

1、收入的增長有限。舉個例子,20年前,1998年的本科畢業生差不多正經工作一個月能掙1500左右,20年後,統計表明本科生的起薪大概五六千塊錢的樣子,

20年前,吃穿用住都比現在便宜不少,比如北京租一個單間五六百塊錢,佔收入大概30%,現在差不多的房子得3000塊,佔收入比超過50%。

那時候一個本科生畢業差不多依靠自己可以在北京活下來,但現在多數還得依靠家裡補貼。

2、這種差別的原因是什麼呢?

錢的購買力不同,要知道這20年貨幣超發的平均幅度是16%,什麼概念,20年前的1500元,按照貨幣超發的幅度計算,相當於現在的29000元。這個差距看起來比較嚇人。

如果改用實際通貨膨脹率計算會得到另外一個數值:這些年的實際通貨膨脹率大概是6.5%的樣子,那麼20年前的1500元,相當於現在的5300塊錢,這個數據看起來就好多了,那現在的畢業生薪水和20年前基本是一致的,那為什麼大家覺得現在越來越難了呢?

3、因為同樣的錢,購買力已經相差很大了!!!

吃,比如年輕人去吃肯德基,老實說這0多年肯德基的價格上漲不大,但是,分量可是縮水不少,同樣吃飽,要多花很多。

穿,這個感受應該是不明顯的,特別是電商崛起之後。

住,這個差別就明顯了,參考下房價更容易理解,20年前,在北京一個畢業生3個月的工資差不多可以買到一平米房子,如果是現在畢業生,這隻能是一個美好的願望了,他們差不多12個月的薪水才能買到一平米的房子。

住房對中國人的心理影響很大,作為多數人一輩子最重要的資產,這是你的心魔,你的夢想,你的經濟負擔的最大頭,也可能是你深深的絕望,尤其當是,如果你的家境尚可,父母資助一下是可以很快買到房子的,後來需要傾三代之力才能買個房,現在傾三代之力湊首付都不夠,窮,在住房上體現最明顯。

行,這個差別其實沒那麼大。

4、現在年輕人感覺壓力很大的時代原因就是過去二三十年的大發展,投資拉動資產價格大幅上升,而他們沒有趕上這一波紅利。


大貓財經


中國年輕人越來越窮?這事情真不奇怪,要是中國年輕人都比中年人富裕那才不正常呢!第一,年輕人剛剛參加工作沒多久,平時基本都是月光族,不透支信用卡消費就不錯了,所以即使賺再多的錢,也是要用掉的,沒啥太大的積蓄。

第二,中國年輕人剛剛從學校結業,經驗不夠豐富,不如工作崗位上的老師傅技能成熟,老闆不可能開出高薪聘請,自然月工資多數在4000-6000元之間,而這點錢要是在一二線城市也只能溫飽度日。

第三,中國年輕人房貸壓力巨大,買一套房僅付首付就要雙方家長的六個錢包湊足了才能買,剩下只能由兩個年輕人來還月供,您想,房價在天天上漲,而房貸利率也在連續上揚,每月的薪水增長不如房地產漲得快,那肯定是越來越窮啦

第四,中國年輕人是沒有吃過苦的這一代,基本都是家長的小皇帝,如今長大成人,要面對社會各方面的競爭和壓力,抗壓能力往往不如中年人,在這種情況下普遍是眼高手低,真正辦事能力不強,所以這批人創業成功的概率並不大,所以真正富裕的人並不多,大多都是在為老闆打工,謀取一份穩定的職業,這樣獲得財富的機會就相對少一些。


不執著財經


誰說年輕人越來越窮了?

單純指物質方面,個人是不大同意的。如果你是一個小企業主,可以明顯感覺到招人的成本越來越高了,即使是提高薪資也不一定能留住人。

我是從事互聯網行業的,說實話身邊人工資都不低,加上大多數是獨生子女,父母多少能給點支持。要說金錢上的窮,相比我們父母那一輩真吃過苦的,簡直不算什麼。

但為什麼所以人都在說自己窮呢?

一是因為看不到希望。

不靠父母,我們可能不吃不喝幾十年也買不下這座城市裡的一個容身之處,本地人又怎樣?能早早買下幾套房子備用的本地人佔多少?我所知道的也不超過兩成。

很多人回到三線城市,提前養老,過著一眼能望到六十歲的生活。


二是因為對成功的焦慮。

當整個社會對人的評價侷限於有多少財產,做著什麼樣的工作,住著什麼樣的房子,有一個什麼樣的伴侶的時候,我們怎麼能不辛苦?

