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肺癌患者做基因檢測有哪些內容?

平哥的健康生活日記


眾所周知,癌症的治療不但要重注藥物的療效,同時應兼顧患者的生活質量。肺癌是全球範圍內發病率居於首位的惡性腫瘤,因確診時多數患者的分期較晚,因此總體5年生存率僅僅約14%。隨著現代醫學的迅猛發展,非小細胞肺癌的診斷和治療已經進入了“精準醫學”時代。基因檢測在肺癌的精準治療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肺癌基因檢測與化療藥物選擇

非小細胞肺癌目前常用一線化療藥物包括培美曲塞、紫杉醇(包括紫杉醇脂質體及白蛋白納米紫杉醇)、多西他賽、長春瑞濱、吉西他濱聯合鉑類(順鉑、卡鉑、奈達鉑、洛鉑)。小細胞肺癌一線藥物包括依託泊苷、伊立替康聯合鉑類。化療前進行基因檢測可以判斷藥物敏感性及毒副作用大小,為臨床選擇藥物提供依據。

1. 培美曲塞,檢測TS’5UTR、TS’3UTR、TYMS,2R/2R和2R/3R型敏感性高於3R/3R型,-6/-6bp和-6/+6bp基因型化療有效率顯著高於+6/+6bp基因型,TYMS低表達患者化療療效較好。2. 卡鉑、順鉑、奧沙利鉑,檢測ERCC1和BRCA1,兩者都是低表達型者療效好。3. 吉西他濱,檢測RRM1,低表達型者療效好。4. 長春花鹼、紫杉醇、多西紫杉醇、長春瑞濱,檢測TUBB3、STMN1,兩者都是低表達型者療效好。5. 依託泊苷,檢測TOP2A,高表達型患者化療療效較好,低表達有較強的耐藥性。6. 伊立替康,檢測基因位點221G>A、TA6>7(UGT1A1基因多態性),AA型比GA型、GG型副作用增強,TA7型比TA6型副作用強。

肺癌基因檢測與靶向藥物的選擇

在身體和醫學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所有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均應進行EGFR,ALK等的檢測,以明辨突變狀態,進而指導下一步的治療方案。手術切除和氣管鏡等獲取的組織標本是最常見的用於檢測的標本類型。其次,細胞學標本(如惡性胸水),也同樣具有較高的可信性。對於難以獲取上述標本的患者,可以通過血液ctDNA的檢測,提示基因突變的狀態。

在亞洲裔的非小細胞肺腺癌患者中,約有一半的人存在EGFR基因突變。它常見的類型有:19外顯子的缺失、18及21外顯子的單核苷酸的替換突變、20外顯子的複製突變。上述突變的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可不同程度地從以吉非替尼(易瑞沙、伊瑞可)、特羅凱、凱美納為代表的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劑EGFR-TKIs的治療中獲益。20外顯子的T790m突變與獲得性耐藥相關,可應用第三代靶向藥物AZD9291(泰瑞沙)進行治療。

ALK突變發生率,為3%-7%,我國約為10%。常見於EGFR陰性的患者中。晚期ALK陽性的非小細胞肺癌患者,指南推薦可應用克唑替尼作為一線方案。 多項臨床試驗表明,克唑替尼不僅具有針對ALK基因的藥理作用,同時還對ROS1基因重排,以及c-MET基因也有活性。在肺癌中,約1%患者為ROS1基因重排型。雖然從數量上看,ALK 陽性患者遠低於EGFR 陽性患者(僅有其約1/4),但ALK 陽性患者多為年輕不吸菸女性患者,大多數對化療藥物無響應,治療選擇有限,預後非常差。二代針對ALK靶點的藥物艾樂替尼上市將為以年輕不吸菸女性為代表的ALK陽性患者群體提供更好的用藥選擇。

可以說,EGFR和ALK靶向治療藥物的出現,替代了傳統化療在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中的優勢地位。 目前根據最權威的NCCN指南,非小細胞肺癌基因檢測最好是檢測8個基因:EGFR, KRAS, HER2, ALK, ROS1, MET, HER2, RET。二代高通量測序技術可以一次性檢出所有基因,費用在6000-7000元左右。另外,最重要的是選擇比較權威的檢測機構,保證檢測結果的可靠性。

