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2 讀經典用經方:黃芪桂枝五物湯(頸椎病、類風溼關節炎等)

歡迎點擊右上角【關注】,關注【愉享中醫】,關注生命健康!

讀經典用經方:黃芪桂枝五物湯(頸椎病、類風溼關節炎等)

《金匱要略》原文:血痺,陰陽俱微,寸口關上微,尺中小緊,外證身體不仁,如風痺狀,黃芪桂枝五物湯主之。 黃芪三兩 芍藥三兩 桂枝三兩 生薑六兩 大棗十二枚。上藥,以水六升,煮取二升,溫服七合,日三服。

功用:益氣溫經,和血通痺。

主治:血痺。肌膚麻木不仁,脈微澀而緊。

方義:方中黃芪為君,甘溫益氣,補在表之衛氣。桂枝散風寒而溫經通痺,與黃芪配伍,益氣溫陽,和血通經。桂枝得黃芪益氣而振奮衛陽;黃芪得桂枝,固表而不致留邪。芍藥養血和營而通血痺,與桂枝合用,調營衛而和表裡,兩藥為臣。生薑辛溫,疏散風邪,以助桂枝之力;大棗甘溫,養血益氣,以資黃芪、芍藥之功;與生薑為伍,又能和營衛,調諸藥,以為佐使。

配伍特點:固表而不留邪,散邪而不傷正,邪正兼顧。

運用:本方為治療素體營衛不足,外受風邪所致血痺的常用方。臨床以肌膚麻木不仁,肢節疼痛,或汗出惡風,脈微為辨證要點。

加減化裁:凡證屬氣虛血滯,營衛不和者,皆可選用。血痺病舌質紫暗,脈沉細澀者,可加當歸、川芎、紅花、雞血藤。治療產後身痛可重用黃芪、桂枝,下肢痛加獨活、牛膝、木瓜,上肢痛加防風、秦艽、羌活,腰疼重加杜仲、川斷、狗脊、肉桂等。

讀經典用經方:黃芪桂枝五物湯(頸椎病、類風溼關節炎等)

名家各論:

《金鑑》:以黃耆固衛;芍藥養陰;桂枝調和營衛,托實表裡,驅邪外出;佐以生薑宣胃;大棗益脾,為至當不易之治也。

《金匱要略方論本義》:“黃芪桂枝五物湯,在風痺可治,在血痺亦可治也。以黃芪為主固表補中,佐以大棗;以桂枝治衛昇陽,佐以生薑;以芍藥入營理血,共成厥美。五物而營衛兼理,且表營衛裡胃腸亦兼理矣。推之中風於皮膚肌肉者,亦兼理矣。固不必多求他法也。”

由於營衛氣血不足,已不能濡養肌膚,加上風寒入侵血脈,使血行澀滯,運行不暢,肌膚變得麻木不仁。本方中黃芪益氣實衛;桂枝溫經通陽;白芍和營養血;黃芪、桂枝相伍補氣通陽;生薑、大棗合用既可調營衛,又可健脾和中,重用生薑可助桂枝以散風寒通血脈。全方配伍起來,既可溫養衛氣營血以扶正,又可散風寒、通血脈,祛除邪氣。

血痺證由素本“骨弱肌膚盛”,勞而汗出,腠理開,受微風,邪遂客於血脈,致肌膚麻木不仁,狀如風痺,但無痛,是與風痺之區別,而脈微澀兼緊,說明邪滯血脈,凝澀不通。《素問·痺論》說:“營氣虛,則不仁。”故以益氣溫經,和血通痺而立法。方中黃芪為君,甘溫益氣,補在表之衛氣。桂枝散風寒而溫經通痺,與黃芪配伍,益氣溫陽,和血通經。桂枝得黃芪益氣而振奮衛陽;黃芪得桂枝,固表而不致留邪。芍藥養血和營而通血痺,與桂枝合用,調營衛而和表裡,兩藥為臣。生薑辛溫,疏散風邪,以助桂枝之力;大棗甘溫,養血益氣,以資黃芪、芍藥之功;與生薑為伍,又能和營衛,調諸藥,以為佐使。方藥五味,配伍精當,共奏益氣溫經,和血通痺之效。


[現代應用]

1. 以肢體麻木不仁、感覺減退或感覺異常為主證的疾病。如多發性末梢神經炎、糖尿病性周圍神經炎、硬皮病、皮肌炎、面神經麻痺、腓總神經麻痺、雷諾氏病、血管閉塞性脈管炎、多發性大動脈炎(又稱無脈症)、肢端血管舒縮功能障礙等。下肢慢性潰瘍、褥瘡、蕁麻疹、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等皮膚科疾病也可參照使用。

2.以肢體疼痛、無力、僵硬,陣攣、運動障礙及肌肉萎縮為特徵的疾病。如坐骨神經痛、頸椎病、類風溼關節炎、肩周炎、骨質增生症、原發性腦萎縮、中風後遺症、侷限性癲癇、不寧腿綜合徵、面肌震顫和麵肌痙攣、低鈣抽搐、低鉀性週期麻痺等。

3.產後多血虛,因此產後的諸多病症也多見本方證。如產後尿瀦留、產後痙證、產後身痛、產後自汗盜汗、產後指掌麻脹、產後足痿不用等。其他的婦產科疾病如妊娠惡阻、轉胞(妊娠期因胎兒壓迫膀胱等原因,導致小便不出)、帶下、痛經、月經後期等也可參照辨治。

4.其他方面還用於腎炎、慢性前列腺炎、盜汗、肥胖症、小兒多汗症、半身無汗症、肝硬化腹水、冠心病、竇性心動過緩、血管神經性水腫、原發性低血壓、慢性腸炎、胃竇炎、慢性鼻炎、肺炎、神經衰弱、反覆感冒等。

讀經典用經方:黃芪桂枝五物湯(頸椎病、類風溼關節炎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