渴望出人頭地,實現財富自由,走上人生巔峰,想著靠自己的死工資一輩子也不可能成為千萬富翁······

在投機的市場上,失敗永遠是多數,卻依然有人因為誘惑前赴後繼。

對於這些人來說,即使有再多的錢,只要慾望還在,就永遠覺得窮。


三是精神上的貧窮。

我還記得小時候,我們會上山捕蟲子做標本,會看螞蟻搬家看一下午,對周圍的一切充滿好奇······

如今我們的時間被八卦娛樂塞滿,打開互聯網卻找不到一篇想看下去的內容,我們學會了穿衣打扮,卻對戀愛約會都興致缺缺。

我們在用時間,健康和青春努力工作,甚至騰不出一點精力去關注內心的精神世界,這也是現代人抑鬱症多發的原因。

最後,給所有的90後,生活不易,且行且珍惜。


深海海參


在中國大家通常把80,90後的人統稱為年輕人,其實不僅僅是中國的年輕人越來越窮,準確的來說是全球的年輕人都越來越窮!

這個經濟問題不僅僅是中國年輕人所面臨的問題更是全球所有年輕人共同面臨的一個窘境。


  • 用經濟學上的一句話來說就是“勞動的回報永遠也跑不過資本的回報”除非發生一些較為巨大的經濟因素問題,否則永遠都是:財富的分配越來越往少數人手裡集中,而絕大多數的人是無法擁有足額的資本的。用中國一句老話來說就是:越富有的人越富,越貧窮的人越窮。當然其中也有個例,但是個例不在我們的探討範圍之內,我們所需要了解的是社會的大多數!


  • 年輕人作為這個社會的頂樑柱,擁有青春和時間擁有一切人嚮往的活動和朝氣,但是唯一不擁有的就是資本,作為沒有資本的年輕人,靠勞動賺取資金養家餬口,永遠也比不上那些坐擁資本的富人階層。

  • 每天都很忙,每天都在拼搏,無時無刻不在努力著,隨著社會經濟的大面積增長,與之同步的是消費的水平和消費的觀念也在一起增長,微薄的薪資收入,養家餬口之外的經濟消費,讓整個社會年輕階層的人都倍感壓力。


  • 我們的收入從某些方面來說還沒有我們父輩的收入高,從表面上來看,我們的薪資水平比我們父輩的那個時候提高了幾倍,但是與之相隨的是通貨的膨脹,經濟的畸形發展,導致出經濟學上典型的“貨幣幻覺”。

  • 根據中國物價局的資料顯示:“在過去的三十年中豬肉蔬菜等生活類剛需必需品漲幅在15—20倍,醫療衛生類漲幅是100倍,讓人感覺離譜的是土地的價格上漲了10000倍!然而與之形成巨大差距的是我們的薪資水平相比於也只上漲了幾倍而已,從購買力和貨幣的實際使用價值來看,我們的工資其實是降低了!


  • 隨著時代的發展年輕人在消費觀念上更加先進,加上消費的模式越來越先進,隨著互聯網的浪潮來襲,人們在擁抱互聯網的同時,消費的需求也就越來越大!

當自己的薪資水平無法滿足無上限的消費需求時,你的錢包越來越癟,銀行卡餘額越來越少,窮也就隨之而來!


  • 看似這是一個機會很多的社會,其實不然,相比較之前而言年輕人的機會反而越來越少,各行各業都有行業巨頭把控,想要通過創業,投資獲得收入越來越難!隨著國家政策對於創業的放寬,鼓勵全民創業,人們對於創業的熱情也是前所未有的高漲,然而成功者卻屈指可數!一旦失敗的後果導致很多人望而卻步!

勞動力,知識無法進行傳承和轉賬但是“資金”可以,你作為一個寒門,你只有通過自己的努力去獲取報酬,等你在這個行業,這個領域深耕了很久,擁有一定的話語權和財富的時候,你已經老了,但是你無法將這些你在這個領域的經驗知識轉賬給你的子女,但是資金可以轉賬!


  • “窮”已經成為了這個社會上年輕人的代名詞,因為沒有錢,所以在最落魄的時候遇到了最好的她(他),所以愛情沒了,因為沒有錢,在物慾橫流的社會里,看不到希望和朋友,因為沒有錢,你無法給年邁的父母一個安穩的晚年,他們一大把年紀還在為你辛勞,還是因為沒有錢,你家庭矛盾不斷,紛爭時常伴隨著你!一切都是因為錢,一切都是因為窮,寒門再難出貴子!

寒門再難出貴子!


  • 解決這種青年群體貧窮的現象,最重要的是要創造一個公平的環境,提供機會,讓年輕人可以自己改變命運,而不是簡單的就業問題!要給年輕人實現收入保值增值的機會,而不是簡單高呼口號!讓寒門也可以再出貴子!