在精準治療中,我們就找到了治療所對應的“靶點”。相信在不久的將來,越來越來越多的靶點會被發現,越來越多的靶向藥物問世,給患者帶來福音。


胡洋


1.驅動基因突變檢測

目前非小細胞肺癌已經明確了8個基因突變,檢測8個基因的目的是明確到底出現了哪些基因突變,針對不同的基因突變使用不同的靶向藥物治療。今年醫保新增加了幾個肺癌的靶向治療藥物,至此,國內上市的大部分肺癌靶向藥物已經年底進入醫保。對於肺癌患者,首選做8基因檢測,費用應該在3000-4000左右。如果費用受限,最好做EGFR基因的檢測,這個在國內是最常見的基因突變。


2.PD-L1檢測

嚴格意義上來說,PD-L1屬於蛋白檢測,不是檢測PD-L1基因,主要是通過免疫組化的方法檢測PD-L1表達。主要是看看是否可以使用免疫治療,也就是這幾年比較熱的“O藥”和“K藥”治療。PD-L1蛋白表達越高,腫瘤免疫治療的效果就越好。

3.TMB檢測

TMB,又叫腫瘤基因突變負荷”,主要針對腫瘤免疫治療的檢測,也就是想用如“O藥”和“K藥”。TMB,簡單來說,就是數數檢測的肺癌組織中有多少個基因突變。基因突變的數量越多,腫瘤免疫治療效果也就越好。

既然是數數,而且拿去檢測的肺癌組織樣本比較少,就必須檢測更多的基因,才能保證結果的準確性(也就是,既然是抽樣檢測,當然樣本數越高越準確)。所以目前過內外測量TMB的時候,測量的基因數大都是400個以上,甚至更多,前面提到的8個基因就不能測量TMB。所以,費用基本在1.5萬左右。

所以,對於肺癌,優先檢測8基因(尤其是EGFR基因),根據結果選擇相應的靶向藥物。如果沒有以上8個基因突變,想使用免疫治療,可以選擇PD-L1,甚至TMB的檢測。TMB檢測幾百個基因,也可發現一些非常罕見的基因突變。


大醫課堂


目前肺癌基因檢測主要檢測的內容包括驅動基因的突變,PD-L1表達,和TMB(腫瘤突變負荷),最主要的目的看看是否可以使用靶向藥物治療或者腫瘤免疫治療。


1.驅動基因突變檢測

目前非小細胞肺癌已經明確了8個基因突變,檢測8個基因的目的是明確到底出現了哪些基因突變,針對不同的基因突變使用不同的靶向藥物治療。今年醫保新增加了幾個肺癌的靶向治療藥物,至此,國內上市的大部分肺癌靶向藥物已經年底進入醫保。對於肺癌患者,首選做8基因檢測,費用應該在3000-4000左右。如果費用受限,最好做EGFR基因的檢測,這個在國內是最常見的基因突變。
2.PD-L1檢測

嚴格意義上來說,PD-L1屬於蛋白檢測,不是檢測PD-L1基因,主要是通過免疫組化的方法檢測PD-L1表達。主要是看看是否可以使用免疫治療,也就是這幾年比較熱的“O藥”和“K藥”治療。PD-L1蛋白表達越高,腫瘤免疫治療的效果就越好。


3.TMB檢測

TMB,又叫腫瘤基因突變負荷”,主要針對腫瘤免疫治療的檢測,也就是想用如“O藥”和“K藥”。TMB,簡單來說,就是數數檢測的肺癌組織中有多少個基因突變。基因突變的數量越多,腫瘤免疫治療效果也就越好。

既然是數數,而且拿去檢測的肺癌組織樣本比較少,就必須檢測更多的基因,才能保證結果的準確性(也就是,既然是抽樣檢測,當然樣本數越高越準確)。所以目前過內外測量TMB的時候,測量的基因數大都是400個以上,甚至更多,前面提到的8個基因就不能測量TMB。所以,費用基本在1.5萬左右。

