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第一大貨物貿易出口國和第二大貨物貿易進口國,中國經濟的增長和進出口貿易的擴大逐步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近年以來,中國在進口領域不斷開放市場和降低關稅,帶動的外需擴大也日益成為世界消費增長的重要力量。2015年6月以來,中國連續四次降低了部分消費品的進口關稅,降幅平均高達55%;2017年12月再次降低了化妝品、海產品、藥品等消費品的進口關稅。歐盟及智利等區域和國家正在紛紛抓緊來華推銷,希望擴大其豬肉等農產品在中國市場所佔份額。中方行業協會官員指出,預計中國每年在牛肉方面有800萬噸的供應缺口。
世界銀行的測算顯示,2013-2017年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平均貢獻率超過30%,遠大於美國、歐盟和日本的貢獻率。對外貿易方面,世界貿易組織(WTO)的《全球貿易數據與展望》報告表明,2017年中國進口和出口對全球貿易的貢獻率分別為10.2%和12.8%,位列世界第二位和第一位。中國快速增長的消費市場和進口需求為金融危機後的世界經濟復甦提供了有力支撐。
今年,歐盟委員會農業與農村發展事務委員菲爾·霍根光訪華就已經來了五次,此次為參加在上海舉辦的2018中國國際食品和飲料展覽會,他帶來了來自於歐盟的70家、總體營業額超過1000億歐元(約合7500億元人民幣)的企業熱情為歐盟展區站臺。
霍根此次訪華的主要目的是和中方的政府官員溝通。他表示,當前存在很大的機遇,中國方面希望加大對歐盟牛肉等農產品的進口,來平衡中美之間貿易關係變化所帶來的影響。霍根此行希望與中國商務部的官員當面協商,尋求進一步降低貿易壁壘的可能。
在過去的5年裡,豬肉和乳製品等歐盟農產品對中國的出口總值是翻倍的。他認為,像豬肉和乳製品這些農產品還會繼續保持之前較高的增長速度,並在未來幾年裡翻倍。
具體到肉類消費結構,風格也迥異。以2017年為例,中國肉類消費66%為豬肉,21%為禽類(雞鴨)、8%為牛肉、5%為羊肉。
在美國,其肉類消費49%為禽類,26%為牛肉,24%為豬肉;在歐洲,35%為禽類,47%為豬肉,16%為牛肉,2%為羊肉。這也令人對中國牛肉市場的增長空間充滿期待。
2017年4月在都柏林,中國與愛爾蘭正式簽署了《關於愛爾蘭輸華冷凍牛肉的檢驗檢疫和獸醫衛生要求協定書》,愛爾蘭牛肉獲得進入中國市場的“准入證”。
一年之後的2018年4月,愛爾蘭農業部部長克里德宣佈中國市場正式對愛爾蘭牛肉開放,其中三家愛爾蘭牛肉工廠已經由中國政府機構正式批准,成為率先被准入中國市場的歐洲牛肉工廠。另外五家愛爾蘭牛肉工廠的獲批准入也指日可待。
霍根即是愛爾蘭人。對於來自家鄉的牛肉能夠率先進入中國市場,他倍感驕傲。
不過愛爾蘭能進入中國這一巨大牛肉市場的消息傳回歐盟境內,也讓歐盟其他的牛肉生產商們看著分外眼饞。
霍根坦言,歐盟的生產商們給了他“很大壓力”。他表示,2017年中國肉類消費為7100萬噸,同期美國為3200萬噸、歐盟為3600萬噸,即中國一年的肉類消費超過歐盟和美國的總和。不過,如果以每人每年的平均消費量來看,中國為50.3kg、美國為98.6kg、歐盟為69.6kg,在人均消費肉類產品方面中方明顯仍具有較大增長空間。
霍根還透露,繼愛爾蘭牛肉之後,來自歐盟的法國、德國和荷蘭牛肉也將在不久的將來進入中國市場。這樣量級的缺口,比歐盟每年在此方面的總產量還高。歐盟的生產商已經表示要盡力參與到這一市場之中。
目前,中國市場上90%的進口牛肉來自於巴西、烏拉圭、澳大利亞和新西蘭。此前,時隔近14年,美國牛肉終於在2017年解禁入華。
來參加中食展的法國肉類出口協會主席菲特則表示,他希望第一批產品能在8月前運往中國。他認為,這一進程的加快同法國總統馬克龍此前的訪華推動是相關的。“在馬克龍訪華前,我還以為法國牛肉輸華還需要兩年的時間。”
此前在馬克龍訪華期間,中法雙方發佈的《聯合聲明》中提到,“中法雙方均高度重視法國牛肉輸華的檢驗檢疫問題,將作為未來6個月優先合作的重點,為實現貿易和保障安全作出努力。”
2001年,由於歐洲瘋牛病暴發,中方於2001年3月27日下令禁止進口和銷售包括英、法、德、意、荷、比、盧等13個歐洲國家的牛肉、牛肉組織與器官等為原料生產製作的食品。由此歐盟牛肉產品退出中國市場已經近17年了。而在此期間,中國已經成長為世界第二大牛肉進口國。
海關總署統計顯示,中國2017年進口牛肉約70萬噸,價值約33億美元(約合211億元人民幣),比上一年增長20%。
霍根表示,從2005年到現在,歐盟就沒有出現一則瘋牛病病例,歐盟也在多年內對食品安全問題進行改革,並賦予了產品高程度的可追溯性,建立了個體標識和產地標籤等系統。
“我們此行訪華也迫不及待地想說服中方我們沒有病毒了。”雖然沒有聽到具體的日期承諾,但是他知道的是,針對德法荷三國的所有審計考察和相關程序都已經完成。“我們認為這三個成員國很快可以看到進展。”
閱讀更多 匯通網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