  • 貧富差距的兩級化,年輕人的消費觀念,物價水平的畸形發展,泡沫經濟的肆意橫流,年輕人只能窮下去···

在你眼裡,你覺得為什麼?是什麼原因讓年輕人越來越窮?有什麼好的解決辦法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


電競小花旦


我剛看到這個問題的時候,問題是:中國的年輕人是不是越來越窮?不知道為什麼現在由疑問句改為反問句了。

怎麼說呢,我認為這個問題有些偏頗。一部分年輕人的確越來越窮,不僅僅是財富上,更是精神上;而一部分年輕人卻越來越富,那麼這兩部分都是什麼人群呢?

一、越來越窮的年輕人

這裡,我不得不說一下,殘害青少年兒童的遊戲!

我先譴責一下馬化騰。

馬化騰是一個有錢人,僅此而已,雖然我用著微信,但是我仍然不認為他是一個值得尊重的人。抄襲山寨,可能是初期的選擇,但是強大後卻依然走別人的路讓別人無路可走,你說他是不是越來越窮。你自己窮,起碼有錢了。你別害別人啊。搞了那麼多遊戲(當然,很多遊戲都是模仿的),讓孩子們沉迷其中,無法自拔。

我不知道馬化騰先生是怎麼教育自己孩子的,我想如果你不管控好你的孩子,我就不信他有自制力能管控好自己,處理好遊戲和學習的關係。別說孩子了,就是成人都會上癮,管不住自己。這一點,我想很多成人朋友會有同感吧。

君不見,多少孩子抱著手機玩遊戲,網吧裡,多少孩子為了遊戲翹課騙老師騙家長,成績一落千丈。別TMD給我說遊戲開發智力,我還沒見誰玩遊戲把學習翫好的。也別TMD給我說遊戲也是體育運動,還有世界電競大賽。遊戲是個屁體育運動啊,天天坐著,不得 痔瘡和腰肌勞損才怪!孩子們都說在成長髮育的階段,眼睛還要不要了?世界電競大賽允許未成年人參與嗎?你去問問哪個家長,願意讓自己的孩子放棄學業 去打遊戲?

我再鄙視一下馬雲

騰訊是頭條的敵人,我譴責馬化騰不是巴結頭條,馬雲好像也投資頭條了,我一樣鄙視一下馬雲。

雖然馬雲對我的影響很大,也為互聯網電商做出非常大的貢獻,但是馬雲食言了。他曾說過,不會搞遊戲,因為他不想看到幾億兒童沉迷遊戲,他的兒子就曾經受到遊戲的毒害。

可惜,我高估了商人的誠信。2008年,馬雲曾公開表態“餓死也不做遊戲”,2010年,馬雲再次表示“我們堅定地認為遊戲不能改變中國,中國本來就是獨生子女家庭,孩子們都玩遊戲的話,國家將來怎麼辦?所以遊戲我們一分錢也不投。人家投,我們鼓掌,但我們不做,這是我們的一個原則。”當時我心裡那個高興啊,敬佩啊,都無法形容了。

可是,自稱餓死也不做遊戲的馬雲,向2000億低下了頭。嗯,我知道了,他兒子已經長大了!馬雲,你難道不管你孫子了嗎?

遊戲能改變中國嗎?遊戲能讓青少年智力大增嗎?遊戲能改變民族的體魄嗎?遊戲能讓年輕人找到好工作嗎?遊戲能讓中華民族屹立於世界之林嗎?

遊戲,就是網絡毒品,什麼是毒品,沾上了你就戒不了。多少有意志的人染毒後都無法成功戒毒。遊戲就是網絡上的毒品!對青少年來說,是帶糖的毒品!

因為遊戲,導致家庭矛盾,學習下降,甚至輟學,變壞的新聞數不勝數,而因遊戲而獲得地位財富的事情,少之又少,二者根本不成比例。我想每一個家長,都會和我站在同一條戰線上。奈何遊戲這東西,陰魂不散,總是勾引未成年孩子!

說了這麼多,我就是想說,遊戲這東西對青少年兒童的毒害,多少人因為遊戲,無心學習,學習下降,我們孩子未來因此蒙上了灰塵。多少應該在教室裡學習的孩子,跑到了遊戲廳,網吧。你說這樣的孩子,成年後,會不會後悔,我想肯定會的!

沒有文化知識的支持,年輕人,只能越來越窮 ,不僅僅是財富上,更是精神上!

我對孩子的在遊戲上的要求是非常嚴格的,可以出去玩,瘋跑,體育活動,都可以,週六日都可以看會電視, 但是絕對不能玩遊戲,最起碼我會嚴格管控他。為此,我摔過2個手機,平板沒捨得摔,後來藏起來了。就是為了給孩子一個沒有遊戲的環境。

國家的為了需要孩子,少年強則國強,少年不 學習,都沉迷遊戲了,國家還會強嗎?