所以,對於肺癌,優先檢測8基因(尤其是EGFR基因),根據結果選擇相應的靶向藥物。如果沒有以上8個基因突變,想使用免疫治療,可以選擇PD-L1,甚至TMB的檢測。TMB檢測幾百個基因,也可發現一些非常罕見的基因突變。


皮皮兔媽


肺癌分為小細胞肺癌和非小細胞肺癌。目前國內外肺癌指南均沒有推薦小細胞肺癌做基因檢測,因為小細胞肺癌目前沒有有效靶向藥物治療。

對於非小細胞肺癌來說:依據NCCN指南非鱗非小細胞肺癌必須做的四個基因是EGFR、ALK、ROS1,還有一個PDL1也是必須檢測項目。不吸菸、混合病理鱗癌也均推薦做EGFR、AlK、ROS1檢測,PD-L1在鱗癌中推薦檢測。

依據亞洲人群特點,中華醫學會肺癌診療指南建議:所有含腺癌成分的非小細胞肺癌,無論其臨床特徵(如吸菸史、性別、種族或其他等),常規進行EGFR、ALK、ROS1。建議儘可能檢測的基因BRAF、MET、HER2、KRAS、RET。

針對以上檢測出的基因突變肺癌,針對EGFR突變的有易瑞沙、特羅凱、凱美納、泰瑞莎等、ALK、ROS有克唑替尼、色瑞替尼、艾樂替尼、勞拉替尼。針對PDL1表達過高的有各種免疫治療方案。


醫療科普徐醫生


關於肺癌患者做基因檢測,已經有一些朋友說的很清楚了,根據美國肺癌NCCN指南推薦,建議肺癌患者檢測8個基因。那麼隨著研究進展,肺癌的臨床治療策略也在不斷調整更新,今年有兩款PD-1抑制劑在中國獲批上市,意味著肺癌患者的治療藥物又多了2種選擇。那麼針對這2款抑制劑,肺癌患者需要做哪些檢測呢?

1.PD-L1的表達

近年來,非小細胞肺癌的(NSCLC)的診療快速發展,經歷了從傳統化療到靶向治療再到免疫治療的三個階段。最近在ASCO上公佈的Keynote-407研究數據顯示,化療+帕博利珠單抗治療初治晚期肺鱗癌患者的ORR幾乎增加一倍,免疫聯合治療已經成為晚期NSCLC一線治療的研究熱點。同時,Keynote-042研究結果顯示,PD-L1表達的高低與治療療效密切相關:PD-L1表達越高,免疫治療給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帶來的獲益也就越高,因此,PD-L1的檢測十分重要。

2.TMB的高低

2018年AACR年會

公佈了CheckMate 227研究高TMB患者中,納武利尤單抗聯合伊匹單抗治療對比含鉑雙藥化療的PFS結果。納武利尤單抗聯合伊匹單抗治療高TMB患者的PFS顯著優於化療,1年PFS率分別為43%和13%,中位PFS分別為7.2和5.4個月(HR=0.58,P=0.0002)(圖4)。在高TMB人群中,無論PD-L1表達與否,免疫聯合免疫均一致優於化療;在PD-L1表達≥1%患者中,納武利尤單抗聯合伊匹單抗和化療的1年PFS率分別為42%和16%,中位PFS分別為7.1和5.5個月(HR=0.62);在PD-L1表達<1%患者中,納武利尤單抗聯合伊匹單抗和化療的1年PFS率分別為45%和8%,中位PFS分別為7.7和5.3個月(HR=0.48)(圖5)。

▷ 圖4: CheckMate 227研究:PFS結果

▷ 圖5: CheckMate 227研究:高TMB人群中,不同PD-L1表達患者的PFS

♦ CheckMate 227研究結果確定了晚期NSCLC一線免疫聯合免疫的地位,同時證實了TMB可以作為療效預測因子篩選獲益人群。

關於免疫抑制劑的標誌物的檢測尚沒有一個金標準,除了上述的兩個指標外,研究發現微衛星不穩定性和錯配修復基因的狀態也和免疫抑制劑的療效相關。因此,患者若想使用免疫抑制劑,還需結合醫生的建議進行檢測,對於檢測結果也需要進行綜合判斷。


丁丁醫學網


肺癌的基因檢測;為什麼要進行基因檢測呢?

首先,通過基因檢測可以篩選出更有效的治療方案,降低藥物毒副作用(如EGFR基因突變陽性患者一線治療應使用EGFR抑制劑,療效更好,且避免過多使用化療藥物);

其次,基因檢測可以篩選出耐藥基因,進一步優化治療方案,達到延長生存期的目的(如第1、2代EGFR抑制劑耐藥性的患者,基因突變最常見的是T790突變,這類患者可以接受第3代EGFR抑制劑治療,能夠顯著延長患者生存期);

第三,基因檢測還可以幫助醫生判斷患者生存期。

肺癌的基因檢測;需要檢測哪些基因呢?

EGFR基因突變檢測,ALK和ROSI融合基因檢測是目前臨床中常用的基因檢測,一旦確診,只要條件許可,所有非小細胞癌患者和含腺癌成分的其他類型肺癌患者都應立刻進行檢測。

EGFR基因突變檢測:中國非小細胞肺癌患者EGFR突變比例高達38.1%,而且已經有多個針對該突變的靶向藥物在我國上市,應用已非常成熟。

ALK和ROSI融合基因檢測中國非小細胞肺癌患者ALK陽性比例為5.6%,以此為靶點的新型靶向藥物在ALK和ROSI融合基因陽性患者中療效顯著。


易加醫,為腫瘤患者尋找一切可能


給一瓶二鍋頭


基因檢測就是針對基因做的檢測,不是真對蛋白的。當然了,弄清楚癌症細胞那個基因異常,就可以把這個患者的癌症歸類,識別該患者癌症的具體類型,從而進行個性化治療。





研究表明,一個細胞不同的基因突變,都可以導致癌症。所以即使是患同樣一種癌症的人,他們癌細胞突變的基因都可能不一樣,從而導致他們表達的蛋白或者受體都不一樣,治療的手段和藥物也不一樣。

所以,通過基因檢測,把具體那個基因異常找出來,就可以針對性的以這個遺異常的基因或與其相關的異常蛋白為靶點,選擇性進行藥物治療。這樣,治療的藥物就只會針對癌細胞作用,而對正常細胞不做用,從而提高治療的療效、安全性、準確性。

現在的治療藥物,很多都是針對特定的癌症其治療作用,即靶向藥物。所以,如果不做基因檢測就盲目用藥,很可能根本其不到治療作用,從而白白耽誤時間,延誤病情,給後續治療帶來更大的麻煩。正所謂知己知彼,才能百戰百勝,這句老祖宗的話用到與癌症的抗戰上面,也是不會錯的。


科學探秘頻道


這個問題問的有點暈,我們假設都是晚期肺癌患者,

如果病理類型屬於非鱗非小細胞肺癌,常規推薦進行EGFR、ALK、ROS1基因檢測,因為目前針對這三種基因突變,國內都有相關靶向治療藥物進行治療;

如果是鱗狀非小細胞肺癌,也可以考慮EGFR、ALK、ROS1基因等檢測

另外根據NCCN非小細胞肺癌指南,除了上述幾個位點之外,還可以考慮BRAF、RET、MET、NTRK、HER-2等突變檢測,而且隨著免疫治療的出現,利用血液進行腫瘤突變負荷(TMB)檢查,也可以問後續是否進行靶向治療提供方向。

隨著治療技術的發展,臨床研究人員發現了越來越多的肺癌基因突變靶點,所以針對肺癌患者,國際上的臨床專家推薦患者有條件進行全基因測序,這樣可以發現更多的突變,從而看看是否有更多其他治療的機會;


做夢的神仙


靶向藥需要做EGFR,ALK,的基因檢測,表達超過50%陽性,可以用靶向藥


談笑說天地


我做了egfr,全陰,沒機會吃靶向藥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