做遊戲是賺錢,丁磊,馬化騰,馬雲都在做,但是 他們在做的這個事情是在毀掉下一代!

二、越來越富有的年輕人

不可否認,很多年輕人現在在財富和精神都越來越富有。這個時代,賦予了年輕人更大的責任和權利,年輕人擁有更大的發展舞臺。社會經濟的發展,為他們施展才能提供了平臺。

很多80後,90後,進入了科研一線的隊伍,在我國衛星研製、高鐵技術研發、磁懸浮列車等高科技行業,80後90後已經成為中堅力量,承擔著重要的任務。

這個年代,只要你有專業知識,只要你有能力,都會有用武之地。互聯網+給了眾多年輕人創造財富的機會。一批批年輕人走在了時代的前列,創造出巨大的財富。

這些,都是以知識為基礎。不是靠想象和蠻勁完成的。日本戰後重視教育,換來了迅猛發展。我國在教育方面也投入了大量的財力和物力,讓更多的年輕人有機會走入象牙塔。不過,我個人還是認為,普通的高等教育,只能對全民的素質提高有所幫助,國家實力的提升,還是要靠中高端人才。這些人,大部分出自985、211大學。

現在的社會,已經不是靠關係找工作的年代了。有學歷有能力,多個公司都會向你投來橄欖枝,甚至為了爭奪一個人才幾個公司會使出渾身解數,你可以根據自己的要求挑選工作。而學歷低,如果能力再一般,只能是工作挑你,由不得你啊!

回答這個問題,感覺自己跑題了。

要想年輕人不越來越窮,而是越來越富有,真的要靠學習,靠知識。也希望看到我這篇回答的家長,一定管好自己的孩子,不要讓悲劇重複上演。

你推送一個新華社的評論就推吧,你管騰訊怎麼看呢?沒必要解釋,你就是第一個推的又如何?怎麼感覺你低三下四的?你做的沒錯,這樣的新聞評論就要毫不猶豫地去推!膽子再大一點,步子也再大一點。身正不怕影斜!


禪壹


不是中國年輕人越來越窮,而是感覺越來越窮!

首先,物慾橫流的社會,充滿誘惑。中國的年輕人呈現高消費,高需求的趨勢!從高校大學生的貸款來看,很多年輕人已經不再是為了學習,實習。雖然沒有經濟實力,但仍會借高利貸去購買奢侈品。包括蘋果手機,名牌包包等。在社會產品極大豐富的時代,隨著廣告營銷大戰的硝煙四起,年輕人的消費慾望大大增強!

其次,攀比心理嚴重。年輕人容易產生貨幣幻覺。工資5000的時候,要買coach,工資10000的時候要買lv,工資20000要買愛馬仕。無論掙多少錢,都要月月光。

再次,焦慮感嚴重?因為月月光,對於買車買房這些大型消費品,包括教育,醫療這些未來的支出,雖有認知,但並無準備,充滿焦慮和恐慌。所以,窮的感覺更加深刻!

最後,現在年輕人確實窮!隨著社會階級固化,年輕人向上攀升越來越困難,社會競爭壓力大,相對來說,保障少。大城市的很多年輕人合租著地下室,還要攢錢背名牌包,過著人前光鮮,人後心酸的艱苦生活。

也難怪很多高薪白領,仍會自嘲為民工。

我是家族財富密碼趙淨。更多的精彩內容,請關注我們的頭條號。關注不迷路。如果您覺得不錯,麻煩您點個贊,更有豐厚獎品不定期回饋,謝謝!


家族財富密碼


作為一個很窮的月光族,對這個問題很有發言權了。可以這樣說80後窮是因為有了家庭,並且有房貸的壓力,而對於剛步入職場的90後來說,窮可能是常態。人人都渴望財富自由,在快速發展的時代,機會更多,為什麼兢兢業業工作的我們會感覺到“越來越窮”?

中國人都有買房的想法,認為有房子家才是完整的,在房價如此高的情況下,很多人成了“房奴”,每天都拮据著過日子,擔心哪一天急需用錢,房貸還不上。同時在我們父母一輩人的眼裡,我們的工資水平遠遠超過他們那個時期,卻總是存不了錢,因為我們工資增長的水平遠遠不及物價、房價上漲的水平。如果你在大城市擁有一份薪水不錯的工作,除去房租和日常消費,其實也剩不了多少錢。

很多工薪一族越來越焦慮,一邊抱怨著公司,一邊努力工作,因為沒有了工作,就沒有了收入。社會的快速發展,讓年輕人擁有了更多機會,窮只是暫時的,放棄努力才真的會窮一輩子。你有什麼想法,歡迎在評論區和我們留言互動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